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三高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备考卷
地 理 (A)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古徽州地区居民与区外发展商贸,以长途贩销的形式互通有无,扩大和加强了全国各商品市场之间的联系。农民们从原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中摆脱出来,愈来愈依赖于市场经济,逐渐形成徽商文化。结合古徽州位置示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古徽州边界的划分依据是( )
A.行政区划 B.河流流域 C.地形单元 D.地域文化
2.促使古徽州地区农民从事商业活动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气候湿热 B.土壤贫瘠 C.地形起伏 D.河网密布
3.徽商在地区间进行棉布、丝织品和粮食交易,有助于( )
A.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B.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C.增加农副产品种类 D.促进农业生产分工
位于江西鄱阳湖的永吴公路于2013年建成,它是吴城镇通往外界的唯一陆路,长5.05公里,该公路途经著名的候鸟保护区通往千年古镇吴城镇。每年都有一段时间被水淹没,公路在水中犹如一条蛟龙,水中有路,路天一色,形成一道奇特景观。此路一年仅能通行10个月。每年吸引很多人来此处观赏候鸟和水上公路。
4.观赏水上公路的最佳时间为( )
A.一月 B.三月 C.六月 D.十月
5.近年来鄱阳湖对非法采砂行为进行大力打击,是由于非法采砂( )
①破坏堤岸,加剧洪涝威胁 ②破坏上游河流流域生态环境
③破坏航道危及航行安全 ④产生富营养化现象,水质下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某消费者在京东商城网上购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他利用网店的货物追踪查询功能,得到下表的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 时间 监控记录
2018-2-12 15:23:23 东莞科技园收货
2018-2-12 15:55:02 快件达到东莞货场
2018-2-12 19:10:15 深圳机场收货
2018-2-12 21:40:10 达到北京机场
2018-2-12 23:02:01 快件达到北京朝阳区货场
2018-2-12 10:20:06 货物发出上门派送
6.表中的货物追踪查询系统运用了( )
A.GIS和数字地球 B.RS和数字地球
C.GPS和GIS D.RS和GPS
7.现代地理信息技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下面运用该技术的是( )
A.手机打车软件 B.车载行车记录仪
C.骑自行车出行 D.手机QQ聊天
2010年5月,兰州大学陈全功教授首次对中国南北分界线给出了定量、定位分析,最窄处约26.42公里,最宽处约195.41公里,将“线”还原成“带”。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将中国南北分界由“线”还原成“带”,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RS) B.全球定位系统(GP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计算机网络技术(CNT)
9.中国南北分界带西端,最接近我国的( )
A.种植业与畜牧业的交错带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C.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D.外流河区域与内流河区域分界线
生态足迹是维持一个区域生存所需要的能够提供资源并吸纳废弃物的地域空间。从生产和消费两方面分析农牧交错区生态足迹,可为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下表是我国内蒙古中南部农牧交错区(41.5°N~43°N,114.5°E~117°E)生态足迹统计(表中单位ghm2为全球公顷,即各类土地转换后可比的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耕地消费足迹(ghm2/人) 草地消费足迹(ghm2/人) 耕地生产足迹(ghm2/人) 草地生产足迹(ghm2/人)
0.348 0.211 0.588 1.457
10.该区域农业生产( )
A.消费足迹中耕地低于草地 B.生产足迹中耕地高于草地
C.生产足迹高于消费足迹 D.生产与消费足迹之比耕地高于草地
11.该区域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樵采 D.水源短缺
12.该区域今后的功能定位应以( )
A.生态保护为主 B.畜牧业为主
