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运动和力-2021-2022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习题课件(共8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章 运动和力-2021-2022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习题课件(共8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12 23:10:58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第七章 运动和力
HY版 八年级下
6;7.5;小明;相同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
见习题
1
2
3
甲;路程 
习题链接
答案呈现
见习题
80;平均快慢程度
静止;10
4
5
6
见习题
7
8
v甲<v乙<v丙 ;南风
9
10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A
路程;小于
见习题
11
习题链接
答案呈现
A
12
13
D
15
14
见习题
C
1.在学校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________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了________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时间的方法。

参赛者 甲 乙 丙
成绩/s 13.6 13.8 13.7
路程
2. 小芳跑90 m用了15 s,小明跑60 m用了8 s。通过计算可知,小芳1 s通过的距离是________m,小明1 s 通过的距离是________m,故________运动得快。这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运动快慢的。
6
7.5
小明
相同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
3.【中考·山东烟台】如图所示的是田径运动会上运动员奋力奔跑的场景,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认为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比赛结束后“裁判员”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人跑得快。物理学上采取______(填“观众”或“裁判员”)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
观众
4.【中考·安徽】大客机C919是我国首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干线民用客机。它的巡航速度是920 km/h,该速度值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__________ m/s。(结果保留1位小数)
大客机C919每小时通过的路程是920 km
255.6
5.【中考·黑龙江哈尔滨】小聪坐在一辆行驶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车里,车运动的快慢是变化的,小聪用手表计时t为3 min,还知道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s为4 km,则v=________km/h,这个物理量反映了车在这段时间内的________________。
80
平均快慢程度
6.【中考·贵州遵义】2021年2月25日晚,遵义老城区上空上演了一场无人机灯光秀,3 000架无人机在空中拼出遵义会议会址、红军烈士陵园纪念碑等图案,以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如图所示,无人机在空中悬停,此时无人机相对于地面是______的;若一架无人机竖直升高200 m用时20 s,则该无人机上升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静止
10
7.某城市中心路段汽车的限速为40 km/h。一位女士因开车超速被警察罚款,警察和这位女士的一段对话如图所示,由对话内容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下列哪个概念(  )
A.速度 B.时间
C.路程 D.参照物
A
8.在一场百米赛跑比赛中,用频闪摄影技术研究甲、乙两运动员的运动情况。

(1)“频闪摄影”是一种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下物体位置的技术。如图(b)所示是甲、乙两运动员在百米赛跑时的频闪照片示意图。由图可知,________运动员做匀速直线运动,________运动员的速度越来越快。(均填“甲”或“乙”)

(2)某时刻甲、乙两运动员位置的示意图如图(a)所示。两运动员中,________的平均速度较大,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动员______________较大。
(3)对乙运动员来说,甲运动员向________(填“前”或“后”)方向运动。

