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第11课 渐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第11课 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9-19 20:5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
2、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
并从中获得人生启示
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4、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重点难点
1、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及写作目的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回忆自己的生命历程,有一种弹指一挥间的感觉,在不知觉中,生命渐渐流逝,我们该如何对待时间的渐变,生命的渐变?读丰子恺的《渐》,是否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作者简介
丰子恺:原名丰润、丰仁,号子恺。浙江桐乡人。
长于美术音乐,又工散文。散文多为关于艺术、儿童和人生的感怀与颖悟。可分为三类:(1)探究人生和自然奥秘 (2)写儿童情趣(3)写本人生活经历和社会的炎凉世态
皈依佛教,一生淡泊,洁身自好。散文集命名为《缘缘堂》自称占据他心灵,
唯有“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
逝者如斯夫


逝者如斯夫
丰子恺(1898—1975年)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崇德(现属桐乡)人。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绘画。1921年东渡日本,学西洋画。1925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漫画。1928年任开明书店编辑。1931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以漫画著名艺坛。并写作了以中小学生和一般音乐爱好者为对象的音乐读物32种。文笔浅显生动,起了普及西洋音乐知识的启蒙作用。50年代还从事介绍苏联的音乐教育、音乐情况及翻译歌曲。抗战爆发后,举家内迁,在任教的同时积极从事抗日文化活动。抗战后返沪杭,居家从事创作和翻译。新中国成立后定居上海,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等职。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主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续笔》等。漫画有《子恺画全集》。译著有日本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俄国屠格涅夫的《初恋》和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等。出版有《丰子恺文集》(7卷)。
纨绔子弟 佣工
围炉拥衾 刑笞
牛犊
( )轧朋友
轧 ( )倾轧
( )轧钢
wán kù
yōng
qīn
chī



zhá
一、你认为“渐”是什么意思?
二、作者是从哪三大方面来说明“渐这一现象的?
三、你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渐的外在表现
渐的作用
渐的实质
唤醒人们的时间意识,激励人们要
把握好时间,把握好生命,做一个
有“大人格”、“大人生”的人。
文章的“渐”是一个关于时间推移、事物变化的程度的修饰词,意谓“渐渐”。作者认为事物的变化是在“渐渐”的过程中发生的“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恒久不变……”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也莫如
“渐”。
人生阶段: (结论)
人生是由“渐”维持的 。
人生境遇 :把握人生
自然社会
季节
昼夜
儿女成长
植物花开
2、渐的作用:用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受骗。
1、渐的外在
表现
3、渐的实质:时间。对于小时间、短时间懂得珍惜,对于人生却忽略了。
“大人格”,“大人生”的人,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主所欺
(提出中心论点)
得出结论
(人生启示)
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引用)
1、如何理解“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也莫如‘渐’。”中“圆滑”和“微妙”二词
“圆滑”令我们想到人生像鹅卵石一样,是由于岁月的不断冲刷而造成的一种状态。作者用“圆滑”可以说概括了人的一生的整体变化。
“微妙”一词的使用非常贴切。作者指出人生的变化在于“渐”字,而“渐”字的表现是无声无息,令人毫不知觉的。 “微妙”一词正好是这种特点表现的概括。
找出你认为精彩贴切的词语或句子并作简要分析。
品读鉴赏
2、课文引用了“抱犊跳沟”的故事,这种写作手法 对于说明“渐”的道理有什么好处?
以浅显的事例说明深奥的道理,具体通俗,如拉家常。
通过农夫抱犊跳沟一事来证明事物已渐变而人们仍不知不觉的事实,说明“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日在增加其劳苦”的道理。
使“渐”这种无形的时间变化方式,通过 牛的不断长大——这一有形的事实而变得可以把握,让人们明白“渐”的背后所蕴含的时间概念。
找出文中运用了类似写作手法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
3.作者在第六段中说到“我觉得百年的寿命,定得太长。象现在的世界上的人,倘定他们搭船乘车的期间的寿命,也许在人类社会上可减少许多凶险残惨的争斗,而与火车中一样的谦让,和平,也未可知。”你认为作者的意思是什么?
把寿命定得太长,人们往往会被“渐”所迷,以为时间不变,就不去珍惜时间、把握好时间;如果时间定得短的话,人们就会知道时间稍纵即逝,知道生之有限,就会好好地利用拥有的一分一秒的时间。这样就可少些争斗,多些谦让、和平。
4、作者说“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 怎样才是“大人格”、“大人生”?如何理解这句话?
对社会、对人生有所助益、不计个人得失,追求一种超越的心态,执着追求人生的意义。
这样的人是不被“渐”所迷,能做时间的主人,珍惜时间,把有限的生命的价值发挥到极至,对民族、对社会、对国家或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使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举了一些非常贴近现实生活的例子来分析人生的发展变化是在不知不觉中微妙进行的。“巨富子弟”的变化、昼夜季节的变化、儿女的成长、植物的花开、抱犊过沟等。 把看不见的人生变化比喻成人们熟悉的走路,音乐符号、时钟等,说理形象而到位。