C.混合农业为主 D.种植业为主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讲述陕西榆林治理毛乌素沙漠的片段“回乡之路”赚足了观众的眼泪。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以北,年降水量约250~400mm,这里曾是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经历荒漠化后,毛乌素沙漠多流动沙地。1995~2013年监测数据表示流动沙地逐步转变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2020年4月,陕西省林业局公布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图一为毛乌素沙漠示意图,图二为毛乌素沙漠1995~2013年气温、降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13.根据材料,推测毛乌素沙漠早期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气候干旱 B.过度开垦
C.过度放牧 D.不合理利用水资源
14.毛乌素沙漠1995年后逐步转变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根据图文材料,主要是因为( )
A.气候变暖 B.降水增加
C.土质黏重 D.植树造林
15.毛乌素沙漠治理成功后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
①黄河中游输沙量减少 ②榆林地区沙尘天气减少
③榆林耕地面积显著增加 ④榆林湿地面积有所增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读“森林的覆盖率和表面土流失程度的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反映的是森林的哪种生态环境效应( )
A.防风固沙 B.保持水土 C.净化空气 D.平衡大气成分
17.与上图中森林的主要生态环境效应相同的是( )
A.城市园林 B.西北地区的防护林带
C.长江上游的防护林带 D.热带沿海的红树林
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区。下图为河套灌区局部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8.为防止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
A.推广耐盐作物 B.完善排水系统
C.增加灌溉水量 D.增施有机肥料
19.乌梁素海湿地的主要作用是( )
A.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 B.调蓄黄河洪水
C.发展航运和水产养殖 D.汇集灌溉余水
鄂尔多斯因“羊煤土气”(羊毛、煤炭、稀土天然气)而闻名,其煤炭储量约占全国的1/6。21世纪初,鄂尔多斯经济开始快速崛起。2012年,鄂尔多斯经济陷入恶性循环,新城成为“鬼城”。目前,鄂尔多斯正在向“全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全国技术创新示范城市”转变,还建成了绿色农畜产品基地。下图为鄂尔多斯自然资源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的突出优势是( )
A.位置优越,人口稠密 B.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
C.河湖众多水源充足 D.科学技术先进,市场广阔
21.推测2012年鄂尔多斯经济陷入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是( )
A.煤炭资源枯竭 B.国际原油减产
C.楼市泡沫破灭 D.环境质量恶化
22.鄂尔多斯建设绿色农畜产品基地的意义有( )
①减轻土地荒漠化的威胁 ②再利用矿区的大量废弃土地
③提高农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 ④保障稳定向国际市场投放畜产品作用巨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3.山西省构筑的三条产业链依赖的本地自然资源除煤炭外还有( )
A.铜矿石 B.石油 C.铝土矿 D.石灰石
24.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的明显成效是( )
①改善了环境质量 ②提高了煤炭的附加价值
③使产业结构多元化 ④减轻了交通运输负担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5.目前,对山西省煤炭市场形成挑战的是( )
A.其他地区煤炭产量逐年提高 B.臭氧层破坏
C.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D.南水北调计划的实施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小题,共50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26.阅读材料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山西老醯儿爱吃醋,交枪不交醋葫芦”。山西有3000多年的酿醋史,山西老陈醋更是以其“酸、香、甜、绵、鲜”的独特品质名列我国四大名醋之首。它不仅作为人们常用的调味品,而且还是一种保健养生食品,具有抗菌、美容护肤、降血脂、促消化、降胆固醇和防癌等多种功效。
山西老陈醋选用优质高粱、大麦、豌豆等原料,经“蒸、酵、熏、淋、陈”五步法酿制而成,进行至少一年的“陈酿”酿造,其浓缩倍数在3倍以上。太原酿造厂研究成功的太阳能陈酿老陈醋新工艺,将之加以投入使用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简析“山西老醯儿爱吃醋”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6分)
