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5张PPT)
名著阅读
《儒林外史》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你读了吗
1.你熟知的“儒林”故事?
2.你欣赏的“儒林”人物?
3.“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
作品简介:
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作品以十多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故事,展示了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而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抨击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写出它的腐败与不合理。原本为五十五回,现在通行的刻本是五十六回。它的语言是准确、生动、洗练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栩栩如生、讽刺手法高超绝妙,艺术上达到了较高水平。鲁迅先生认为《儒林外史》的出现, “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书名由来:
“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传”,即“儒者之林”。国史列传,自然是“正史”,作者专门以“外史”为书名,正是为了有所区别。正如作者的挚友程晋芳在《怀人诗》中所揭示的:“外史记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史传。”作者作一正统记史之外的儒林传记,并且有意把书中故事假托发生在明代,以类“正史”,而实际上描绘的却是清代广泛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作者同时代的文人在科举制度毒害下的厄运。
童试(相公、秀才)
明清科举考试大致程序:
乡试(举人,
获得当官资格)
会试(贡士)
殿试(进士)
十年寒窗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一士登甲科,
九族光彩新。
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
清末1901年,慈禧下令改革科举。考试内容中加中外政治历史。为了迎合此旨意,有一次考官出题时把法国的拿破仑塞进去了,因粗略知道拿破仑与中国的项羽一样是一位以失败而告终的猛将,便出了一道中外比较试题:《项羽拿破轮论》。出题的考官赶时髦,可来自全国的八股考生哪里跟得上?于是赶出了笑话。一位考生一开笔就写道:“夫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岂有破轮而不能拿哉?使破轮自修其政,又焉能为项羽所拿者?拿全轮而不胜,而况于拿破轮也哉?”(那项羽,是一个力能拔山的盖世英雄,难道连一个破轮子都不能拿起来?况且破轮子自然会被人修理而恢复,又怎么能让项羽去拿呢?项羽拿个完整的轮子都不能取得胜利,更何况是拿了个破的轮子呢。)
《儒林外史》
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
作者生平: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
《儒林外史》大约用了他近20年时间,直到49岁时才完成。
怎样读讽刺作品?
方法指导
一、了解“讽刺”的历史;
二、欣赏“讽刺”的手法;
三、领会“讽刺”的精髓。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座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
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诗经》里的“讽刺”
《庄子》里的“讽刺”
《世说新语》里的“讽刺”
一、了解“讽刺”的历史;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座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
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形象的比喻 丰富的联想
适当的夸张 大胆的想象
传神的细节 冷峻的白描
二、欣赏“讽刺”的手法;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座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
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其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且介亭杂文)
三、领会“讽刺”的精髓。
深刻的批判
抓住典型
针砭时弊
强烈的爱憎
揭露现实
向往理想
《儒林外史》阅读
一、复述“儒林”故事
二、品读“儒林”人物
三、探究“讽刺”艺术
一、复述“儒林”故事
“……惟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但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因亦娱心,使人刮目矣。”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
