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基础巩固卷(中图版2019)(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基础巩固卷(中图版2019)(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11 08:28:49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基础巩固卷(中图版2019)
(考试范围:必修第一册第一、二单元)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图为某同学利用太阳光学望远镜观测到黑子后绘制的黑子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同学在望远镜中看到的是太阳的(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太阳内部
2.有关太阳黑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黑子区域温度比周围高
B.太阳黑子从数量众多到数量稀少,周期是11年
C.太阳黑子增多时,太阳耀斑就会减少
D.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3.太阳活动可能的影响有( )
①地球上发生磁暴 ②部分地区的无线电通信受到影响 ③信鸽迷失方向 ④火山喷发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1.A
2.D
3.C
【解析】1.该同学观察的是太阳黑子,太阳黑子位于光球层,A正确。色球层的太阳活动耀斑,日冕层的太阳活动为太阳风,望远镜无法观测到太阳内部,BCD错误。故本题选A。
2.因为黑子的温度比光球低,才在明亮的光球背景衬托下显得黑,A错误。太阳黑子的数量并不是固定的,它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上下波动,每11年会达到一个最高点,B错误。长期的观测发现,黑子多的时候,其他太阳活动现象也会比较频繁,C错误。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D正确。故本题选D。
3.火山喷发力量来源于地球内部,不是太阳活动带来的影响,④错误。磁暴、无线电通信、信鸽迷失方向均是受到太阳活动之后产生的现象,①②③正确,C正确。故本题选C。
【点睛】太阳活动的影响:扰乱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高空,产生“极光”现象,影响天气、气候变化和地震等自然灾害。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中国台湾花莲县海域2019年1月30日13时21分发生里氏5.2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3.77度、东经122.43度,震源深度20.0千米。在福州闹市区,中新社记者感受到楼房有明显晃动。厦门市民说,在软件园15层的办公楼中感受到吊灯在剧烈摆动。地震发生后,厦门、福州、莆田、泉州等沿海城市民众纷纷第一时间在网络上留言。有泉州网友称:“春节将至,希望不要有灾情。”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题。
4.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陆地壳较薄,大洋地壳较厚 B.地壳是由岩石圈组成的
C.图中①②③④合为岩石圈 D.图中④包括软流层
5.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不同,科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 )
A.寻找地震中的幸存者 B.探寻海底石油、天然气等
C.准确预报地震 D.研究地核的物质组成
【答案】4.D
5.B
【解析】4.由所学知识可知,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A错误。岩石圈由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组成,B错误。图中①②③合为岩石圈,C错误。图中④位于上地幔的上部,为软流层,D正确。故选D。
5.由所学知识可知,科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在通过不同介质时传播的特征不同,进行地质探矿:石油为液态,若遇到石油则横波无法通过,纵波会减速,B正确。但它不能传递生命信息,也不能预报地震和研究地核的物质组成,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向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
1984年我国科学家在云南发现的古生代早期生物化石群,证明当时发生了以多细胞动物在海洋中大量出现并迅速发展为特征的“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事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含有该生物化石群的岩石属于(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7.该次生物大爆发时期,地球表层出现了大量的( )
A.单细胞生物 B.无脊椎动物 C.爬行动物 D.哺乳动物
【答案】6.C
7.B
【解析】6.由所学知识可知,具有层理构造和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主要特征,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由板料信息“古生代早期生物化石群”可知,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大发展的时代,B正确。单细胞生物出现在前寒武纪,A错误。爬行动物盛行于中生代,哺乳动物于新生代大发展,CD错误。故选B。
【点睛】沉积岩的主要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和含有化石。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该版面图案景观是( )
A.九寨沟风光 B.桂林山水 C.鼎湖山保护区 D.长白山天池
9.该地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A.冰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
10.该景观地貌属于( )
A.雅丹地貌 B.丹霞地貌 C.冰蚀地貌 D.喀斯特地貌
【答案】8.B
9.B
10.D
【解析】8.读图和结合生活可知,图示景观地势崎岖,峰岭众多,山环水绕,峰岭秀丽,是桂林山水景观。ACD错误,B正确。故选B。
9.桂林山水在云贵高原地区,是石灰岩地貌典型分布地区,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ACD错误,B正确。故选B。