作者用怎样的方法把抽象的道理讲明白?
写作特点
1、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琐事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2、语言明白晓畅朴实自然,随意抒写,自由活泼,于随意中呈现出哲理的意味。
3、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引用了许多生活中的具体例子,深入浅出地分析道理,通俗易懂。
你是否感到“渐”对你的影响,这影响是好是坏?你今后该如何把握你的生命?把你对“渐”的体验或想法写出来。提示:可以从人、物、时间等几个方面来写(100字左右)
写作园地 1、积累素材:
请你就本文旨意举出相关的名言警句或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或精彩语段。
2、本文话题:珍惜时间 把握人生
富兰克林说:“您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惜时,是一个古老而又时新的话题。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古谚语告诫我们:时间比金子还珍贵。就本文话题写一篇作文。800字左右,题目自拟。
明日歌
(明代)钱福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月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今日歌
(明代)文嘉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歌》,努力请从今日始。
请你
请你赏读并谨记!
读者文摘(精品美文)
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过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
那哀痛的日子,断断续续的持续了很久,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我。他们知道与其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呢?”我问着。
“所有时间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你的昨天过去,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小,现在也不能回到你这么
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会像外祖母一
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会回
来了。”爸爸说。
爸爸等于给我一个谜语,这谜语比课本上的“日历挂在墙壁,一天撕去一页,使我心里着急”和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让我感到可怕;也比作文本上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更让我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时间过得那么飞快,使我的小心眼里不只是着急,而是悲伤。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前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跃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以后我就时常做那样的游戏,有
请看下面精彩点评!
时一个暑假才能做完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
那时我三年级,常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
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
么形容 。
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
诉他:假如你一直和时间比赛,你就可以成功!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虚掷年华的人,只会哀叹时间的流逝,却不懂得去把握时间;惜时如金者知道时间的流逝,却不会为之哀叹,正因为时间一去不复返,才使他更懂得去把握时间的分分秒秒。西方的哲人说:“时间是一个常数,也是一个变数,但人对她的掌握就是一个变数了。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比不善于利用时间的人,从时间那儿得到的内涵就会多得多。”东方的哲人也曾说:“逝去的时间啊,多么像流去的江水。”世界上最宝贵的是时间,最容易失去的也是时间。
时间给勤劳者以成功,给自尊者以喜悦,给自强者以幸福;懒惰者只能得到空虚,懈怠者只
能得到失败,自卑者只能得到悲哀,自怨者只能
得到失望。
哲理片断:
渡河的老者:生命经不起空耗
有个年轻人看到一个老者在凛冽的寒风中趟
过一条宽阔的河面,他告诉老人说:“不要趟水,
上游有桥。”老人说:“我知道。”“下游也有渡。”
“这个我也知道。”“那你为什么还要在这寒冷中趟河呢?”“孩子,生命经不起空耗,那些年轻人就是在这无数次的绕道后,才发现自己也老了。人生应该珍惜,时光不能耗费。
议论散文单元 :
本单元的课文的共性:都是带随笔(essay)性质的散文,都是从日常的生活事物中,发掘出深刻的哲理思想,并用富于个性和文学性的语言将它们表达出来。
学习目标:
(1)体会课文深刻的思想和哲理,学凡中见深意的观察方法和思想方法。
(2)学习议论散文以自我的情感体验,观察理解为基础,抒写个人的见解和感受的写法。
(3)品味语言。散文又称“美文”,美的首要因素就是语言。仔细揣摩或机智或深刻或幽默的不同语言风格,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生如夏花之绚烂
死如秋叶之静美
——《飞鸟集》
泰戈尔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