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孔 子
孔子 (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主张“ 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西周的“太平盛世”,倡导施行“仁政”。自汉朝“独尊儒术”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孔子为“ 圣人 ”,孔子的学说也就成了封建文化的正统, 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他被誉为 “ 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至圣”、“圣人”,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一生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论语》简介
《论语》属语录体(也叫格言体)散文,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其内容涉及政治、哲学、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其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内容非常丰富,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也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南宋时,著名学者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被称为“东方的圣经”,是历代莘莘学子的人生教科书。
1、论(lún)语
2、不亦说(yuè)乎
3、人不知而不愠(yùn)
4、三省(xǐng)吾身
5、传(chuán)不习乎
6、不逾(yú)矩(jǔ)
7、学而不思则罔(w ng )
8、思而不学则殆(dài)
9、贤哉(zāi)
10、一箪(dān)食 在陋巷(xiàng)
人不堪(kān)其忧
11、曲(qū)肱(gōng)而枕之
12、博学而笃(dǔ)志
注意下列读音
疏 通 文 意
文言文中的而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表修饰 翻译为: ... 地或不翻译
表转折 翻译为:但是
表并列 翻译为:而且
表承接 翻译为:然后或者就
表因果 翻译为:所以或者因而
“而”的基本用法: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
按时
通“悦”
愉快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怨恨,恼恨
有道德修养的人
却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第一则:讨论学习方法、乐趣与个人修养:
不断实习和温习,方能牢固知识,学习之乐;
朋友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
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注: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礼节)、乐(音乐)
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
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
2、曾子曰:“吾 日 三 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或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重视品德修养:
每天自我反省——
是否尽心尽力做事;
是否以真诚交友;
是否认真复习学过的功课。
老师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本段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十有五:指十五岁。“有”同“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加“有”字。
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以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惑:迷惑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一般而言,指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样就怎样。
逾矩:超过规矩。逾,超过,越过。矩,本指木工用来画方形或直角的曲尺,这里引申为规矩,规范。
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以 (之) 为 师 矣。”
旧的(知识)
领悟
可以
凭
(这一点)
做
了
4、
[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理解与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正确的学习方法:
复习旧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迷惑而无所得
有害而无所得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此则说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
表转折
就
1、学:
3、而:
2、思:
第一个指思考,动脑筋;
第二个指空想。
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
相当于“却”、“可是”。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一个“学”是死读书,死记硬背的意思;第二个“学”指认真学习。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
表感叹语气,多用在句末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
里中的道路,这里指颜回的住处 忍受
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瓜瓢水,住在 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 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孔子赞扬颜回坚持学习而贫贱不移的精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其中也有乐趣啊。干违背义的事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飘浮在天空中的云一样。”
这章讲认得道德修养,不义之财不能取,提倡“安贫乐道”。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
虚数,不一定实指三个人,这里指几个人。
行:
走。
师:
值得取法、学习的人。
而: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正确的学习态度:
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反映了孔子虚心好学的精神。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孔子站在河岸上说:“逝去的时光就像流水一样,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12、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记得牢固,恳切地提出疑问再联系当前情况加以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学习态度:第六、七、九、十章
学习方法:第一、 四、五、十二章
修身做人:第一、二、三、八章
比一比:
看谁背的快 ~~~
分类整理
1、作家作品:
孔子—— 《论语》——
四书: 五经:
2、名言警句: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品德修养:
3、成语(8个):
4、通假字(1个):
成语归纳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三十而立
不舍昼夜
逝者如斯
匹夫不可夺其志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yuè。
二、一词多义
1、而:学而时习之(顺接连词,可译为“然后”)
学而不思则罔(转折连词,可译为“却、但是”)
博学而笃志(并列连词,可译为“而且”)
2、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知道)
3、为:为人谋而不忠乎(给,替) 可以为师矣(当,做)
三、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人们谥为‘文’呢?”孔子说:“孔文子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因此谥他为‘文’啊!”)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
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用来思考,却没有长进,不如去学习。”
“三月不知肉味”出自《论语 述而》。
《论语 述而》记载:“子在齐闻《韶》(注:一种高雅的乐舞),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意思是说,孔子听到了绝美的韶乐后,激动得“三月不知肉味”,大赞其“尽美矣,又尽善也”。 本来,“三月不知肉味”是指孔子听韶乐,喜爱之极,是一句夸张的话。后由朱熹集注:“盖心一于是,而不及乎他也。”本是用来形容音乐好听,但后来逐渐用于其它。今亦用以形容清贫,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
【解释】: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韦编三绝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韦”是熟牛皮;“韦编”指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竹简书。“三”是概数,表示多次;“绝”是断的意思。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后人用“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加以概括。用来形容读书刻 苦勤奋。韦,是一种柔软的皮革。孔子的时代还没有发明造纸,书籍是用竹片做成的,称为“竹简”;把字用漆写在竹简上,再用皮带把一片片竹简象帘子似的编起来(这是“编辑”一词的来历)。孔子读《易经》,因反复研读,竟把皮带子都磨断了,修好后又磨断,前后断了三次,所以说是“韦编三绝”。后来人们用“韦编三绝”来称赞刻苦读书的好学精神。