10.可溶性岩石在常温下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被溶蚀,形成的地貌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D正确;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丹霞地貌是红色砂岩被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冰蚀地貌形成在高山地区,如U型谷,冰斗,角峰,峡湾等,ABC错误,故选D。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被誉为“地球生命保护伞”的臭氧主要分布在( )
A.Ⅰ层顶部 B.Ⅲ层底部 C.Ⅱ层 D.Ⅲ层
【答案】11.B
12.C
【解析】11.根据大气垂直分层中各层大气的温度变化特征判断,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层顶部气温约-50°C左右。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高,在平流层顶温度约0°C左右,高层大气的温度是先降低,最低约-80°C左右,然后气温升高。图中曲线②与大气的温度变化特征相符合,B正确。A、C 、D错误。故选B。
12.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运动状况,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图中Ⅰ层为对流层,Ⅱ层为平流层,Ⅲ层为高层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够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因此被誉为“地球生命保护伞”,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运动状况,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下图为海陆间热力环流中的海风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此时海陆间近地面的气压分布形势是( )
A.海面上高气压,陆地上低气压 B.海面上低气压,陆地上低气压
C.海面上高气压,陆地上高气压 D.海面上低气压,陆地上高气压
14.图示海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白天,陆地降温快 B.白天,陆地升温快
C.夜晚,陆地降温快 D.夜晚,陆地升温快
【答案】13.A
14.B
【解析】13.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的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使大气由高气压向低气压运动,图中显示,此时海陆间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海风,则表明海面上为高气压,陆地上为低气压,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由于陆地土壤的热容量比海水热容量小,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于海洋,陆地上空气因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海洋上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近地面的风由海洋吹向大陆,从而形成海风,夜晚情况相反,往往形成陆风。由此判断,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由于陆地土壤热容量比海水热容量小得多,陆地升温或降温比海洋快得多。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于海洋,陆地上空气柱因受热膨胀,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海洋上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近地面的风由海洋吹向大陆,从而形成海风;日落以后,陆地降温比海洋快;到了夜间,海上气温高于陆地,就出现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而形成低层陆风。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5.深秋时节,泗水的菜农常用烟熏来防御霜冻,主要是烟尘能增强( ),从而提高保温效果。
A.A B.B C.C D.D
16.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 )
A.A B.B C.C D.D
【答案】15.D
16.C
【解析】15.根据图中箭头的指向和位置判断,图中A、B、C、D箭头分别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深秋时节,菜农常用烟熏来防御霜冻,主要是烟尘中的颗粒物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C),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 D),使得地面损失能量减小,从而提高保温效果,D符合题意;烟尘不能增强太阳辐射,反而可能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排除AB;地面辐射是地面释放能量的方式,因此烟尘并不是通过增强地面辐射而达到保温效果,排除C。故选D。
16.根据图中箭头的指向和位置判断,图中A、B、C、D箭头分别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能力弱,而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强,因此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不主要是来自太阳辐射,C符合题意,排除AB;大气逆辐射是大气释放能量的方式,不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排除D。故选C。
【点睛】大气保温作用及基本原理:(1)吸收保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将能量截留在大气中。(2)补偿作用: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的能量损失,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一到雨季,我国很多城市都变成一片汪洋,在城市看“海”不再遥远。目前安徽省正试点“海绵城市”建设:缺水地区,优先利用造水砖、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其他地区,优先利用雨水湿地、蓄水池等措施,构建新型的城市水循环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