通过的路程

9【中考·黑龙江绥化】甲、乙、丙三人在平直的公路上,向北匀速骑自行车,甲感觉顺风,乙感觉无风,丙感觉逆风,则甲、乙、丙三人的骑行速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填“v甲<v乙<v丙”“v甲>v乙>v丙”或“v甲=v乙=v丙”);这时刮的是________(填“南风”或“北风”)。
【点拨】因为甲、乙、丙三人都向北匀速骑自行车,甲感觉顺风,说明甲的速度比风速小;乙感觉无风,说明乙的速度等于风速;丙感觉逆风,说明丙的速度比风速大。由此可知,三者的速度大小关系为v甲<v乙<v丙。
【答案】v甲<v乙<v丙 ;南风
10.【安徽蚌埠期末】有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a所示,在t0时刻该图像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所表示的物理量是________。现在有甲、乙两个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它们运动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b所示。在t0时刻,甲通过的路程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通过的路程。
【点拨】图像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则由题图a可知,在t0时刻该图像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所表示的物理量是路程;由题图b可知,甲在t0时刻之前速度一直小于乙的速度,在t0时刻,甲、乙两物体速度相等,t0时刻之后,甲物体的速度大于乙物体的速度,甲、乙两个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时间相同,在t0时刻,甲通过的路程小于乙通过的路程。
【答案】路程;小于
11.带滴墨水装置的小车每隔相等的时间滴一滴墨水,把小车放在铺有纸带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会在纸带上留下墨水“滴痕”。小车先后两次向右做直线运动,得到甲、乙两条有“滴痕”的纸带,如图所示。
(1)小车每隔相等的时间滴一滴墨水,表明小车在纸带上留下任意相邻两个“滴痕”的时间间隔________。
相等
(2)纸带甲的“滴痕”表明,小车在这段时间内做______________运动。
(3)纸带乙的“滴痕”表明,小车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速度逐渐________(填“减小”或“增大”)。
匀速直线
增大
12.【安徽阜阳颍上校级期末】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是3∶1,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4∶3,则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是(  )
A.4∶9 B.4∶1
C.1∶4 D.9∶4
【答案】A
13.【中考·广东深圳】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 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4 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4 s 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C.0~4 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 m/s
D.3 s时甲在乙的前方
C
14.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会立即停止运动。发现情况时,司机从视觉感知到踩制动器刹车的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进的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某司机没有饮酒时的反应时间为0.3 s,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在尚能驾车的情况下反应时间变为 0.7 s。若司机驾车以15 m/s的速度行驶,求:
(2)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的反应距离。
(3)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的反应距离比没有饮酒时的反应距离多多少?
(1)没有饮酒时的反应距离。
解:没有饮酒时的反应距离为s1=vt1=15 m/s×0.3 s=4.5 m。
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的反应距离为
s2=vt2=15 m/s×0.7 s=10.5 m。
反应距离之差Δs=s2-s1=10.5 m-4.5 m=6 m。
15.如表是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G107次列车的部分运行时刻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里程/km
1 北京南 始发站 08:05 0
2 济南西 09:45 09:48 405
3 南京南 12:15 12:18 1 025
4 上海虹桥 **:** 终点站 1 325
A.列车从济南西站驶往南京南站的路程是1 025 km
B.列车从北京南站到达南京南站的运行时间为4.10 h
C.若列车从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的平均速度是 240 km/h,则到达上海虹桥站的时刻为13:30
D.列车从北京南站驶往济南西站的平均速度是243 km/h
【答案】D(共28张PPT)
专题技能训练
6.速度的测量及相关计算
HY版 八年级下
第七章 运动和力
见习题
129;214
1
2
3
匀速; 0.9
习题链接
答案呈现
15;2.025;0.9
34;42.5
B
4
5
6
见习题
7
8
1;8
9
10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见习题
A
C
11
习题链接
答案呈现
1.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 s。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答案】匀速; 0.9
【点拨】木块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木块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 cm,木块在1位置到4位置刻度分别为2.00 cm、3.80 cm、5.60 cm与7.40 cm,各相邻位置的距离均为1.80 cm,则说明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v= 可知,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平均速度为v= =90 cm/s=0.9 m/s。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以下是小车到达甲、乙、丙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15:25:20、15:25:23、15:25:25。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为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小,这样做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更长,减小实验误差。
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更长,减小实验误差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v乙丙=________m/s。
0.2
【点拨】乙丙段的距离s乙丙=40.0 cm=0.40 m,所用时间t乙丙=15:25:25-15:25:23=2 s,小车在乙丙段的平均速度v乙丙= =0.2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丙点后才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甲丙段的平均速度v甲丙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s甲丙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时间t甲丙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2________ (填“>”“<”或“=”)v1。
【点拨】如果让小车过了丙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则测得甲丙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小车从甲位置滑下时,做加速运动,小车在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小于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由s=vt可知前一半时间通过的路程小于总路程的一半,则小车经过路程s甲丙中点时的速度v1较大,即v1>v2。
【答案】偏小;<
3.【中考·山东济宁】如表所示的是简化的北京南至上海虹桥G101次列车的时刻表。G101次列车从济南西至曲阜东的行车里程为______km;G101次列车从北京南至曲阜东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km/h。
129
站名 到站时间 出发时间 里程/km
北京南 06:43 06:43 0
济南西 08:37 08:41 406
曲阜东 09:13 09:15 535
214
2 250
总步数:步 150
步频:步/分钟
8.10
时速:千米/小时 124
消耗:大卡
4.【中考·江苏泰州】下图为小明用手机软件记录自己某一次跑步的数据截图。分析该图可知:他本次跑步时间为________min,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km,每跑一步的平均长度为________m。
15
2.025
0.9
5.【中考·四川德阳】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 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 s,若两次发出信号的间隔是0.9 s,汽车在两次接收到信号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是________m,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_m/s。(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点拨】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 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5 s,此时汽车距测速仪s1=v声t1=340 m/s×0.25 s=85 m;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 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15 s,此时汽车距测速仪s2=v声t2=340 m/s×0.15 s=51 m;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s′=s1-s2=85 m-51 m=34 m;行驶34 m共用时t′=Δt-t1+t2=0.9 s-0.25 s+0.15 s=0.8 s,汽车的速度为v′= =42.5 m/s。
【答案】34;42.5
6.【安徽亳州期末】一辆汽车在从甲地到乙地的过程中,若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20 m/s,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30 m/s,则汽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10 m/s B.24 m/s
C.25 m/s D.50 m/s
【答案】B
7.【中考·广西南宁】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汽车以20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汽车行驶了14 m,制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2.3 s。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过的总距离为30 m。求:
(1)汽车在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
(2)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8.为了响应苏贵对口支援活动,某物理老师乘坐高铁前往贵州支教,如图所示,他乘坐的“复兴号”高铁正以288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在贵州山区的一座铁路桥上,当火车靠近正前方一座高山隧道时,火车鸣笛,经4 s后司机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 m/s)。求:
(1)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距山多远?
解:火车的速度v车=288 km/h=80 m/s。
设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距山的距离为s,根据题意可得2s+v车t=v声t。解得s= =520 m。
(2)如果火车长200 m,铁路桥长1.4 km,火车全部在桥上运行的时间是多少?
解:火车全部在桥上运行的路程s′=1 400 m-200 m=1 200 m,
火车全部在桥上运行的时间t′= =15 s。
9.【安徽期末】甲、乙两物体分别从同一位置同时水平向右运动,两物体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乙的速度为________m/s的匀速运动,第4 s时两者相距________m。
【点拨】由s-t图可知,乙做匀速运动,在第4 s时,乙的路程为4 m,那么乙的速度可由速度公式求得v= =1 m/s。
由s-t图可知,在第4 s时,甲的路程为12 m,那么甲、乙两者相距Δs=s甲-s乙=12 m-4 m=8 m。
【答案】1;8
10.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同地从起点出发,并沿同一直线赛跑,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从龟兔赛跑开始到兔子睡醒的s-t图像如图所示,图中线OBD、OAC分别是它们的运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3这段时间,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
B.兔子的平均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C.图中线段OAC代表乌龟的运动情况
D.乌龟和兔子相遇时,乌龟通过的路程大于兔子通过的路程
【答案】A
11.【安徽期末】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做匀速运动,乙做变速运动
B.甲做变速运动,乙做匀速运动
C.出发5 s后,甲、乙之间距离为5 m
D.出发10 s时,乙通过的路程是15 m
【答案】C
【点拨】由运动图像可知,甲速度保持恒定,乙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说明二者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
乙的速度为v2= =2 m/s。
出发5 s后,甲、乙之间距离为Δs=Δvt=(3 m/s-2 m/s)×5 s=5 m。故C正确;
出发10 s时,乙通过的路程是s2=v2t=2 m/s×10 s=20 m。故D错误。故选C。(共26张PPT)
第七章 运动和力
HY版 八年级下
全章整合与提升
向西运动
变速;后方;1.25
1
2
3
运动;静止;地面
习题链接
答案呈现
见习题
见习题
C
4
5
6
相互作用;平衡
7
8
C
9
10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C
D
D
11
习题链接
答案呈现
见习题
12
13
14
见习题
见习题
1.【中考·辽宁鞍山】“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是________的;以树木为参照物,青山是________的。(以上两空均填“运动”或“静止”)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_______而言的。
运动
静止
地面
2.【安徽宿州砀山模拟】如图所示的是甲、乙两车运动的s-t图像。当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_________(填“静止” “向东运动”或“向西运动”)的。
向西运动
3.小明和小华从操场上同一地点出发沿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小华做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2 s末时小明在小华的________(填“前方”或“后方”),2~8 s内,小华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变速
后方
1.25
4.在如图所示的路口处,有一辆长10 m、宽2.2 m的客车,正以10 m/s的速度正常匀速行驶在马路中间,当它与斑马线的中点B相距60 m时,马路上的小王同学正好从斑马线中间A点出发沿AB穿过马路,A、B间的距离为8 m,问:小王同学运动的速度为多少时,能够安全过马路?
5.【中考·山西】《流浪地球》是根据我省作家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科幻电影。小阳看完这部电影后,兴奋地在日记本上写下:“假如上万座行星发动机同时启动,使地球突然向前加速时……”请你从物理学角度展开想象,站在“流浪地球”上的你将会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后倒
人身体上部由于具有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6.【中考·浙江杭州】小金在进行百米赛跑时经历了加速、减速等阶段,最终冲过终点线。以下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金加速跑时的惯性比减速跑时大
B.小金冲过终点线,停下来时没有惯性
C.小金整个跑步过程中惯性大小不变
D.小金在加速、减速等运动状态改变时才有惯性
C
7.【中考·湖南益阳】雨伞在雨中快速旋转(从上往下看沿逆时钟方向),伞骨末端的雨滴被甩出。下图中能正确表示雨滴P被甩出瞬间运动方向的是(  )
C
8.【中考·江西】电灯通过电线挂在天花板上处于静止状态,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灯的拉力是一对________力,电线对灯的拉力和灯所受的重力是一对________力。
相互作用
平衡
9.【中考·湖南郴州】如图所示,盛水的烧杯静置于水平桌面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烧杯的重力与桌面对烧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烧杯和水的重力与杯子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烧杯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烧杯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烧杯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烧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10.【中考·贵州毕节】如图所示,小刚同学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车,没有推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汽车静止,失去了惯性,所以汽车未被推动
B.因为推力小于汽车所受的阻力,所以汽车未被推动
C.虽然汽车未被推动,但推力一定等于汽车的重力
D.虽然汽车未被推动,但推力等于汽车所受的阻力
D
11.【中考·湖南长沙】滑雪运动包含了很多科学知识,如图所示的是小雪正在滑雪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雪受到的重力与滑雪板对小雪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小雪对滑雪板的压力与小雪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小雪用滑雪杆撑地加速滑行,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小雪在水平滑道滑向终点时,停止用力不能
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她具有惯性
【答案】D
【点拨】小雪受到的重力与滑雪板对小雪的支持力的受力物体都是小雪,二者不是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小雪对滑雪板的压力作用在滑雪板上,小雪受到的重力作用在小雪上,不满足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条件,不是平衡力,故B错误;小雪用滑雪杆撑地加速滑行,改变了小雪的运动状态,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错误;小雪在水平滑道滑向终点时,停止用力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她具有惯性,故D正确。
12.【中考·四川内江】如图所示的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
(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mm。
(2)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________(填“大”或“小”)一些。
(4)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2

