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双减”进行时】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双减”进行时】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11 14:43:3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列举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知识目标:知道平型关大捷及影响;知道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知道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影响;正确分敌后战场的抗战。能力目标: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归纳,学会正确分析、归纳历史资料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通过合作交流学习,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敌后战场的抗战,使学生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中的作用,明白抗击外来侵略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知识点01 平型关大捷
1.概况:1937年9月,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伏击日军,将日军全部歼灭。
2.意义: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微点拔】敌后战场: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到日本占领区而开辟的战场。
【易错提醒】
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知识点02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建立根据地: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开展游击战: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如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
3.巩固措施: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知识点03 百团大战
1.目的: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2.概况: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了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3.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4.意义: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比较项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区别 抗战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
武装力量 国民政府的正规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
作战方式 国民党统治区域内划分成若干战区,正面阻击敌人(单纯的依靠政府和军队) 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发动群众)
作战地位 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起主导作用,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知识延伸】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认识
(1)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互相支持,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2)中国共产党坚持统一战线,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坚定的意志和模范行动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易错提醒】
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百团大战是中共领导下的八路军在敌后战场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微点拔】“囚笼政策”: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时,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并辅以封锁沟、墙,从敌占区向抗日根据地构成一个个网状的“囚笼”。日军在“囚笼”内实行压缩包围,以束缚根据地军民的抗日活动,达到消灭抗日力量的目的。
【拓展延伸】抗战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知识点一 平型关大捷
1.(2020年甘肃天水)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第一个胜利是
A.淞沪会战 B.武汉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徐州会战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成功,史称“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C项符合题意;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排除A;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排除B;徐州会战是抗战正面战场第一次胜利,也是当时最大的一次胜利,排除D。故选C。
2.(2021·山西临汾市·八年级期末)八年级(1)班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他们来到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战役遗址。在考察中,同学们做了如下笔记。这些笔记印证了
①平型关战役歼敌1000多人
②平型关是太原的重要门户
③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④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⑤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
A.①③ B.③⑤ C.②④ D.①④
【答案】C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自秦汉以来就是京冀通往太远的重要通道”可知,平型关是太原的重要门户;根据“祝贺我军的第一个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选项②④符合题意;平型关战役歼敌1000多人在这些笔记中无法印证,排除①;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排除③;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广州、武汉以后,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排除⑤。故选C。
知识点二 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3.(2020年山东潍坊)1939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其背景是
A.日伪军封锁根据地 B.正面战场节节胜利
C.日军开始全面侵华 D.中国军队全面反攻
【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38年10月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改变侵华策略,主要集中力量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由于日伪军封锁根据地,根据地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为此1939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A正确;正面战场是国民党的战场,延安是中国共产党敌后总指挥中心,B排除;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开始全面侵华,与题干时间不符,C排除;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中国军队开始全面大反攻。D排除;故选A。
