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1.岛屿的类型及形成原因
按岛屿的成因可分成大陆岛、火山岛、珊瑚岛和冲积岛四大类。
(1)大陆岛
大陆岛是由大陆向海洋延伸露出水面的岛屿。世界上较大的岛基本上都是大陆岛。它是因地壳上升、陆地下沉或海平面上升、海水侵入,使部分陆地与大陆分离而形成的。
(2)火山岛
火山岛是因海底火山持久喷发,岩浆逐渐堆积,最后露出水面而形成的岛屿。
(3)珊瑚岛
珊瑚岛是由热带、亚热带海洋中的珊瑚虫残骸及其他壳体动物残骸堆积而成的,主要集中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中。珊瑚礁有三种类型:岸礁、堡礁和环礁。世界上最大的堡礁是澳大利亚东海岸的大堡礁。
(4)冲积岛
由于它的组成物质主要是泥沙,故也称沙岛。冲积岛是陆地河流挟带泥沙搬运到河口,沉积下来形成的。
2、冲积岛的形成过程
形成冲积岛的原因各不相同。我国长江口的沙岛是由于潮流涨落不一所致,是泥沙不断堆积而形成的。珠江口沙岛成因不一,有的是因河心滩发育而成;有的由河口沙嘴发育而成;还有一种是由波浪侵蚀泥质海岸,从海岸分离出小块陆地,从而形成冲积岛。
冲积岛主要由泥沙形成,因此它的结构比较松散,性质不稳定。如果周围的水流条件发生改变,岛的面积就会随之变大或缩小,形态也会变化。河口地区的冲积岛,每逢遇到海水倒灌或洪水倾泄,强烈的冲蚀会使岛四周形态发生改变。大多数情况下,在冲积岛屿河流和潮流平行的两边,总是一边经受侵蚀,一边逐渐淤积,日积月累,便形成长条形岛屿;有的冲积岛会冲蚀消失;有的岛屿则会不断成长,最终与陆地形成一体。
崇明岛是我国第三大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屿。它位于长江入海口,三面临江,一面临海。全岛面积1200多平方千米,南北宽13---18千米,形似“春蚕”。岛上地势平坦,西北部和中部稍高,西南部和东部略低。崇明岛是如何形成的?人类活动对崇明岛有什么影响?崇明岛的未来又会是什么样子?
1.收集资料,了解有关河口冲积岛的基本情况。
2.根据长江河口冲积岛的变迁示意图,推测崇明岛的形成过程。
3.收集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推测崇明岛的未来。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资料1 河口冲积岛
河口冲积岛是含沙量较多的河流将泥沙搬运到河口,沉寂下来形成的。河流在中上游河段流速较快,进入河口后流速减缓。挟带的泥沙就在河口附近沉积,成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河口冲积岛。
我国有400多个河口冲积岛。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是一个很大的河口冲积岛。崇明岛的地势低平,围绕岛屿分布着广阔的滩涂。
河口冲积岛是在哪几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河流侵蚀作用、河流搬运作用、河流沉积作用、海水顶托作用,是河流和海洋共同作用的结果
资料2 长江河口冲积岛的变迁
2、推测崇明岛的形成过程。
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河流冲刷右岸,由于长江自西向东流,所以冲刷南岸,泥沙沉积在北岸。南侧长江口水流湍急,夹杂泥沙冲刷南岸陆地,所以河口越来越向南移动,由于流速快,泥沙沉积相当少,水里的泥沙大部分被带入海洋。而北侧长江口水流速度慢,泥沙容易沉积,所以北侧长江口泥沙沉积越来越多,形成崇明岛。
1根据资料描述长江河口冲积岛的生消变化过程。
从图中可以发现,在1101年前,崇明岛是一个小岛,而后分为南北两岛;南岛由西向东迁移,三易其位;北岛由南向北发展,四易其位;两岛于1530年前后合并,并向东迁移,于1583年形成现在的崇明岛;总体趋势是不断向海迁移。
◆资料3 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
从1955年冬开始,崇明县组织围垦滩涂和沙洲。至2000年,全县共围垦滩涂和沙洲70多处,累计围得土地面积500多平方千米。崇明县的面积比1949年增大了一倍以上,崇明县由中国的第四大岛升为第三大岛。
【资料分析】
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使崇明岛的面积不断增加;改变了河口地区水流的速度和方向;对这一水域的水生生物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围海造陆可能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引发赤潮;引发洪灾;破坏海岸生态。
