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0张PPT。九. 一八事变,日本军国主义入侵并占领我国东三省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湘潭市一娱乐中心门口侵华日军
投降下跪的塑像侵略者的下场外星人入侵?生物入侵者[焦点访谈]疯长的一支黄花
(2004年12月13日18:17) 薇甘菊原产于中美洲,自90年代开始,该草从东南亚蔓延到香港及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并有向广西、云南、福建、浙江蔓延的趋势,如不采取紧急措施,将对南方植被带来毁灭性灾难。在7000多亩的内伶仃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80%范围遭受薇甘菊的危害,在这个自然保护区里生活的600多只猕猴以及穿山甲、蟒蛇等重点保护动物,因食物枯竭而面临灭绝的困境,这个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本身也面临被毁灭的危险。
水葫芦,原产于南美,大约于20世纪初传入我国。水葫芦,降低水产品产量,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甚至威胁周围居民和牲畜生活用水。云南昆明市滇池内连绵1000公顷的水面上全部生长着水葫芦,由于水质污染和因此而导致的水葫芦的疯长,滇池内很多水生生物已处于灭绝的边缘。资料记载,60年代以前滇池主要水生植物有16种,水生动物68种,但到80年代,大部分水生植物相继消亡,水生动物仅存30余种。
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入侵者进入当地生态体系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微甘菊将吞掉伶仃岛、水葫芦欲困死云南滇池、飞机草要霸占西双版纳、大米草在毁掉海岸滩涂……
生物入侵究竟每年
给人类造成多大的损害?
据统计,美国每年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
的经济损失高达1500亿美元,印度
每年的损失为1300亿美元,
南非为
800亿美元。????
我国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损失也相当惊人,每年仅几种主要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574亿元人民币,其中,每年对美洲斑潜蝇一项的防治费用,我国就需4.5亿元。生物入侵给我国造成损害的总数有多大?负责中国入侵生物现状调查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解炎博士说:“估计比美国还要大。”? ?阅读科技文章的目的之一,是筛选信息。
一篇科技文所提供的信息是多方面的:
有科学知识信息,有社会历史信息,有关于作者生活和创作方面的信息,这些都是显性信息;还有一些隐性信息:包括文章文章的思路结构、说明顺序、说明语言,另外,还有一些生成的信息等。请你读读看:你能从这篇科技文中筛选出多少条有价值的信息。导读语:隐性
信息
1、说明顺序。
2、说明方法。
3、说明语言。
4、微妙的信息。
5、探究的信息。内容:
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2、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3、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4、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
5、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显性信息 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文章开头,作者假设一种情景,通过普通人与科学家的不同反应,自然引出话题──生物入侵者,并对什么是“生物入侵者”进行解释。
第2、3、4段具体写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作者先写生物在自然条件下迁移、繁衍,“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这样写,是对生物入侵者作明确的界定,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那么,为什么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会造成生物入侵现象呢? 文章3、4两段以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为例做了具体说明。 第5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由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
第6、7段写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一部分人认为,经过“物竞天择”,可以制约“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达到新的生态平衡。另一部分人认为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会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危害。
第8段写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首先引出话题(议题),接着摆出现象,再探讨因果,最后讨论对策。基本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是不是与议论文有点相似?生
物
入
侵
者引出话题: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
摆出现象:具体说明生物怎样
入侵及生物入侵者的危害。( )
探究原因: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
讨论对策: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 )
各国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提出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
问题所以: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逻辑顺序12、3、456、78课文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的说明方法,收到了不同的效果。列数字:例如:“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这个数字的变化清楚地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
再如:“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这个数字表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危害之大。举例子。举例子是为了支撑观点,使之更具有说服力。例如:举出蒲公英和山间溪水中的鱼虾的繁殖时间和空间跨度非常有限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这种说法;举出欧洲斑贝、亚洲天牛和南美洲的红蚂蚁对北美洲的入侵。举出棕树蛇几乎灭绝关岛鸟类的例子。举出新鲜水果和蔬菜、跨国宠物的例子。举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强对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跨部门监控议案的例子。 “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义,它告诉人们这一类“入侵者”的行为,会给人类与自然带来危害;北美的欧洲斑贝比成“偷渡者”,它们在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打比方使说明更形象、更生动、更能吸引读者。打比方1.为什么对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这种普通人不会感到惊讶的事情,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会认为这“不是件寻常小事”?
