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短歌行》《归园田居》群文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短歌行》《归园田居》群文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1 08:5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群文阅读——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学习目标】
1.理解、感悟《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其一)》的基本内容。
2.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及创作的时代背景、个人的人生经历,体察诗人的生命追求、思考诗歌背后的人生思考与人生选择。
3.了解《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其一)》的艺术特点。
【学习重点】透过诗歌分别感悟曹操和陶渊明在乱世之中的人生志趣和生命追求。
【学习难点】理解诗歌中的白描、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等手法,细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
【学习方法】小组探究法,读写互促法,对比阅读法。
【学习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诵读诗歌,理解诗意。
导入:
人生在世会面临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选择,不同的选择通向不同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就来了解魏晋时期的曹操和陶渊明的人生选择。
活动一:初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这两首诗歌,其他同学进行字音订正和点评。
易读错字 读音 易读错字 读音
譬如 pì 掇 duō
子衿 jīn 三匝 zā
呦呦 yōu 吐哺 bǔ
吹笙 shēng 羁鸟 jī
陌阡 mò qiān 暧暧 ài
谈 yàn 樊笼 fán
契阔 qì 狗吠 fèi
2.结合注释,自读自说,梳理诗歌内涵,小组间轮流解释,相互指正点评。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我边喝酒边听歌,感叹人生有多少!生命如朝露易逝去,匆匆过去已太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歌声慷慨复激越,我为贤才思难忘。问我何物可消忧?唯有酒可以消愁。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贤才俊杰啊,我在深深地思念你们。平生只为思君故,沉思吟味直到现在。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声音悠长群鹿叫,穿梭原野吃艾蒿。我有八方好宾朋,鼓瑟吹笙笑盈盈。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人才光耀如明月,让我何时能采得?忧伤不觉起内心,时隐时现难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 ,心念旧恩。 何畏阻隔纵横路,屈驾横穿访贤能。欢饮畅谈话重逢,念念不忘旧恩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明月朗朗星稀落,乌鹊向南高飞起。彷徨失意绕树飞,何处可以依凭?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山不因高而满足,海不因深而满足。(如)周公废食接待人才,天下英才才会归心。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从小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生性本来就热爱山林。误落在尘世的罗网中,一去转眼就是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关在笼中的的鸟留恋生活过的树林,禁在池里的鱼思念遨游过的深渊。开垦荒地在南面的田野,安守本分我归居在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住宅周围有地十多亩,还有茅草屋八九间。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排列在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隐隐可见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村落的炊烟。狗叫在深巷中,鸡鸣在桑树的顶端。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门庭里没有尘俗杂事,静室里自有余暇清闲。久在樊笼里的我啊,又能返回自然了。
活动二:再读诗歌,知人论世,揣摩诗情
1.通过上一个活动(梳理诗歌内涵),我们与诗人的心灵更近了一步,那么要想深入了解这个诗人,还需要大家查阅相关资料,看看诗歌抒发了什么感情?通过梳理诗人作品和生平,你发现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1)了解曹操生平及《短歌行》的写作背景。
提示:①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②《短歌行》的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的冬天十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2)了解陶渊明生平及《归园田居(其一)》的写作背景。
提示:①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作品有《陶渊明集》。
②《归园田居(其一)》的创作背景。
陶渊明在公元405年(义熙元年),即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本诗就是其中一首。
2.思考交流:《短歌行》全诗围绕什么字而抒发感情,从中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
提示:诗人围绕“忧”字抒情,一忧人生苦短,看似消极,其实是为后文写渴望贤才、统一天下做铺垫,实现的是只争朝夕,积极进取的思想意识;二忧贤才难得,诗中的“君”“嘉宾”均指贤才,“明月”“乌鹊”都比喻贤才,未得贤才时忧心忡忡,沉吟至今,得贤才就要鼓瑟吹笙,礼待之,重用之;三忧功业未成,以周公自比,表达自己海纳百川的胸怀,对天下人才的渴望。总之,全诗开头看似消极忧愁,实则是为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积极思考,表现了一个政治家的志向与胸怀。
3.思考交流:《归园田居(其一)》围绕哪个字而展开?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提示:围绕“归”字抒情,以“尘网”“樊笼”比喻官场,以“羁鸟”“池鱼”自比,描写了归隐田园后的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然与田园生活的热爱。
第二课时 探析艺术特点,领会精神气度
导入:
范仲淹曾感慨“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退”与“进”,出仕与归隐历来是古代士人人生中的重要命题,关于这点,作为“一世之雄”的曹操和“隐逸之宗”的陶渊明又是如何表达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两首诗歌,探析魏晋诗歌的艺术特点、魏晋诗人的精神气度。
活动一:概括形象
1.概括人物形象。这两首诗歌分别塑造了抒情主人公什么样的形象?