0.03
13.【中考·内蒙古鄂尔多斯】如图甲,浩浩为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每次都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如图乙,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为________cm。
20.00
(2)实验时,小车每次都滑到水平面上运动,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一对________,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阻力f的作用。(即合外力F合=f)
(3)对比甲图可知:小车所受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就越远,速度减小得就越________,如果阻力为零,小车将________________。
平衡力

做匀速直线运动
(4)浩浩评估实验时发现,本实验还可以探究物体速度变化快慢与阻力(合外力)的定量关系,在老师的指导下,他用类比的方法联想到:物体运动的快慢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用速度v来表示,那么速度变化快慢就等于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之比,用加速度a来表示,他重新实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到下表所示数据:
物理量
次数  水平
接触
面 小车质量m/(kg) 初速
度v0(m/s) 末速度v1(m/s) 减速所用时间t(s) 速度减小快慢a(m/s2) 阻力f(N)
1 毛巾 0.04 1 0 0.1 10 0.4
2 棉布 0.04 1 0 0.2 5 0.2
3 木板 0.04 1 0 0.4 2.5 0.1
对数据进行定量研究,分析可知:同一物体速度变化快慢(a)与阻力(f)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
a=25 m/N·s2×f
(5)交流讨论时,薇薇说:高速路上,满载的大货车很难停下来,而小轿车却容易得多。试猜想,速度变化的快慢(a)可能还与________有关。
质量
(1)通过实验比较,小明发现采用方案乙,实验效果更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装置中,木板两端的定滑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中考 贵州铜仁】小明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实验方案。
减小了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改变力的方向
(3)保持两盘中砝码质量相等,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放手后观察到小车转动,最后恢复到静止状态。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力才能彼此平衡。
(4)小明在探究完“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后,又利用该装置进行探究,剪断小车左边的细线后,小车由静止向右运动,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运动状态(共29张PPT)
第七章 运动和力
HY版 八年级下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第2课时 惯 性
惯性;变小;向后; 相互
惯性
1
2
3
惯性;匀速直线运动
习题链接
答案呈现
B
A
惯性;重
4
5
6
D
7
8
D
9
10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水泥管
紧急刹车
丙;水
11
习题链接
答案呈现
B
12
13
B
15
14
D
(2)乙;丁
16
B
乙、丙;牛顿第一定律
17
1.【中考·陕西】如图所示 , 用尺子快速水平击打盖在杯口的硬纸片, 鸡蛋由于具有________并未随纸片一起飞出。假设纸片飞出后不再受任何力的作用,纸片将保持__________________状态。
惯性
匀速直线运动
2.宇宙飞船在太空运行时,关闭所有发动机,飞船由于______仍会继续飞行,在飞行过程中燃料逐渐消耗,飞船的惯性______;飞船通过喷射燃气实现变轨和变速,______(填“向前”或“向后”)喷气时飞船受到向前的力而变速,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
惯性
变小
向后
相互
3.【安徽长丰三模】《动物世界》中的猎豹追赶羚羊,当快追上时,羚羊猛转弯,猎豹却不能像羚羊那样灵活地转弯,这主要是因为猎豹的________比羚羊的大。
惯性
4.【中考·山东潍坊改编】为迎接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国家滑雪运动队积极训练。如图所示,某运动员沿斜坡滑下,获得一定速度后进入水平赛道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从水平赛道末端飞出,飞行一段时间后落到斜坡上,不计空气阻力,关于运动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匀速运动过程速度不变,无惯性
B.飞行过程受力不变,惯性不变
C.飞行过程速度增加,惯性变大
D.飞行过程惯性不变,运动状态不变
B
5.【中考·山东烟台】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
B.汽车驾驶员和乘客需要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人的惯性
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惯性力的作用
D.高速公路严禁超速,是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A
6.【中考·辽宁大连】除雪劳动中,同学们使用铁锹将路面的积雪铲起,抛到路边。抛出时,铁锹和雪一起向前运动,手使铁锹突然停住,雪由于________,继续向前运动;同时雪受到________力作用,落在路边。
惯性

