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滚动训练
第5章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单选题
1. 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
A.6 cm B.8 cm C.14 cm D.20 cm
2. 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可在凸透镜另一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清晰像。现将该物体向凸透镜移近2cm,关于凸透镜的焦距以及再次成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5cm;②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25cm
③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适当距离,一定能再次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像
④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时,可能在光屏上不能再次成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此时在凸透镜前再放置一块凸透镜,若要使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则可以( )
A.将蜡烛适当右移,光屏上会成放大的像 B.将蜡烛适当左移,光屏上会成缩小的像
C.将光屏适当左移,光屏上会成放大的像 D.将光屏适当右移,光屏上会成缩小的像
4. 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的做法是( )
A.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D.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5. 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物距cm时,成正立的像;cm时,成倒立的像,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cm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 B.cm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C.cm时,可能成放大的虚像 D.cm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6. 为了学好初中物理,小明同学养成了写笔记的习惯。以下文字是摘录自小明同学的笔记的部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光学世界里呈现的你,有实像也有虚像,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而虛像都是放大的
B.将一物体从距焦距为的凸透镜的处,沿主光轴匀速移动到距离透镜处的过程中,像移动的速度由比物体移动的速度慢变为比物体移动的速度快
C.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变为”,小华看到前方小李正在不远处等他,于是一边跑一边对着小李大声喊:“我来也”。此后发生的情况是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我来也”
D.摄影记者采访一会议,先给大会主席台拍了一个特写镜头,为了拍摄主席台全景,他后退了好几步,然后将照相机暗箱调长了一些
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移动光屏距透镜20cm时,在光屏上正好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则( )
A.蜡烛距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
B.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0cm
C.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D.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 )
A. B. C. D.
9. 晓维同学用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照射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光斑(如图所示)。取下平行光源,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26cm处,并移动光屏到合适位置,在光屏上得到像的性质是( )
A.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B.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C.倒立的等大的实像 D.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10.小红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蜡烛、凸透镜以及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时在光屏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此时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
C.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至某位置,并调整光屏位置,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将变小
D.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换用焦距小的凸透镜,则烛焰所成像的像距将变大
二、填空题
11.小华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调整器材时应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上,图中在屏上成清晰实像的场景的实际应用是______(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保持蜡烛和光屏在10cm处和55cm处不动,要再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凸透镜移到______cm刻度处。
12.一个凸透镜的焦距10厘米,要使物体通过凸透镜折射后能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应使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在__________范围内;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在__________范围内.
13.小华利用学过的知识制作照相机模型;她先用太阳光测出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再用硬纸板制作两个粗细相差很少的纸筒,使一个纸简刚好能套入另一个纸筒内,并能前后滑动,在一个纸筒的一端嵌上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如图1所示。
(1)制作模型时,小华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则移动内筒使半透明薄膜距前端凸透镜的距离在___________cm到___________cm范围内才能找到清晰的像。
(2)小华用此照相机模型观察到物体的像如图2甲,想使半透明薄膜上的像变大些,如图2乙,应使镜头离被观察的物体___________(填“远一些”或“近一些”),同时调节内筒位置,使半透明薄膜上的像变得清晰。
14.关注生活物理 为了便于读数,体温计常做成横截面如图所示的柱体,其正面为圆弧形,相当于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放大后_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___________(填“实”或“虚”)像.
15.小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她先将蜡烛和光屏分别固定在光具座的20cm和65cm处,然后移动透镜,在光屏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实像,这时蜡烛与透镜的距离u和透镜焦距f的关系是______(用符号和不等式表示);接着小薇将光屏移到80cm处,为了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放大实像,此时透镜要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这时蜡烛与透镜的距离u和透镜焦距f的关系须满足______。
16.在焦距为5厘米的凸透镜主光轴上距透镜12厘米处放一物体,那么物体经透镜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如果换一个焦距为15厘米的凸透镜,物体的位置不动,那么物体经透镜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17.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______c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先变大再变小”)。
18.将矿泉水瓶遗弃野外易引起山火,是因为瓶中的水相当于______,可会聚太阳光引燃干草或枯枝。隔着薄膜上的水滴看很近的字,会看到通过水滴形成的______的虚像(具体描述像的性质);如果想让看到的字再变大点,应让水滴______ (选填“靠近字、远离字”或“面积增大”)。
19.夏季校园里鲜花盛开,小刚用照相机将美丽的鲜花拍摄了下来。照相机的镜头对光有______作用;若想使鲜花的像更大些,应使镜头______鲜花(选填“靠近”或“远离”)。
20.通过晶莹剔透的露珠,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小草的叶脉,这是利用了______(填“放大镜”、“幻灯机”或“照相机”)的原理:太阳出来,露珠会慢慢消失,这是汽化的结果。
三、实验题
21.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调整实验器材高度时,蜡烛______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2)他用同一凸透镜做了两次实验,如1图、2图所示,光屏上均有清晰的像(未画出),其中成缩小像的是______ (选填“1”或“2”)图。
(3)本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 (填字母)。
A.5cm B.8cm C.10cm D.15cm
(4)在2图中将一镜片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则所加镜片可以矫正______ (选填“3”或“4”)图中的视力缺陷。
(5)如5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发光体AB所处的位置,请你根据所学的透镜知识,用特殊光线作出AB在光屏上所成像A'B'的大致位置______。
22.小芳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首先按下图完成仪器装配.
(1)经过调节,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___________(填“上”或“下”)调.
(2)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小芳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这次成的是___________立、___________ 的实像.
(3)小芳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但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这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___________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小芳观察的方法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5章 第3节透镜成像的规律(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B D B C C A C
二、填空题
11.主光轴 投影仪 40
12.10cm20cm 大于20cm
13.10 20 近一些
14.放大镜 正立 虚
15.u>2f 左 2f>u>f
16.倒立 缩小 实 正立 放大 虚
17.5 变小
18.凸透镜 正立的放大 远离字
19.会聚 靠近
20.放大镜
三、实验题
21.需要 1 C 4
22.上 右 倒 放大 虚 从凸透镜的右侧透过凸透镜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