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现代文阅读解题攻略
第三部分 考点攻略
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剧本阅读
目录
01
02
群文阅读训练
单元写法归纳
03
以读导写提升
单元写法归纳
文章篇目 写法特点
《屈原》 课文通过描写屈原与楚国朝廷的佞臣们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刻画屈原正气凛然、英勇悲壮的形象。
《天下第一楼》 文章以精明能干、力图出人头地的卢孟实努力营造福聚德的“盛”与各色势力代表依次登场导致福聚德的“衰”为主要矛盾,从而展开情节。冲突高度集中,尖锐激烈。
文章篇目 写法特点
《枣儿》 《枣儿》是一篇呼唤亲情、渴望温馨的作品,作者以枣儿为线索,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是传统生活和精神家园的象征。
1. 群文主题——剧本:本组选文都是剧本,阅读时应了解剧本中的情节脉络、人物关系,在抓住戏剧矛盾冲突的基础上探讨作品主题和人物形象。
2. 阅读方法:
(1)品味剧本语言的特点。
(2)分析剧本中的人物的形象特点。
(3)把握戏剧冲突的核心矛盾。
(4)在矛盾冲突的基础上理解作品的主题。
3. 阅读指引:
群文阅读训练
篇 名 阅读能力训练重点——分析人物,把握冲突,品味语言
《民族魂鲁迅》 文章围绕“钱”展开戏剧冲突,叙写了单四嫂子带孩子看病,何半仙嫌钱不够,蓝皮阿五帮单四嫂子当袍又趁机私吞十吊钱,少年鲁迅去当物件,两掌柜又相争十吊钱的故事。
《错?对?》 剧本围绕“错和对”展开戏剧冲突,涵静初三了仍坚持写作究竟是对还是错?李老师认为初三了,还泡在写作上是大错特错的;涵静认为自己是对的,并要证明自己是对的。
1. 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1)品味戏剧台词。(2)理解人物形象。(3)把握戏剧冲突。
2. 剧本的主要特点:
(1)空间、时间等要素要高度集中:剧本要求时间、空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剧本一般要符合“三一律”(时间一致、地点一致、情节一致)。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戏剧冲突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组成。
3. 戏剧冲突的表现形态:戏剧冲突是戏剧的核心,是展现人物性格、反映生活本质、揭示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有以下几种表现形态:
(1)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意志和性格的冲突,这是戏剧冲突的本质。“意志冲突”是指人物之间对立的目的和动机交织而成的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
(2)人物内心的冲突:这里的“内心冲突”往往指的是使人物陷于不易摆脱的困境的心理状态。
(3)人物与环境的冲突:这里的“环境”既指自然环境,也指社会环境。
训练重点 技法归纳
分析人物形象, 把握戏剧冲突 1. 抓住关键点,分析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发展的原因以及矛盾激化、形成高潮的原因,分析情节对人物的影响和人物对情节的影响。
2. 通过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把握人物在戏剧冲突中的表现、地位和作用,从而分析人物的形象,把握戏剧冲突,认识剧本的社会意义。
(一)民族魂鲁迅(哑剧)(17分)
萧 红
第一幕 人物
单四嫂子,蓝皮阿五,何半仙,掌柜甲、乙,孔乙己,少年鲁迅
第一幕 剧情
舞台开幕时,是一片漆黑。
黑暗中渐渐地有一颗星星出现了,越来越亮,又渐渐隐去。
黑幕拉开,舞台有个高高的当铺柜台,柜台上面摆着一个浑圆的葫芦,一把毡帽大小的酒壶。当铺门口西边有一张桌子,桌裙是一张白布,什么字也没有写。东边是两件破棉袄,乱放在那里。近当铺门口有个小石狮子的下马石,是早年给过路人拴马用的,下马石旁边立着一根红色的花柱。柱顶上有块招匾,写着一个很大的“押”字。
开幕后,哑场片刻。
(单四嫂子上)手中抱着一个生病的小孩,她显得非常疲倦,坐在小石狮子上休息,擦汗,喘气,叹息,看视小孩,惊惶,将小孩恐惧地放下,左右找人。没有找到,又将小孩爱抚地抱在怀里。流泪,用手摇小孩。看天,做祈祷的样子。掠发,擦汗,又检视小孩。
(蓝皮阿五上)形状鬼祟,以背向后退,做手势和别人讲话,手势表示下面的意思:小孤孀,好凄凉,我明天,和你痛痛快喝一场……在咸亨酒店,半斤不够,一个人得喝三斤,明天见……正退在石狮子上,差一点没有和单四嫂子相撞。看见了单四嫂子,又看见了她病了的孩子,故作惊奇的样子,又表同情的样子。