7.【安徽蚌埠怀远一模】在一起交通事故中,车头受到所载水泥管的冲击,严重挤压变形,这是由于______(填“汽车”或“水泥管”)具有惯性,从而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水泥管
8.【中考·江苏无锡】如图所示,当铁锤的锤头松动时,握住铁锤的木柄迅速向下撞击坚硬的地面,锤头会紧紧
地套在木柄上。这是因为木柄撞击地面时(  )
A.锤头由静止变为运动,木柄由于惯性仍要继续向下运动
B.锤头由运动变为静止,木柄由于惯性仍要保持静止状态
C.木柄由静止变为运动,锤头由于惯性仍要保持静止状态
D.木柄由运动变为静止,锤头由于惯性仍要继续向下运动
【点拨】将锤子倒着举起来向下撞击时,原来锤头和木柄都处于运动状态,当木柄碰到地面后运动停止,而锤头由于惯性会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此时锤头能紧紧地套在木柄上,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答案】D
9.【中考·湖北武汉】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物体的惯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标枪运动员通过助跑提高成绩,利用了运动员自身的惯性
B.紧固锤头时撞击锤柄的下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
C.拍打窗帘清除上面的浮灰,利用了窗帘的惯性
D.将脸盆里的水泼出去,利用了水的惯性
D
10.【安徽阜阳颍泉区校级期中】“系上安全带,平安无意外”,为了防止因____________(填“后车撞击”或“紧急刹车”)对乘员造成伤害,驾驶员和乘客必须系上安全带。
紧急刹车
11.【安徽合肥五十中期中】如图甲所示,盛有水的烧杯随小车一起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此时小车突然刹车减速,烧杯中的水面应是图________(填“乙”或“甲”)的形状,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填“水”或“烧杯”)具有惯性。


12.【中考·湖南益阳】可爱的企鹅喜欢在冰面上玩游戏。如图所示,有一个企鹅先加速从冰面底部由静止开始向上“奔跑”,达到一定速度后,突然卧倒用肚皮贴着冰面向前滑行,最后退滑到出发点,完成一次游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企鹅卧倒后贴着冰面能向前滑行是因为受到了沿冰面向上的冲力
B.企鹅卧倒后贴着冰面能向前滑行是因为企鹅具有惯性
C.企鹅冲到最高点时惯性消失
D.企鹅向下退滑时速度越来越大,其惯性也越来越大
【答案】B
13.【中考·贵州贵阳】如图所示,在平直路面上向右匀速行驶的小车中,有一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车厢右壁,另一端连接置于小车底板的木块,弹簧此时处于原长状态并保持水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木块突然压缩弹簧,则小车一定在做加速运动
B.若木块受到向右的摩擦力,则小车一定在做加速运动
C.若木块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则小车一定在做减速运动
D.若弹簧未发生形变,则小车一定在做匀速运动
【点拨】原来小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弹簧也随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若小车突然减速,而木块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才会压缩弹簧,A错误;若木块受到向右的摩擦力,说明木块向左运动或有向左运动的趋势,这种情况是因为小车突然加速,而木块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从而造成木块向左运动或有左运动的趋势,B正确;
【答案】B
木块、弹簧随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只受重力和支持力,若木块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则说明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因此,小车可能加速,也可能减速,C错误;若小车运动状态改变(即做变速运动),但木块与小车之间只是产生了相对运动的趋势,而并未发生相对运动,此时弹簧不会发生形变,小车并不做匀速运动,D错误。
14.如图所示,小刚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脚被石块绊了一下,身子向前跌倒;过了一会儿又不小心踩到一块香蕉皮,身子向后摔倒。对这两种情景,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前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后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B.前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后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C.二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D.二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点拨】走路时,人原来处于运动状态,当脚绊上石块后,脚停止运动,而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仍向前运动,于是人会向前跌倒。当人踩到香蕉皮,脚突然向前加速滑动,而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较小的速度,于是人会向后倒下。
【答案】D
15.【中考·广东广州】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密闭装置内部如图1所示,装置内部固定着一根竖直的杆,杆顶有一小球,忽略杆和球间的摩擦。由于装置开始沿某一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小球从杆上落下,刚离开杆时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请由此判断装置是向哪个方向运动(  )
A.东 B.南 C.西 D.北
D
16.【中考·云南昆明】如图a所示,玻璃桌面上有四个鸡蛋,其中两个是生的,两个是熟的。
(1)先对其中的甲、乙两个鸡蛋分别按图b的方式用相同的力捻一下,使它们在玻璃桌面上转动起来,结果鸡蛋乙转动的时间较长。
【点拨】生鸡蛋的蛋液和蛋壳是两部分,转动时,生鸡蛋的蛋壳受力开始转动,而蛋液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静止的状态,从而给蛋壳一个阻力,所以生鸡蛋很快就停下来;熟鸡蛋的蛋液和蛋壳是一个整体,转动时,蛋壳和蛋液都受力开始转动,则熟鸡蛋转动的时间较长;由题知,鸡蛋乙转动的时间较长,故乙是熟鸡蛋。
(2)再对其中的丙、丁两个鸡蛋分别按图b的方式用相同的力捻一下,使它们在玻璃桌面上转动起来,然后用手按住使之刚好停下迅速把手移开,结果鸡蛋丙还能再转一两圈,而鸡蛋丁却不再转动了。由上述现象判断熟鸡蛋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点拨】对其中的丙、丁两个鸡蛋分别按题图b的方式用相同的力捻一下,使它们在玻璃桌面上转动起来,然后用手按住使之刚好停下,迅速把手移开;由于熟鸡蛋的蛋液和蛋壳是一个整体,所以当蛋壳受力停下时,蛋液也会停下来,即熟鸡蛋不再转动了,故鸡蛋丁是熟鸡蛋;而生鸡蛋的蛋壳受力静止时,蛋液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运动的状态,所以生鸡蛋还能再转一两圈,即鸡蛋丙是生鸡蛋。
【答案】乙;丁
17.下图是汽车拉力赛途经的一段“S”形水平弯道,为了更安全,现场观众不应站的位置是图中________(填“甲”“乙”“丙”或“丁”),你做出判断依据的定律是______________。
乙、丙
牛顿第一定律(共24张PPT)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第1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
第七章 运动和力
HY版 八年级下
D
见习题
1
2
3
B
习题链接
答案呈现
牛顿;力
C
A
4
5
6
D
7
8
B
9
10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见习题
C
C
11
习题链接
答案呈现
B
12
13
14
B
见习题
1.【安徽安庆一模】根据实验事实和一定的理论推理来揭示自然规律是研究科学的重要方法。从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的小车:①在铺有毛巾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很短;②如果在没有摩擦力的水平面上,将做匀速直线运动;③如果在较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较长;④在铺有棉布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较短;⑤在水平平整的木板表面上,运动路程较长。下面的判断和排列次序正确的是(  )
A.事实①④⑤,推论②③  
B.事实①④⑤,推论③②
C.事实①②③,推论④⑤  
D.事实①③②,推论⑤④
【答案】B
2.【中考·广西百色】如图所示的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任何位置开始下滑
B.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C.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近
D.根据以上实验现象进一步推理、抽象、概括可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D
3.【中考·四川乐山节选】小秋为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的斜面实验。让同一小车滑到接触面分别为毛巾、棉布和木板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为了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实验时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________滑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填“微小量放大”“模型”或“控制变量”)法。
(2)比较甲、乙、丙三次实验,发现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就越________(填“远”或“近”),说明小车运动的速度改变得越________(填“快”或“慢”)。
同一高度
控制变量


