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2课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新人教版选修二)(教案原创)
知道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解民主思想与专制理论的根本区别,树立支持民主、倡导进步的历史意识。
【三维目标】
目 标内 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思想 产生的时代背景;“天赋人权”思想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通过近代西方民主思想兴起的背景、主要内容、进步性和局限性的讲述,理解经济、政治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近代西方民主思想兴起的讲述,认识文化现象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论从史出 问题探究 历史比较 概括阐释 通过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学习,了解近代西方民主主义者敢于向旧思想斗争的勇气和战斗精神,给学生以思想情操上的感染、薰陶。
洛克的“权力分立”思想 时代背景; “权力分立”思想的重要内容及意义
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 时代背景;“主权在民”思想的重要内容及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权力分立”思想内容及历史作用
难点:三三位思想家主张的比较。民主思想与专制理论的根本区别。
【教法方法】
建立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并通过相关素材的整理与再现,创设简易可感知的情境,使用启发式,激励性, 以教师为"导",导之有法,使其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科学性和简洁性,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教学准备】
采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课件为主,多媒体音频、视频资料、编辑小故事等课文资料和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板书设计】
项目思想家 生活时代及现状(社会存在) 主要思想(理论)(社会意识) 主要影响(实践)
斯宾诺莎 17世纪中叶的荷兰 天赋人权 北美《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
洛克 17世纪晚期的英国 权力分立 美国三权分立中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卢梭 18世纪初期的法国 主权在民 法国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勇敢的心》华莱士行刑时场景,华莱士高呼“自由!”由此导入,这自由二字,仅仅是喊喊而已吗?不是,他代表人们的自由民主意识已经觉醒,向着封建专制制度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中世纪
①内涵:
特指欧洲的封建社会时代;
②时段: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开始的一千多年时间(结束无特定标志);
③特点:
天主教神学统治下的黑暗时代
思考一:近代欧洲民主思想发展的原因
1.古希腊时期民主思想、民主制度的发展为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出的政治要求;
3.中世纪封建专制阻碍经济发展和人权的实现
4.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成了思想解放
何谓民主?
民主是与专制相对立的一种政体形式,
指的是政府的权力源于被统治者的认可,而且公民有权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参与决策的过程。
民主思想指关于民主的学说和理论
本节所讲民主思想,指的是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为维护资产阶级革命和统治进行辩护的思想,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讲授新课】
一、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思想
斯宾诺莎
17世纪荷兰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出生于阿姆斯特丹犹太人家庭。深受笛卡尔哲学、霍布斯等思想家影响,形成了唯物主义哲学。
1656年,他因坚持思想自由,怀疑灵魂可以脱离肉体而存在,怀疑上帝的存在,被犹太教革出教门,后被市政当局逐出阿姆斯特丹,后靠磨镜片为生。
1670年,他在阿姆斯特丹匿名发表《神学政治论》,该书以无神论被查禁。1675年,完成其哲学代表作《伦理学》,出版受阻挠,不得不放弃。
1.产生的时代背景
1)荷兰
①、政治:
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建立荷兰共和国;荷兰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封建势力的威胁;荷兰共和国是贵族寡头和富人的民主。
②、经济:独立后荷兰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③、思想: 基督神学还统治着人们的头脑
2)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反封建民主思想兴起
(荷兰资产阶级急需在思想理论上反对封建专制,捍卫资产阶级的利益。