问题探究 普通人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只会感到新奇,不会考虑更多的问题;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对此就会考虑许多问题:甲虫是从哪里来的?甲虫是如何到这里来的?甲虫的生态是怎样的?甲虫是否会对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影响?等等。他们是不会视而不见的。
2.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文章第2段已经写到,生物种类的自然繁衍和迁移,由于进行缓慢,并受到时间和空间跨度的限制,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失衡。如果这种迁移是由于人类的跨地域活动造成的,那么它们的迁移速度就会极大地加快,也会很容易地突破时间和空间跨度的限制,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人为干预”。
3.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这种规律就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总结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某一地区的物种都是当地生物链的一环,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一种平衡状态。如果由于人为的干预打破了这种平衡,等于破坏了生物链的平衡状态,就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经过一个较长时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另一种就是产生“生物入侵者”,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
1、“生物入侵”给受害国和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是相当惨重的。
2、“生物入侵”还对人类生命造成危害。
3、“生物入侵”也成为国家间关系恶化的诱因。
4、更令人担忧的是“生物入侵”有可能成为恐怖活动的手段。4、生物入侵将会带来什么样的灾难? 生物
入侵
攻略策略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请你想象一下:如果一种生物既能够在冰天雪地里生长,?又能在炎炎烈日下定居;无论是面对盐碱的土壤还是干燥的沙漠都毫不介意;对于食物更是从不挑肥拣瘦,又特别能挨饿……那么它在哪儿不能“出人头地”呢?空心莲子草正是凭借这一横练多年的“铁布衫”功夫,才能如此得意地作威作福:它抗逆性超强,不但不畏严寒酷暑,而且就算死亡了,只要植株没有完全腐烂,待到时机成熟,依然会复活为害;为了侵占尽可能大的地盘,它更是演化出水生、陆生两种生态型,入侵时可以由陆至水,顺水而下,再由水至陆,是地地道道的“水陆两栖江洋大盗”! 策略二:多子多福?水葫芦采用的又是另外一种策略了。水葫芦拥有极其强大的繁殖能力,甚至能以有性和无性两种方式繁衍后代,而在入侵的早期,无性生殖更是主要的:每逢春夏之际,水葫芦依靠匍匐枝与母株分离的方式,每5天就能克隆出一个新植株,用不了多少时间它就能铺满整个水域,在江南水域为祸不小。有诗语:“接天莲叶无穷碧”,只可惜此“莲”非彼“莲”。水葫芦手拉手、根连根,喜欢“聚众滋事”,形成绵延数十公里长的“绿岛”,淤塞河道、影响通航,所以是当之无愧的“河道杀手”。同样外表文弱绚烂、楚楚可怜的加拿大一支黄花,也是依靠这种策略,见缝插针般地遍布城乡荒野——即使不用种子繁殖,一支黄花那像竹子一样的地下根茎也会四处蔓延,在找到合适的地方后就自动生出新株,因此除非一株不剩地彻底连根铲除,否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后就只剩下它一支黄花唯我独尊了。? ??水葫芦 策略三:抓其薄弱之处? 选择单调薄弱的生态系统作为入侵的目标同样是入侵者惯用的策略。现在,给三北防护林造成毁灭性危害的天牛虫或许正为此自鸣得意呢——可恶的它们正是瞅准了三北地区大部分是树木品种单一的人工林、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很难抵抗疯狂虫害这个“命门”,才乘虚而入的。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在三北地区遭受天牛危害的面积达250万亩,造成的经济损失无法直接用数字衡量;甘肃的古浪县由于虫害而处于被沙漠吞噬的危险之中;天牛虫害也因此被形象地称作“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同样,在北美的被入侵地,凶狠的“无烟之火”也是首先燃向单一人工林的。相对而言,尽管在西南的混生林里我们同样能抓到张牙舞爪的天牛,但在那里它们就失去了传说中的毁灭性威力,原因就在于被入侵生态系统的抵抗力不同。 策略四:“联合国军”协同入侵?