(3)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在运动时不受阻力,则小车将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______。说明运动的物体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匀速直线运动
不需要
4.【中考·重庆A】被誉为“经典力学奠基人”的物理学家________总结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为纪念他对物理学的贡献,物理学中用他的名字作为________(填物理量名称)的单位。
牛顿

5.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
B.牛顿第一定律是没有事实依据、凭空想象的
C.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的一条重要规律
D.牛顿第一定律能够用实验证明
C
6.如图所示的是某运动员投篮的图片,假如在他投篮的瞬间,所有外力全部消失,则(  )
A.篮球将静止于原来位置
B.篮球将沿斜向上运动
C.篮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D.篮球将沿水平方向运动
A
7.【中考·广东广州】被细绳拴着的小球在水平面绕O点做圆周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不计阻力,某时刻细绳断了,小球速度为v。过一段时间小球出现在P点,速度为v′(见图),则v________(填“>”“=”或“<”)v′,作图找出细绳断开时小球的位置,用点在轨迹图上表示。

解:如图所示。
8.【中考·湖南邵阳改编】如图所示,小红的妈妈陪妹妹在公园里荡秋千,假如妹妹荡到左边最高点时受到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她将会(  )
A.继续向左运动 B.从左向右运动
C.竖直向下运动 D.静止不动
D
9.【安徽阜阳月考】“后羿射日”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上古时期的神话故事。后羿射出去的箭离地而起后,假设突然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射出去的箭会(  )
A.落回地面 B.飞向太阳
C.停在空中 D.绕地球转动
【点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情况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射出的箭是运动的,所以当突然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箭将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一直飞向太阳。
【答案】B
10.【中考·山东潍坊】如图所示,吊在天花板下面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如果某一天,吊线突然断开的同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那么电灯将(  )
A.竖直向下匀速运动
B.竖直向下加速运动
C.保持原来静止状态
D.竖直向上匀速运动
【点拨】静止的物体不受任何外力时将保持静止状态。
C
11.如图所示的为自行车极限运动中某运动员在空中的情形,P为该运动员运动的最高点。如果他运动到P点时所受外力都消失,他以后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马上停止在P处不动
B.沿PA方向竖直下落
C.沿PB方向做直线运动
D.沿PC方向做曲线运动
C
12.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小球可在A、C两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从A摆到B点时,细线突然断开,则小球的落地点可能在(  )
A.可能在B点正下方
B.可能在C点正下方
C.一定在B点正下方
D.一定在C点左下方
【点拨】当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细线突然断开,小球不受细线的拉力,此时速度方向水平向左,所以此刻小球会向左运动,但由于不确定 B 点的高度,因此小球可能落在C点正下方、BC之间或C点左下方。
【答案】B
13.【中考·广西桂林】小蓉和同学们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阻力对运动小车的影响。
(1)实验开始前,小蓉让小车从斜面不同高度由静止下滑,大家发现,小车在斜面上的高度越高,小车到达水平木板时的__________越大,小车在水平木板上运动的距离越远。从而让大家更加明确了,本实验要使用__________法。
初速度
控制变量
(2)实验中,大家将可调节倾斜角度的斜面与木板平面组合,然后依次将毛巾、棉布铺在木板上,开始探究小车在三种平面上的运动情况,结果发现小车直接冲出棉布末端,在仅有目前已搭建好的实验器材基础上,他们采取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完成了整个实验探究过程。
减小斜面倾斜角度
(3)通过实验分析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同一运动小车受到的阻力________,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推理可知,同一运动小车如果不受阻力作用,它将_______________。
越小

做匀速直线运动
14.如图所示,滑板车在运动时,如果人不再用脚蹬地,它最终就会停下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B.运动的物体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它受到力的作用
C.物体不受力不能运动
D.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B(共28张PPT)
7.1 怎样描述运动
第七章 运动和力
HY版 八年级下
A
A
1
2
3
B
习题链接
答案呈现
运动;静止
运动
白云
4
5
6
C
7
8
船;榆堤
9
10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A

