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 17. 节日里(教案) 美术二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版 17. 节日里(教案) 美术二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11-11 20:0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 节日里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节日,和不同的庆祝方式、文化传统。初步认识在绘画创作中,夸张的手法和热烈的色彩能烘托出欢快喜庆的节日气氛。学习观察欣赏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画面传达的信息。能从内容、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大胆创作,完成一幅表现节日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频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回忆、描述、了解我国的多种节日和庆祝方式,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用夸张的手法和热烈的色彩表现节日的人物及场景,发展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节日文化,是学生感受到民风民俗的绚丽多彩及丰富的内涵意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和名族自豪感。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美术课的乐趣。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不断创新。
2新设计
运用已知知识经验,构建新知体系,联系学生生活,激发兴趣大胆创新。
通过小故事引起学生兴趣,骨式小人的表情动作变化,箭头的方向改变,来对本课节日中人物动作夸张的小结,再示范出范画,发现人物动作的变化规律,解决本课的难点。
3学情分析
教学背景:
《节日里》是一节“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回顾本册教材前面所学,在前面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人物的画法、画面主次关系的画法、前后遮挡关系的画法等,这一课是温故知新的过程。以“节日”为题材,表现人物姿态、表情的变化,色彩上鲜艳浓烈,背景场景内容贴合节日特点。
学生情况:
本课教授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敢于创造,已经具备一定的造型表现能力,但注意力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那么,创设情境,激发好奇心,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注意力就尤为重要。
课前一天与学生见面,发现这个班级的孩子很活跃,有四、五个学生习惯较差,不能专心听老师的要求。本课是17课,16课《在农民画中的节日》是本课的铺垫,经询问后发现这个班的学生没有上这课,也在见学生的内容上有了添加,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农民画,内容和颜色的特点,为本课的新授作铺垫。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以多彩的节日活动和庆祝方式为题材,表现节日的人物及场景。
教学难点:
抓住并创作出节日活动中最具表现力的瞬间,动作夸张大胆。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活动
导入部分 2’
播放视频
提问:看到了哪些画面?这是什么日子?
出示课题:节日里
【设计意图】 创设氛围,激活课堂,带动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观察和参与活动发现表现方法。
二、 新授部分 18’
1. 播放换灯,我国的传统节日,及少数民族的节日和庆祝方式。
【设计意图】 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多姿多彩的节日及庆祝方式。
2. 欣赏农民画作品,讨论并回答问题。
(1)出示课件《吹手》(农民画)同时播放唢呐音乐,学生讨论
观察画面,思考问题:1、画面中画了什么内容 2、这幅画给你们的感受是什么3、人物的表情动作有什么特点4、这幅画主要运用了哪些颜色和细节来渲染节日里的气氛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作品的环节让学生观察节日中人物动作表情夸张的特点,色彩的对比,背景的处理方法。
出示板书:夸张——表情 动作 鲜艳——颜色——对比
3.分组学习课本上的学生作品,回答问题。
(1)一组:《快乐滑板》画面中人物众多?是怎样突出主体的?
(2)二组:《踩高跷》怎样表现夸张的人物动态?主体和背景的关系是怎样处理的?
【设计意图】 选取课本上具有代表性的两幅作品,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分组讨论研究,解决画面中人物动作表情夸张,主次变化,遮挡关系,色彩的对比等特点。
4.讲“小箭头的故事”,示范“骨式小人”的动作特点,完成。
学生回答,表现快乐情绪时动作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观察教师示范,“小箭头”情绪的变化使动作变化,并发现“向上”的方向规律观察,从而在作画中有意识的夸张动作,这是本课的难点。
三、 实践练习 16’
要求:用彩纸、彩笔表现节日里人们的快乐心情和喜庆场面,表情生动,动作夸张,主体突出
四、 评价小结3’ 学生作业展示在黑板上。
谁的动态最有趣?你还能提出什么建议吗?从构图、人物造型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 拓展 1’
介绍国外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