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常见的地貌类型-走进桂林山水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1常见的地貌类型-走进桂林山水 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10 20:1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地貌 第一节常见的地貌类型
走进桂林山水
课程 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核 心 素 养 1、明确桂林自然环境,识别桂林山水景观。【区域认知】
2、通过实验,分析喀斯特地貌成因和过程。【地理实践力】
3、借助模型,探究地貌发育关系。【综合思维】
4、探究喀斯特地貌的影响,规划职业生涯。【人地协调观】
自主预习案
【必备知识】
一、桂林山水
1、桂林的位置:位于 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
2、桂林风景:山清、水秀、 、石美。
3、地貌类型:桂林山水是典型的 地貌,是由 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4、喀斯特地貌
①分布:大多发育于 广布的地区。
②喀斯特作用:主要指溶解有 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 和 的过程。
溶蚀作用 CaCO3+CO2+H2O====Ca(HCO3)2
淀积作用 Ca(HCO3)2 ==== CaCO3↓+CO2↑+H2O
③喀斯特发育条件:岩石的可溶性、 和水的溶蚀力、 的强弱,决定了喀斯特地貌发育的 。
岩石条件(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是碳酸盐类岩石;岩石的透水性:岩石空隙和裂隙发育程度越高,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水文条件(水的溶蚀力:取决于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以及水的流动性的强弱;水的流动性:取决于大气降水、地面坡度以及岩石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
5、桂林山水形成的条件
①岩石: (厚度 、岩性 ), 比较发育,透水性、可溶性好。
②气候: 气候区,温暖湿润, 充沛, 丰富。
③地形:地势 高, 低,有利于地表水、地下水的形成与富集,增强水的流动性。
④生物: 生长茂盛,土壤和流水中的有机酸含量较高,水的溶蚀力大。
二、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分为 和 。
1、地表喀斯特地貌
主要包括 、 、 、 、 、 等。
① :水溶蚀岩石形成的沟槽。
② :溶沟之间向上突出的部分。
③ :喀斯特作用形成的由一系列石柱组成的 森林。
④ :喀斯特作用形成的浑圆状的石灰岩山峰 分布形成峰林。
⑤ :喀斯特作用形成的浑圆状的石灰岩山峰, 山峰。
⑥ :多个喀斯特山峰有明显的 。
2、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演变
溶沟、石芽 溶蚀洼地 峰丛 峰林 孤峰 残丘
3、地下喀斯特地貌
主要包括 、 、 、 、 。
① :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的裂隙溶蚀扩张而形成的地下洞穴。
② :亦称暗河,是以溶蚀作用为主,形成的地下廊道、溶洞和溶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喀斯特地下管道系统。
③ :是一种呈倒锥状的岩溶堆积物,大的可达数米,小的只有几厘米,主要是岩溶水沿着溶洞顶部细小的裂隙渗出并在滴水处不断 产生的。它紧紧与 相连,不断向 延伸。
④ :是由地面向上伸展的岩溶堆积物,主要是岩溶水滴滴落到洞底并不断 的产物,它与 相对生长,一般呈笋状、塔状和锥状。
⑤ :石钟乳和石笋相对生长,并逐渐 ,随着岩溶水的不断沉积,慢慢形成粗壮的石柱
【知识补充】
天坑和竖井:主要是由于岩溶地面不断凹陷,形成漏斗状的圆形洼地或竖井状的洞。
溶蚀洼地:溶蚀洼地是一种范围广,近似圆形的封闭性岩溶洼地,四周多低山和峰林,底部平坦,雨季易涝,旱季易干。
天生桥:天生桥是可溶性岩下部受流水溶蚀而形成的拱桥状地貌。
地表钙华堆积:主要有瀑布华,钙华堤坝和岩溶泉华。
瀑布华:指地表瀑布水流速度陡然增大,内力作用减小,水中的二氧化碳外逸,形成瀑布华。
钙华堤坝:钙华堤坝形成是溶解大量CaCO3的高山冰雪溶水和含大量CaCO3地下渗透的岩溶水在地下径流一段距离后,以泉的形式排出地表。
岩溶泉华:是溶有大量CaCO3的泉水涌出地表,由于温度升高和压力减小,使得CaCO3在泉口形成钙华沉积,长时间的积累使泉华形成不同的形状。
合作探究案
【导入新课】
导入:让我们连线兰陵四中研学小组,跟随他们走进这座风貌奇特的溶洞王国。
【学情反馈】
我来抢答:辨析以下图片中的地貌种类?