单四嫂子想找个医生给孩子看病。
蓝皮阿五把孩子交给单四嫂子抱着。
蓝皮阿五走到桌子前边,将桌子大声一拍。
桌子自己调转过来,桌裙上写着“何半仙神医,男、妇、儿科,老祝由科①,专售败鼓皮散,立消水鼓,七十二般鼓胀”。桌子后钻出何半仙来,头戴帽翅,身穿马褂,手拿小烟袋,指甲三寸长,满身油渍。桌上放一个小枕头。单四嫂子走过去,把孩子给他看。
何半仙看了以为没有什么,做手势说得消一消火,吃两帖就好了。
单四嫂子掏钱给他。何半仙认为还差三十吊。单四嫂子解下包孩子的袍皮,托蓝皮阿五去当。
蓝皮阿五到柜台上大声一拍,柜台上的葫芦和酒壶处就出现了两个人,一个是掌柜甲,一个是掌柜乙,原来葫芦是秃头的秃顶,酒壶是那一个的毡帽。
蓝皮阿五当了四十吊钱,自己放了十吊在腰包里,给单四嫂子三十吊,替她抱孩子,走在小石狮子面前,他用脚一踢,石狮子打碎了,出现了已经折了腿的孔乙己,他用手在舞台上膝行着走来走去。
…………
(少年鲁迅带着可质的物件上)一直走到柜台上,把质物递上了。
两个掌柜看见鲁迅来了,就非常地不高兴起来,故意刁难,故意揶揄。
掌柜甲以为:哈哈你又来了。掌柜乙便作态着来数落,昨天来,今天又来,明天还要来的。
掌柜甲认为货色不好,显出很不愿意收的样子。掌柜乙认为少年鲁迅已是老主顾,收是可以收的,但典费得从廉。
掌柜甲认为,何必斟斤驳两,反正从廉从优,他都得典的,索性摆个面孔给他看就完了。
掌柜乙认为这不过还是买卖,便肯出五十吊。掌柜甲认为不值,只肯出四十吊,对掌柜乙大肆挖苦。掌柜乙为了保全自己的尊严,所以一定坚持五十吊不可。两个人争起来。掌柜甲不服气,把掌柜乙推开,伸出一只手来,表示只肯给四十吊。掌柜乙趁势又钻出头来,把掌柜甲推开,伸出手来,表示肯出五十吊。掌柜甲又把他推开,伸手只肯出四十吊……他们三番五次闹了半天,他们俩都疲倦了,于是他们俩互相调和起来,协商的结果是肯出四十五吊钱。
少年鲁迅站在柜台前边,面对着这幕喜剧,不言,不动,不笑……直到他们耍完了,收了钱便走了。
…………
鲁迅走过何半仙那儿的时候,孔乙己追着他讨钱。鲁迅给了他(下)。
孔乙己掏出酒瓶来饮酒,何半仙上前争着看他手中的钱。舞台渐暗。
(节选自《八月天》,有删改)
【注释】①祝由科:中国古代用祷告、符咒等治病的方法。
1. 阅读剧本,围绕“钱”来概括第一幕的戏剧冲突。(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蓝皮阿五私吞十吊钱
掌柜相争典费的十吊钱
2. 哑剧不用台词而凭借形体动作和表情来表现情节。参考示例,揣摩句中的加点词语,为演员解说怎样将人物的“疲倦”表演出来。(3分)
剧 本 表演解说
(单四嫂子上)手中抱着一个生病的小孩,她显得非常疲倦,坐在小石狮子上休息,擦汗,喘气,叹息,看视小孩,惊惶,将小孩恐惧地放下,左右找人。 示例:单四嫂子的双手抱着小孩,弓着腰,步子缓慢,踉踉跄跄;头发有些凌乱,脸色凝重,眼神中流露出既绝望又害怕的神情;她慢慢地坐在小石狮子上,大喘着气,头侧向肩膀擦汗。
他们三番五次闹了半天,他们俩都疲倦了,于是他们俩互相调和起来,协商的结果是肯出四十五吊钱。
·
·
·
·
·
·
·
·
·
·
·
·
·
·
·
·
·
·
表演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掌柜甲和掌柜乙互相推搡,咧着嘴,
冒着汗,喘着粗气,带着坏笑;一只手指指少年鲁迅,用眼神暗示刚才是在捉弄他,另一只手支在柜台上,表示玩累了;各自向后退,伸出双手表示可以妥协,然后双腿发软,瘫在地上,消失在柜台下。
3. 在舞台上少年鲁迅始终是“不言,不动,不笑”,从观众的角度看,少年鲁迅在舞台上的形象是否显得有些呆板 说明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我认为不呆板。首先,鲁迅小时候因家道中落,受尽了人们的白眼和冷淡,看穿了人情的奸诈浮薄,从而形成了冷静、自尊的性格。其次,萧红在这一幕戏中将鲁迅笔下的文学形象与鲁迅置于同一个舞台,使少年鲁迅可以以冷静、批判的目光来打量自己笔下的文学形象,少年鲁迅的冷静、镇定和周围世界的鬼祟形成了对比,使舞台上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丰富。
4. 剧本写到“少年鲁迅站在柜台前边,面对着这幕喜剧”,读了剧本,你认为这一幕剧是喜剧还是悲剧?结合剧本内容,联系生活经验,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我认为是喜剧。蓝皮阿五、何半仙、两个掌柜、孔乙己等剧中人物的出场方式充满喜剧效果;两个掌柜为了典当的价格相互争执,相互推搡,最后互相妥协,结果居然是一个平均数,充满喜剧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二:我认为是悲剧。单四嫂子给孩子看病,穷得要拿包孩子的袍皮去典当,可恶的蓝皮阿五摆出一副关心、帮助的样子,却雁过拔毛;两个掌柜毫无同情心,以滑稽的方式决定典费的多少;孔乙己追着鲁迅讨钱;何半仙争着看孔乙己手中的钱。孩子病了,大人病了,甚至整个社会都病了,令人悲哀。这是他们个人命运的悲剧,也是当时中国社会的悲剧。
