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2021-2022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场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巴巴集团),于1999年在浙江省杭州市创立
它抓住了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机遇,同时加强技术开发与应用,不断开疆拓土,发展
壮大。2014年9月19日,该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创造了史上最大IPO纪
录。2019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在香港上市,总市值超4万亿,成为港股“新股王”。
今天,阿里巴巴集团形成了一个通过自有电商平台沉积以及UC浏览器、高德地图、企业
微博等端口导流,围绕电商核心业务及支撑电商体系的金融业务,以及配套的本地生活服务
健康医疗等,囊括游戏、视频、音乐等泛娱乐业务和智能终端业务的完整商业生态圈。这一商
业生态圈的核心是数据及流量共享,有效数据的整合抓手是支付宝,基础是营销服务及云
服务。
阿里巴巴集团的业务和关联公司的业务包括:淘宝网、天猫、聚划算、全球速卖通、阿里
巴国际交易市场、1688、阿里妈妈、阿里云、蚂蚁金服、莱鸟网络等
在2019福布斯全球数字经济百强榜中,阿里巴巴集团位列第10位;在胡润研究院发布的
《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活跃投资机构百强榜》中,阿里巴巴集团排名第7位。
(摘编自“艾瑞网”)
材料二:
2020年12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对阿里巴巴集团控股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巴巴集团)在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立案调查。
经查,阿里巴巴集团在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具有支配地位。自2015年以来
该集团对平台内商家提出“二选一”要求,禁止平台内商家在其他竞争性平台开店或参加促销
活动,并借助市场力量、平台规则和数据、算法等技术手段,采取多种奖惩措袍保障“二选一”的
要求得到执行,维持、增强自身市场力量,获取不正当竞争优势。这种行为排除、限制了中国境
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的竟争,妨碍了商品服务和资源要素自由流通,影响了平台经济创新
发展,侵害了平台内商家的合法权益,损害了消费者利益,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
十七条第一款禁止“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C 解析:A项,以偏概全,只是因素之一,不是决定因素。B项,张冠李戴,“这一商业生态圈的核心是云
服务”错误,原文是“这一商业生态圈的核心是数据及流量共享,有效数据的整合抓手是支付宝,基础是营
销服务及云服务”。D项,分析不当,“限制了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的竞争”的应是“阿里巴巴集
团滥用该市场支配地位”“阿里巴巴集团实施‘二选一’行为”。
2.C 解析:C项,“今后对平台经济的监管力度应减小”于文无据。材料三所举的处罚阿里巴巴的事例恰恰
证明监管的意义。
3.A 解析:胡润研究院是胡润成立的专门研究编排百富榜的机构,不属于阿里巴巴集团商业生态圈。
4.①阿里巴巴集团对平台内商家提出“二选一”要求,禁止平台内商家在其他竞争性平台开店或参加促销活
动。②该行为排除、限制了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的竞争,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相
关条款。(每点2分)
5.①首先指出了阿里巴巴集团垄断案的处理结果。②接着回顾案件,从规范平台经济发展秩序、营造公平竞
争环境等角度阐述依法监管的必要性,并指出依法规范与支持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③最后,指
出我国平台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监管部门依法监管将促进平台经济的发展。(每点2分)
6.D 解析:文尾林道静对新生活充满憧憬,是感受到同志关怀、坚定革命信念的表现。
7.C 解析:小说没有从外貌角度描写林道静。
8.①敢于斗争:被捕后做好牺牲准备;在与敌人的抗争中不受蛊惑、意志坚定。②直爽可爱:在愤怒中承认自
己参与散发传单,承认仇恨;在友人面前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信任同志。(每点2分)