第一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元朝末年,有一少年名叫王冕,他家境贫寒,但善画荷花。京官危素想见他,他因不愿结交官绅,又恐受害,遂远走山东。后山东洪灾,于是他决定回乡,奉养母亲直至母亲去世。当时正值元末明军起义,朱元璋一统了天下。因为王冕曾指点朱元璋治国之道,有人传说朝廷要请王冕做官,他为避免入仕,归隐会稽山。
第二回 王孝廉村学识同科 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薛家集上的乡绅商讨春节期间举办龙灯会的事情。期间申祥甫提到要给孩子们请一个教书先生。夏总甲推荐六十余岁的周进。申祥甫宴请周进时请梅玖作陪,只是中了秀才的梅玖席间作弄周进,并说梦见好兆头才中的秀才。王举人避雨路过村塾,同样轻视周进,也讲了梦见与周进的学生荀玫共同中了举人,故弄玄虚。周进很受刺激。村人因此嘲笑称呼荀玫为“荀进士”,他们以为是周进所为,因而辞退了周进。后周进随姐夫金有余去省城做生意,路过贡院,定要去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周进才到天字号,受刺激过度,撞上墙去。
第三回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周进的姐夫等人可怜周进,凑钱替他捐了个监生,得以直接考举人。周进到京会试,又中了进士,殿试三甲,授了部属。过了三年,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好不辉煌!他到广州上了任,亲自审阅文章,看了范进的文章三次,因可怜他而录取,定为第一名。原来这范进从二十岁一直考到五十四岁才中举,家里境况已是穷困潦倒,无以为生了,靠着丈人胡屠户救济,却也常遭胡屠户辱骂。范进瞒着丈人去乡试,结果考中了举人,众乡邻都来贺喜,张乡绅来结交,赠予银子及房子。胡屠户现在见了女婿也低头哈腰了。
第四回 荐亡斋和尚契官司 打秋风乡绅遭横事
范进的母亲忽然得到阔绰的房子和家饰,兴奋过度而亡。合城绅衿,都来吊唁。张静斋(张乡绅)为了谋夺和尚的田产,装神弄鬼,唆使地痞流氓诬陷和尚与妇女通奸。范进服丧三年后,张静斋与他一起去拜访高要县汤知县,不巧,知县下乡相验去了,二位不好进衙门,只得在一个关帝庙里坐下。严贡生在庙里宴请了二位,这位严贡生,是个“忝列衣冠”的贡生,他在乡里强买强卖,巧取豪夺。因朝廷下令禁止屠耕牛,不得食用牛肉。恰逢回民来送牛肉希望知县不要严格执行禁食牛肉的规定,张静斋把这看作“严格执法,以求升迁”的机会,使知县打死了送牛肉的人,引来了回民的围攻。
第五回 王秀才议立偏房 严监生疾终正寝
汤知县处理完回民的案子,有俩人来告严贡生,一个告严贡生抢夺别人的猪,一个是严贡生强要别人的利钱,知县下令拿人。严贡生畏罪而逃。他哥哥严监生替他料理官司,自己出钱赔偿的赔偿,打点的打点。后来,严监生的妻子王氏重病,妾巧语被扶为正房。在举行婚庆的当天,王氏病亡。后来,严监生也病故。
第六回 乡绅发病闹船家 寡妇含冤控大伯
严监生病故。赵氏同哥哥王德、王仁商议如何发送,严监生的大哥严贡生科举回来,却不顾弟弟的死,不仅不安排丧事,反倒为了儿子的亲事去了省城。赵氏的儿子后来又病亡,王德给严贡生写信让其回来,商议立嗣的事。此时严贡生在省城接亲。因给吹打手的银子太少,吹打手不愿来,新娘因此不发轿。最后来了两个人才勉强把新娘接回来。回来的路上,严贡生假装发病,故意留下云片糕给船家吃,反诬船家吃了救人的药,最后赖了船钱。回到家后,严贡生声称赵氏为妾,让自己的儿子及新娘搬到死去的弟弟家的正房住,要霸占房子。赵氏告状,族长不敢管,知县判决遵从赵氏的意见。严贡生不服,告到省里,后又告到部里。
第二十回 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匡超人找到了李本瑛,李恩师欣赏他的才学,要把外甥女嫁给他,问他是否成亲。匡超人本已娶妻郑氏,却在李恩师问及可曾婚娶时暗想自己的老丈人官位太低,不能被老师看轻自己,于是撒谎说:“还不曾。”只这三个字的谎言使他又得娶李恩师的外甥女,又得了极其可观的数百金的装奁,享了好几个月的天福。一次匡超人回浙江办事,顺便到家看望,不想被他逼回家的妻子因不习惯乡间生活,病逝了。旧友景兰江找到他,要他去看望在监狱的潘三,因匡超人与潘三的案子有染,于是他推脱说因自己为朝廷效力不能去看望犯人。他在回京的船上,遇到了牛布衣等人,并向他们吹嘘自己的才学高超。牛布衣住在芜湖县的甘露庵里,不幸病亡。死前他请老和尚给他料理丧事。甘露庵中的老和尚尽心尽力为其操办后事,乡邻们也过来帮老和尚料理,老和尚向他们道谢,乡邻们回答道:“我们是烟火邻居,遇着这样大事,理该效劳。却又还破费老师父,不当人子。我们众人心里都不安,老师父怎的反说这话?”
第三十一回 天长县同访豪杰 赐书楼大醉高朋
通过召开的戏子大会,鲍廷玺看到了杜慎卿的慷慨大方,就想向他借些银子重新建立一个戏班。但杜慎卿向他介绍了自己的堂弟杜少卿,说他是一个更大方的人,只要提认识杜老太爷,并高抬他,就可以向他借出银子。鲍廷玺在去找杜少卿的路上,遇到了同去拜访的韦四太爷。韦四太爷为人豪爽,十分爱喝酒,他准备找杜少卿要酒喝。这一坛好酒吃得韦四太爷那叫个快活,直睡到次日上午才起。
杜少卿果然慷慨,不仅好酒好菜招待客人,更是给门客抓药治病;并且不畏权势,不去攀附本县知县,还在自身无钱的情况下,当了自己新做的衣服给杨裁缝死去的母亲买棺材。
第四十回 萧云仙广武山赏雪 沈琼枝利涉桥卖文
萧云仙留在青枫城修整被破坏的城池,开垦荒地,安抚百姓,兴修水利,又请教书先生给幼童教授知识。城池修好后,萧云仙向朝廷上报所花费用。但朝廷说他有虚报,让萧云仙自行承担七千两。后来四川知府调走,新任知府提升萧云仙为守备,去南京任职。萧云仙在船上遇到了曾在青枫城教书的沈大年先生,他正要把女儿沈琼枝送到扬州嫁与宋为富。但他未料到女儿是被骗为妾,于是他向官府告状。由于宋家暗中疏通,沈先生被押解回常州,沈琼枝偷偷逃到了南京。