4.(2020·辽宁大洼 初三月考)下列年代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不断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B.放弃攻打中心城市计划
C.建立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 D.重视发挥农民革命作用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说明该题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都很重视农民的利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以此来赢得农民对党的革命事业的支持。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5.(2020·嵩县教育局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初二期末)对下图所示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敌后战场抗日力量壮大 B.正面战场地位遭到削弱
C.全民抗战取得重大成果 D.日本“囚笼”政策破产
【答案】A
【解析】依据示意图信息1937—1940年“共产党员人数不断扩大”“中共领导的军队在扩大”“抗日根据地不断增加”“根据地人口在不断增长”分析可知,示意图反映了敌后战场抗日力量壮大。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抗日根据地得到发展和壮大,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在示意图中体现不出来,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知识点三 百团大战 【重难点】
6.百团大战使敌人大为震动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多田骏因其“囚笼政策”之破产而滚蛋,继任者为冈村宁次,提出“治安强化运动”的方针,取消战争初期“剿共灭党”的口号,改为致力于剿共。”这表明百团大战
A.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B.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声威
C.使日军改变了侵华方针 D.有力地支援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百团大战使敌人大为震动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致使多田骏因其“囚笼政策”失败,滚回日本;后来者冈村宁次改变了以前的政策,提出“治安强化运动”的方针,取消战争初期“剿共灭党”的口号,改为致力于剿共。”C正确;ABD都是八团大战的影响,但是不是题干材料反映的内容,排除;故选C。
7.(2020·山西中考真题)2020年春季,李华同学居家学习期间,通过“云旅游”的方式,开启了以“三晋文化”为主题的项目性学习。李华和他的项目性学习小组以“三晋文化”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四条“云旅游”线路。其中符合“红色文化”主题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据题干信息“百团大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粉碎敌人的“囚笼”,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史称“百团大战”。1948年10月——1949年4月的太原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6个多月,伤亡4.5万人,是解放战争中历时最长、战斗最激烈、付出代价最大的城市攻坚战。太行山是八路军坚持抗战的坚强堡垒,太行山区是中国共产党在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李华和他的项目性学习小组以“三晋文化”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四条“云旅游”线路。其中符合“红色文化”主题的是D,D正确;ABC也反映的文化古城,但与革命无关,不属于“红色文化”,排除;故选D。
8.(2020年山东威海)国民政府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秘书写道:“民国二十九年,住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朱德,最让人佩服之处,是他们的政治远见,他们知道在需要的时候打一场合适的。”这场“合适的仗”是指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转战陕北 D.挺进大别山
【答案】B
【解析】题干关键信息是“民国二十九年”。民国二十九年=1912+29﹣1=1940年;为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粉碎敌人的“囚笼”,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史称“百团大战”。B符合题意。而平型关大捷是1937年,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均在1947年,排除。故选B。
9.(2020年湖北咸宁)如下表所反映的战役名称及其主要指挥官正确的是
时间 1940年8月20日﹣12月5日
地点 华北地区
参战部队 八路军100多个团
主要战绩 消灭日伪军2.5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米,公路1500多米,摧毁众多日伪据点等
百团大战﹣﹣彭德怀 B.平津战役﹣﹣刘伯承
C.平型关大捷﹣﹣林彪 D.台儿庄战役﹣﹣李宗仁
【答案】A
【解析】考查点:百团大战。解题思路: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这是发生在1940年华北地区的战争,这场战争摧毁众多日伪据点,破除敌人交通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百团大战的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A正确;平津战役发生在1949年,时间不符,B错误;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时间不符,C错误;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时间不符,D错误。综上故选A。
10.(2021·广东云浮市·八年级期末)20世纪30-40年代,面对日军大举入侵,中国军民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捍卫民族尊严的铜墙铁壁,用誓死不屈的意志竖起了国家独立的风帆。重温抗战史再次感受悲壮而振奋的过去,并完成探究任务。
材料一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八路军第115师准备前往平型关一带。1937年9月23日,第115师召开了全师连以上干部动员会议。会议强调:“中华民族正在经历着巨大的考验!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担当起,也一定能够担当起这救国救民的重任!”
材料二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材料三 对于抗日战争何时开始,在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说过:“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的。”显然,自1931年算起,到1945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整整是14年,而不是8年。
——摘编自中国干部学习网
材料四 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觉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抗日战争中……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
——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八路军取得了哪场战斗的胜利?指挥者是谁?
(2)材料二中“某次战役”指什么?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役的目标及重大影响。
(3)根据所学史实,说明材料三中“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的”观点。中共七大会议确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材料四中为什么说“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对于抗日战争,你有什么看法?