近代欧洲早期,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兴起。其目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原则是什么?(目的是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核心内容是民主政治,根本原则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民主政治”追求“主权在民”的政治理想,认为人民可以对国家大事自由发表意见,直接伙间接地参与和管理国家大事。
16世纪中叶,尼德兰最早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要求摆脱西班牙统治,实现民族独立。1572年北方各省举行大起义,解放了荷兰、泽兰两省的大部。同年 8月威廉一世(奥伦治的)被推为北方各省执政。南方革命形势也日趋高涨。1581年由北方各省正式成立联省共和国。由于荷兰省在联省中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最重要,因此亦称荷兰共和国。简称荷兰。17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增多。荷兰独立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商业、海洋运输业,金融业非常发达,很快成为西欧强国。当时,荷兰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在整个17世纪,荷兰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因此,被称为“海上马车夫”。荷兰对外贸易繁荣,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贸易的金融中心。但是当时荷兰面临着来自西班牙强权的外部威胁,内部还存在着顽固的封建参与势力。荷兰的资产阶级仍然面临着剧烈的斗争。反动的西班牙封建政权,不甘心失败,仍然想从政冶上、军事上和宗教上控制荷兰;而荷兰国内也还存在着顽固的封建残余势力,荷兰新教教会和犹太教会中的顽固分子继续迫害无神论者。在宗教的外衣的掩盖下,在意识形态领域内腐朽的封建势力和新兴的资产阶级展开了严重的斗争。
正是在这种条件下,斯宾诺莎出来向封建教会进行了坚决的、勇敢的斗争。)
2.“天赋人权”思想的主要内容
材料:“自然之力不过是自然中个别成分之力
的集合,每个个体应竭力以保存其自身,不顾一切,只有自己,这是自然的最高的律法与权利。”人类和自然的本性是趋利避害。他只把天赋之权交付给大多数,他是那个社会的一分子,
思考:(1)斯宾诺莎认为人的本性是什么? 自我保存,趋利避害。
①天赋人权(自然权利)说:生存权是最高权利,人的本性是 趋利避害,自我保存
材料:没有人把他的天赋之权绝对转付于人,以致对事物再不能表示意见,他只把天赋之权按大多人的意志交付某个机构,这个机构将能确保大多数人的自然权不受侵犯。
(1)、斯宾诺莎认为国家出现的目的是什么? 保障个人自然权利。
(2)、他提出这个理论是什么?人性论和自然权利。
②社会契约论:国家的目的是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③最佳政体观:民主政体是最优政体
在民主政制中,没有人把他的天赋之权绝对转付于人,以致对事物再不能表示意见,他只把天赋之权交付给大多数,他是那个社会的一分子,这样,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与他们在自然状态之中无异。在他看来,民主制可以使人人平等,人们可以享有宗教信仰、思想和言论的自由。
--------斯宾诺莎
材料一:“每个人是他自己的思想的主人”
材料二:“政治的目的绝不是把人从理性的动物变成畜生或傀儡,而是使人有保障地发展他们的身心,没有约束地运用他们的理智。”
思考:(1)概括材料一斯宾诺莎认为人有哪些人权?
宗教信仰、思想和言论自由。
(2)材料二说明政治的目的有何意义?
成为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提供理论论证。政治的目的是:自由
④、政治的目的是:自由
1、天赋人权(反对封建专制理论)
2、社会契约思想
①、人性论 (人的本性、自然权利)政治学说基础
②、根据社会契约建立的国家要保障人 的生命和社会安全
3、民主政体是最理想的政治制度(提倡民主制度)
4、政治的目的是自由 (批判神学经典)
3、意义
(1)是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先驱。
(2)他的人权、国家、自由等学说对西方近代影响深远。
(【探究学习】:斯宾诺莎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教师概括指出:批判神学经典,主张哲学摆脱宗教的控制,以此伸张和捍卫资产阶级的自由和民主权利;主张生存权是人的最高的自然权利,人们通过契约建立国家,建立国家的目的是保障人的生命和社会的安全,民主制是与个人自由最相合的政体。人应该平等的享有宗教信仰、思想和言论的自由,包含有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色彩。
结合教材【学思之窗】的内容,介绍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一书,进一步介绍阐释斯宾诺莎的政治主张。斯宾诺莎的政治主张,即资产阶级的政治哲学。他主张政治与教会分离,哲学与神学分离,它们各有其领域,应当互不侵犯。他倡导社会契约说,天赋人权说,主张人民应该有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在《序言》中,他开宗明义地表明这一部书所要得出的主要结论是要指出“自由比任何事物都为珍贵。┅┅欲证明容纳自由,不但于社会的治安没有妨害,而且,若无此自由,则敬神之心无由而兴,社会治安也不巩固。”按照他的学说,只有民主政治,即资产阶级的政治是最好的政治。“在所有政体之中;民主政治是最自然,与个人自由最相合的政体。在民主政治中,没人把他的天赋之权绝对地转付于人,以致对于事务他再不能表示意见。他只是把天赋之权交付给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他是那个社会的一分子。这样,所有的人仍然是平等的。┅┅只有这种政体我说得很详尽,因为这与我说明在一个国家之中享受自由的利益这个目的最为相近。” 在他看来,国家的产生不是由于社会的经济过程,而是由于社会契约。他企图从“理性”,从“人的本性”推导出他的全部政治学说。同时,他卑视人民群众,例如他认为,人民的迷信是根深蒂固的,大众的褒贬是由于一时的冲动,而不是由于理智;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即能登上理性认识顶峰的“智者”才能获得自由。