A.①增加 B.②增加 C.③减少 D.④减少
18.“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①减少城市用水量②缓解城市内涝③增强城市蓄水能力④美化城市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7.B
18.B
【解析】17.结合图示信息可知,①环节为地表径流,②为下渗环节,③为地下径流,④为蒸发和蒸腾环节,结合水循环所需的内容可知,海绵城市主要是利用一些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等,截留降水,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因而海绵城市的建设会导致①环节减少,有利于②和③的增多,也有利于④的增多。故选B。
1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绵城市”建设本身通过截留降水,增加雨水下渗、滞留,增强城市蓄水能力,提高降水的利用效率,③正确;通过增强下渗和雨水滞留,减小了地表径流,有利于缓解城市内涝,②正确;海绵城市建设不会减少城市用水量,①错误;美化城市环境不是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目的,④错误。故选B。
【点睛】城市内涝现象的直接表现是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量较大,导致雨水在城市路面汇聚,进而形成一定时间的积水现象,对城市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增强城市排水能力的方式确实可以起到缓解城市内涝的作用,但海绵城市对城市内涝的治理主要是通过降低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的比例实现的。
19.读《海洋温度、密度、盐度》图,分析回答,正确的是( )
A.a盐度、b温度、c密度 B.a密度、b温度、c盐度
C.a盐度、b密度、c温度 D.a温度、b密度、c盐度
【答案】D
【解析】a曲线由赤道往两极递减,太阳辐射整体由赤道往两极递减,因此a是海洋温度。b与a相反,由赤道往两极递增,海洋的温度与密度呈负相关,因此b是密度。c在副热带地区最大,由副热带地区往两侧递减,副热带地区盛行下沉气流,气温高、降水少,海水蒸发强烈,海洋盐度高,因此c是盐度。故本题选D。
【点睛】海水温度和密度呈负相关,海水盐度最大值出现在副热带地区。
海洋里上下层海水温度的差异,蕴藏着一定的能量,叫海水温差能,或称海洋热能。利用海水表层(热源)和深层(冷源)之间的温度差发电的电站,叫海水温差发电站,可以连续性输出电力且伴生淡水。读海洋水温变化曲线图,其中,曲线②表示海水温度随纬度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20.图中曲线①表示的是某地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处于高纬度海区 B.大陆架海区的海水温度变化最小
C.随着深度增加,水温递增 D.在水深1千米以下,水温变化不大
21.下列海域利用海水温差发电条件最好的是( )
A.大西洋西岸 B.寒暖流交汇处
C.地中海沿岸 D.低纬度的海洋表面
【答案】20.D
21.D
【解析】20.由图中曲线①可知,表层海水温度接近30℃,该地应位于中低纬度海区,A错误。由材料中的信息不能得出大陆架海区的海水温度变化最小,且与大洋中部相比,大陆架海区海水较浅,温度变化较大,B错误。读图可知,随着深度增加,水温总体是递减的,C错误。读图可知,在水深1000米以下,水温变化差异不太明显,D正确。故选D。
21.由②海水温度随纬度变化曲线可知,海水温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赤道附近海水表层温度最高;由①海水温度垂直变化曲线可知,随着海水深度增加,水温不断下降,在水深1000米以下,水温变化不明显,因此表层水温越高,表层和深层之间的温度差越大。由此可得出,20°S~20°N的海洋洋面最有利于利用海水温差发电,即低纬度的海洋表面,D正确。大西洋西岸表述不准确,大西洋西部南北跨纬度广,A错误。寒暖流交汇处,地中海沿岸,所处纬度较高,BC错误。D正确。
【点睛】海水温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赤道附近海水表层温度最高;垂直变化:随着海水深度增加,水温不断下降,在水深1000米以下,水温变化不明显。
月壤一般指月球上所特有的土壤,是覆盖在月球表面上的一层直径小于1毫米、具有黏性的细小粒子。月壤是研究月球的样本。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携带月壤安全返回地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推测在月壤的形成中,起作用最大的是月球表面的( )
A.降水 B.温度 C.风力 D.地貌
23.与地表土壤四类组成物质相比,月壤中几乎不存在( )
①矿物质②有机质③水分④空气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22.B
23.C
【解析】22.月壤形成的主要作用是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温度变化剧烈,风化作用强,B正确;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不可能出现降水和风力作用,AC错误;地貌对月壤的形成不起主要作用,D错误。故选B。
23.矿物质来自于岩石风化,月壤和地表土壤都有矿物质;但是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水,也没有生命活动,因此月壤中不存在水分、空气和有机质。故选C。
【点睛】土壤是在气候、母质、植被(生物)、地形、时间五大成土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作用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壤。
下图为世界某自然带(阴影部分)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影响图中自然带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洋流分布 B.大气环流 C.土壤类型 D.地形地势
25.该自然带名称为(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热带雨林带 C.热带荒漠带 D.热带草原带
【答案】24.B
25.C
