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我的手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9课的教学内容,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与本册第2课《图形变变变》、第8课《变脸的太阳》联系紧密,都是在观察、概括外形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大胆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本课设计依据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将
随形进行大胆联想的教学内容与引导中逐步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巧妙的环节设计、自然的上下衔接实现了最佳的组合,赢得了教学的整体质量。学生在对不同手形的不断观察中,通过有序的引导、直观的演示以及大量范作的欣赏中,成功学到了随形想象的基本方法,并在预约的氛围中,独立完成了有趣画面的表现,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激发了他们关爱生命的情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学生在观察、了解手的外形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对手形进行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进行绘画表现,以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生情况:本届一年级的小学生,思维活跃,对绘画活动非常喜爱。但是由于我们地处远郊区县,学习条件有限,学前的学习活动相对较少,孩子们接触美术只是局限于升入一年级以来的这段时间里。另外,良好的学习习惯、集体活动秩序还在初步的养成与建立中。再有是孩子们小手的肌肉不够发达,灵活度较弱,涂色较慢,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为保证学习效果,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宜安排过多。重点对手形进行联想,并大胆表现,尝试体验多种媒材的特性,只作为了解内容。
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与引导启发式教学相结合。
教学手段:引导与启发中完成探究、范作欣赏中拓展思路。
技术准备:教师:教学课件、绘画范品若干。
学生:作业纸、彩笔、油画棒。
3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
步认识手的结构特点,感知手形的变化与组合,并结合身边熟悉事物进行随形想象,表现出有趣的画面。从不同的角度对手形进行联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作品欣赏、体验探究、师生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探究手形的表现方法,利用手形的变化大胆地进行想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趣。
4学情分析
本届一年级的小学生,思维活跃,对绘画活动非常喜爱。但是由于我们地处远郊区县,学习条件有限,学前的学习活动相对较少,孩子们接触美术只是局限于升入一年级以来的这段时间里。另外,良好的学习习惯、集体活动秩序还在初步的养成与建立中。再有是孩子们小手的肌肉不够发达,灵活度较弱,涂色较慢,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为保证学习效果,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宜安排过多。重点对手形进行联想,并大胆表现,尝试体验多种媒材的特性,只作为了解内容。
5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学习随形想象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绘画的方法,根据手形的不同变化,联想并表现出新颖有趣的形象。
6教学过程
6.1第一学时
6.1.1教学过程
做好教学准备
1.直观再现手印画的创作过程:
师: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一幅特别的作品——手印画(出示作品),这些手印来自于阿根廷平图拉斯河附近的一个山洞里(出示文字),因为山洞的石壁印满了这样的手印,所以这个山洞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手洞(出示文字)。这些手印有黑色的、白色的、黄色的等等,是古人留下来的。我们的古人是怎样将这些手印印到石壁上去的呢?经过科学家的研究与考证,他们是利用当时的矿物质颜料,将手按在石壁上,采用喷洒的方法完成的 (示范) 。这些手印历经几千年,至今依然完好无损,可见我们祖先非凡的智慧。
2.展示范品《我的手》:
师:老师为同学们带来的另一幅和手有关的作品是我的手(展示作品及课题文本),是宋老师的手,是用油画棒涂色的方法完成的。
探究表现方法:
1. 描画法:
①出示范作《我的手》:
问题:你能猜出这些都是谁的手吗?
②出示课题:我的手
③问题:画里边的每一只手的形状、大小,都画得和老师的手一模一样,你能想到老师是怎样做到的吗?(边说边将自己的手比放在画面里的手上)
④总结:将手摆放在画纸上,用彩笔对手的形状进行描画,这种绘画的方法我们给它起名字叫做描画法。
2. 遮挡法:
问题1:老师请同学们数一数,《我的手》里边描画了几只宋老师的手呢?
问题2:你奇怪吗?这么小的画面里居然放进了宋老师的9只手,老师是用怎么做到的呢?
总结:采用前后遮挡的方法,可以让我们画面的内容更丰富,这种表现方法我们也给它起个名字为遮挡法。
出示手形的两幅遮挡图:
问题1:这两幅画中,手的遮挡方法一样吗?你觉得哪种遮挡方法更好?
问题2:遮挡时出现重叠的情况了,重叠的部分颜色怎么解决呢?
出示描画范作2:重叠部分的颜色这样解决可以吗?
探究联想方法:
1. 基本手形的正位联想:
问题:我们知道了描画法,谁能到前边来,描画一下你自己的小手的外形?
启发联想:你描的小手真漂亮,画面很干净,线条也很流畅。五根小手指朝着不同的方向伸展开去,有一种努力向上生长的力量,它是谁呢?(边说边添画眼睛)
继续联想:一棵小树神奇的出现了。树可是个宝,保护环境少不了,越多才是越好。那你还能再让这样的小树多些吗?
小结:我们给这些可爱的树认真地涂上颜色,就成了一幅漂亮的作品,还可以给它起个名字。
展示范作:手树
问题:同样的小树,如果我们添加不同的背景,画面效果会怎样呢?(出示不同背景的范作)
问题:我们的手让我们想到了小树,还能让我们想到谁呢?
展示手形正位联想范作:鸭、鹅、孔雀、公鸡、母鸡、母鸡孵蛋、鸡妈妈和小鸡在一起。
展示范作:你吃吧
问题:这两只互相谦让的小鸡,是怎样摆放的手形联想到的?
2. 基本手形的变位联想:
问题:如果给我们的小手变个方向,它会让我们想起谁呢?(将手形图变换方向)
问题:很多小鱼在一起是什么样子?
展示范作:快乐的小鱼
3. 变化手形的丰富联想:
问题:我们的小手只会五指张开这一个动作吗?它还会做哪些好看的动作呢?
展示:丰富的手形图
问题:这些手形能让你想到谁呢
展示:给手形图改变方向
问题:变一变方向,又能想到谁呢?
问题:老师这里有一些形象,你能知道它们都是哪个手形联想到的吗?
展示联想范作:白鹅、大象、茶壶、小鹿、小猫等。
4. 变化手形的联想与组合:
展示范作:小树叶真香
问题:画面里都有谁?它们是哪些手形联想到的?
小结:我们灵活的小手能摆出很多姿势,这些姿势给了我们很多联想,这些联想又让我们创作出有趣的画面。
课件展示学生的手形创作作品
问题:画中用到了那些手形?
出示创作实践要求:
巧用手形,画一幅有趣的画。
播放音乐:《安静》
教师巡视指导重点:
(1)手形的描画过程
(2)遮挡关系的处理
(3)点播联想思路
鼓励学生展示作品
引导学生欣赏作品:谁的画面最有趣呢?它都用到了哪些手形?积极大胆回答问题的同学可以得到老师的奖品!
1. 奖品形式的拓展:
①手形刮画
②手形印画
2. 手形的立体创作展示
3.全课总结
问题: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这节课同学们都有不少的收获,老师觉得我们最大的收获,应该是我们懂得了,一双普通的手,看似平凡,实际上是多么的了不起。祖先用他们平凡的手,将最古老的艺术作品流传了下来,我们用自己平凡的小手,创作出了这么多漂亮的作品……人类每一双平凡的手,还能创造出多少不平凡的事情呢?
让我们一起努力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