1、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围垦滩涂和沙洲上,这样使崇明岛的面积不断增加。围海造陆扩大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但对自然环境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例如,改变了河口地区水流的速度和方向,对周围港口会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对该水域的水生生物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2、围海造陆可能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1)引发赤潮。围海造陆使海水潮差变小,潮汐的冲刷能力降低,海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趋于恶化,加之围海造陆的陆地多用于城市建设和工农业生产,污染物较多,尤其是污水直接排入海洋,导致海水富营养化,赤潮的发生概率增加,给沿海的海水养殖业和海洋渔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危害。
(2)引发洪灾。围海造陆阻塞了部分入海河道,影响了洪水的下泄,造成内涝。同时,围海造陆也会导致某些天然排泄口受阻,因此又造成局部地下水位上升。
(3)破坏海岸生态。不合理的围海造陆,破坏海岸自然环境,破坏海洋生物链,使海洋生物锐减,不少海湾的自然环境因不合理的围海造陆被改变,严重损害栖息生物的生态环境,使原有生物群落结构遭破坏,物种减少。
分析预测
有专家预测,崇明岛未来会和北侧的大陆连在一起,你也这样认为吗?请试加分析。
崇明岛在不久的将来会和北侧的陆地连在一起。根据地转偏向力的原理,在北半球流水向右偏,所以崇明岛右(南)侧水道通过了主要的长江水量,北侧水道水流变小变缓,泥沙沉积,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崇明岛会与北侧的陆地连在一起。
崇明岛被称为“上海市的后花园”。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崇明岛成为上海市民夏季周末度假胜地的优势条件。
崇明岛四面环水,夏季气温低于中心城区;
岛上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基础设施完善);
距离上海市区近;
有公路相连,交通便利。
(2)指出崇明岛规划建设沿海防护林的重点区域,并说明其作用。
崇明岛的东岸和北岸。
沿海防护林可以起到防风的作用;
减少海浪对岸线的侵蚀;
为候鸟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形成旅游景观(美化环境)。
长江枯水季节海水容易倒灌进入河道,造成水质无法达到饮用水标准,上海市供水告急。东风西沙水库是上海市在滩涂湿地上新建的蓄淡避咸水库。
(3)分析上海市新建东风西沙水库及其选址的原因。
保证上海市供水稳定、安全;新建水库靠近上游方向,水质较好;受海水倒灌影响小;湿地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利用滩涂,占地成本低。
1.读崇明岛位置图,完成下列各题。
(1)崇明岛的成因是( )
A.河流堆积作用
B.海浪堆积作用
C.河流侵蚀作用
D.地壳抬升形成
(2)未来崇明岛的变化,
最有可能( )
A.逐渐变小
B.向河流北岸延伸、扩展
C.不会有太大变化
D.向河流南岸延伸,直至与南岸相连
A
B
2.崇明岛地处长江入海口。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岛土地总面积
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A.水体面积增加
B.大量填海造陆
C.泥沙沉积
D.耕地面积减少
(2)土地结构的变化说明该岛( )
A.经济结构调整 B.生态环境恶化
C.水土流失加剧 D.耕地被撂荒
C
A
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形成至今,虽然“身体”在不断“长大”,但在上海的经济地位却一直“长不大”。截至2004年底,崇明农业人口占全区人口75%以上,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贫困人口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1/3。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崇明开发总体规划提出,崇明作为国务院确定的上海可持续发展重要战略空间,2020年建设成森林花园岛、旅游度假岛、生态住区岛和科技研发岛,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战略示范作用的“生态岛区”。
(1)崇明岛的“身体”之所以在不断“长大”,主要是因为 ;而它在上海的经济地位一直“长不大”,主要由于受 阻隔,交通不便。
河口流速减缓,长江挟带的泥沙在此不断堆积
长江
(2)“隧道穿越,大桥飞架”,沪崇长江通道工程已于2004年底正式启动。竣工后,驾车从浦东五号沟出发,经过 、 岛、 至
长江隧道
长兴
长江大桥
崇海
崇明陈家镇只需30分钟,通过崇启大桥或 大桥还可北达江苏省的启东、海门等地。
(3)崇明岛开发前景良好的可再生能源是( )
A.核能
B.风能
C.太阳能
D.生物质能
(4)(多选)从建设
“生态岛区”的战
略考虑,崇明岛
东滩湿地不适宜( )
A.开垦农田B.建立高科技工业园区
C.开发商品房D.建设候鸟自然保护区
B
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