【解析】24.由图可知,该自然带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这些地区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该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因此,影响该自然带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5.由图可知,该自然带位于非洲的北部,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自然带与气候带是对应的关系,在一定的气候影响下,形成与之相对的自然带,自然带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形成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50分)
26.(12分)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写出与小行星带相邻的行星名称:D________,E________。
(2)代表地球和土星的填字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一致,都是________。
(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________。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________。
【答案】(1) 火星 木星
(2) C F
(3)自西向东
(4)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5)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中
【解析】本题以太阳系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分布、运动特征及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意在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
(1)图中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是: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海王星。图中与小行星带相邻的行星分别是:D火星、E木星。
(2)由上题可知,C代表地球、F代表土星。
(3)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相同,都是都是自西向东,而且轨道面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即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和稳定的太阳光照。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是: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度;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适中,温度变化不大,形成原始的大洋。此图反映出来的是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度的温度。
27.(12分)如图,读“大气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层是______层,它的直接热源是______,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
(2)B层是______层,该层大气以______运动为主。该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是______。
(3)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集中在______(填名称)。其温度垂直变化,决定了空气______运动显著。
(4)在55千米以上的高层大气中存在______层,该层使人类实现无线电通信。且该层空气密度很小。
【答案】(1) 对流 地面 降低
(2) 平流 水平 升高
(3) 对流层 对流
(4)电离
【解析】该题考查大气层的垂直分层及其特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1)A为最靠近地面的对流层,最直接最主要的热源是地面,该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离热源更远,因此温度降低。
(2)B层属于平流层,平流层的中下部为臭氧层,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该层气温下冷上热,不利于对流运动,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气温随海拔的上升而升高。
(3)大气层的形成与地球的质量体积有关,可理解为引力大小。靠近地面吸附的物质较多,因此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其下高上低的温度特点决定大气的对流运动。
(4)在55千米以上的高层大气中存在电离层,能反射电磁波,进行无线电短波通信。
28.(14分)读下图“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判断:B比A气压____(高或低),B比C气压____(高或低)。
(2)A比B的气温____(高或低)。
(3)在图中用箭头标出A、B、C、D间气流的运动方向,完成热力环流示意图。
(4)如果A是陆地,B是海洋,则此时应该是____(白天或夜晚),此时A地与B地之间吹____风(海风或陆风)。
(5)此时,B地的天气状况是____,A、B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小的是____。
【答案】(1) 高 高
(2)高
(3)形成顺时针方向环流,如图:
(4) 白天 海风
(5) 晴朗 A
【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与应用的基本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读图,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由等压线弯曲形状可以判断,C处等压面向高处凸出,气压高,D处等压面向低出凹,气压低;所以高空C比D的气压高;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地面B比A气压高;气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B位于近地面,C位于上空,因此B比C气压高。
(2)根据题干“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可知,A处气压比B处低,是因为A处气温相对较高,大气受热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的低压;B处气温相对较低,大气遇冷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所以A处比B处气温高。