第四十七回 虞秀才重修玄武阁 方盐商大闹节孝祠
成老爹来找虞华轩,说乡下有分田地,因方家作威作福,不想卖给方家。虞华轩答应要买,并要留下成老爹吃饭,成老爹说有很多事要办,并说后日方家要请他吃饭。虞华轩打听到成老爹在说大话,便替方家做了一张假请帖送给了成老爹,戏弄了成老爹一回。
县里的节孝祠建好后,方家、彭家、余家、虞家都要送故去的女性老人的牌位到祠里。因方、彭两家势力大,四里五乡的人都跟在方、彭两家的队伍后面随队而行,包括虞、余两家的本家亲属。而虞、余两家送牌位的只有寥寥几个人,冷冷清清。方、彭两家在祠里大摆筵席时,虞、余两家凑成一桌将就吃了点酒食。
第五十六回 神宗帝下诏旌贤 刘尚书奉旨承祭
万历四十三年,天下大旱,百姓聊穷。河南道监察御史单飏言上奏朝廷说,是因为民间有很多有才学之士,朝廷不委以用,他们有才无处施展,积聚的怨气与天地合为一体,致使水旱成灾。因此请求朝廷深入民间调查,对于确有才学的,不论生死,均赐予学位,以梳理气息。朝廷采纳,对于文中出现的贤人名士,根据才情大小,分别给予了不同学位。
全书结构
二、品读“儒林”人物
“……敬梓之所描写者即是此曹,既多据自所闻见,而笔又足以达之,故能烛幽索隐,物无遁形,凡官师,儒者,名士,山人,间亦有市井细民,皆现身纸上,声态并作,使彼世相,如在目前……”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
《儒林外史》写了许多人物的故事。有的故事篇幅稍长,展现了人物多个性格侧面,有些故事则寥寥数笔,比较简短,但都含意深远,韵味悠长。
周进: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于制艺难以自拔
张静斋: 附炎趋势的官僚阶级典型
《儒林外史》中品行最恶劣的乡绅
知县汤奉:贪官污吏的代表
书中这样描绘汤知县:“次日早堂,头一起带进来的是一个偷鸡的积贼,知县怒道:‘你这奴才,在我手里犯过几次,总不改业,打也不怕,今日如何是好?’因取过朱笔来,在他脸上写了‘偷鸡贼’三个字:取一面枷枷了,把他偷的鸡,头向后,尾向前,捆在他头上,枷了出去。才出得县门,那鸡屁股里喇的一声,屙出一泡稀屎来,从额颅上淌到鼻子上,胡子粘成一片,滴到枷上。两边看的人多笑。第二起叫将老师父上来,大骂一顿‘大胆狗奴’,重责三十板,取一面大枷,把那五十斤牛肉都堆在枷上,脸和颈子箍得紧紧的,只剩的两个眼睛,在县前示众。天气又热,枷到第二日,牛肉生蛆,第三日,呜呼死了。”
高要县知县汤奉,为了表示自己为政清廉,对朝廷各项法令严加执行。朝廷有禁杀耕牛的禁令,汤奉不问因由,竟然将做牛肉生意的回民老师父活活枷死,闹得群众义愤填膺,鸣锣罢市。事发后。按察司不仅没有处罚汤奉,反而将受害的回民问成“奸发挟制官府,依律枷责”之罪。如此“清廉”的知县,一年下来居然也搜刮了八千两银子。
严致和(严监生): 《儒林外史》里经典的
吝啬人物
严致中: 六亲不认 无恶不作 《儒林外史》里最无耻的人
匡超人:
科举制艺制度下良知泯灭人格沦丧的文人士子
沈琼枝:
善诗书、重名节的常州才女
杜少卿: 出污泥而不染淡泊功名的真儒名贤
虽然出身于“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却出污泥而不染,行为中有些离经叛道,思想中具有某些民主主义的成份。他蔑视科举,瞧不起功名富贵,第三十二回他说:“学里秀才,未见得好似奴才。”当臧蓼斋对他说出补了廪就可以坐堂、洒签、打人时,他笑骂说:“你这匪类,下流无耻极矣。”李巡抚荐举他入京做官,他用手帕抱了头装病不去。有人要同他去会知县,他说:“王家这一宗灰堆里的进士,他拜我做老师我还不要,我会他怎么!”这些言行,与《儒林外史》上追名逐利的风气恰成鲜明的对照。
在许多地方还突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他用普通的人情来解释诗经,敢于在封建社会那个窒息的时代在光天化日之下拉着妻子的手游山饮酒。他力排众议,称赞沈琼枝的反抗行为,说:“盐商富贵奢华,多少士大夫见了就销魂夺魄。你一个弱女子,这就可敬极了。”这是一个具有一定程度个性解放思想的人。由此看来,他对科举功名是视如粪土,当然不愿意进入官场了。
他淡泊功名,讲究“文行出处”。朝廷征辟,但他对朝政有着清醒的认识,“正为走出去做不出甚么事业”,“所以宁可不出去好”。他装病拒绝应征出仕:“好了!我做秀才,有了这一场结局,将来乡试也不应,科、岁也不考,逍遥自在,做些自己的事罢!”这就背离了科举世家为他规定的人生道路。
《儒林外史》人物众多,形象繁杂,同学们在共读此书时,从不同角度对人物进行了梳理。阅读下表,完成表中题目。
作品 类别 人物 类别 人物 思考
︽ 儒 林 外 史 ︾ 主要形象 杜少卿 虞育德 严监生 次要形象 娄焕文 郭铁山 胡屠户
在阅读人物众多的小说作品时,对人物进行分类整理有何作用? 我的理解:(4)___________。
(1)_____形象 杜少卿 沈琼枝 虞育德 (2)_____形象 牛浦郎
潘三
严监生
热衷科考的形象 范 进 周 进 匡超人 不屑科考的形象 杜少卿
庄绍光
(3)_____
人物分类读
《儒林外史》人物众多,形象繁杂,同学们在共读此书时,从不同角度对人物进行了梳理。阅读下表,完成表中题目。
作品 形象 人物 形象 人物 思考
《儒林外史》 主要形象 杜少卿 虞育德 严监生 次要形象 娄焕文 郭铁山 胡屠户
在阅读人物众多的小说作品时,对人物进行分类整理有何作用? 我的理解: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形象 杜少卿 沈琼枝 虞育德 (2) 形象 牛浦郎 潘三 严监生 热衷科考的形象 范 进 周 进 匡超人 不屑科考的形象 杜少卿 庄绍光 (3)王冕(或填“迟衡山”) 人物分类读
《儒林外史》人物众多,形象繁杂,同学们在共读此书时,从不同角度对人物进行了梳理。阅读下表,完成表中题目。