斯宾诺莎接着论证说,如果国家强迫人民按照统治者的意思规定他的生活,按照统治者的命令以评定一件事是真的或假的,好的或坏的,公道的或不公道的,按照统治者的命令以接受某种信仰,崇拜上帝等等,这都是误用统治权与篡夺人民之权。他认为,人的心是不能由别人来安排的。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是人民的天赋之权,这种权利是不能割让的。“政府最终的目的不是用恐怖来统治或约束,也不是强制使人服从,恰恰相反,而是使人免于恐惧,这样他的生活才能极有保障;换句话说,加强他生存与工作的天赋之权而于他个人或别人无损。政治的目的绝不是把人从有理性的动物变成畜牲或傀儡,而是使人有保障地发展他们的心身,没有拘束地运用他们的理智;既不表示憎恨、忿怒或欺骗,也不用嫉妒、不公正的眼加以监视。实在说来,政治的真正目的是自由。”同时,斯宾诺莎也反对个人的无限制的自由。他说,“虽然我们现在所讨论的自由不能完全不给人民,无限制地给予这种自由是极其有害的。所以,我们现在必须研究,究竟能够并且必须给予到多大的限度,而不危及国家的安宁或统治者的权势。”
【探究学习】:斯宾诺莎民主思想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教师概括指出:斯宾诺莎的政治学说是反映新兴资产阶极的利益和要求的,这在当时显然是进步的。斯宾诺莎把自由看作是政治的目的,为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提供了理论上论证,对后来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无可怀疑,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在反对宗教,反对中世纪的封建经院哲学中,他的这一部书以及其他著作起了进步的作用。斯宾诺莎的历史功绩正在于此。正因为这样,他遭受到当时的神学家的憎恶,并受到了宗教的迫害,但是所以这些,都没有使斯宾诺莎停止他的斗争。)
二、洛克的“权力分立”思想
(一)、洛克(1632---1704年)
洛克(1632—1704)是17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以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闻名。洛克生活经历了英国革命的全过程,而其主要活动则是在革命后期。洛克曾因政治原因而逃往荷兰,在荷兰期间深受他亲跟所见的荷兰人的自由精神和英雄气概所感染,
他出生于英国一个清教徒商人家庭,自幼受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熏陶。1646年,进入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学校。1652年,进入牛津大学基督教会学院,大部分时间用于攻读经验科学,曾与牛顿、波义耳等著名科学家交往,1666年,他结识了大政治家沙夫茨伯里勋爵,参与政治活动。后来,一度因政治斗争逃亡国外。1689年,他回到英国,建立家庭,潜心著书立说,接连发表了《论宽容异教的通讯》(1689年)、《政府论两篇》(1689年)、《人类理智论》(1690年)等著作。
代表作有:《论宗教宽容》被认为是对思想和信仰自由的最早的系统阐述。最著名的政治哲学著作则是《政府论》两篇,成了英国革命最系统、最深刻的理论表述。
【探究学习】由此可见洛克步入社会,参与政治活动时期的英国正处于什么时期?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发表《论宽容异教的通讯》时英国政治形势是什么?(《权利法案》颁布,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君主立宪制度)因此,洛克的政治思想主要是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做有力的辩护。
(二)、提出的背景
①英国革命成功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国家
1689年洛克发表《政府论》,为新秩序提出理论论证。
②为捍卫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三)、主要思想
(1)社会契约思想:人民通过社会契约组成政治社会和政府,君
主立宪制是当今社会契约的最完美体现。
(2)分权制衡学说:最高权力为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对
外权属于国王。
(3)主权属于人民说:如果国王或政府违背了人民意志,人民有
权使用武力推翻其统治。
(三)、意义
v (1)第一次系统提出“天赋人权”学说。
v (2)其思想成为英国革命最有力的辩护。
v (3)首创资产阶级分权制衡学说。
v (4)对法国启蒙运动、北美革命产生影响。
(【探究学习】:洛克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思考后,概括指出:社会契约论、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和三权分立学说、人民主权说。