B
11
习题链接
答案呈现
B
12
13
C
15
14
C
C
16
B
D
17
1.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在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B
2.根据机械运动的概念,按图示的画面判断两车的运动情况是(  )
A.卡车运动,轿车静止
B.卡车静止,轿车运动
C.两车都运动
D.两车都静止
【点拨】以标志牌为参照物,卡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轿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A
3.【中考·新疆】我国“天和号”核心舱在环绕地球运行时,以 “天和号”内部的冰箱为参照物,下列物体中静止的是(  )
A.天和号 B.月球
C.火星 D.太阳
A
4.【中考·湖南株洲】图为高空跳伞运动员在极速下降过程中的一个画面,在图示的情景中,以地面为参照物,他们是________的,以其中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是________的。(均填“静止”或“运动”)
运动
静止
5.【中考·广西贵港】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着陆巡视器在火星上行走时相对于火星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运动
6.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常常能见到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飘动的白云,以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白云中穿行。在这里,观众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_____。
白云
7.【中考·山东聊城】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中,“远树来”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行船 B.远树
C.河岸 D.山峰
【点拨】以行船为参照物,远处的树相对于行船的位置发生变化,树是运动的,所以会感到“远树来”,故A正确,BCD错误。
【答案】A
8.【中考·江苏连云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国产武装直升机甲、乙两个编队排列并保持“70”字样从天安门上空平稳飞过,则(  )
A.以甲为参照物,乙是运动的
B.以乙为参照物,甲是运动的
C.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
D.以乙为参照物,坐在观众席上的观众是静止的
C
9.【中考·江苏淮安】宋代诗人陈与义乘船出游时曾写下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其中“云不动”“云与我俱东”分别是以___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
【点拨】分析古诗词中机械运动情况的关键是弄清诗词所表达的意思。由“不知云与我俱东”可知,相对于榆堤来说,诗人与云都是向东运动的,诗人以船为参照物,会认为“卧看满天云不动”。