作品 形象 人物 形象 人物 思考
《儒林外史》 主要形象 杜少卿 虞育德 严监生 次要形象 娄焕文 郭铁山 胡屠户
在阅读人物众多的小说作品时,对人物进行分类整理有何作用? 我的理解:(4)这样分类整理,有助于更清晰地了解小说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从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1)正面(或其他表示肯定褒扬的词。) 形象 杜少卿 沈琼枝 虞育德 (2)反面(或其他表示否定贬抑的词。)形象 牛浦郎 潘三 严监生 热衷科考的形象 范 进 周 进 匡超人 不屑科考的形象 杜少卿 庄绍光 (3)王冕(或填“迟衡山”) “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
三、探究“讽刺”艺术
任选以下话题探究《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1、探究角度一:精妙的细节。
2、探究角度二:大胆的夸张。
3、探究角度三:鲜明的对比。
1、精妙细节的讽刺效果:
中举前后在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完全两样。中举前,范进去向胡屠户借盘费,“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中举后“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居然“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这一打一骂相映成趣,讽刺鞭挞何等深刻,胡屠户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
再如马二先生游西湖时,西湖的秀丽景色没有引起他的兴趣,而酒店里挂着的透味的羊肉,盘子里盛着滚热的蹄子、海参、糟鸭、鲜鱼等却使他羡慕得喉咙里咽唾沫;仁宗皇帝的御书使他马上磕头下拜;他见了游西湖的女客就低头不敢仰视;他在书店里看到自己的八股选本就打听它的销路。在这些看来似乎漫不经心的描写里,马二先生思想的迂腐和精神的空虚,已相当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2、大胆夸张的讽刺效果:
(1)对范进的描写运用了夸张手法,如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几段描写中,有语言,有动作。一个“噫”字表现了范进出乎意外的兴奋,一句“好了”说明范进苦守寒窗、穷困潦倒的生活终于一去不复返了,新的荣华富贵的生活马上就会从天而降了,两句“中了”揭示了范进追求功名利禄的内心世界。作者运用了极度的夸张,把范进中举时的神态、表情以及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2、大胆夸张的讽刺效果:
(2)文中对胡屠户的描写,也是极尽夸张之能事。
胡屠户在大家的再三劝说下,鼓起勇气去打了发疯的范进一个嘴巴,“不觉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胡屠户和当时所有的人一样,相信举人老爷都是天上的星宿下凡,是打不得的。现在他尽管是不得已而打之,那手还是再也“弯不过来”了。这一段夸张的动作描写,把胡屠户的性格表现了出来。
范进被打清醒之后,在回家的途中,“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这一处细节描写,利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写出了胡屠户为他的“贤婿老爷”扯衣裳后襟的时间之长,次数之多,以及态度之虔诚。一个溜须拍马的势利小人形象跃然纸上,取得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3、鲜明对比的讽刺效果: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这些人物,反映了那个时代,“ 功名富贵热 ”就像病毒在整个社会上流传扩散一样,毒化了人们的灵魂,毒化了社会的空气,不仅出入科场的封建士子,就连普通百姓,连操刀杀猪的屠户,也都中毒很深了……这种从人物关系和社会环境着眼去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表现了《儒林外史》的伟大之处。
——周先慎《古典小说鉴赏》 260页
《儒林外史》的主题
《儒林外史》的主题是复杂的,它有着无数种解读的可能:关注制度的人,读出它对八股取士的批判;关心历史的人,读出了民族家国兴亡的沉痛思虑;关心个体命运的人,读出了生动的灵魂解剖、焦灼的精神拷问……于是,有人把《儒林外史》看做一幅儒林群丑图,有人视之为文运衰落、文人有厄的痛史,也有人从中读出了士子心灵漂泊的悲凉。
钱锺书《围城》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自主阅读推荐
《围城》主要人物关系
(亲情)
方家 三闾大学
鲍小姐 ↑ 李梅亭 高松年
苏文纨——方鸿渐——赵辛楣——汪太太
↓
唐晓芙 孙柔嘉 韩学愈
(恋爱) (婚姻) (友情) (事业)
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读什么?
奇异的想象
辛辣、尖锐、深刻的讽刺
对国家现状的评议
对现代科技的忧虑
对殖民统治的痛斥
对人性丑恶的批判
主题归纳:
比较阅读
A.《儒林外史》与《聊斋志异》
B.《儒林外史》与《水浒传》
C.《儒林外史》与 《围城》
《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