9.①内容上,展现了青年革命党人林道静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青春历程。②主题上,表达了作者对以林道静
为代表的这一青年群体的讴歌、赞美。③表达效果上,生动形象,富有文学性,给人朝气蓬勃之感,使人感
受到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每点2分)
10.D 解析:“寻”表示时间“不久”,应在句首,排除A、C项。“遂有大用意”指“于是有重用他的意思”,“意”
之前不可断开,排除B项,故选D项。
11.D 解析:“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说法错误,古代的谥号有“褒扬”意义的,但也有贬义的。
12.C 解析:“因此得到太子深深的敬重”强加因果。太子深深敬重杨万里的原因是他“随事规警”太子。
13.(1)恰逢陈俊卿、虞允文做宰相,两人共同举荐杨万里,杨万里被征召为国子博士。
(2)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那么他就会见识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解析:(1)会:恰逢。交荐:共同举荐。召:(杨万里)被征召/(皇帝或朝廷)征召。每点1分,句意1分。
(2)博学:广泛地学习。参省:对自己检验、省察。知:通“智”,见识。每点1分,句意1分。
14.①孝宗命皇太子参决一切事务,杨万里上疏力谏,又上书太子,大胆直言。②韩侂胄掌权的时候,他宁可
丢官也不为其作记。(一点1分,两点3分)
参考译文: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考取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任赣州司户官,又调任永州零陵县县丞。这
时张浚贬谪到永州,闭门谢客,杨万里多次拜访都没有见到,便写了一封信极力请求,张浚才见他。张浚
以“正心诚意”之学相勉励,杨万里终身信服其教导,并把自己读书的房子取名为“诚斋”。张浚入朝为相,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第 1页(共3页)
将杨万里荐于朝廷。杨万里被任命为临安府教授,未赴任,父亲死居丧。后改任隆兴府奉新县知县,他不
准催讨赋税的官吏下乡扰民,老百姓有逃避赋税的只把他的名字张贴集市中,老百姓都高兴地缴税,不扰
民赋税就交清,县里因而大治。恰逢陈俊卿、虞允文做宰相,两人共同举荐杨万里,杨万里被征召为国子
博士。后改知常州,不久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贼沈师进犯南粤,杨万里亲自率兵讨平。孝宗称赞他为
“仁者之勇”,于是有重用他的意思,提升为提点刑狱。杨万里请求在潮、惠二州的外围修筑寨堡,在潮州
用来震慑盗贼的巢穴,在惠州用来扼住盗贼的道路。不久杨万里以居丧去官。太子东宫缺少讲官,皇帝
亲自提拔杨万里为侍读。有一天太子读《陆宣公奏议》等书,杨万里都根据书中的事实联系实际对太子规
劝和告诫,太子深深敬重他。王淮做宰相,有一天王淮问他说:“宰相最先办的应是什么事情 ”杨万里回
答说:“人才。”王淮又问:“哪些人是人才呢 ”杨万里就写上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王淮依次提拔使
用他们。遇到高宗驾崩,孝宗想行三年丧,修建了议事堂,命令皇太子参决一切事务。杨万里上奏章力
谏,又上书太子,说:“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要是遇到危机,懊悔怎么来得及 与其懊悔来不及,何如辞谢
而不居位。愿殿下三番五次推辞,而不要居这个位。”太子为之恐惧。孝宗很不高兴,说:“杨万里把朕看
成了什么样的皇帝!”因此杨万里以直秘阁的官职出任筠州知州。宁宗即位,召杨万里赶赴朝廷,他辞谢。
后升焕章阁待制、提举兴国宫。他以年老请求退休,进官宝文阁待制,退休。嘉泰三年,皇帝下令进封他
为宝谟阁直学士,赏赐衣带。开禧元年又召他,他再一次推辞。第二年,升宝谟阁学士,逝世,终年八十三
岁,追赠光禄大夫。孝宗起初爱他的才能,征求周必大的意见,周必大对杨万里没有好评,因此不被重用。
韩侂胄当政,想网罗四方知名人士为他的羽翼,曾经修筑南园,嘱托杨万里作记,许以省职的高位。杨万
里说:“官可以抛弃,记却不可写。”韩侂胄非常生气,便改命他人作记。杨万里精于诗歌,著有《易传》流行
于世。死后赐谥“文节”。
15.D 解析:“从此要告别归隐生活”错误。最后一句是说诗人萌生了强烈的归隐愿望。
16.描绘了一幅凄冷的深秋月色图:月光如水倾泻在静默的城垣上,不时有乌鹊惊飞;银霜满树,木叶萧萧,寒
风吹衣,一派凄冷肃杀之气。(2分)
作用:①哀景反衬乐情,即便秋气凛然,但有酒有琴有知己就足以抵挡了。②它为下文写弹琴作了铺垫。
(每点2分)
17.(1)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2)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每空1分)
18.D 解析:“掺杂其中的数据作假、资源浪费等问题,青少年健康成长受到了不良影响”句式混乱,中途易