(2)分析太原发展老陈醋产业所拥有的优势条件。(6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右玉县地处山西省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农牧过渡地带,古代北方要塞,北部长城与内蒙古为邻。民谣“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真实反映了过去的自然条件,建国以来,坚持植树造林,全县森林覆盖率由不到0.3%提高到52%。下图示意右玉县地理位置。
(1)指出右玉县自然环境过渡性的主要表现。(6分)
(2)简析建国初右玉县“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的成因。(8分)
28.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刚果盆地,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位于中部非洲国家刚果(金)境内。刚果(金)国土54%被森林覆盖。热带雨林的面积仅次于南美洲亚马孙平原,有“地球第二肺”之称。过度砍伐导致森林覆盖率不断下降。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森林采伐速度已经超出森林再生能力的极限。
材料二 刚果盆地边缘矿产资源丰富,金刚石、铜、锗、钴、锡、铀、锰、钽的储量都居世界前列,有“中非宝石”之称。盆地为该国重要农业区,产油棕、咖啡、橡胶、烟叶等。
(1)结合材料,试分析该国过度砍伐森林的种种诱因。(6分)
(2)试分析该流域过度砍伐森林对刚果河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6分)
29.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几内亚比绍共和国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地处北大西洋沿岸,北邻塞内加尔,东部、南部邻几内亚,农业生产以水稻种植为主。下面分别为几内亚比绍示意图(左图)和其首都比绍气候资料统计图(右图)。
材料二 大约从10、11月到次年3、4月,几内亚比绍会从东北方向刮来一种被称为“非洲魔鬼”的哈马丹风,每当它来临,人们就会奔走相告:“不好,哈马丹风来了!”
(1)简述哈马丹风被称为“非洲魔鬼”的原因。(6分)
(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比热戈斯群岛部分岛礁面临被淹没的危险。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说出你对该地区能源开发的建议。(6分)
参考答案
1.A
2.C
3.D
4.C
5.B
6.C
7.A
8.C
9.A
10.C
11.B
12.A
13.C
14.B
15.B
16.B
17.C
18.B
19.D
20.B
21.C
22.A
23.C
24.D
25.C
26.【答案】
(1)山西地处黄土高原,风高气燥,常食醋味食品,可保持皮肤湿润、平滑;(2分)山西土壤和水质偏碱性,食醋可以起到中和的作用;(2分)当地多以杂粮面食为主,不易消化,食醋可以加快消化。(2分)
(2)太原位于汾河谷地,适宜高粱、大麦、豌豆的生长,酿醋的原料充足且质优;(2分)汾河水质优良;劳动力充足;(2分)酿醋历史悠久,经验丰富;(2分)市场广阔;(2分)品牌效应强,知名度广。(2分)(任答3点)
27.【答案】
(1)地处内蒙古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2分)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地带;(2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2分)半湿润向半干旱的过渡地带;(2分)温带森林向温带草原过渡地带。(2分)(任答3点)
(2)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且年际变化大;(2分)冬春季节风力强劲,风沙大;(2分)西北部的沙漠提供了沙源;(2分)植被稀疏,对风沙阻挡作用弱。(2分)(任答2点)
人为原因:地处农牧过渡地带,过度开垦;(2分)过度放牧、战争等,加速植被破坏,导致建国初期,森林覆盖率非常低。(2分)
28.【答案】
(1)为出口木材增加收入而砍伐森林;(2分)为增加粮食产量而开垦土地,使森林遭破坏;(2分)因大肆开采金刚石、铜等矿产破坏了地表植被。(2分)
(2)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导致旱涝灾害频率和强度增加;(2分)中下游河流流量变化增大,含沙量增大;(2分)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2分)生存环境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任答3点)
29.【答案】
(1)被称为“非洲魔鬼”的原因:哈马丹风是来自撒哈拉沙漠的热带大陆气团,会使当地气候由湿润变得干热,甚至形成旱灾,影响人类生活和生物生存;(2分)哈马丹风风力强劲,带来大量沙尘,使大气能见度变差,影响交通;(2分)沙尘堆积后会影响地表环境。(2分)
(2)合理开发石油资源;(2分)加强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如潮汐能的开发利用;(2分)加强风能的开发利用;(2分)加强太阳能的开发利用;(2分)引进先进技术发展核电。(2分)(任答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