两书问世相隔五、六十年,但都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批判,对后世文学产生很大影响,使得科举制在人们心中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是批判小说的精品。
(一)相同点:
1、对科举弊端的批判内容相似
(1)揭露科举制度对文人精神的摧残和腐蚀,对知识分子智能的破坏,使生计困顿。
《聊斋志异》中王子安,《儒林外史》中的周进和范进对中第做官梦寐以求,饱受折磨而不舍。
《聊斋志异》中《嘉平公子》鬼女以嫁给错字连篇的秀才为耻,长叹:“有婿如此,不如为娼。”
《儒林外史》中范进主持一省学政,不知苏轼,匡超人自称“先儒” 。
(2)科举污染世风,中举为官者不廉不善。
2、都明智地采取婉曲的手法来讽刺科举制度
蒲松龄用妖狐灵鬼的故事来寄托对科举腐朽的愤慨,吴敬梓把故事背景假托于明代中叶,这样,既避开了文字狱迫害,又使作品得以保留下来。
1、对科举的态度不同
《聊斋志异》批判聚焦在科举弊端上,并未从根本上否定科举制的合理性,蒲松龄对科举既怨恨又依赖,态度很矛盾,所以批判不彻底。
而《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从根本上否定了科举制度。科举制是知识分子痛苦的根源,把批判科举与批判官僚制度、程朱理学结合起来,对封建政体和思想价值表示怀疑,指出科举制加速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堕落。这些都是《聊》很少涉及的, 《儒》在反科举的深度广度上有大幅度的超越。
2、表现手法不同
《聊斋志异》大量借用民间故事,写鬼写狐,想象奇特,以神怪幻异的手法讽喻现实,有寓言特点,属于浪漫主义手法。
《儒林外史》夸张中透着写实,人物创作有原型,贴近生活,很真实。把科举制的种种伪装统统撕破,从理论到实践都否定了科举存在的合理性,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手法。
(二)不同点
《水浒传》和《儒林外史》
是两股文化潮流影响下的伟大作品,一个明初产生的英雄传奇典范,表现了中国的尚武精神;一个清中叶问世的讽刺小说杰作,表现了中国重文传统。
虽然二者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环境存在着很大差别,但共同点是“都围绕着国家问题展开描写”,两书中的人物对封建朝廷的关系都面临着进退维谷的选择:梁山英雄们并非都同意在适当的时候结束流寇生活而去效忠宋王朝,《儒林外史》中的文士也同样存在着究竟是独善其身还是参政入世的矛盾。
题材比较
结构比较
从表面结构形态来看,两书都属于单线组合式结构,或曰“分—总式结构”。具体而言,则同中有异。
一、同是“分”(链式线性结构),但一个注重因果关系、一个注重自然联系。
两者在开始的若干回目,都是用列传连环体式来自由地串联故事。每段故事间首尾接续,主角间传递“接力棒”。各个故事自成单元,相对独立,颇似短篇小说, 又彼此紧密勾联,过渡无痕,合成一个有机的全局,共同承载着主题。
例如
《水浒传》第2—13回:
高俅——王进——史进——鲁达——林冲——杨志——晁盖——宋江——武松
《儒林外史》第2—15回:
周进—范进—严贡生、严监生—周进——范进—荀玫—王惠——蘧駪夫—娄琒娄瓒
—蘧駪夫—马纯上—匡超人
《水》《儒》连环式的区别
无论是局部还是整体,前者都注重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后者更注重生活的自然联系,注重对现实生活的原生态的展示,以展现一幅儒林全景图。
如《水浒传》第一回“张天师起让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属于全书的楔子,也存在因果关系:
闹瘟疫—祈禳—天师—洪信——游山——开碣——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
而《儒林外史》以马纯上的故事为例,主要写了三件事:
一是枕箱事,马纯上仗义疏财,为蘧駪夫了案;
二是游西湖遇到一个骗子神仙洪憨仙,并为其理丧;
三是理丧后遇到匡超人,勉励并资助他回乡孝亲做举业。
三件事只是按人物活动时间及地点的推移而推移,其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接近于生活的原生态。
二、同是“总”(百川汇海式结构), 区别在于一个不再分开、一个再次分开。
二书都是先分散后汇合,但在大汇合之前,又都分别出现了若干次小型的聚合,呈现出“分—总式结构”的递进态势,故可称之为“小总”、“大总”。
1、小总:即在连环线条上安排几个较为密集的点。《水浒传》71回之前,主要的“小总”略有五次:(1)智取生辰纲;(2)大闹清风寨;(3)浔阳起事; (4)登州大劫牢;(5)三山(桃花二龙白虎)聚义打青州。生动地反映了四面八方风起云涌、如火如茶、不可遏止的人民反抗斗争。
《儒林外史》也是时时组织一些较大的聚会,使众多的人物和事迹不散不乱,在36回之前,主要写了三次大聚会:(1)大宴莺脰湖 (2)西湖宴集 (3)高会莫愁湖,三会蕴含讽刺,表达对名士的厌恶。
2、大总:皆是两本小说描写的高潮、顶点
前者以“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标志着梁山起义军开始走向成熟;
后者以“泰伯祠名贤主祭”,象征着作者社会理想的完美体现。
在“大总”之后都不可避免地由盛而衰,呈现出风流云散、江河直下之势。
《水》《儒》汇总式的区别
1.因两者所表现的主旨不同,故逼上梁山是人物的必然结果;但是祭泰伯祠没有那样自然、那样必要。
2.《水浒传》是英雄传奇加历史演义体,在“大总”之后便一直集体活动。而《儒林外史》“大总”在短暂聚合以后又再次分开,又继续写了大约十几个人物传记,全书总体上是一种“分-总一分”的结构。
