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弹踢腿》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本课主要围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遵循我校“五环五度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自学-展示交流-精讲点拨-梳理规整-学效检测五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和谐、主动的氛围中激发学习兴趣,掌握技术技能。同时,武术是一项重礼仪、强意志、健身体的现代奥林匹克比赛项目,是全世界各国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其中武术的精神、礼仪包含了东方民族文化的爱国精髓,对中小学生德育健康发展也有重要的教育作用。武术对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协调性、提高学生的体能也有很好的锻炼作用,所以我觉得跆拳道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也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教材分析
武术运动是一项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武术运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无论是品势、实战,其动作结构、技术要求、风格、运动量等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可使不同年龄、体质、性别、职业的爱好者根据实际加以选择,而且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场地器材也可因陋就简,练习极为方便。武术运动倡导“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培养胜不娇,败不馁的优良品质。能有效地提高速度、敏捷、柔韧、爆发力和有氧代谢能力。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本课选取学习武术的基本腿法——弹踢为主教材,武术的礼仪和移动步法为复习教材,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前踢的基本技术,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提高自我锻炼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小学生普遍存在体质较弱、运动技术较差的现象;在体育课中易兴奋,难控制,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过高的室内教学,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室外体育课比较喜欢,学习兴趣较高。
四、教学目标
1、发展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激发对跆拳道运动的兴趣。 2、初步掌握武术的基本腿法:弹踢。 3、通过练习武术使学生懂得礼仪,尊敬对手、克服自己、挑战自我。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直线提膝和绷脚面 2、教学难点:整个动作的连贯性。 六、组织与方法
(一)突出主体教学,探究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1、引导自学: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提问、创设情景等方式,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踢”的动作,从而明确目标。(导定向——自定向)
2、展示交流: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展示,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发挥主观能动性,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导运作——自运作)
3、精讲点拨:通过教师巧妙地设计和独特的思考引领学生突破原有的思维束缚,获得新的思维发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调节——自调节)
4、梳理规整:在教师的引导下,分层教学。设计不同的练习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 自主选择符合自己发展的练习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导激励——自激励)
5、学效检测:最后进行课堂评价,活跃学习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在无形中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导目标——自目标)
(二)渗入德育教育,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1、课堂中倡导“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培养学生爱祖国,敬师长,互敬互爱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游戏,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培养遵守规则的习惯,在游戏中体验成功与失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七、说教法
以讲解示范法和游戏竞赛法为主:利用讲解和示范法,使学生明确动作要领及做法。示范法是体育教学中最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学生虽乐学、好动、爱模仿、喜欢游戏,但他们理性思维不是很强,对技术动作的学习兴趣不太高,情绪不太稳定。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难以持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游戏竞赛法和不同形式的练习方式,不断激发、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意延长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多次重复,巩固提高的作用。
八、说学法
以练习法为主,辅以探究法、观察法:武术的步伐和脚法,光教师讲解示范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只有通过自我体验,练习,探究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方可以逐步掌握要领,所以课堂上多练习、并不断自我尝试、总结、改进、完善。
九、教学流程设计:
(一)课堂常规及准备活动 1、导入课的主题。 (1)宣布课的内容;(2)发声练习;(3)热身跑
【说明】通过发声练习可达到集中注意力,培养良好的纪律作风的目的。另外,教师利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调动学生,武术口令也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本课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跟音乐节奏进行
基本步法练习:A左右交叉步;B前后换步;C原地跳换步 上、中、下段格挡
1、引导自学环节: 提出前踢的概念,引导学生根据对“文字”理解,自己探索“踢”的动作,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导定向——自定向] (1)目标: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2)组织:尝试性练习:武术的基本腿法——弹踢。师生问答,讨论练习,尝试踢法;
2、展示交流环节:在学习过程中,组织学生观看优秀学生前踢动作、提出问题、让学生展示等手段,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导运作——自运作]
(1)目标:初步掌握弹踢的动作要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钻研及相互合作的精神。 (2)组织:①分解动作练习;②连贯动作练习;③踢脚靶练习; 教师讲解动作要领,示范、、纠正错误。
3、精讲点拨环节:通过教师巧妙地设计和独特的思考引领学生突破原有的思维束缚,获得新的思维发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层教学。设计不同的练习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自主选择符合自己发展的练习。[导调节——自调节]
(1)目标: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结合作的精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组织:学生根据自我能力选择符合自己发展的练习。教师指导,分析动作。
4、梳理规整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并在相互激励中,尝试选择各种练习方法,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导激励——自激励]
(1)目标:形成较好的学习氛围,让多数同学能较好地掌握前踢动作技术。
(2)组织:两人对照练习,并相互纠正动作,相互激励。
5、学效检测环节:通过各种方法的练习,熟练掌握前踢的动作特点,进行踢脚靶比赛,看谁的动作连贯,踢的响亮。并说说自己的下一个跆拳道练习目标。
(导目标——自目标) 【说明】通过引导自学-展示交流-精讲点拨-梳理规整-学效检测五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和谐、主动的氛围中掌握前踢动作的技术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站在主导的位置上,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分层、展示、点拨等多种教学手段,实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双向互动与内在结合,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构建高效课堂。
(三)拓展延伸
1、自编步法和脚法组合练习
【说明】让学生根据本课所学的脚法,自编步法脚法组合,运用实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为以后的攻防组合练习打好基础。 2、游戏:趣味接力。
【说明】在课的结束前,选取游戏练习,目的是把课推向高潮,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成功与失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培养遵守规则的习惯。
(四)调节放松与评价 1、放松运动
【说明】让学生3人或5人手拉手按一定顺序进行波浪状抖动手臂,两人互背抖动下肢,可达到舒缓放松的目的。 2、评价小结
【说明】通过相互的评价及老师的小结,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
十、课后反思
1、本节课的特色:“礼始礼终,内外兼修” 将武术礼仪作为爱国教育渗透到教学中,不仅有利于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更加强课堂的组织纪律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尊师重道,讲礼守信,严于律己的优良品质;同时还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敢于拼搏的精神。
2、本节课的创新:能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新兴体育运动项目跆拳道引进体育课堂,突出以运动技能——前踢为载体,带动其余四个领域目标的落实。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中有玩,玩中有乐,乐中有趣,趣中有练,练中有悟。在练习中,通过相互对照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培养学生迅速互帮互助的社会适应能力。
3、本节课的不足:主要有:武术这类像跆拳道性质的教材,少部分女生在学习与锻炼中不够积极,今后在教学中应多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健康成长。另外,课前有关武术的资料收集不够,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了解武术的文化。要是学习的氛围一旦形成,效果可能更好。
4、预计本节课的效果:预计教学目标完成率85%的学生能熟练完成前踢动作,25%的同学能踢出有速度和力度的前踢。预计课的练习密度为35-45%左右,最高心率为150--160次/分,平均心率达到115--125次/分,运动负荷为中等。让学生既出汗又脸带微笑,身心健康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