提示:《短歌行》塑造了一位具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而又求贤若渴的志士形象。
《归园田居(其一)》塑造了一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的隐士形象。
2.探究交流,小组合作,相互分享交流,深化对诗人的认识。
鲁迅先生评价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他评价陶渊明:“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你如何理解呢?请根据曹操和陶渊明的作品客观评价一下。
提示:曹操名作有《蒿里行》《观沧海》和《龟虽寿》等,这些作品风格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在乱世中有顽强精神的人,称之为“英雄”也是实至名归。
陶渊明因为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不适应仕途中繁文缛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尽管反复多次出仕,但是最终归隐田园。正是因为他并未完全脱离现实,却有这样的精神气节,“并非浑身静穆”,他才如此伟大。
推荐阅读《陶渊明出仕为官的原因探析》(白书锋)
活动二:探究手法
1.了解相关文化常识。
(1)“短歌行”
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属《相和歌·平调曲》,原词已经不可知,现在流传下来最早也最为有名的就是曹操的这首《短歌行》。初中时我们学过《长歌行》,后人也有《琵琶行》《兵车行》等诗歌。短歌、长歌,因歌词长短而区分。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2)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是指汉魏之际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了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等都是其代表。
(3)魏晋风流
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具有独特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艺术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
构成魏晋风流的条件有:玄心、洞见、妙赏、深情;
其外在特点为:颖悟、旷达、真率;
代表人物为:陶渊明、王羲之以及“竹林七贤”等。
2.总结两首诗歌的艺术特点。
提示:《短歌行》的艺术特点
第一,合理引用和化用。比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将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变成了诗人对贤才的思慕。又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也是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其意在表达诗人期待贤者的热诚。再如“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化用《史记·鲁周公世家》中周公的故事,诗人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建业的雄心。
第二,妙用比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将贤者喻为高空的明月,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让人生“忧”。又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中乌鹊难以择枝的情景喻贤才无所依托。还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喻贤才越多越好。
第三,巧用欲扬先抑手法。诗作以消极地感叹时光易逝,忧自己功业未建开头,最后折转,抒发其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抑扬低昂,反复咏叹,大大加强了抒情的效果。
《归园田居(其一)》的艺术特点:
第一,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诗人先写辞官归田,后写开荒南野,中间虽有回忆往事,但基本上依时写来,次第分明。并且,开头两句总领全诗,中间几处照应题旨,最后两句,以“久”扣“三十年”,以“樊笼”扣“尘网”,以“复得”应“误落”,以“自然”应“丘山”,互为映带,以结全篇。
第二,善于写景,情景交融。如“暖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段,以动写静,绘声绘色,构成了一幅淳朴宁静而又充满情趣的村居图。同时,在景物描写中还寄寓了诗人的美好情操和快慰心情。
第三,运用比喻和反衬手法,来表达自己的爱憎之情。诗人写田园景物,用实笔描绘,使之具体形象,生动美好;而写官场生活,则用比喻,如“尘网”“樊笼”等,使人望而生恶,并且以其反衬田园生活,就更加激起人们对污浊的仕宦生涯的厌恶和对淳真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第四,语言朴素自然。诗中既无华丽的辞藻,也无深奥的典故,而是用当时习用的语言,如“方宅”“草屋”“榆柳”“狗吠”“鸡鸣”等。这些词语经诗人组织入诗,真切地表现了田园风光。
活动三:对比阅读,分析异同
两首诗歌都属于古体诗,但一个短促激越,一个舒缓恬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请认真分析阅读,展开多方面思考,完成表格。
诗歌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体裁 四言古诗(乐府诗) 五言古诗
题材 抒情诗、求贤诗 田园诗
创作背景 赤壁大战前夕宴饮宾客之时 几仕几隐,官场黑暗,辞官归隐
诗眼 “忧” “归”
节奏韵律 短促激越 舒缓平和
艺术手法 用典、比兴、比喻、引用、化用,欲扬先抑 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白描手法,比喻、反衬
情感风格 慷慨悲凉、雄心壮志 恬淡宁静、追求自由
诗人形象 胸怀天下,渴望建功立业,求贤若渴 厌恶官场,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热爱田园生活的隐士,隐逸的田园诗人
【课堂小结】
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而归隐情怀也历来占据传统文化精神最崇高、最重要的地位。另外,古往今来,很多人同时具备归隐思想和志士节操,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可能没有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却能铸就人格的丰碑。归根到底,他们的“进”与“退”仍然是儒家思想在他们身上的体现。说到底,出世和入世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
【作业】
1.课外阅读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以及曹操、陶渊明的其他诗作,写一篇读书笔记。
2.预习《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