在政治思想方面,洛克批判“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等鼓吹封建专制的论调,为君主立宪制辩护。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和平、善意和互相帮助”的关系。君主只不过是订约的一方,他必须受契约的约束,有履行契约的义务,必须按照“大多数”的意志行事,承认生命、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是人们不可转让的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犯。君主如果破坏这种社会契约,人们就有权推翻他的统治。他赞成君主立宪制。他认为国家应该分权治理,这是保障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防止专制压迫的最好办法。他把国家的权力分成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即联盟权),它们分别由议会和君主掌握。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和外交事务权属于君主。在政权形式上,他(洛克)赞成君主立宪制,主张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应该分属议会和君主。
【探究学习】:洛克“权利分立”思想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教师概括指出:三权分立原则作为一种学说,最先由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洛克提出。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皇帝或国王的权力至高无上,总揽立法、行政、司法大权。洛克在已经存在的政治现实基础上,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并指出,立法权高于行政权,他讲的立法权和执行权分别指国会和英王。因此,洛克所谓的分权,就是分掉代表封建贵族的国王特权,把立法权、司法权一项项夺过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的分权理论在政治上具有显著的进步意义。后来在《论法的精神》中孟德斯鸠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洛克的分权学说,主张必须建立三权分立的政体,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和彼此制约的原则组成国家,这对18世纪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比较洛克和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
1、洛克认为国家权力有三种: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权。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和外交权属于君主。
2、孟德斯鸠。差异:洛克对行政权和外交权加以区分,并把两者均归于君主。孟德斯鸠则把行政权和外交权加以合并,统称为行政权,同时增加了司法权,并主张人民集体享有立法权,司法权独立,君主享有行政权,从而使三权之间真正
三、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
1、背景:法国的启蒙运动
2、内容:
①天赋人权说:平等权
②社会契约论:全体人民之间的契约
③人民主权说:人民是国家最高主权者
④革命权利说:人民有权推翻暴君
3、影响:
对法国大革命和北美独立战争产生重大影响
v 比较洛克与卢梭在社会契约学说上异同点
1、相同点:都认为国家或政府是人民通过定立社会契约而建立的。
2、不同点:
洛克认为在议会集体意志约束下的君主政体是社会契约的完美体现,主张君主立宪
制。
卢梭认为人民是国家的最高主权者,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属于人民。应当建立民
主共和制。
“我们每人将其人身与其所有力量共同置于普遍意志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以共同体身份接纳各个成员为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卢梭
(1.时代背景结合18世纪的法国社会对背景进行一下分析: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西欧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并享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但是垂死挣扎的封建制度却成为了他们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为了推翻这个旧制度,资产阶级必须制造舆论。于是,启蒙运动便应运而生了。启蒙运动的高潮在法国。这主要是因为:在经济方面,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在上层建筑方面,当时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更加腐朽,造成社会矛盾的尖锐化。资产阶级开始在思想领域对旧体制发起冲击,众多的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启蒙运动推向了高潮。在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和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方面,启蒙思想家卢梭独树一帜。
2.“主权在民”思想的重要内容及意义
教师可先简单介绍一下卢梭。卢梭(1712—1778)出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幼时家境贫寒,但通过自学掌握了丰富知识。做过仆人、学徒兼杂役。后来,在华伦夫人的帮助下,来到都灵,此后,生活无着,当过雕刻匠、仆役、音乐教师。18世纪30年代,与华伦夫人同居期间,生活才稍稍稳定,安心读书、思考问题、写作。18世纪40年代,卢梭在社会和生活的道路上艰难地踯躅,尝遍人间的辛酸。1755年,他发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并完成《论政治经济学》。1762年,《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出版,这两部书激起了新旧教会的极大愤怒和政府当局的谴责。当时,法院下了通缉令,教会也发出声讨书,两本书在许多地方被教会当众焚烧。瑞士当局下令逮捕他,他只好逃往普鲁士管辖下的讷沙泰尔,宣布放弃日内瓦的公民身份。但是,此时卢梭的名声已经传播到欧洲各地。卢梭一度到英国居住,不久又回到法国。晚年时最有名的著作是《忏悔录》。1778年去世。卢梭是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的思想精华和基本原则是“人民主权”思想。