视角1 宏观桂林——走进桂林山水研学旅行,宏观位置、地形、水文、植被
“山水之约”研学旅行情境探究
【情境】
导游:
欢迎各位同学,我是兰陵旅行社的导游,我将和大家共同度过“山水之约——走进桂林山水”的研学旅程。希望本次研学之旅同学玩得开心,收货满满。
从兰陵出发,沿着高速一路西南,我们来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桂林。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桂林属山地丘陵地区,典型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经亿万年侵蚀,形成东西北部高,南部中部低的地形地势,气候和地形的共同作用,大量地表地下水集聚,形成千峰环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独特景观。
下面我将带领大家乘着小舟去观赏桂林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秀丽风光。
桂林的水,漓江弯曲,清澈见底,风味多姿。晴天青峰倒影,阴天漫山云雾,雨天烟雨如梦。桂林的山,高峭耸立,拔地而起。峰丛峰林,色彩明丽,倒映水中。孤峰兀立,怪石嶙峋。桂林的石著名的有伏波山的试剑石,金钟山的天坑石,象鼻山的天生桥石,……,石乳倒垂,琼花盛开,美妙绝伦。桂林的洞,千姿百态。莽莽原始的“森林”,高耸挺拔的“宝塔”,洁白鲜嫩的“竹笋”形形色色的钟乳石,但是只准看,不准摸,更加不能搞破坏。
【探究】
根据桂林的地理位置分析气候及其特点。
(2)分析桂林及周围地区地形特点和岩石条件,并思考气候和地形对桂林的水有什么影响。
视角2 微观桂林——走进实验探究课堂,微观桂林山水成因
【知识铺垫】
1、喀斯特作用
①溶蚀作用:CaCO3+ CO2+H2O==Ca(HCO3)2
②淀积作用:Ca(HCO3)2==CO2↑+H2O+CaCO3 ↓
喀斯特地貌
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进喀斯特作用再加上机械作用,溶于水并被水带走或重新沉淀,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
“探究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实验探究
【实验】
实验题目 探究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
班级 组别 姓名 日期
【实验目的】:探究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
【实验原理】: 碳酸类岩石溶于酸的速度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与溶液的溶蚀能力,受岩石裂隙发育程度和反应环境温度及溶液流动性影响。
【实验药品仪器】: 药品:30%高浓度酸,10%低浓度酸,石灰石,大理石。 仪器:烧杯(6个),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分析天平,吹风机,玻璃棒,镊子,量筒
【实验步骤】: 称重:称出相同质量岩石6分,1-4号为整块石灰岩,5号为碎裂石灰岩,6号为大理岩。 将六个烧杯放入相等体积的盐酸溶液,1号为30%高浓度酸,2-6号为10%低浓度酸。 将相应岩石投入烧杯中,加热2号烧杯,对三号烧杯搅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4、3分钟后将岩石取出,充分清洗后,吹干,并再次称重记录。 5、实验完毕后将废液倒入废液缸,并清洗仪器,整理试验台
实验记录结果记录
序号 1 2 3 4 5 6
岩石 整块 石灰岩 整块 石灰岩 整块 石灰岩 整块 石灰岩 碎块 石灰岩 大理岩
第一次称重 24.15 24.21 24.73 24.23 24.65 23.76
溶液浓度 30% 10% 10% 10% 10% 10%
反应环境 常温+不搅拌 加热+不搅拌 常温+搅拌 常温+不搅拌 常温+不搅拌 常温+不搅拌
第二次称重 17.75 14.32 20.68 21.54 19.83 22.15
重量变化 6.4 9.89 4.05 2.69 4.82 1.61
【实验结论】
影响喀斯特作用因素总结?
【思考】桂林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
视角3 纵观桂林——走进合作探究课堂,纵观地貌形成的时空过程
【知识铺垫】
峰丛、峰林和孤峰地势变化:峰丛>峰林>孤峰;时间先后:峰丛>峰林>孤峰;
“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的时空规律”的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1】重塑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空间

【合作探究2】重塑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时间
1、遵循发生、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结合
结合微观桂林中,桂林山水的成因,思考海底的沉积岩经过哪些地质过程可以形成喀斯特地貌?体验地貌重塑过程中从前往后的正向思维与从后往前的逆向思维。
2、明确因果联系——遵循事物发展的总体规律
由图片分析可知,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海拔和地形地势方面的变化规律是:
规律1——地表海拔由高变低,地势由平坦变高低起伏;
规律2——地下喀斯特地貌不断扩大,溶蚀与淀积同时发生。
规律1合作探究
问题1:请同学们结合规律1,判断以上材料中喀斯特地貌发育前后关系?
问题2:分析图中各种喀斯特发育之间的关系,并完成填空?
规律2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利用教具模型,解说地下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
视角4反观桂林——走出课堂剖析喀斯特,反观桂林,谋求发展
【思考】喀斯特地貌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生涯规划】
近几年中国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事业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向人民交了一份合格答卷!请同学们结合自身实际,为喀斯特山区发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思维构建】
当堂达标
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图东侧地貌类型为( )
A、雅丹地貌 B、喀斯特地貌
C、丹霞地貌 D、冰碛地貌
2、该图东侧地貌类型的特点( )
A、地形平坦 B、冰川广布
C、黄沙漫布 D、峰林矗立
3、该图东侧地貌的形成主要受( )
A、流水侵蚀、溶蚀 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 D、海水侵蚀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貌发育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选项中,描述该地区景观的是( )
A.不识真面目,身在此山中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山在两岸走,人在画中游
D.远上白云间,孤城万仞山
4.关于该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形成该地貌的外营力主要是冰川
B.甲地岩石破碎,常形成”风蚀蘑菇”等景观
C.该地地势起伏破碎,陆路交通不便
D.乙地往往会形成三角洲、石林、石笋等景观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5.根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年降水量的差异 B.地质构造部位的不同
C.植被覆盖率的不同 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
【反思答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