1、【2019湖北襄阳中考】
次日起马,范进独自送在三十里之外,轿前打恭。周学道又叫到跟前,说道:“‘龙头属老成。’本道看你的文字,火候到了,即在此科,一定发
达。我复命之后,在京专候。”
(1)此文段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本回目主要写了两人科举高中,一人是范进, 另一人是 。 (1 分)
(2)吴敬梓在创作本书时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 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作出了深刻批判。书中还通过描写少数淡泊名利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 的追求。阅读此类作品要注意体会批判精神,欣赏 的笔法。 (3分)
中考真题
周进
儒生
人生理想
讽刺幽默
2.从下列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分析其意义。
A.方鸿渐 (《围城》) B.林之洋 (《镜花缘》)
C.周进 (《儒林外史》) D.别里科夫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示例 :周进。他六十多岁依然是个童生,受尽嘲弄和冷遇,仍执着科举。是一个备受压抑,苫苦挣扎的老书生形象。周进在贡院里又哭又笑,丑态百出。作者借这个人物讽刺汲汲于富贵者,批判了科举制度。
2、【浙江省衢州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为镜,照出儒林各种人物的灵魂。阅读书评,完成后面的题目。
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
(《儒林外史》卧闲草堂本闲斋老人序)
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指出他属于书评所列的哪种人,并结合小说情节加以阐述。
A.王冕 B.牛浦郎
3、【浙江省金华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示例一:我选A。王冕是辞却功名富贵而成中流砥柱者。他蔑视权贵,以卖画为生,为了不与危素等权贵结交,多次推辞见面,甚至远走他乡;他有远见,向朱元璋献策,让其以仁义服人,平定天下;他不慕名利,朱元璋征召他做官,他为躲避入仕归隐会稽山。可见他是一个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
示例二:我选B。牛浦郎是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他偷了牛布衣的诗稿,盗用了牛布衣的名号,一心想通过结交权贵改变自己的命运。为结交董瑛,责怪卜家弟兄;为巴结牛玉圃,甘愿做牛玉圃的孙子,媚态毕现。可见牛浦郎是一个追名逐利、自甘下流的小人。
(甲)须臾,摆上酒来,奉席坐下。王太守慢慢问道:“地方人情,可还有甚么出产?词讼里可也略有些甚么通融?”蘧公子道:“南昌人情,鄙野有余,巧诈不足。若说地方出产及词讼之事,家君在此,准的词讼甚少,若非纲常伦纪大事,其余户婚田土,都批到县里去,务在安辑,与民休息。至于处处利薮,也绝不耐烦去搜剔他;或者有,也不可知!但只问着晚生,便是‘问道于盲’了。”王太守笑道:“可见‘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话,而今也不甚确了。”
当下酒过数巡,蘧公子见他问的都是些鄙陋的话,因又说起:“家君在这里无他好处,只落得个讼简刑清,所以这些幕宾先生在衙门里,都也吟啸自若。还记得前任臬司向家君说道:‘闻得贵府衙门里,有三样声息。’”王太守道:“是那三样?”蘧公子道:“是吟诗声,下棋声,唱曲声。”王太守大笑道:“这三样声息却也有趣的紧。”蘧公子道:“将来老先生一番振作,只怕要换三样声息。”王太守道:“是那三样?”蘧公子道:“是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王太守并不知这话是讥诮他,正容答道:“而今你我替朝廷办事,只怕也不得不如此认真。”蘧公子十分大酒量,王太守也最好饮,彼此传杯换盏,直吃到日西时分,将交代的事当面言明,王太守许定出结,作别去了。 过了几日,蘧太守果然送了一项银子,王太守替他出了结。蘧太守带着公子家眷,装着半船书画,回嘉兴去了。
王太守送到城外回来,果然听了蘧公子的话,钉了一把头号的库戥,把六房书办都传进来,问明了各项内的余利,不许欺隐,都派入官。三日五日一比。用的是头号板子,把两根板子拿到内衙上秤,较了一轻一重,写了暗号在上面。出来坐堂之时,吩咐叫用大板,皂隶若取那轻的,就知他得了钱了,就取那重板子打皂隶。这些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合城的人,无一不知道太爷的利害,睡梦里也是怕的。因此各上司访闻,都道是江西第一个能员。做到两年多些,各处荐了。
4、对比阅读提升
(乙)唐僧满眼垂泪道:“徒弟呀!这个极乐世界,也还有凶魔欺害哩!”沙僧接了抱着的散经,打开看时,原来雪白,并无半点字迹。慌忙递与三藏道:“师父,这一卷没字。”行者又打开一卷,看时,也无字。八戒打开一卷,也无字。三藏叫:“通打开来看看。”卷卷俱是白纸。长老短叹长吁的道:“我东土人果是没福!似这般无字的空本,取去何用?怎么敢见唐王!诳君之罪,诚不容诛也!”行者早已知之,对唐僧道:“师父,不消说了。这就是阿傩、伽叶那厮,问我要人事,没有,故将此白纸本子与我们来了。快回去告在如来之前,问他掯财作弊之罪。”八戒嚷道:“正是!正是!告他去来!”四众急急回山,无好步,忙忙又转上雷音。