(3)根据气流运动状况和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ABCD之间的热力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如图:
(4)如果A是陆地海洋,B地是海洋,则此时海洋温度低于陆地温度,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也慢,因此此时应该是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即海风。
(5)C时B地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A地盛行上升气流,易出现阴雨天气。A地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地面热量散失慢,气温较高;因此A地气温日较差比B地小。
29.(12分)莆田市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春季进行省内地理实践活动,下列为该组同学调查搜集的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第一站来到大连大黑山,开展“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了“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左图)示意图。
(1)图中序号①②③分别表示的是水循环的______、______、______环节。
(2)为了观察土壤的垂直分层结构,该组同学在森林地区采集了土壤标本,并绘制了土壤的剖面结构图(右图),土壤剖面中甲为______层。大黑山山脚地带的森林植被类型属于______林。大黑山分布大面积的野生杜鹃花,引起了研学小组的注意,推测______(南、北)坡的杜鹃花率先绽放。
(3)该组同学选取了土壤样本回实验室测量发现,对耕作而言,该地区土壤较南方地区的土壤肥沃,从自然原因角度分析该地土壤较南方肥沃的原因。
【答案】(1)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淋溶层;落叶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南
(3)该地区枯枝落叶多,生物量多;较南方地区气温低,有机质分解慢;降水量小,淋溶作用弱;有利于养分在土壤中积累,因此该地区耕作业区土壤肥沃。(任答2点)
【解析】本题考查了水循环环节、土壤性质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解析】(1)水循环示意图①是地表径流,②是下渗,③是地下径流
(2)甲位于淀积层和腐殖质层中间,应是淋溶层;大黑山位于大连,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南坡是阳坡,光照、热量条件更好,杜鹃花率先绽放。
(3)该地区植被多,枯枝落叶多,生物腐殖质多;纬度更高,气温低,有机质分解慢;降水量少于南方,淋溶作用弱,对肥力消耗少。
【点睛】土壤肥力与养分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有关。养分因素是指土壤中养分储存量;物理因素是指土壤的质地、结构情况、水分、温度等。化学因素是指土壤的酸碱度、还原性物质、含盐量等。生物因素是指土壤中微生物极其生理活性。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基础巩固卷(中图版2019)
(考试范围:必修第一册第一、二单元)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图为某同学利用太阳光学望远镜观测到黑子后绘制的黑子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同学在望远镜中看到的是太阳的(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太阳内部
2.有关太阳黑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黑子区域温度比周围高
B.太阳黑子从数量众多到数量稀少,周期是11年
C.太阳黑子增多时,太阳耀斑就会减少
D.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3.太阳活动可能的影响有( )
①地球上发生磁暴 ②部分地区的无线电通信受到影响 ③信鸽迷失方向 ④火山喷发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中国台湾花莲县海域2019年1月30日13时21分发生里氏5.2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3.77度、东经122.43度,震源深度20.0千米。在福州闹市区,中新社记者感受到楼房有明显晃动。厦门市民说,在软件园15层的办公楼中感受到吊灯在剧烈摆动。地震发生后,厦门、福州、莆田、泉州等沿海城市民众纷纷第一时间在网络上留言。有泉州网友称:“春节将至,希望不要有灾情。”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题。
4.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陆地壳较薄,大洋地壳较厚 B.地壳是由岩石圈组成的
C.图中①②③④合为岩石圈 D.图中④包括软流层
5.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不同,科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 )
A.寻找地震中的幸存者 B.探寻海底石油、天然气等
C.准确预报地震 D.研究地核的物质组成
1984年我国科学家在云南发现的古生代早期生物化石群,证明当时发生了以多细胞动物在海洋中大量出现并迅速发展为特征的“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事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含有该生物化石群的岩石属于(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7.该次生物大爆发时期,地球表层出现了大量的( )
A.单细胞生物 B.无脊椎动物 C.爬行动物 D.哺乳动物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该版面图案景观是( )
A.九寨沟风光 B.桂林山水 C.鼎湖山保护区 D.长白山天池
9.该地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A.冰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
10.该景观地貌属于( )
A.雅丹地貌 B.丹霞地貌 C.冰蚀地貌 D.喀斯特地貌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被誉为“地球生命保护伞”的臭氧主要分布在( )
A.Ⅰ层顶部 B.Ⅲ层底部 C.Ⅱ层 D.Ⅲ层
下图为海陆间热力环流中的海风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此时海陆间近地面的气压分布形势是( )