【探究学习】:卢梭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阅读课本后思考,归纳概括指出:自由平等说、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的思想。
卢梭认为“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亚里士多德曾认为“人根本不是天然平等的,而是有些人天生是奴隶,另一些人天生是统治者。”卢梭反对这种理论,认为这些只是一种君主的理论。作为一个天生的民主论者,卢梭指出,亚里士多德也许是对的,但他倒果为因了。因为假如真有天然的奴隶的话,那也只是因为已经现有违反了天然的奴隶。强力创造了奴隶并使他们永远成为奴隶。平等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私有制出现后,人类通过订立社会契约建立了国家与法,其目的就是为了维护人类的自由和平等。
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首先批判了霍布斯等人的学说,他认为任何人对于自己的同类没有任何天然的权威,强力亦不能产生任何的权利。而这样的约定在形成集体力量的同时,又必须保证“与全体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卢梭认为每个结合者必须把自身及自身的一切权利全部都转让给整个集体。其社会契约论的思想,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即是:“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了突出公意,卢梭还进一步严格地区分了公意和众意。他认为公意与众意之间总是有很大的差别;公意只着眼于公共的利益,而众意则着眼于私人的利益,众意只是个别意志的总和。但是,除掉这些个别意志间正负相抵消的部分而外,则剩下的总和仍然是公意。卢梭还认为政府的产生,并不是契约的内容或契约本身的目的。政府只是人民为执行契约而创设的。他认为“公共力量就必须有一个适当的代理人把它结合在一起,并使它按照公意的指示而活动;他可以充当国家与主权者之间的联系,他对公共人格所起的作用很有点象是灵魂与肉体的结合对一个人所起的作用那样。这就是国家之中所以要有政府的理由;政府和主权者往往被人混淆,其政府只不过是主权者的执行人。”政府就是在臣民与主权者之间所建立的中间体,它的职能就是使二者相互适应,它负责执行法律并维护社会的以及政治的自由。国家的产生是基于公意的。正是如此,所以国家的立法权属于也只能属于人民。卢梭认为社会契约是基于公意产生的。
【探究学习】:主权在民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属于人民)因为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所以应当实行主权在民的民主政治,国家的法律应当由人民(代表)来制定。因为公共权力是人们为了更好的保护自身权利而让渡私人权力所形成的,所以公共权力的运行受到订立社会契约之目的的限制,这就是法治的核心——控权原则,其最终目的是保护人民的权利。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思想实际上是站在小资产阶级的角度提出的,声言了小资产阶级的利益。但是,他的思想确实是最激进的。在数年之后的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把他的思想作为旗帜,充分调动第三等级的人们推翻了君主立宪派的统治,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使之成为资产阶级历史上最为彻底、最为波澜壮阔的革命!
《社会契约论》等学说思想对当时社会影响很大,人们把它当作反抗封建统治、争取自由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并逐渐被后来的人们包括当权者所推崇接受,人类的发展进入了自由民主共和时代。在随后的岁月里,启蒙运动的思想被凝练为“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波及全世界,在政治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不仅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而且也为美国独立战争起了动员作用,并影响了美国的政治制度,鼓舞了亚洲国家的仁人志士。)
【延伸探究】
1、比较洛克与卢梭在社会契约学说上异同点
相同点:都认为国家或政府是人民通过定立社会契约而建立的。
不同点: 洛克认为在议会集体意志约束下的君主政体是社会契约的完美体现,主张君主立宪制。
卢梭认为人民是国家的最高主权者,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属于人民。应当建立民主共和制。
2、让·雅克·卢梭(1712~1778),在中国,他被一致公认为"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伟大思想家、哲学家,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先驱者"。但在西方,对于这个人还是颇有争议的。罗素在《西方哲学史·卢梭》中这样写到:“他是浪漫主义运动之父,是以人的情感来推断人类范围以外的事实这派思想体系的创始者,还是那种与传统君主专制相反的伪民主独裁的政治哲学的发明人。”在他看来,“希特勒是卢梭的一个结果;罗斯福和丘吉尔是洛克的结果。”
对于罗素的评论,你认为在怎样的实际操作下公意才能代表人民的利益,避免独裁的出现?