不多时,到于山门之外,众皆拱手相迎,笑道:“圣僧是换经来的?”三藏点头称谢。众金刚也不阻挡,让他进去,直至大雄殿前。行者嚷道:“如来!我师徒们受了万蜇千魔,千辛万苦,自东土拜到此处,蒙如来吩咐传经,被阿傩、伽叶掯财不遂,通同作弊,故意将无字的白纸本儿教我们拿去,我们拿他去何用?望如来敕治!”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即叫:“阿傩、伽叶,快将有字的真经,每部中各检几卷与他,来此报数。”
二尊者复领四众,到珍楼宝阁之下,仍问唐僧要些人事。三藏无物奉承,即命沙僧取出紫金钵盂,双手奉上道:“弟子委是穷寒路遥,不曾备得人事。这钵盂乃唐王亲手所赐,教弟子持此,沿路化斋。今特奉上,聊表寸心。万望尊者不鄙轻亵,将此收下,待回朝奏上唐王,定有厚谢。只是以有字真经赐下,庶不孤钦差之意,远涉之劳也。”那阿傩接了,但微微而笑。
1. 甲文出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乙文出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文学常识)
2. 结合选文,分析王惠的形象特点。(人物形象)
儒林外史
吴敬梓
西游记
吴承恩
王惠是贪官污吏的典型代表,他上任的第一件事是了解当地有什么特产,各种案件中有什么地方可以通融;接着钉了一把头号的库戥,让大家将钱财归公。
3. 乙文中的唐三藏为何取了无字经书? 后来又如何取得真经?(情节概述)
当唐僧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西天“极乐世界”时,却因为“不曾备得人事”,被阿傩、伽叶二尊者“掯财”“作弊”,不肯“白手传经”。为了取得真经,唐僧只得把那只“沿途化斋”的饭碗——紫金钵盂献给二尊者,这才取得真经。
4. 结合选文,简析两部作品在写作手法上的共同特点。(艺术特色)
两篇选文都运用了讽刺的手法。甲文中的王惠贪狠蛮横,凭借科举得意,升官发财,作威作福,作者借此进一步暴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整个封建官吏政治的腐败不堪;乙文中借阿傩、伽叶二尊者索要人事之事,对统治阶级的昏聩腐败给予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批判。
(甲)次日,夏总甲果然替周先生说了,每年馆金十二两银子,每日二分银子在和尚家代饭,约定灯节后下乡,正月二十开馆。
到了十六日,众人将分子送到申祥甫家备酒饭,请了集上新进学的梅三相作陪客。那梅玖戴着新方巾,老早到了。直到巳牌时候,周先生才来。听得门外狗叫,申祥甫走出去迎了进来。众人看周进时,头戴一顶旧毡帽,身穿玄色绸旧直裰,那右边袖子同后边坐处都破了,脚下一双旧大红绸鞋,黑瘦面皮,花白胡子。申祥甫拱进堂屋,梅玖方才慢慢的立起来和他相见。周进就问:“此位相公是谁?”众人道:“这是我们集上在庠的梅相公。”周进听了,谦让不肯僭梅玖作揖。梅玖道:“今日之事不同。”周进再三不肯。众人道:“论年纪也是周先生长,先生请老实些罢。”梅玖回过头来向众人道:“你众位是不知道我们学校规矩,老友是从来不同小友序齿的。只是今日不同,还是周长兄请上。” 周进因他说这样话,倒不同他让了,竟僭着他作了揖。众人都作过揖坐下。只有周、梅二位的茶杯里有两枚生红枣,其余都是清茶。吃过了茶,摆两张桌子杯箸,尊周先生首席,梅相公二席,众人序齿坐下,斟上酒来。周进接酒在手,向众人谢了扰,一饮而尽。随即每桌摆上八九个碗,乃是猪头肉、公鸡、鲤鱼、肚、肺、肝、肠之类。叫一声“请!”一齐举箸,却如风卷残云一般,早去了一半。看那周先生时,一箸也不曾下。申祥甫道:“今日先生为甚么不用肴馔?却不是上门怪人?”拣好的递了过来。周进拦住道:“实不相瞒,我学生是长斋。”众人道:“这个倒失于打点。却不知先生因甚吃斋?”周进道:“只因当年先母病中,在观音菩萨位下许的,如今也吃过十几年了。”梅玖道:“我因先生吃斋,倒想起一个笑话,是前日在城里我那案伯顾老相公家听见他说的。有个做先生的一字至七字诗……”众人都停了箸听他念诗。他便念道:“呆,秀才,吃长斋,胡须满腮,经书不揭开,纸笔自己安排,明年不请我自来。”念罢,说道:“像我这周长兄如此大才,呆是不呆的了。”又掩着口道:“秀才,指日就是;那‘吃长斋,胡须满腮’,竟被他说一个着!”说罢,哈哈大笑。众人一起笑起来。
5、对比阅读提升
(乙)那日早晨,梅玖、荀玫先到,和尚接着。两人先拜了佛,同和尚施礼。和尚道:“恭喜荀小相公,而今挣了这一顶头巾,不枉了荀老爹一生忠厚,做多少佛面上的事,广积阴功。那咱你在这里上学时还小哩,头上扎着抓角儿。”又指与二位道:“这里不是周大老爷的长生牌?”二人看时,一张供桌,香炉、烛台,供着个金字牌位,上写道:“赐进士出身,广东提学御史,今升国子监司业周大老爷长生禄位。”左边一行小字,写着:“公讳进,字蒉轩,邑人”。右边一行小字“薛家集里人、观音庵僧人同供奉”。两人见是老师的位,恭恭敬敬同拜了几拜。又同和尚走到后边屋里,周先生当年设帐的所在,见两扇门开着,临了水次,那对过河滩塌了几尺,这边长出些来。看那三间屋,用芦席隔着,而今不做学堂了。左边一间,住着一个江西先生,门口贴着“江右陈和甫仙乩神数”。那江西先生不在家,房门关着,只有堂屋中间墙上还是周先生写的联对,红纸都久已贴白了,上面十个字是“正身以俟时;守己而律物”。梅玖指着向和尚道:“还是周大老爷的亲笔,你不该贴在这里,拿些水喷了,揭下来裱一裱,收着才是。”和尚应诺,连忙用水揭下,弄了一会。申祥甫领着众人到齐了,吃了一日酒才散。
1. 阅读甲文,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情节概述)
2. 联系作品的具体情节,分析周进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
甲文主要写屡试不第的周进生活穷愁潦倒,沦落到薛家集观音庵私塾中来坐馆糊口,饱受秀才梅玖的嘲弄和冷遇。
①周进前半生生活在社会底层,地位低下,受尽冷眼,醉心于科举,养成逆来顺受的性格;②暮年飞黄腾达后,同情提携同样出身下层、同样屡试不第的范进,表明周进秉性忠厚,迂而不恶。