【答案】(1)平型关大捷;林彪。
(2)百团大战。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影响: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侵略中国,随后侵占东北三省。毛泽东思想。
(4)抗日战争推动了民族解放,消除了亡国危险,摆脱了不平等条约,有利于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看法:应当不忘国耻,珍爱和平;正义必然战胜强权;日本右翼势力的种种恶行,注定要被历史所唾弃;团结起来,壮大力量,才能坚守和平正义;抵制战争,避免历史重蹈覆辙;日本应该承认侵略历史,真诚向战争受害国道歉,走和平之路,与邻国和睦共处,共同发展。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八路军第115师准备前往平型关一带。1937年9月23日,第115师召开了全师连以上干部动员会议。……”结合所学知识,1937年的八路军115是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的指挥者是师长林彪。
(2)根据材料二““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某次战役”指百团大战。根据所学知识,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根据所学知识,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侵略中国,随后侵占东北三省。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决绝的抗战,所以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的”。根据所学知识,1945年的中共七大会议上,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4)根据材料“……从宏观的视觉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可得出,抗日战争推动了民族解放,消除了亡国危险,摆脱了不平等条约,有利于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所以材料四说“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本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应当不忘国耻,珍爱和平;正义必然战胜强权;日本右翼势力的种种恶行,注定要被历史所唾弃;团结起来,壮大力量,才能坚守和平正义;抵制战争,避免历史重蹈覆辙;日本应该承认侵略历史,真诚向战争受害国道歉,走和平之路,与邻国和睦共处,共同发展等。
能力点一 敌后战场抗战的表现 【易错点】
1.(2021年湖南娄底中考真题)1937年9月,粉碎了 “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令八路军威名远扬,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士气的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第三次长沙会战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37年9月,在太原会战中,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的胜利,它打破了 “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令八路军威名远扬,极大地鼓舞了 中国军民抗战士气,故A符合题意;百团大战是1940年,台儿庄战役是1938年,第三次长沙会战是1941年到1942年,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020·四川眉山 中考真题)有统计资料显示,在卫国战争中,苏军平均消耗炮弹30发、子弹1300发、手榴弹9枚和航空炸弹230公斤才毙伤一名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军平均消耗3吨弹药毙伤一名日军。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平均消耗约30发子弹、7枚手榴弹毙伤一名日军。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德军的战斗力强于日军 B.八路军的抗战最为艰苦
C.苏联工业生产能力最强 D.美对二战胜利贡献最大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苏军平均消耗炮弹30发……7枚手榴弹毙伤一名日军。”结合所学知识,在战争中,人的意志作用非常重要,不过最终还要靠物质力量。德日意法西斯被最终击败,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被反法西斯阵营的物质力量所压倒。中国的国力弱,武器落后。特别是八路军武器落后,弹药缺乏,在这种情况下,毙伤一名敌人比苏联、美国毙伤一名敌人消耗的战略物资少,说明了八路军的抗战最为艰苦。B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有体现出德军的战斗力强于日军。A不符合题意;二战时期美国工业生产能力最强。C不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有体现出美对二战胜利贡献最大。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2020年吉林长春)“破公路呀割电线,控铁路呀打据点,炮火连天震山川,打得那鬼子心胆寒!”这首歌谣描述了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答案】D
【解析】考查点:百团大战。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破公路”、“控铁路”等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这次战役的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历时数月,有力打击了日军,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D项符合题意;A项台儿庄战役是在1938年由李宗仁领导的,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项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平型关大捷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故选D。
4.(2020·江西安源 )《新华日报》华北版头条刊载了蒋介石的嘉奖电:“朱(德)副长官、彭(德怀)副总司令:迭电均悉,贵部窥破好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勉。仍希……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这份嘉奖电的背景是
A.百团大战战果辉煌 B.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正面战场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40年,八路军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影响很大,蒋介石来电嘉奖,故A符合题意;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故B不符合题意;台儿庄大捷是正面战场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故C不符合题意;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2021年山东东营中考真题)观察图,图中形势形成的原因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
C.敌后战场的抗战 D.解放区的自卫反击战
【答案】C
【详解】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等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起来。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抗战的中心,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故C正确;ABD与图片信息不符,故错误。综上故选C。
6.(2020·河北唐山 )1944年3月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47万军队抗击了侵华日军的64.5%;国民党军队有几百万人,只抗击了侵华日军的35.5%。如果把全部日军和伪军合计起来,则共产党军队抗击了日、伪军总数134万中的110万,即84%,国民党军队只抗击了16%。材料说明
A.中共的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B.国民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