思路:本题在于考查学生理解问题、运用问题的能力。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国家应该是人民的政治共同体,也就是主权者。而主权运用的客体是公意。公意是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公共利益的集中体现者。由于卢梭并没有解决他思想的实际操作问题,他的理论常常会被集权主义者利用。但与其说"卢梭导致了希特勒",不如说"卢梭是希特勒的一个工具"。同时,主权集中表现为立法权力和行政、司法权力上,要想避免以上两个结果的出现,必须要使个人的权力受到制约,使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权力制约而平衡,只有这样,才能使公意代表人民的利益,更好的符合人民的意识。
【课堂小结】:板书出现在屏幕上
项目思想家 生活时代及现状(社会存在) 主要思想(理论)(社会意识) 主要影响(实践)
斯宾诺莎 17世纪中叶的荷兰 天赋人权 北美《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
洛克 17世纪晚期的英国 权力分立 美国三权分立中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卢梭 18世纪初期的法国 主权在民 法国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
时间 国家 代表作 观点
斯宾诺莎 17世纪 荷兰 《神学政治论》 《 伦理学》
洛克 17世纪 英国 《政府论》
孟德斯鸠 18世纪 法国 《论法的精神》
卢梭 18世纪 法国 《爱弥儿》《社会契约论》
小结一: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什么?
革命权利
人的基本权利→社会契约→公共权力
(天赋人权) (宪法) (国家或政府)
(自然权利) 政府组成原则
规定人权
要保障人权
思考四:近代欧洲民主思想的深远影响?
1.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作用;
2.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3.鼓励了中日等亚洲国家仁人志士的斗争;
4.为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设计出了可行的模式。
民主思想 专制思想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主权在民 主权在民 朕即国家 君权神圣君权神授
斯宾诺莎、洛克、孟德斯鸠、卢梭 阿奎那、詹姆斯一世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 根本区别 封建势力
民主思想与专制理论的区别
1.两者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民主思想代表新兴的、进步的资产
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专制理论代表封建地主贵族和特权等级的
利益和要求。
2.民主思想首先强调的是人、人的权利和尊严;专制理论的原则
总的来说就是轻视人,无视并践踏人的权利和尊严。
3.民主思想认为,国家权力是人民意志的体现,主权在民;专制
理论认为君主是国家的代表,他的权力来自上帝,是神圣不可
侵犯的。
4.民主思想认为人人都是平等的,生而平等;专制理论则主张由
于出身和血统不同,他们的地位和权利不同,主张维护等级制度。
5.民主思想主张法治,政府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行事;专制理论则
认为君主权力至上。(共30张PPT)
中世纪
①内涵: 特指欧洲的封建社会时代;
②时段: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开始的一千多年时间(结束无特定标志);
③特点: 天主教神学统治下的黑暗时代
1.古希腊时期民主思想、民主制度的发展为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出的政治要求;
3.中世纪封建专制阻碍经济发展和人权的实现
4.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成了思想解放
●思考一:近代欧洲民主思想发展的原因
何谓民主?