A.海面上高气压,陆地上低气压 B.海面上低气压,陆地上低气压
C.海面上高气压,陆地上高气压 D.海面上低气压,陆地上高气压
14.图示海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白天,陆地降温快 B.白天,陆地升温快
C.夜晚,陆地降温快 D.夜晚,陆地升温快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5.深秋时节,泗水的菜农常用烟熏来防御霜冻,主要是烟尘能增强( ),从而提高保温效果。
A.A B.B C.C D.D
16.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 )
A.A B.B C.C D.D
一到雨季,我国很多城市都变成一片汪洋,在城市看“海”不再遥远。目前安徽省正试点“海绵城市”建设:缺水地区,优先利用造水砖、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其他地区,优先利用雨水湿地、蓄水池等措施,构建新型的城市水循环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
A.①增加 B.②增加 C.③减少 D.④减少
18.“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①减少城市用水量②缓解城市内涝③增强城市蓄水能力④美化城市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9.读《海洋温度、密度、盐度》图,分析回答,正确的是( )
A.a盐度、b温度、c密度 B.a密度、b温度、c盐度
C.a盐度、b密度、c温度 D.a温度、b密度、c盐度
海洋里上下层海水温度的差异,蕴藏着一定的能量,叫海水温差能,或称海洋热能。利用海水表层(热源)和深层(冷源)之间的温度差发电的电站,叫海水温差发电站,可以连续性输出电力且伴生淡水。读海洋水温变化曲线图,其中,曲线②表示海水温度随纬度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20.图中曲线①表示的是某地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处于高纬度海区 B.大陆架海区的海水温度变化最小
C.随着深度增加,水温递增 D.在水深1千米以下,水温变化不大
21.下列海域利用海水温差发电条件最好的是( )
A.大西洋西岸 B.寒暖流交汇处
C.地中海沿岸 D.低纬度的海洋表面
月壤一般指月球上所特有的土壤,是覆盖在月球表面上的一层直径小于1毫米、具有黏性的细小粒子。月壤是研究月球的样本。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携带月壤安全返回地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推测在月壤的形成中,起作用最大的是月球表面的( )
A.降水 B.温度 C.风力 D.地貌
23.与地表土壤四类组成物质相比,月壤中几乎不存在( )
①矿物质②有机质③水分④空气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下图为世界某自然带(阴影部分)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影响图中自然带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洋流分布 B.大气环流 C.土壤类型 D.地形地势
25.该自然带名称为(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热带雨林带 C.热带荒漠带 D.热带草原带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50分)
26.(12分)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写出与小行星带相邻的行星名称:D________,E________。
(2)代表地球和土星的填字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一致,都是________。
(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________。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________。
27.(12分)如图,读“大气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层是______层,它的直接热源是______,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
(2)B层是______层,该层大气以______运动为主。该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是______。
(3)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集中在______(填名称)。其温度垂直变化,决定了空气______运动显著。
(4)在55千米以上的高层大气中存在______层,该层使人类实现无线电通信。且该层空气密度很小。
28.(14分)读下图“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判断:B比A气压____(高或低),B比C气压____(高或低)。
(2)A比B的气温____(高或低)。
(3)在图中用箭头标出A、B、C、D间气流的运动方向,完成热力环流示意图。
(4)如果A是陆地,B是海洋,则此时应该是____(白天或夜晚),此时A地与B地之间吹____风(海风或陆风)。
(5)此时,B地的天气状况是____,A、B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小的是____。
29.(12分)莆田市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春季进行省内地理实践活动,下列为该组同学调查搜集的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第一站来到大连大黑山,开展“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了“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左图)示意图。
(1)图中序号①②③分别表示的是水循环的______、______、______环节。
(2)为了观察土壤的垂直分层结构,该组同学在森林地区采集了土壤标本,并绘制了土壤的剖面结构图(右图),土壤剖面中甲为______层。大黑山山脚地带的森林植被类型属于______林。大黑山分布大面积的野生杜鹃花,引起了研学小组的注意,推测______(南、北)坡的杜鹃花率先绽放。
(3)该组同学选取了土壤样本回实验室测量发现,对耕作而言,该地区土壤较南方地区的土壤肥沃,从自然原因角度分析该地土壤较南方肥沃的原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