C.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D.抗战时期中共力量超过国民党力量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共产党军队抗击了日、伪军总数134万中的110万,即84%,国民党军队只抗击了16%。” 从而得出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对日本侵略者给予沉重的打击,材料说明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C符合题意;中共的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在题干中没有体现,A不正确;国民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的说法错误,B不正确;抗战时期中共力量超过国民党力量的说法错误,D不正确;故选C。
能力点二 抗日根据地建立与发展的表现 【易错点】
7.(2020·北京门头沟 初二期末)下图是一张《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图中五角星所在的地点是
抗战期间中共中央所在地 B.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所在地
C.红军长征三军胜利会师地 D.中国战区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地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中《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结合课本所学,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五角星所在的地点是延安,A符合题意;井冈山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所在地,新民主义革命兴起时期。B不符合题意;红军长征三军胜利会师地发生在新民主义革命兴起时期,C不符合题意;中国战区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地在南京,D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8.1938年3月罗斯福的亲信卡尔逊在《关于中国西北部军事活动的报告》中说:中国广大民众具有一种崭新而且不寻常的民族主义精神;日本步兵在应对传统军事战役时效率较高,但面对没有固定成法可循的战术时却无所适从。这一报告高度肯定了
A.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积极防御作战 B.中共领导发动的敌后游击战
C.抗战相持阶段国民政府的战略调整 D.国共合作挫败日军狂妄计划
【答案】B
【解析】《关于中国西北部军事活动的报告》指陕北中共领导的抗战,“面对没有固定成法可循的战术时却无所适从”指共产党坚持敌后游击战的战略,由此可知,材料是在充分认可共产党发动人民群众坚持游击战的正确战略,故选B;A项国民政府的抗战,排除;相持阶段从1938年10月份开始,与题干中“1938年3月”不符,排除;材料中未说明是国共合作,只是西北中共领导的抗战特点,排除D。
9.(2020·南昌市心远中学初二期末)下列影视作品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英勇抗敌的事迹。其中,以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敌为主题的有
①《地道战》 ②《地雷战》 ③《血战台儿庄》 ④《铁道游击战》 ⑤《长沙保卫战》
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④⑤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敌后战场,开展地雷战、地道战、游击战,因此C正确。③《血战台儿庄》和⑤《长沙保卫战》属于国民党正面战场,因此排除ABD,综上故选C。
素养点一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历史解释
1.(2021年广东中考真题)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政府采取发放农贷、支援牲畜、代制农具等措施,利用互助组、合作社等形式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由此可见,抗日根据地建设
A.形式不仅多样并且重视实效 B.体现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C.借鉴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抗日根据地政府采取了发放农贷、支援牲畜、代制农具等措施,利用互助组、合作社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由此可见,抗日根据地建设形式不仅多样并且重视实效,故A项符合题意;题干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建设,不能体现国共合作抗日,排除B项;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自由贸易等,材料不能体现相关内容,排除C项;从题干“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可知,题干材料所处的时间为抗战时期,不可能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
素养点二 国共合作抗战——家国情怀
2.(2020·福建龙岩 初二期末)中国抗日军队用鲜血诠释了爱国的涵义。下图系列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少数民族是中国抗战的决定性力量 B.国民党是中国抗战的重要力量
C.共产党是领导中国抗战的唯一力 D.中国的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东北抗日武装、血战台儿庄、冀中抗日武装回民支队、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结合所学知识,四张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中国的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D符合题意;少数民族是中国抗战的决定性力量说法不正确,A不正确;国民党是中国抗战的重要力量与题意不符,B不正确;共产党是领导中国抗战的唯一力量说法不正确,C不正确;故选D。
素养点三 百团大战——时空观念
3.(2020·湖北孝南 初三月考)下列形势图中,能反映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敌后战场取得重大胜利的一场战役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中国军队在敌后战场取得重大胜利的一场战役”,结合课本所学,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战场。1940年中国共产党在华北两千公里的战线上,组织了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取得了敌后战争的一次重大胜利。通过图片A的文字:石家庄、河北、保定等地,可确定A图反映的是百团大战。A正确;图B战役以徐州为中心,可知反映的是发生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排除;图C中有卢沟桥、北平等地,可知反映的是七七事变,日本由此全面侵华,排除;图D战役是以台儿庄为中心,可知反映的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排除。故选A。
课前预习记录: 月 日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课后作业精准三维设计
维度一、夯实基础,对点精练(精准练习显高效)
维度二、能力提升,思维拓展(挑战自我必提高)
维度三、学科素养,价值引领(拔尖提升素养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列举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知识目标:知道平型关大捷及影响;知道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知道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影响;正确分敌后战场的抗战。能力目标: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归纳,学会正确分析、归纳历史资料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通过合作交流学习,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敌后战场的抗战,使学生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中的作用,明白抗击外来侵略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知识点01 平型关大捷
1.概况:1937年9月,日军向 开进。八路军第 师在师长 率领下,在 一带伏击日军,将日军 歼灭。
2.意义: 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 胜利,粉碎了日军“ ”的神话。
【微点拔】敌后战场: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到日本占领区而开辟的战场。