民主是与专制相对立的一种政体形式,
指的是政府的权力源于被统治者的认可,而且公民有权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参与决策的过程。
民主思想指关于民主的学说和理论
本节所讲民主思想,指的是反映新兴资产阶级
利益,为维护资产阶级革命和统治进行辩护的思想,
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斯宾诺莎
洛克
卢梭
一、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思想
1、提出的背景
政治:尼德兰革命的成功但不彻底
经济:荷兰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思想:基督神学还统治着人们的头脑。
荷兰资产阶级急需在思想理论上反对封建专制,捍卫资产阶级的利益。
①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反封建民主思想兴起
②荷兰:
当时的荷兰有一定的自由,但并不民主。 -斯宾诺莎
斯宾诺莎
17世纪荷兰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出生于阿姆斯特丹犹太人家庭。深受笛卡尔哲学、霍布斯等思想家影响,形成了唯物主义哲学。
1656年,他因坚持思想自由,怀疑灵魂可以脱离肉体而存在,怀疑上帝的存在,被犹太教革出教门,后被市政当局逐出阿姆斯特丹,后靠磨镜片为生。
1670年,他在阿姆斯特丹匿名发表《神学政治论》,该书以无神论被查禁。1675年,完成其哲学代表作《伦理学》,出版受阻挠,不得不放弃。
①天赋人权(自然权利)说:生存权是最高权
利,人的本性是 趋利避害,自我保存
材料:“自然之力不过是自然中个别成分之力
的集合,每个个体应竭力以保存其自身,不顾一切,只有自己,这是自然的最高的律法与权利。”人类和自然的本性是趋利避害。他只把天赋之权交付给大多数,他是那个社会的一分子,
思考:
(1)斯宾诺莎认为人的本性是什么?
自我保存,趋利避害。
2、斯宾诺莎的主要思想
②社会契约论:国家的目的是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材料:没有人把他的天赋之权绝对转付于人,以
致对事物再不能表示意见,他只把天赋之权按
大多人的意志交付某个机构,这个机构将能确保
大多数人的自然权不受侵犯。
(1)、斯宾诺莎认为国家出现的目的是什么?
保障个人自然权利。
(2)、他提出这个理论是什么
人性论和自然权利。
2、斯宾诺莎的主要思想
③最佳政体观:民主政体是最优政体
在民主政制中,没有人把他的天赋之权
绝对转付于人,以致对事物再不能表示
意见,他只把天赋之权交付给大多数,他是
那个社会的一分子,这样,所有的人都是平
等的,与他们在自然状态之中无异。在他看
来,民主制可以使人人平等,人们可以享有
宗教信仰、思想和言论的自由。
--------斯宾诺莎
2、斯宾诺莎的主要思想
材料二:“政治的目的绝不是把人从理性的动物变成畜生或傀儡,而是使人有保障地发展他们的身心,没有约束地运用他们的理智。”
思考:
(1)概括材料一斯宾诺莎认为人有哪些人权?
宗教信仰、思想和言论自由。
(2)材料二说明政治的目的有何意义?
成为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提供理论论证。政治的目的是:自由
材料一:“每个人是他自己的思想的主人”
④、政治的目的是:自由
2、斯宾诺莎的主要思想
2、斯宾诺莎的主要思想
①是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先驱。
②为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提供了理论上的论证,对后来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深远。
3、意义
1、天赋人权(反对封建专制理论)
2、社会契约思想
①、人性论: (人的本性、自然权利)政治学说基础
②、根据社会契约建立的国家要保障人 的生
命和社会安全
3、民主政体是最理想的政治制度(提倡民主制度)
4、政治的目的是自由 (批判神学经典)
17世纪英国最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洛克生活经历了英国革命的全过程,而其主要活动则是在革命后期。洛克曾因政治原
因而逃往荷兰,在荷兰期间深受他亲跟所见
的荷兰人的自由精神和英雄气概所感染,
代表作有:《论宗教宽容》被认为是对思想
和信仰自由的最早的系统阐述。最著名的政
治哲学著作则是《政府论》两篇,成了英国
革命最系统、最深刻的理论表述。
洛克(1632---1704年)
二、洛克的思想
二、洛克的权力分立思想
1、提出的背景
①英国革命成功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国家
②为捍卫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2、主要思想
①天赋人权说: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等
②社会契约论:议会集体约束下的君主政体
③最佳政体论:君主立宪政体
④分权制衡论:立法权(属议会)、行政权和对外权(属国王)
⑤人民有反抗暴力的权力
上帝给了人以生存活命的权利,人从而获得了生命权;
上帝给了人以劳动自由的权利并赋予人以理性,人从
而获得了思想自由和劳动自由的自由权利;上帝让人
通过劳动而获得劳动成果,人从而获得了财产权。生
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是上帝赐予人的,而不是一部
分人给另一部分人的。在上帝的眼里每个人都是平等
的,因此每一个人都拥有这些基本权利。
思考:
(1)洛克如何发展了天赋人权说?