辙,“问题”怎样没有交代清楚,故排除C。“不仅树立了错误的价值观,也搅乱了市场秩序”不合逻辑,递
进关系由浅入深,应先说“市场秩序”再说“价值观”,故排除A、B项。其中A、B项中,“对……产生影响”
和“导致……受到影响”表述合理,为干扰部分。
19.A 解析:第一空,牟利:谋取私利。常指通过违法行为追求利益,贬义词。谋利:通过计谋或者计划获取
利益,中性词。情感色彩不同。语境中说的是违法的行为,故选“牟利”。第二空,亟需:迫不及待,急切需
要解决的意思,强调客观上的需要。急需:指迫切需求,强调主观上急切的需要。语境强调的是客观需
要,故选“亟需”。第三空,一步之遥:仅一步的距离。一箭之遥:指射出一支箭的距离。后者要比前者的
距离要长很多,语境强调的是距离很短,故选“一步之遥”。第四空,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
(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兴妖作怪:比喻坏人破坏捣乱,或坏思想扩大影响。形容对象
不同,语境强调助长事物的影响,故选“推波助澜”。
20.①构成:上一句最后一词“底线”与下一句开头一词“底线”相同,顶而不回。(答出首尾词相同,1分;引用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第 2页(共3页)
原词“底线”1分)
②表达效果:上递下接,环环紧扣,说理严谨清晰,有力地论述了平台、运营管理等社会资本也要守住原
则。(答出效果“上递下接”“环环紧扣”“严谨清晰”任一,1分;答出思想内容2分)
21.C 解析:关联词主语“读书人”“提倡读书”不一致,所以排除B、D项;并列成分应注重形式整齐,“珍惜文
化”“重视学问”“尊崇大儒”均为动宾短语,“大儒得以尊崇”为主谓短语,故排除A、D项。
22.①要阅读本专业的书(“读”1分,“专业”1分)
②无论哪一行业的人(“无论”1分,“行业”“专业领域”之意1分)
③不仅本国的人应该阅读(“不仅”1分,“本国的人”“我们国家的人”之意1分,没有对应到“国家”这一概
念不建议给分)
23.【审题导引】审题的第一个要点是:材料中对“工匠精神”的内涵做了简要而明确的提示:对劳动的热爱与
专注;对工作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对传统的发扬与创新。学生在作文时抓住其中的一点或几点展开都
是可以的。审题的第二个要点是:材料中强调“工匠精神”应该是每个有德行的人的自觉追求,在任务指
令中更明确要求把“工匠精神”与“做新时代有志青年”结合起来,所以能否联系学生自己生活实际也是考
量审题准确性的必然要求。由于是高中第一次重要考试,所以在审题上基本没有给学生设置障碍,在学
过第六单元“思辨性阅读与交流”这个任务群后,要求学生“学会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的方法”,“从合适的
角度以恰当的方式阐述自己的看法”。从这一点上说,这个作文题目还是相对适度的。
评分标准:一类:48分以上;二类:42-47分;三类:36-41分。
评分角度 一类 二类 三类
准确性:完全符合“工匠精神” 准确性:并未理解“工匠精神”
准确性:符合“工匠精神”的主
主题,对其本质有深入思考和 的内 涵,只 局 限 于 浅 层 次 理
题,对其本质有一些发自内心
探讨。 解,如简单地把工匠精神等同
的思考,但深度上略不足。
深刻性: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意 于它的某一个内涵等。
立意 深刻性:部分观点值得回味和
蕴,文字比较有力量。 深刻 性:没 有 自 己 独 特 的 想
思索。
新颖性:在传统理解和常规思 法,读来比较空洞无物。
新颖性:具有一定“逆向思考”
维的基础上,独辟蹊径、旧意 新颖性:照搬固有观点,生硬
的意识。
翻新。 乏味。
一类 二类 三类
明晰性:文章结构清晰,逻辑 明晰性:文章采用常规议论文 明晰性:使用了不合适的议论
结构 合理;出于行文需要随时进行 结构,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文 文 结 构,结 构 比 较 简 单 或
适度合理的结构调整。 章观点。 混乱。
适切性:贴切、恰当地论证中
适切性:能够合适地论证中心 适切性:没有分清常见论证方
心论点或某个分论点,论点呈
论点或某个分论点。 式,论据与论点脱节,甚至让
现精 确 可 感,真 实 触 动 读 者
创新性:例子、引用、比喻、对 人不 能 理 解 为 何 使 用 这 个
感受。
比等等,源于自己的基本积累 论据。
创新性:精当的例子、适时的
论证方法 和自我思考。 创新性:所用例子、比喻等比
引用、巧妙的比喻、有力的对
丰富性:有意识地使用不同的 较俗套。
比等等,让读者有眼前一亮的
论证方式对论点进行论证,但 丰富性:论证方式单调,生拉
感受。
是部分文段有为使用而使用 硬套,没有掌握论证方式的基
丰富性:使用不同的论证方式对
之嫌。 本要领。
论点进行合理论证,行文顺畅。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第 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