1. 剧本的结构: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和舞台说明组成。
2. 剧本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
(1)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要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适合舞台表演。
品味剧本语言——台词和舞台说明
(2)舞台说明,是剧本里的说明性文字,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训练重点 技法归纳
品味剧本语言 台词(体现人物心理、感情和性格特点)+舞台说明(起到环境渲染、补充解释的作用)。
(二)错?对?(17分)
涵静趴在书桌前,四周昏暗,台灯明亮。涵静一边写,一边推了推宽边眼镜。音乐逐渐响起,舞蹈演员在昏暗的四周跳舞,他们是涵静作品的再现。涵静脸色愉快时,他们轻快地跳;涵静脸色沉重时,他们压抑地跳。最后,涵静在书桌前入睡了。灯光暗。(舞蹈演员和涵静下)
白天,在教师办公室。(涵静跟着李老师上)
李老师 (先坐下,喝口水) 你今年多大?
涵 静 (噤声站立) 十六。
李老师 几年级?
涵 静 初三,老师,我……
李老师 你为什么不完成作业?
涵 静 (不语,扯衣角)
李老师 我承认你有写作天赋,你写的小说很感人。可是 你现在是初三,你知道吗?在初一、初二,你写 多少我都不管你;初三毕业后,你怎样写都是对的。 不过现在是初三,你还把心思花在这上面,这就 是大错特错了!你自己考虑吧!
涵 静 我……
李老师 让你妈妈给我打个电话。(灯光暗,涵静和李老师 隐于黑暗中,李老师下)
一束温和的光由上而下铺在舞台中央的涵静身上,她蹲在地上,脸埋在手臂中。
涵 静 (抬头) 错,对,对,错。老师、妈妈、爸爸、爷爷、奶奶,都 说我错了,可是编辑姐姐、同学、朋友, 却说我是对的,写作
究竟是对还是错? (站起) 为什么有初三?为什么有中考?为 什么有六门功课等着我去复习?为什么我不能继续写小说?为 什么?为什么?(向右走两步。灯光变白些,涵静的脸越发苍白 了) 编辑姐姐说如果我再努力一点,或许今年就能出一期专 号;可是,我初三了…… (涵静下)
白天,办公室。
涵 静 我考虑过了,我决定休学。
李老师 你说什么?你疯了!
涵 静 我想我是对的。
李老师 你父母怎么说,他们也疯了?
涵 静 他们反对,可是我会使他们明白,我是对的。(涵
静转身走下)
李老师 (望着涵静) 唉……
1. 剧本的戏剧冲突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涵静已经上初三了,仍坚持写作,这究竟是对还是错?李老师认为她上初三了,还把心思花在写作上,这是大错特错的;涵静认为自己是对的,并要证明自己是对的。
2. 剧本开头的舞台说明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删去。因为舞台说明描写得当,对塑造人物形象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读者通过这段文字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涵静热爱写作、有写作天赋。同时,也为下文涵静未能完成作业,被李老师批评做铺垫。
3. 李老师说:“让你妈妈给我打个电话。”这时涵静的妈妈会对李老师说些什么?试着展开合理的想象并写下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李老师,对不起,涵静惹您生气了。我是坚决反对她为了写作而不完成作业的。即使是热爱写作,也不能耽误学习。我会和她谈一谈,让她好好学习,以学习为重的。
4. 读了选文,你认为涵静的选择是对还是错?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看法。(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涵静的选择是对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天赋来选择自己发展的道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更有坚持不懈的动力,这样更容易获得成功。
示例二:涵静的选择是不明智的。初中是打基础的阶段,有好的基础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如果没有好的基础,即使能写一点文字,也只是昙花一现,宛如空中楼阁,我们不能学王安石笔下的仲永。
【写作提升】如何避免记叙文的平铺直叙?