将之理解为生命、自由、财产等权利。
(2)这些人权有何特点?
是上帝赋予的,人与人的权利是平等的。
天赋人权说:
材料:君主的权力来自人民,而不是来自上
帝,只有在人民共同决议的契约的基础上建
立的国家才是合法的国家。我并不反对君主
制,但我坚决反对君主的权力无限庞大……
最完美的政体:君主立宪制
分权学说:为防止君主专制,国家权力
应该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对外权
国家权力应该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对
外权,分别由议会和国王掌握,其中
立法权是最高权力,为了保障人民的
自由平等和生命财产安全。
3、意义
第一次系统提出“天赋人权”学说、
首创资产阶级分权制衡学说
对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
美国革命产生影响。
比较洛克和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
1、洛克认为国家权力有三种: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权。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和外交权属于君主。
2、孟德斯鸠。差异:洛克对行政权和外交权加以区分,并把两者均归于君主。孟德斯鸠则把行政权和外交权加以合并,统称为行政权,同时增加了司法权,并主张人民集体享有立法权,司法权独立,君主享有行政权,从而使三权之间真正形成了三足鼎立并互相监督制约的关系。
平衡
与
制约
司法权
法院
行政权
立法权
国王
议会
三权分立图解
威廉·华莱士被砍头之后,他的身体被切成好几块。他的头颅被挂在伦敦塔桥上,官方鼓励过往的人来嘲笑这个曾经带给英国人极大恐惧的人。他的四肢则被送到大不列颠的4个角落,警告一些想叛变的人。同时英王爱德华大肆屠杀和镇压参加反抗的苏格兰人,更加残暴的统治苏格兰。
三、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
1、背景:
法国的启蒙运动
3、影响:
对法国大革命和北美独立战争产生重大影响
①天赋人权说:平等权
②社会契约论:全体人民之间的契约
③人民主权说:人民是国家最高主权者
2、内容:
④革命权利说:人民有权推翻暴君
比较洛克与卢梭在社会契约学说上异同点
1、相同点:都认为国家或政府是人民通过定立社会契约而建立的。
2、不同点:
洛克认为在议会集体意志约束下的君主政
体是社会契约的完美体现,主张君主立宪
制。
卢梭认为人民是国家的最高主权者,一切
权力来自于人民,属于人民。应当建立民
主共和制。
“每个人是他自己的思想的主人”
以下的话是出自哪位思想家的口
——斯宾诺莎
“每个人生来就享有与他人同等的包括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在内的一系列自然权利,这些权利乃是由自然法加以昭示并予以保护的,任何外在的力量都无权予以损害和剥夺。”
天赋人权——洛克
“政治的目的绝不是把人从理性的动物变成畜生或傀儡,而是使人有保障地发展他们的身心,没有约束地运用他们的理智。”
——斯宾诺莎
“我们每人将其人身与其所有力量共同置于普遍意志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以共同体身份接纳各个成员为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卢梭
14世纪末,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
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
1566-1581年,尼德兰革命;
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7、18世纪,欧洲思想启蒙运动;
1775-1783,美国独立战争;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小结二: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什么?
人的基本权利→社会契约→公共权力 (天赋人权) (宪法) (国家或政府) (自然权利)
要保障人权
小结三:民主与专制思想有何区别?
思路: 民主 专制
个人权利:
统治者权力来源:
国家产生:
政府职责:
政府运作:
天赋人权
人民主权
社会契约
维护自由平等
君主立宪、民主制度
君权神圣
君权神授
斯宾诺莎 洛克 卢梭 共同点
年代
国家 17C
荷兰 17C晚期
英国 18C
法国
背景
核心思想
(1)政治上
(2)经济上
(3)思想上
捍卫革命成果
启蒙运动在法国兴起
都是资本主发展受到封建专制主义阻碍,特别是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严重禁锢着人们头脑
天赋人权
权力分立
主权在民
小结四
自由、
平等
●思考:近代欧洲民主思想的深远影响
1.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作用;
2.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3.鼓励了中日等亚洲国家仁人志士的斗争;
4.为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设计出了可行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