榆堤
10.如图所示的是在不同时刻拍摄的甲、乙两组照片,其中能正确判断汽车是否在做机械运动的是______(填“甲”或“乙”)图。
【点拨】甲图中,无论汽车动与不动,飞机都向右飞行,而汽车可能静止,也可能向左行驶,因此,通过甲图不能准确判断汽车是否在进行机械运动。乙图中,以地面上的树为参照物,汽车和树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故能正确判断汽车不动。
【答案】乙
11.有一个“形影不离”的成语,意思是人的身体和影子分不开,形容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在一个晴天的早上,某同学在操场上跑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以地面为参照物,影子是静止的
②以地面为参照物,影子是运动的
③以人为参照物,影子是静止的
④以人为参照物,影子是运动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B
12.【中考·江苏无锡】在学校运动会4×100 m接力赛中,为保证传接棒顺利进行并取得好成绩,在传接棒时两位运动员应该(  )
A.都站在原地不动
B.都奔跑,保持相对静止
C.都奔跑,接棒运动员的速度要大于传棒运动员
D.传棒运动员奔跑,接棒运动员站在原地不动
【点拨】在学校运动会4×100 m接力赛中,接棒人在传棒人接近接力区时应及时起跑,当两人都奔跑,速度接近一致,且基本保持相对静止时开始交接,才能保证传接棒顺利进行,并取得好成绩。
【答案】B
13.【中考·江苏南通】我国研制的“亿航”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具有垂直起降、定速巡航、空中悬停等功能。在一次试飞中,试飞员感觉地面“迎”他而来,这时飞机的运动状态是(  )
A.垂直起飞 B.垂直降落
C.定速巡航 D.空中悬停
【点拨】飞机下落过程中试飞员感觉地面迎面而来,认为地面在向飞机运动,是以飞机为参照物,并且飞机垂直降落,所以感觉地面迎面而来。
【答案】B
14.【安徽淮南潘集区月考】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湘江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
【点拨】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A错误;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B错误;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C正确;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D错误。
【答案】C
15.【中考·江苏无锡】飞机研制中,需将飞机模型固定在“风洞”中,让风迎面吹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风相对于风洞是静止的
B.风相对于飞机模型是静止的
C.飞机模型相对于风是运动的
D.飞机模型相对于风洞是运动的
【点拨】风相对于风洞的位置改变了,是运动的,故A错误;风相对于飞机模型的位置改变了,是运动的,故B错误;飞机模型相对于风的位置改变了,是运动的,故C正确;飞机模型相对于风洞的位置没有改变,是静止的,故D错误。故选C。
【答案】C
16.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向南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向南运动,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向北运动,这三辆车中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  )
A.只有甲车 B.只有乙车
C.只有丙车 D.甲、丙车
【点拨】乙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向南运动,说明乙车相对于地面向北运动。而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向南运动,说明甲车也在向北运动且比乙车运动得快。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向北运动,丙车的运动情况有三种(以地面为参照物):向南运动、静止、向北运动且比甲车运动得慢。
【答案】C
17.观察图中屋顶的烟和车上的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点拨】由题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因为屋顶的烟向左飘,所以风向左吹,所以甲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1.向右运动;2.静止;3.向左运动,且速度小于风速。因为乙车上的旗向右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速,故选D。
【答案】D(共33张PPT)
第七章 运动和力
HY版 八年级下
7.4 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
D
F1=F2
1
2
3
D
习题链接
答案呈现
20;西 
B
C
4
5
6
等于;加速;小于
7
8
A
9
10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见习题
C
二力平衡条件;静止;相同;相反
11
习题链接
答案呈现
4;静止;3
12
13
A
15
14
B
A
16
B
D
17
D
18
见习题
19
D
20
1.【中考 湖南益阳】下列情景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D
2.【中考·黑龙江龙东地区】下列物体中,受到平衡力的是(  )
A.正在腾空而起的火箭
B.自由竖直下落的石子
C.沿光滑斜面下滑的木块
D.在平直轨道上匀速直线行驶的火车
D
3.如图所示,人沿着水平方向用F1的力拉牛,但没有拉动,此时地面对牛的阻力为F2,则二力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F1=F2
4.【中考·山东滨州】如图所示,在平直的地面上,一个人用20 N的水平拉力拉动小车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所受阻力的大小等于________N,阻力的方向向________(填“西”或“东”)。
【点拨】由于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其受到的拉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0
西
5.【中考·海南】如图所示,给四个静止的物体同时施加方向相反的力F1和F2的作用,其中能继续保持静止的物体是(  )
B
6.【中考·浙江嘉兴】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小明用剪刀将图中静止的薄塑料片从中间剪断,他要研究的是这两个力是否(  )
A.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B.方向相反
C.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D.大小相等
C
7.【中考·广西河池】为了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张三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发现两边的钩码质量不相等时,木块运动;质量相等时,木块静止。这说明二力平衡的一个条件是力的____________。
大小相等
(2)接着张三将木块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观察到木块不能平衡,说明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作用在____________。
(3)在另一小组实验中,李四用小车代替木块,如图乙所示,同学们认为李四的实验装置优于张三的实验装置,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直线上
减小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8.【安徽阜阳期末】如图所示,小明沿水平方向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桌子,但没有推动,此时他对桌子的推力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桌子受到的阻力,当用10 N的力推时,桌子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再增加2 N的推力,桌子做________运动。若桌子做减速运动,则推力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N。
等于
加速
小于
9.【中考·贵州安顺】如图所示,将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用轻绳跨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在轻绳的拉力作用下小车沿桌面做匀速运动。若突然剪断轻绳,则小车(  )
A.将运动得越来越慢
B.将立即停止运动
C.将继续向前匀速运动
D.受到的摩擦力将越来越大
A
10.【安徽马鞍山期末】忽略空气阻力,抛出的小球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抛出后小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小球在空中没受到手的推力,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C.从运动轨迹可知小球在空中的运动状态在发生改变
D.小球受到手的推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C
11.【中考·上海】如图甲、乙所示,某小组同学以硬纸板为研究对象,利用弹簧测力计、细线等器材进行实验,该小组同学是在做“探究____________”的实验。按图甲所示进行实验操作时,应在硬纸板处于________状态下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按图乙所示进行实验操作时,放开硬纸板前,应使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__,两细线对硬纸板拉力的方向________。
【答案】二力平衡条件;静止;相同;相反
【点拨】由实验装置图可知,以硬纸板为研究对象,利用弹簧测力计、细线等器材可以做“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按题图甲所示进行实验操作时,两个拉力都作用在硬纸板上,且方向相反,在硬纸板处于静止状态下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较其大小;按题图乙所示进行实验操作时,探究二力是否共线,将硬纸板转过一定角度,应保持两拉力大小相等,故放开硬纸板前,应使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两细线对硬纸板拉力的方向相反,放手后观察硬纸板是否静止,即可得出结论。
12.【中考·辽宁丹东】如图甲所示,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当t=4 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当t=6 s时,物体处于________(填“匀速”“变速”或“静止”)状态,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
4
静止
3
13.【中考·江苏宿迁】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生活用品探究摩擦力的方向,鞋刷固定在水平面上,水平向右缓慢拉动鞋刷2,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分析正确的是(  )
A.鞋刷1的毛向左弯曲
B.鞋刷1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C.鞋刷2对鞋刷1的摩擦力大于鞋刷1对鞋刷2的摩擦力
D.鞋刷2对鞋刷1的摩擦力和鞋刷1对鞋刷2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B
【点拨】鞋刷1相对鞋刷2向左运动,所以鞋刷1受到鞋刷2的向右的摩擦力,毛向右弯曲,故A错误,B正确;鞋刷2对鞋刷1的摩擦力和鞋刷1对鞋刷2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D错误。故选B。
14.【中考·安徽】小雯在做家务劳动时,用平行于水平地面的力推沙发,沙发有相对地面运动的趋势,但它没有被推动。在上述过程中(  )
A.地面对沙发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B.人对沙发的推力与地面对沙发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C.人对沙发的推力与沙发对人的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D.沙发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沙发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
15.如图所示,质量都是60 kg的小杰与哥哥进行爬竿比赛,小杰先到达竿顶然后匀速下滑,此时哥哥正在匀速上爬。对于此时他们所受摩擦力f的大小与方向,分析
正确的是(g取10 N/kg)(  )
A.f小杰=600 N,竖直向上;f哥哥=600 N,竖直向上
B.f小杰=600 N,竖直向上;f哥哥=600 N,竖直向下
C.f小杰<600 N,竖直向上;f哥哥 >600 N,竖直向下
D.f小杰<600 N,竖直向下;f哥哥 >600 N,竖直向上   
A
16.【中考·浙江宁波】健身者在没有其他辅助的情况下,下列姿势不可能在水平地面上保持的是(  )
【点拨】图A中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人的重力没有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所以图姿势不可能在水平地面上保持;图B、C、D中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人的重力可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所以姿势可能在水平地面上保持。
【答案】A
17.一重物吊在气球下方匀速竖直上升时,绳子突然断开,重物将(不计空气阻力和风力影响)(  )
A.立即下落
B.继续不断上升
C.先匀速上升后加速下降
D.先减速上升后加速下降
【点拨】重物随气球匀速上升,受到拉力和重力作用,当绳子断开后,由于惯性,重物会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但是重物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向上的速度越来越小,最后重物加速向下运动。
【答案】D
18.氢气球下吊着的一小重物G在空气中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不计空气阻力和风力影响,小重物恰能沿MN方向斜向上升,则图中氢气球和小重物G在运动中所处位置正确的是(  )