《论语·述而》载:"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孔子向乐师襄子学鼓琴,连学了十天都不换曲子(进,增加之义。);这时,学生不急,倒是老师急了,就说:你做得挺好,可以换曲子学习(益,增加,加练)了;孔子说:我只是把握了曲调(曲),还没掌握乐理(数,规律,即乐理。)呢;过了一段时间,老师又说:乐理你已经掌握了,可以换曲子学习了;孔子说:我还没有弄清楚这个曲作者的创作思想(志)呢!又过了一段时间,老师又说:你已经理解了曲作者的创作思想啦,可以换曲子学习了;孔子说:我还没搞清这位曲作者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为人)呢!再过了一段时间,孔子一副有所穆然深思的样子,又是一副愉悦地望向高空而又意志深远的样子。孔子说:“我知道这位曲作者是怎么样一个人了,这人黑黑的,高高的,眼晴深邃苍茫,有一种超越一切、惠及万民的王者气度!除了周文王,谁还能作得出这样的乐曲呢?!”老师听了这番话,向这个不凡的学生行了一个大礼,(“避席再拜”),并说:“您说的正是《文王操》啊!”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 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司马迁《史记》
.《论语》是一部什么书?——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
《论语》的另两个“最”:还是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又是出成语最密集的书。有人统计过,《论语》全书只有11750字,却出成语174条。
下列成语就出自《论语》:
温故知新 见义勇为 乐在其中 既往不咎 尽善尽美 见贤思齐 听其言,观其行 不耻下问 三思而行 文质彬彬 敬而远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举一反三 发愤忘食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后生可畏 名正言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言必信,行必果 怨天尤人 杀身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血气方刚 杀鸡焉用牛刀 道听途说 患得患失 饱食终日,无所专心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
.《论语》作者是谁?
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 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
礼:礼节(即今德育) 乐:音乐
射:射箭技术 御:驾驭马车的技术
书: 书法(书写,识字,文字) 数:算法(计数)
“六艺”是指什么?
“五音不全”中的“五音”是指什么?
五音又称五声。最古的音阶,仅用五音,即中把宫、商、角jué、徵zhǐ、羽 。
【宫】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do音
【商】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re音。
【角】 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mi音。
【徵】 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sol音。
【羽】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la音。
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红色
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7、诲女知之乎!
8、是知也。
(“说”通“悦”,愉快)
(多次反省)
(学过的知识)
(迷惑; 有害)
(强毅, 刚强)
(想; 施加)
(“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一、填空:
1、《论语》中“论”的读音是____,它是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孔子是____(朝代)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
3、《四书》是指:____、____、____、____。
4、对于如何向他人学习,孔子的论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学习和思考应该结合起来才有成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句中红色的字:
1、人不知而不愠( ) 2、不亦君子乎( )
3、吾日三省吾身( )( )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5、温故而知新( ) 6、士不可以不弘毅( )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
三、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不亦说乎:__通__,意思__读音__。 2、诲女知之乎:__通__,意思__读音__。
3、是知也:__通____,意思__读音__。
四、一词多义:
1、而:人不知而不愠(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任重而道远( )
2、知: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知之为知之( ) 是知也( )
3、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 可以为师也( ) 仁以为己任(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五、翻译句子: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六、默写关于学习的谚语和名言警句各二句。
1.根据提示,用课文原句填空。
(1):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3年常德)①人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 ,”一句表示应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
(5)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 。
(6)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7)⑾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
为了办好这期黑板报,宣传组的同学设计刊头,撰写稿件,编辑资料,忙得“ ”
孔子简介
孔子,名____,字____,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和_______
孔子政治主张的基本内容是_________
孔子晚年致力于古代文化典籍的整理,“六经”就是由他整理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孔子的言论主要记载在<________>中.这部书是他的弟子和孔门后学辑录的,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______体的_______经典 。
仁礼学说
《诗》、《书》、《礼》、《乐》、《易》、《春秋》
语录
儒家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不亦说( )乎。 (2)人不知而不愠( )。
(3)吾日三省( )吾身。 (4)学而不思则罔( )。
(5)是知( )也。
2.选出对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A.别人不知道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B.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C.别人不了解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D.别人不了解,我就不怨恨,不是君子吗?
2.根据提示,用课文原句填空。
(1)真正有修养的君子应具有的风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曰:“______________,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不亦乐乎?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学而》)
3.比较下列各句“而”的不同用法,按A(顺接)、B(转接)分别归类,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1)学而时习之( ) (2)人不知而不愠( )
1、你喜欢哪一则
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
4、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
思考讨论:
3、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1、“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2、“达”
(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3、“雅” (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文言文九字翻译法
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
6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
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帮通假字
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9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
直译不通,用意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