【易错提醒】
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知识点02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建立根据地: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 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开展游击战:根据地军民在 的领导下,以 和地方 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 如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
3.巩固措施: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建立 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 ,减轻人民负担;实行地主 、农民 的土地政策,开展 ,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知识点03 百团大战
1.目的: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 ”和 ,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2.概况: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了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 ”。
3.目标:破袭日军 ,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4.意义: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 和 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 战场与 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比较项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区别 抗战路线 抗战路线 抗战路线
武装力量 国民政府的正规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军、 军等
作战方式 国民党统治区域内划分成若干战区,正面阻击敌人(单纯的依靠 ) 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发动 )
作战地位 战略 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 抗战进入 阶段后起主导作用,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知识延伸】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认识
(1)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互相支持,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2)中国共产党坚持统一战线,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坚定的意志和模范行动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易错提醒】
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百团大战是中共领导下的八路军在敌后战场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微点拔】“囚笼政策”: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时,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并辅以封锁沟、墙,从敌占区向抗日根据地构成一个个网状的“囚笼”。日军在“囚笼”内实行压缩包围,以束缚根据地军民的抗日活动,达到消灭抗日力量的目的。
【拓展延伸】抗战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知识点一 平型关大捷
1.(2020年甘肃天水)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第一个胜利是
A.淞沪会战 B.武汉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徐州会战
2.(2021·山西临汾市·八年级期末)八年级(1)班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他们来到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战役遗址。在考察中,同学们做了如下笔记。这些笔记印证了
①平型关战役歼敌1000多人
②平型关是太原的重要门户
③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④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⑤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
A.①③ B.③⑤ C.②④ D.①④
知识点二 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3.(2020年山东潍坊)1939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其背景是
A.日伪军封锁根据地 B.正面战场节节胜利
C.日军开始全面侵华 D.中国军队全面反攻
4.(2020·辽宁大洼 初三月考)下列年代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不断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B.放弃攻打中心城市计划
C.建立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 D.重视发挥农民革命作用
5.(2020·嵩县教育局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初二期末)对下图所示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敌后战场抗日力量壮大 B.正面战场地位遭到削弱
C.全民抗战取得重大成果 D.日本“囚笼”政策破产
知识点三 百团大战 【重难点】
6.百团大战使敌人大为震动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多田骏因其“囚笼政策”之破产而滚蛋,继任者为冈村宁次,提出“治安强化运动”的方针,取消战争初期“剿共灭党”的口号,改为致力于剿共。”这表明百团大战
A.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B.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声威
C.使日军改变了侵华方针 D.有力地支援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7.(2020·山西中考真题)2020年春季,李华同学居家学习期间,通过“云旅游”的方式,开启了以“三晋文化”为主题的项目性学习。李华和他的项目性学习小组以“三晋文化”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四条“云旅游”线路。其中符合“红色文化”主题的是
A.A B.B C.C D.D
8.(2020年山东威海)国民政府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秘书写道:“民国二十九年,住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朱德,最让人佩服之处,是他们的政治远见,他们知道在需要的时候打一场合适的。”这场“合适的仗”是指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转战陕北 D.挺进大别山
9.(2020年湖北咸宁)如下表所反映的战役名称及其主要指挥官正确的是
时间 1940年8月20日﹣12月5日
地点 华北地区
参战部队 八路军100多个团
主要战绩 消灭日伪军2.5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米,公路1500多米,摧毁众多日伪据点等
百团大战﹣﹣彭德怀 B.平津战役﹣﹣刘伯承
C.平型关大捷﹣﹣林彪 D.台儿庄战役﹣﹣李宗仁
10.(2021·广东云浮市·八年级期末)20世纪30-40年代,面对日军大举入侵,中国军民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捍卫民族尊严的铜墙铁壁,用誓死不屈的意志竖起了国家独立的风帆。重温抗战史再次感受悲壮而振奋的过去,并完成探究任务。
材料一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八路军第115师准备前往平型关一带。1937年9月23日,第115师召开了全师连以上干部动员会议。会议强调:“中华民族正在经历着巨大的考验!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担当起,也一定能够担当起这救国救民的重任!”