3. 阅读选文,结合作品分析作者运用什么手法刻画了梅玖怎样的性格特点(艺术特色+人物形象)
4. 结合选文简析作品的讽刺手法。(艺术特色)
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梅玖在周进发迹前对他肆意嘲弄,周进发迹后梅玖便冒称是其学生;让和尚把周进在村塾中写下的对联裱好,竭尽讨好之能事,对比鲜明,突出了梅玖阿谀奉承、势利圆滑的性格特点。
①周进潦倒时的悲和发迹后的喜,悲喜交融加强了讽刺力量,滑稽可笑的背后是作者对科举制度无情的批判;②作者通过周进发迹前后士人群体对他的态度变化,批判了整个士人阶层和市民社会趋炎附势的污浊世风。
(甲)潘三同他回家,拿二百两银子以为笔资。潘三道:“二相公,你如今得了这一注横财,这就不要花费了,做些正经事。”匡超人道:“甚么正经事?”潘三道:“你现今服也满了,还不曾娶个亲事。我有一个朋友,姓郑,在抚院大人衙门里。这郑老爹是个忠厚不过的人,父子都当衙门。他有第三个女儿,托我替他做个媒,我一向也想着你,年貌也相当。一向因你没钱,我就不曾认真的替你说。如今只要你情愿,我一说就是妥的,你且落得招在他家。一切行财下礼的费用,我还另外帮你些。”匡超人道:“这是三哥极相爱的事,我有甚么不情愿?只是现有这银子在此,为甚又要你费钱?”潘三道:“你不晓得,你这丈人家浅房窄屋的,招进去,料想也不久,要留些银子自己寻两间房子;将来添一个人吃饭,又要生男育女,却比不得在客边了。我和你是一个人,再帮你几两银子,分甚么彼此?你将来发达了,愁为不着我的情也怎的?”匡超人着实感激。潘三果然去和郑老爹说,取了庚帖来,只问匡超人要了十二两银子去换几件首饰,做四件衣服,过了礼去,择定十月十五日入赘。
到了那日,潘三备了几碗菜,请他来吃早饭。吃着,向他说道:“二相公,我是媒人,我今日送你过去。这一席子酒就算你请媒的了。”匡超人听了也笑。吃过,叫匡超人洗了澡,里里外外都换了一身新衣服,头上新方巾,脚下新靴,潘三又拿出一件新宝蓝缎直裰与他穿上。吉时已到,叫两乘轿子,两人坐了。轿前一对灯笼,竟来入赘。郑老爹家住在巡抚衙门傍一个小巷内,一间门面,到底三间。那日新郎到门,那里把门关了,潘三拿出二百钱来做开门钱,然后开了门。郑老爹迎了出来,翁婿一见,才晓得就是那年回去同船之人,这一番结亲真是夙因。当下匡超人拜了丈人,又进去拜了丈母。阿舅都平磕了头。郑家设席管待,潘三吃了一会,辞别去了。
6、对比阅读提升
(乙)向知府直到下午才回来,换去了大衣服,仍旧坐在河房里,请鲍文卿父子两个进来坐下,说道:“我明日就要回衙门去,不得和你细谈。”因叫小厮在房里取出一封银子来递与他,道:“这是二十两银子你且收着。我去之后,你在家收拾收拾,把班子托与人领着,你在半个月内,同令郎到我衙门里来,我还有话和你说。”鲍文卿接着银子,谢了太老爷的赏,说道:“小的总在半个月内,领了儿子到太老爷衙门里来请安。”当下又留他吃了酒。鲍文卿同儿子回家歇息。次早又到公馆里去送了向太爷的行,回家同浑家商议,把班子暂托与他女婿归姑爷同教师金次福领着。他自己收拾行李衣服,又买了几件南京的人事——头绳、肥皂之类,带与衙门里各位管家。
又过了几日,在水西门搭船。到了池口,只见又有两个人搭船,舱内坐着。彼此谈及,鲍文卿说要到向太爷衙门里去的。那两人就是安庆府里的书办,一路就奉承鲍家父子两个,买酒买肉请他吃着。晚上候别的客人睡着了,便悄悄向鲍文卿说:“有一件事,只求太爷批一个‘准’字,就可以送你二百两银子。又有一件事,县里详上来,只求太爷驳下去,这件事竟可以送三百两。你鲍太爷在我们太老爷眼前恳个情罢!”鲍文卿道:“不瞒二位老爹说,我是个老戏子,乃下贱之人。蒙太老爷抬举叫到衙门里来,我是何等之人,敢在太老爷跟前说情?”那两个书办道:“鲍太爷,你疑惑我这话是说谎么?只要你肯说这情,上岸先兑五百两银子与你。”鲍文卿笑道:“我若是欢喜银子,当年在安东县曾赏过我五百两银子,我不敢受。自己知道是个穷命,须是骨头里挣出来的钱才做得肉,我怎肯瞒着太老爷拿这项钱?况且他若有理,断不肯拿出几百两银子来寻人情。若是准了这一边的情,就要叫那边受屈,岂不丧了阴德?依我的意思,不但我不敢管,连二位老爹也不必管他。自古道,‘公门里好修行’,你们伏侍太老爷,凡事不可坏了太老爷清名,也要各人保着自己的身家性命。”几句说的两个书办毛骨悚然,一场没趣,扯了一个淡,罢了。
1. 甲文出自《儒林外史》中“匡超人幸得良朋”一回,乙文出自“鲍文卿南京遇旧”这一章,这两回描写的都是友谊。联系作品情节,说说他们都是因何结识为朋友的。(情节概述)
甲文中潘自业(潘三)看中匡超人知书识字,能写会算,而且聪明伶俐,主动上门结识他。乙文中鲍文卿以一个戏子的微贱身份,侥幸在按察司手里挽救了素不相识的知县向鼎,使其未被参处。向鼎捧出谢银五百两,贫贱的文卿却分文不受,从此两人建立了友谊。
2. 阅读选文,结合作品分析鲍文卿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
3. 潘三与匡超人的友谊最终是如何收场的?(情节概述)
①鲍文卿为文人知县向鼎求情,分文不受,是个贤良正义的人;②鲍文卿对落魄的倪霜峰的照顾和对倪廷玺的收养表现了他善良仁义;③鲍文卿拒绝利用与向知县的友情为人谋事,表现了他正直坚贞的高洁品质。
认识潘三后,匡超人伪造朱签;在潘三的安排下,他又顶替金跃上考场,从此匡超人变得虚伪狡诈,毫无廉耻。潘三被捕后匡超人害怕受到牵连,翻脸无情。
4. 作者用充满爱抚的笔触描写了封建社会下层的微贱人物的友谊,如鲍文卿对向知县的忠贞的友谊,又如卜老爹和牛老爹坚实朴素的友谊,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艺术特色)
①用生死不渝的友谊来反衬名利场中的奸诡交道,以加强讽刺的力量;②以底层百姓相互之间的脉脉温情来对照士大夫社会中追名逐利、趋炎附势、尔虞我诈的世态炎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