【方法指导】巧妙设计波澜起伏的情节:同学们的作文常常顺势而写,显得平铺直叙、平淡乏味。但是,只要我们写作时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就可避免记叙文“平铺直叙”:
1. 设置悬念。“悬念”就是通过具体情景,设置谜团,使读者产生疑惑,从而吸引读者急切地往下阅读,以求弄清个中原委。
以读导写提升
2. 设置矛盾。“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中增加一些矛盾,使情节“回旋”式推进,能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3. 设置误会。在文章开头设置误会,再引导读者在“歧途”上越走越远,结尾处真相大白,令读者“迷途知返”,感慨顿生。
【佳作展示】
我真想传承爷爷的梦想
“早晨,下田,露水多,点点露水润麦苗啊……”雾霭沉沉,风染烟岚,夕阳迫近地平线。灯笼近处,杨柳树旁,家乡民歌《杨柳青》的曲调慢慢流淌。我在想,如果不离开家乡,我能否继承爷爷的梦想呢?
儿时,我和伙伴明乐坐在台阶上,听着爷爷弹唱起《拔根芦柴花》:“我呀就的来了,拔根的芦柴花花……”这是我爷爷那辈人广为传唱的秧田歌曲。我当时小,但也从中听出了山野气息。随着《茉莉花》《扬州慢》一首首曲子荡漾开来,我俩和路人都聚在这里,沉醉在这美好中。爷爷的脸上总洋溢着幸福和骄傲。这一首首民歌装满了我和明乐纯真的回忆。
爷爷唱完后,就会牵我回家。爷爷说,他带我来这里是有目的的。我问他目的是什么,他却笑而不语。小学那几年的暑假,杨柳飘拂,我从明乐的爷爷那里学会了琵琶,明乐则从我的爷爷那里学会了长笛。
几年后,我在寄宿学校里接到爷爷的电话。从他口中,我得知很多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这些家乡民歌无人传唱,爷爷的拉唱已经没有听众了。
第二年夏天放假,当我乘着乌篷船,回到魂牵梦萦的江南小镇时,明乐来接我回家。路上经过巷口,只见爷爷和几个年长的老人还在拉着二胡,唱着民歌:“一根么丝线,牵是么牵过河了……”一首歌是一代人的记忆,浅吟慢唱着这个古老村庄独特的气质。
一曲终了,我和明乐坐在石阶上,明乐的爷爷回忆道:“你爷爷年轻时爱听别人唱民歌,跟着一个老师傅学会了家乡民歌。如今又收了我家明乐丫头这个好徒弟。”明乐的爷爷叹了口气:“你也要加油了。”夜幕四合,深蓝色的天空上一轮残月低垂。浅月之下,杨柳树旁,两张木椅,两个琴谱架子,《杨柳青》的旋律不曾停歇。
我突然想起小时候我问过爷爷为何带我去听他们弹唱。现在才发现那是爷爷对于家乡文化的坚守。而他所希望的,不过是像我一样的年轻人能在那种氛围、熏陶下学着唱下去,去传承他的梦想,可惜我当年早早地躲进了自己的书房。
明乐家乡歌曲唱得极好,我却对这些歌曲很陌生,现在想来,遗憾得很。
如今,爷爷已去世一年多,当我再回到小镇,在粉砖黛瓦、炊烟袅袅的岸上,杨柳依旧那么青,可物是人非,再没人为我唱家乡小调了。明乐在岸边吹着长笛。我将心中的遗憾告诉她,她莞尔一笑,说:“你现在学唱起来还不晚啊,我教你。”她轻声吟唱起家乡民歌——“早晨,下田,露水多,点点露水润麦苗啊……”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歌声久久回荡,爷爷,你听见了吗?
【写作点评】文章选材独特,唱民歌是实写,而 “文化传承”是虚写,作者善于设置矛盾来表现中心,爷爷对家乡小调的执着、热爱和众人的无视,赋予了极简单的事物以深刻的含义,使得立意与选材完美结合,显出了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力。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