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
单元训练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小孔成像 B.雨后彩虹
C.水中倒影 D.海市蜃楼
2.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杯弓蛇影”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3.如图所示,小华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将( )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无法判断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只有在真空或空气中才能沿直线传播
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km/s
C.强烈的光照到巨大的玻璃幕墙会发生镜面反射,造成“光污染”
D.猴子“捞月亮”时,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水的深度
5.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物体都能辐射出紫外线
B.平板电脑画面上丰富多彩的颜色是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光组合而成的
C.医院、饭店经常利用紫外线灯来灭菌
D.验钞机是利用了红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来检验钞票真伪的
6.如图甲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像为a′,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至图乙所示位置,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 )
A.不成像
B.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与平面镜下移距离相同
C.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是平面镜下移距离的两倍
D.仍成像,且像还在原来位置
7.一名摄影爱好者早上在大观河边拍照,观察到岸边的建筑物在水面上形成的影像甲和乙,并拍摄了下来,如图所示。过了十多分钟后他又回到原位置观察,那么影像甲和乙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都变 B.都不变
C.甲变,乙不变 D.甲不变,乙变
8.汽车的后视镜是驾驶员坐在驾驶室座位上直接获取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等外部信息的工具。小汽车的后视镜大多是平面镜,而对于大型车辆,其后视镜一般是凸面镜,增大了驾驶员观察视野。关于凸面镜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9.如图所示的军事观察孔,图中虚线表示空气孔的观察范围,若在孔中嵌入玻璃砖后,观察范围将(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
10.如图所示是小明春游时在水边看到的美景,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他看到水中“树木”的光路图是( )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1.晚上,小明打开客厅的灯,会在窗玻璃上看到另一个“自己”,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形成的;同时,小丽玩起了手影游戏(如图所示),墙壁上的“大雁”是由于光的__ __形成的。
12.小华在一家商场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她看到的其实是吊灯的 _____(选填“虚”或“实”)像。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6 m,则像到地面的距离为____m。小华发现通过地毯就看不到吊灯的像,这是因为光照射到地毯时发生了 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1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要想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最好选择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观察到蜡烛的像将 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4.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将一块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用激光笔将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用直尺和笔描出光线的传播路径。
(1)上述实验中硬纸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完整的反射规律,还需要用到的器材是__________。
15.如图所示是湖边尖塔在水中的“倒影”,“倒影”是光在平静的水面发生__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形成的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若塔尖到水面的距离为50 m,水深3 m,那么塔像的顶端到水面的距离为_______m。
16.小娇上学出门前照一下镜子正衣冠,当她从距平面镜2 m处以1 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__ 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相对于她的速度是__ __m/s。
三、作图题(6分)
17.一棵小树生长在水塘中,图中用带箭头的线段AB表示小树露出水面的部分。请在图中画出AB通过水面反射所成的像A′B′。
18.如图,一束光从空气射到水面O点,反射光线在容器壁上形成一光点A。
(1)画出反射光线及对应的入射光线;
(2)大致画出该入射光线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作图4分,共36分)
19. 如图甲所示,小伟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A、B是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
(1)实验中当B蜡烛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以得出:像与物的大小__ __,现将玻璃板靠近A蜡烛一些,为了使B蜡烛与A蜡烛的像再次重合,B蜡烛应__ __(填“靠近”或“远离”)A蜡烛;
(2)如果移去B蜡烛,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 __(填“能”或“不能”)接收到A蜡烛的像;
(3)小伟看到自己的手表与同桌的相同,于是小伟突发奇想:用两块相同的手表替代A、B蜡烛,正立于玻璃板两侧,如图乙所示。此时A手表指针指在9点整,那么B手表的指针应调至__ __点才能与A手表指针的像完全重合。
(4)实验结论:平面镜成的像是__ __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5)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 __。
A.控制变量法 B.转换法 C.等效替代法
20.公共场所中经常看到有人饶有兴趣地低头玩手机游戏,殊不知手机中还有很多其他功能。爱好物理的“620”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发现手机有一种“镜子”功能。于是,激起了他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兴趣。
【设计实验】
由于用手机中的“镜子”作为平面镜进行实验,无法找到像的位置,于是他们选用了玻璃板、规格相同的两个棋子、白纸等,组装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小华同学将棋子A移到玻璃板前某位置不动,小普同学在玻璃板另一侧帮忙移动棋子B,无论小普在水平桌面上怎样移动棋子B,小华都看不到棋子B与棋子A的像重合。善于观察的小林同学发现这是因为玻璃板与桌面________________,调整后,小华便能看到棋子B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
(2)把棋子A在玻璃板前移动多次,同时调整玻璃板后棋子B的位置,每次都使得棋子B与棋子A的像的位置重合,这不仅可以找到像的位置,还可以比较出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3)实验中还需要________,用来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________。
【分析与论证】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利用数学中的知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也可以表述为:像与物关于镜面________。
21.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如图甲所示),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0.2°),当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
(1)上述玻璃的临界角是_________°。
(2)折射光线消失后反射光线的亮度会增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_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
(4)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构成,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乙所示),请在图中完成这束入射光的光路图。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CBCC 6-10DCBBB
二、填空题
11. 反射 直线传播
12.虚 6 漫
13. 较暗 不变
14. 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量角器
15.镜面 虚 50
16. 不变 2
三、作图题
17. 解:如图所示
18. 解:(1)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
19. (1)相等 靠近 (2)不能 (3)3 (4)虚 (5)C
20.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不垂直 (2)大小 (3)刻度尺 距离
【分析与论证】相等 相等 对称
21. (1)41.8
(2)不会
(3)折射光消失后,入射光几乎全部发生反射
(4)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