材料二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材料三 对于抗日战争何时开始,在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说过:“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的。”显然,自1931年算起,到1945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整整是14年,而不是8年。
——摘编自中国干部学习网
材料四 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觉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抗日战争中……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
——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八路军取得了哪场战斗的胜利?指挥者是谁?
(2)材料二中“某次战役”指什么?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役的目标及重大影响。
(3)根据所学史实,说明材料三中“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的”观点。中共七大会议确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材料四中为什么说“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对于抗日战争,你有什么看法?
能力点一 敌后战场抗战的表现 【易错点】
1.(2021年湖南娄底中考真题)1937年9月,粉碎了 “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令八路军威名远扬,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士气的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第三次长沙会战
2.(2020·四川眉山 中考真题)有统计资料显示,在卫国战争中,苏军平均消耗炮弹30发、子弹1300发、手榴弹9枚和航空炸弹230公斤才毙伤一名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军平均消耗3吨弹药毙伤一名日军。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平均消耗约30发子弹、7枚手榴弹毙伤一名日军。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德军的战斗力强于日军 B.八路军的抗战最为艰苦
C.苏联工业生产能力最强 D.美对二战胜利贡献最大
3.(2020年吉林长春)“破公路呀割电线,控铁路呀打据点,炮火连天震山川,打得那鬼子心胆寒!”这首歌谣描述了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4.(2020·江西安源 )《新华日报》华北版头条刊载了蒋介石的嘉奖电:“朱(德)副长官、彭(德怀)副总司令:迭电均悉,贵部窥破好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勉。仍希……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这份嘉奖电的背景是
A.百团大战战果辉煌 B.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正面战场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5.(2021年山东东营中考真题)观察图,图中形势形成的原因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
C.敌后战场的抗战 D.解放区的自卫反击战
6.(2020·河北唐山 )1944年3月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47万军队抗击了侵华日军的64.5%;国民党军队有几百万人,只抗击了侵华日军的35.5%。如果把全部日军和伪军合计起来,则共产党军队抗击了日、伪军总数134万中的110万,即84%,国民党军队只抗击了16%。材料说明
A.中共的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B.国民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
C.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D.抗战时期中共力量超过国民党力量
能力点二 抗日根据地建立与发展的表现 【易错点】
7.(2020·北京门头沟 初二期末)下图是一张《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图中五角星所在的地点是
抗战期间中共中央所在地 B.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所在地
C.红军长征三军胜利会师地 D.中国战区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地
8.1938年3月罗斯福的亲信卡尔逊在《关于中国西北部军事活动的报告》中说:中国广大民众具有一种崭新而且不寻常的民族主义精神;日本步兵在应对传统军事战役时效率较高,但面对没有固定成法可循的战术时却无所适从。这一报告高度肯定了
A.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积极防御作战 B.中共领导发动的敌后游击战
C.抗战相持阶段国民政府的战略调整 D.国共合作挫败日军狂妄计划
9.(2020·南昌市心远中学初二期末)下列影视作品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英勇抗敌的事迹。其中,以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敌为主题的有
①《地道战》 ②《地雷战》 ③《血战台儿庄》 ④《铁道游击战》 ⑤《长沙保卫战》
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④⑤
素养点一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历史解释
1.(2021年广东中考真题)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政府采取发放农贷、支援牲畜、代制农具等措施,利用互助组、合作社等形式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由此可见,抗日根据地建设
A.形式不仅多样并且重视实效 B.体现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C.借鉴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
素养点二 国共合作抗战——家国情怀
2.(2020·福建龙岩 初二期末)中国抗日军队用鲜血诠释了爱国的涵义。下图系列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少数民族是中国抗战的决定性力量 B.国民党是中国抗战的重要力量
C.共产党是领导中国抗战的唯一力 D.中国的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
素养点三 百团大战——时空观念
3.(2020·湖北孝南 初三月考)下列形势图中,能反映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敌后战场取得重大胜利的一场战役的是
A. B.
C. D.
课前预习记录: 月 日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课后作业精准三维设计
维度一、夯实基础,对点精练(精准练习显高效)
维度二、能力提升,思维拓展(挑战自我必提高)
维度三、学科素养,价值引领(拔尖提升素养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