【点拨】小重物G所受的力只有重力和拉力,并且做匀速直线运动,则重力和拉力必定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重力和拉力应该在同一条直线上,故D正确。
【答案】D
19.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活动中。
(1)如果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__________________状态,说明这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由此,小明提出,能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小华认为,若采用小明的方案,必须测出物体所受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大小来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小明的方案中,只能根据相互作用的关系直接测出________的大小,在未知二力平衡条件的前提下,另一个力无法直接测量,所以这一方案无法实施下去。
重力
拉力
拉力
(3)为此,两位同学不断改进并先后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如图乙所示,请你判断出他们改进的先后顺序:________(用字母表示),这样的改进是为了减小________对实验的影响。
(4)如图丙所示的是最终确认的实验方案。此方案中,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卡片的重力可忽略不计。
BAC
摩擦力
卡片的重力远小于钩码的重力
(5)小华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控制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
20.【中考·广西贺州】如图所示,甲、乙叠放在一起,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受到的重力与甲对乙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乙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乙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甲受到的重力与乙对甲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甲受到的重力与乙对甲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点拨】甲受到的重力与甲对乙的压力涉及两个受力物体,故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乙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乙的支持力的大小不同,所以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甲受到的重力与乙对甲的支持力的受力物体都是甲,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故是平衡力,故C错误,D正确。
【答案】D(共30张PPT)
第七章 运动和力
HY版 八年级下
专题技能训练
7.力和运动的关系
见习题
见习题
1
2
3
见习题
习题链接
答案呈现
见习题
见习题
见习题
4
5
6
竖直向上;16
7
8
D
9
10
提示:点击 进入衡力;摩擦
B
见习题
11
习题链接
答案呈现
不会;A、B都具有惯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
12
13
C
15
14
B
D
16
4;8
D
17
D
18
D
19
见习题
20
1.【中考·江苏常州】如图所示,体操运动员单脚站立在平衡木上,处于静止状态,请在图中画出运动员所受力的示意图。
解:如图所示。
2.【中考·四川德阳】如图所示,雨燕沿虚线方向匀速自由飞翔,在图中画出雨燕所受重力和空气对它的作用力的示意图。
解:如图所示。
3.【安徽合肥五十中模拟】如图所示,竖直的磁性黑板上,吸着一个重5 N的小铁块,小铁块静止不动,若磁性黑板和铁块之间的吸引力是10 N,请画出铁块在竖直方向上所受的力的示意图。
解:如图所示。
4.【中考·山东东营】如图所示,在平直的地面上,沿着水平方向用力使物体匀速向右运动,请以O为作用点画出物体所受拉力F和滑动摩擦力f的示意图。
解:如图所示。
5.【中考·四川内江】如图所示,瓶子在手中保持静止,请画出瓶子在竖直方向的受力示意图。
解:如图所示。
6.汽车关闭发动机后冲上一个斜坡。如图所示,用方块代替汽车,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
解:如图所示。 
7.【中考·青海】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站在跳板上准备起跳,她受到的重力与跳板对她的支持力是一对________(填“相互作用力”或“平衡力”),跳板表面做得比较粗糙是为了增大________。
平衡力
摩擦
8.【中考·湖北襄阳】如图所示,用手握住重4 N的瓶子静止不动,此时瓶子受到摩擦力的方向__________(填 “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当对瓶底施加一个竖直向上20 N的推力时,瓶子仍然保持静止,此时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
竖直向上
16
9.【中考·黑龙江齐齐哈尔】如图所示,小辉用水平力推着小车在平直道路上匀速前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小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小辉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小车受到的重力与小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小车受到水平方向的推力与小车受
到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D
10.【中考·安徽改编】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图中分别给出了A、B的受力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2与GA、F1两个力的合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F1与F3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GA与F2是一对平衡力
D.F2与F1是一对平衡力
B
11.【安徽桐城校级月考】我们知道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把其中的一个力称为作用力时,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竖直悬挂的弹簧测力计下吊着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其大小为F。
(1)请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2)请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和二力平衡的知识证明:
物体受到的重力G的大小等于F。
解:如图所示。
证明: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等于弹簧测力计受到的拉力,物体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F′,物体受到的重力为G;F′和F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F′=F;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物体受力平衡,即F′=G,故F=G。
12.【中考·河南】如图所示,上表面水平且光滑的小车上有A、B两个物体,两物体与小车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B在A的正前方,B的质量小于A的质量。假设小车的上表面足够长,不计空气阻力,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后,A、B两物体________(填“会”或“不会”)相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会;A、B都具有惯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
【点拨】小车停止前,A、B两物体和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两物体和小车具有共同的速度,当小车突然停止时,由于物体在光滑接触面上,因此两物体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两个物体间的距离不变,两物体一定不会相碰。
13.【安徽铜陵期末】如图所示,物体甲的质量为0.4 kg,物体乙的质量为1.6 kg,物体乙恰好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f=________N。若要使物体乙水平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需要给乙施加一个F=________N水平向左的力 (不计绳重、绳与滑轮间的摩擦,g取10 N/kg)。
4
8
14.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受二力平衡运动的物体,若去掉其中的一个力,则物体的运动速度可能减小
C.用力未推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D.高速行驶的火车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
15.【中考·广东广州】如图所示,水平地面O点两侧粗糙程度不同,物体一直受到沿水平方向大小为3 N的力F作用。物体经过M点时开始计时,每经过相同时间就用虚线框记录一次物体的位置。物体在MO段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  )
A.OQ段做匀速直线运动
B.MN段的速度大于OP段的速度
C.MN段受到的摩擦力为3 N
D.OQ段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F
【点拨】物体在MO段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则f=F=3 N。
【答案】C
16.【中考·湖北荆州】小明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将物块沿粗糙斜面匀速拉到顶端,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受到的重力与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拉力F与斜面对物块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斜面对物块的摩擦力大于物块对斜面的摩擦力
D.如果仅增大拉力F,斜面对物块的摩擦力不变
D
17.【中考·湖北黄冈】中央电视台《是真的吗》某期节目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将一根绳子穿过内壁和端口光滑的空心圆筒,绳子上端系一个金属球,下端与装有皮球的网袋连接。转动空心圆筒,使金属球转动(如图)。随着转速加大,网袋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网袋静止时,它受到的总重力与它对绳子
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金属球转动过程中,它受到的重力与绳子对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金属球转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D.实验表明,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力
【答案】D
18.【中考·四川广元】如图所示,在小桶内装入适量的沙子后,滑块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恰好在水平桌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滑块质量为M,小桶和沙子的总质量为m,不计滑轮摩擦及绳子自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滑块对桌面的摩擦力方向为水平向左
B.滑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Mg
C.细绳对滑块的拉力大小为(M-m)g
D.细绳对滑块的拉力大小为mg
D
19.关于下列比赛项目,分析正确的是(  )
A.被推出的冰壶在水平冰面上滑行时受力平衡
B.短道速滑运动员匀速通过弯道时运动状态不变
C.滑雪运动员冲过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D.冰球运动员向后蹬冰面就会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
20.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在水平木板上先后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和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如图1所示。观察和比较小车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运动的距离。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大小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2)实验中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的。
相等
水平面的粗糙程度
(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长,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填“快”或“慢”)。
(4)推理:本实验中,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________________。

匀速直线运动
(5)在此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请问:牛顿第一定律____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
(6)通过上面的探究后,小明思考如下的问题,如图2所示,摆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摆到右侧最高点C时,若摆球所受的力忽然全部消失,则摆球将________(填“往回摆”
“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不能
静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