在生物入侵中还有一些更为有趣的策略。两个入侵种从原产地结伴而来,相互配合共同入侵——这一招够狠吧?最典型的例子便是随一种入侵种而来的病原体。在新环境中,土著种对外来病原体缺乏有力的免疫防御,常常导致该病原体的爆发,导致土著种的大规模覆灭。如此一来,最得意的当然数携带病原体而来的入侵种啦,它们正在为减少竞争对手弹冠相庆呢。另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本文一开头提到过的松材线虫,光靠它自己是无法进行远征的,扩散速度会慢得多,所以它就选取了松墨天牛作为自己的运输机;而松墨天牛呢,它在松材线虫的帮助下,当然更容易在树林中泛滥成灾了。
策略七:化敌为“友” 但是在所有的入侵策略中,最让人拍案叫绝的,同时也是最让科学家担心的,是许多入侵种会采取与土著近缘种“联姻”的策略来实现入侵。这种联姻策略,使得入侵种不费吹灰之力,占据了原先土著种的领地,并且入侵种与土著种的杂交后代也具备了两个祖先的全部遗传信息,所以可以在日后不断的繁殖过程中,挑选自己合适的基因型,产生新的表型变异,将大大增强它的入侵性。说不定哪一天科幻电影中可怕的怪兽,就会因此而诞生哦!??说明语言:本篇文章的语言特点是:
准确简洁、形象生动。
1、当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你肯定不会感到惊讶。但在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看来,这或许不是件寻常小事。
2、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3、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随时有绝种的危险。
4、一些产自他乡的宠物,
如蛇、蜥蜴、山猫等,往
往会因主人疏忽或被遗弃
而逃出藩蓠,啸聚山林,
为害一方。
美国白蛾严重危害林木、果树和农作物,近年来被国家林业局列为6大工程治理害虫之一。白蛾食量惊人,能危害所有的阔叶树、花卉、果树和蔬菜。它能吃能拉,粪便到处排泄,令人作呕。严重的时候,居民在家中做饭时都要提前清扫厨房,将到处爬的白蛾幼虫打扫干净,否则,稍不小心就会把白蛾炒进菜里。白蛾成灾时,几乎所有的树木叶子都被吃光,甚至使树木死亡。常规的化学防治办法虽然见效快,但是喷洒出去的化学药品既污染环境,又会伤及无辜——其他有益的鸟类和昆虫,过不了几年,白蛾的抗药性增强了,还会卷土重来。
在有些地方,仙人掌也成为“入侵者”。明朝末年引进的仙人掌如今在全国各地都能见到踪影,而且被人们作为家养植物。但是在华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干热河谷地段,仙人掌战胜了其他生物成为优势群落,那里原有的天然植被景观已经很难 见到
飞机草,一种绿意盎然的菊科半灌木植物,却使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畜牧业遭受了空前打击,天然草场被大面积侵占,牲畜死亡,畜牧业减产,原本并不富裕的彝族老乡为此雪上加霜。州政府在5年前就出台了红头文件,要求全面动员,防除毒草。5年过去了,记者踏上这片土地,发现这里几乎成了飞机草的“乐园”。在这种入侵生物面前,人们已经“缴械投降”,放弃了抵抗。“飞机草势不可挡,我们已经束手无策。”站在通向会理的公路一侧,望着漫山遍野、生机勃勃的飞机草,从事畜牧工作20多年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畜牧局草原站副站长何萍无奈地说。飞机草一旦入侵,其他草就会受到抑制,每亩地飞机草产量能达到5200多公斤,而可食牧草仅生产9.2公斤。
大米草是我国60-80年代分别从英美等国引进的用于保护滩涂的植物。大面积、高密度的大米草不仅没有起到人们事先预期的保护海堤、生产绿肥、用作饲料等目的,反而对当地的经济和生态带来了巨大灾难。主要表现在:(1)破坏近海生物栖息环境,使沿海养殖贝类、蟹类、藻类、鱼类等多种生物窒息死亡;(2)与海带、紫菜等争夺营养,使其产量逐年下降;(3)堵塞航道,影响各类船只出港,给海上渔业、运输业甚至国防(潜在危害极大)等带来不便;(4)影响海水交换能力,导致水质下降,并诱发赤潮;(5)与沿海滩涂本地植物竞争生长空间,致使海滩上大片红树林消失,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
据美国有关方面统计,光肩星天牛一旦在美国传播开来,将对美国槭糖业、旅游业和生态环境造成约138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错误地将光肩星天牛的发生归咎于中国输美货物木质包装携带入境,并以此为由于1998年9月11日对中国所有输美货物木质包装采取了紧急检疫措施,要求所有货物木质包装在出口前必须经过熏蒸等除害处理,否则将被销毁或连同货物一并退回。
漂洋过海称霸关岛动物王国惨遭劫难果
蝇红蚂蚁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这篇课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为我们写作说明文提供了借鉴。小结:启示语:
新的阅读理念特别强调生成阅读素材,这是阅读的最高境界,同学们,你能从本文的阅读中生成引发我们探究思考的话题吗?话题一:面对“生物入侵者”,生物学和生态学界的学者出现了两个派别:一个是非干预派,主张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另一派是干预派,认为人类应对生物物种的迁移采取积极措施。你站在哪一边?为什么?
话题二:我们身边有没有自然入侵者的身影,你感受过生物入侵的可怕的景象吗?怎样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现象呢?
话题三:如何认识自然界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在人类社会中应如何认识这一条法则?请谈谈你的理解。 请你为央视新闻频道拟一则抵制生物入侵的公益广告词,10个字以上。作业:
写一篇本地生物入侵情况的调查报告,500字左右。谢谢大家!入侵物种福寿螺的卵
美国白蛾也叫秋幕毛虫
附:生物入侵者资料---7页在原产地亚马逊河流域,成群的“食人鱼”常将误入水中的动物在短时间内吃得只剩白骨,甚至将误入水 中的人吃掉。巴西人称其为“皮拉尼亚”,意思是“割破皮肤的”,印第安人常将其牙齿当小刀来用。
相关链接 外来入侵物种:
是指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并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损害或影响的物种。 外来入侵物种的引入路径:一是有意引进,包括用于养殖、种植、花卉等目的的引种,用于生物防治、绿化、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目的的引进;二是无意引进,包括随航空、陆路、水路运输工具和压舱水的引入,随进出口货物和包装材料的引入,旅客无意引入等;三是自然入侵,是指物种随风媒、虫媒和鸟等媒介自然传播。
文章背景
外来生物入侵
外来生物入侵是指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从其原生地,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传播到另一个环境定居、繁殖和扩散,最终明显影响改变迁居地的生态环境。目前,由于国际间的经贸交流和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外来物种扩散的规模和速度超过以往,生物入侵给人类造成的危害日益加剧。生物入侵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破坏生态环境、威胁人类健康、危害经济发展。
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2003年2月5日发表的研究报告估计,目前,外来入侵物种给各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4000亿美元。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还指出:当前,外来生物入侵是导致原生物种衰竭、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重要原因。
我国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形势也十分严峻。今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第一批已形成严重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分别是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等。据估计,仅这些有害外来生物就使我国农业林业生产每年损失574亿元。
入侵生物的危害
入侵生物造成危害的原因:
入侵生物在新的生态系统中获得了更好的生存空间和生存条件;入侵生物比本地物种具有更强的适应
性和竞争能力;入侵生物丧失原产地固有的自然控制因素,如天敌、环境的抵抗能力等;被入侵地缺乏控制的思想和技术准备。
入侵生物造成危害的典型事例:
破坏生态平衡:1859年一个英国人在澳大利亚放养了13只兔子用以打猎,繁衍至今已产生了6亿只后代,这些兔子常常把数万平方公里的植物啃吃精光,导致其他种类野生动物面临饥饿,甚至有灭绝的危险。
加速物种灭绝:20世纪,在美国灭绝的鱼类中有68%与生物入侵有关。我国云南水域中的432种土著鱼类中,近5年来一直未采集到标本的鱼类130种,其他鱼类也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外来鱼类的引入是主要原因。
毁灭农业生产:我国常见的庭院绿化植物葛藤,到了美国却像野马狂奔,迅速占领了佐治亚、密西西比、亚拉巴马等州7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使许多植物没有了栖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