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第1课 英国宪章运动
课标:简述宪章运动要求普选权斗争的基本史实,认识欧洲早期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对欧洲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宪章运动要求普选权的斗争;宪章运动对欧洲近代民主化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史料解读、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法制和民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尊重不同文明的国际意识等。
理解民主思想与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应给予积极、客观的评价。确立积极推动民主进步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宪章运动的背景和经过、宪章运动对欧洲近代民主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宪章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世界近代史上,英国曾经发生过这样一场运动。1842年5月2日,在一支浩浩荡荡、长达5000米的游行队伍的护送下,一个由30个人抬着,上面署有300多万人签名、纸卷长达9000米的巨大“请愿书”被送到英国议会。列宁称它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斯大林说它“曾经起了不小的历史作用,并且激起了一部分统治阶级为着避免更大的震撼而做了一些让步,实行了一些改良。”这场运动就是英国的宪章运动。这场运动是如何发生的?它又为什么会使“统治阶级为着避免更大的震撼而做了一些让步”?在哪些方面作出了“让步”?
讲授新课:
什么是宪章运动?
是19世纪中叶发生在英国的一场工人阶级和激进派议员要求社会政治改革取得普选权的群众运动。
欧洲早期三大工人运动?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意义:①标志着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坚实的阶级基础。②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证明工人阶级的斗争要取得胜利,需要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
一、宪章运动的背景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享受民主权利的人十分有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等一系列法案在实际上确立了议会高于国王的原则,并对议会和国王的关系作了明确的规定,杜绝了回复到君主专制时代的可能。但是,这些法令并没有造成政治制度的任何重大变动,在此后的100年间,英国政权基本上仍为土地贵族和金融资产阶级所把持,而真正能够享受到资产阶级民主权利的人十分有限。
法律对候选人有高额财产资格的限定。农村地区议员必须有年收入600英镑以上的地产,城市议员年收入必须在300英镑以上。
当时有一些“衰败选区”,指的是有的地区历经变迁,已经没有居民或只有很少的居民,但仍有议员名额。“老萨勒姆镇没有一座房子,也没有一个居民。在一片田地中竖立一块石头,算是选区所在地。这个‘镇’有7张选票,可以推选2名议员。”
2.工业革命的发展和深入,工业资产阶级在1832年议会改革中获得权利。
19世纪20-3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深入,英国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其列要求参与国家管理,取得政治的统治地位。1830年,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下,英国再次掀起改革运动高潮。资产阶级和工人都发动起来,改革的呼声响彻全国。集会、游行此起彼伏,有些地方甚至发生暴动。1832年,英国议会终于通过了改革法案。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得到满足,登上了统治地位。
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
(1)重新分配议席。取消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郡的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具体规定:人口不足2000人的56个城市被取消了下院议席,人口在2000~4000人之间的31个城市只能保留一个议席。空余下来的席位给予人口增多的郡和新兴工业城市,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席位。
(2)更改选举资格,扩大选民范围。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选举权,选民人数大大增加。凡城市年收入十镑以上的房主,农村年收入十镑以上的土地持有者,年付十镑以上的长期佃农和年付五十镑以上租金的短期佃农都获得了选举权。到1832年英国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开展争取普选权的斗争。
“支援我们来实现修正法案吧,我们一旦有了选举权,就会利用我们的权力来协助你们取得你们的权利。”——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对个人的宣传语
思考:资产阶级对工人的许诺实现了吗?
工人阶级在议会改革运动中支持了资产阶级,但是结果一无所得,政治上依然处于无权的地位,经济上生活状况日益恶化。于是工人阶级决定掀起一场争取普选权的运动。
另外,英国工人阶级本身的阶级意识的提高也是一个原因。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在大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意识到自己的劳动未能得到相应的报酬,意识到单靠个人的努力无法在大工业制度下争得应有的物质改善和社会地位。他们的思想中出现了诸如阶级斗争、大罢工、摆脱议会民主的幻想新的因素。
材料:记载19世纪初英国纺织中心兰开郡工人运动的《兰开夏事件》描述说:“同一天下午他们打进了一家在桑尔附近的大工厂……工人们捣毁了价值一万镑的成套机器……他们不只要捣毁这地方的机器,还准备去捣毁全英国的机器。”
材料反映出当时英国工人斗争处于什么阶段?他们为什么采取这种斗争方式?
自发斗争阶段中的捣毁机器运动表明,这时候的工人阶级还没有认识到贫困的根源是资产阶级的剥削制度,错认为贫困的根源是机器。
自发斗争的阶段——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认识,还处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即只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各个现象的片面及其外部的联系,而未能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觉悟到把资本家当作一个阶级来反对。工人们以为自己陷于贫困是由于机器和厂房造成的,而不了解其根源在于资产阶级的剥削。因此,他们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以捣毁机器、焚烧厂房等形式进行,斗争是分散的、自发的。
材料:1843年《全国请愿书》声称:“我们要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应当享受自由人的权利。我们要求普遍选举。为了避免富者利诱、有权有势者威胁等弊端,应当实行秘密投票;要我们要求国会每年改选……普遍选举必能也惟有它才能给国家带来真正的持久的和平,我们坚信它会带来繁荣。”
材料反映出欧洲无产阶级斗争方式有什么新变化?
从自发斗争到自觉斗争,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提出了要求取得普选权的政治斗争目标。
自觉斗争的阶段——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采取自觉的、有组织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认识,从此便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他们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认识到自己陷于贫困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要摆脱剥削和贫困,必须组织起来,在自己的革命政党的领导下,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用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在自觉斗争的阶段,无产阶级把斗争的锋芒指向整个资产阶级。
二、宪章运动的经过
1.第一阶段(1836-1839)
(1)标志:“伦敦工人协会”成立(1836)和《人民宪章》 的公布(1837)
《人民宪章》的六点要求:
(1)凡年满21岁、身体健康而未被处过徒刑的男子,都有选举权。
(2)无记名秘密投票。
(3)议会议员不应有财产资格或其他任何限制。
(4)议员应领取薪金。
(5)按照各地区选民的人数平均分配选举区。
(6)议会每年改选一次。
归纳材料,它主要反映了无产阶级的什么政治要求?该文件有何意义?
反映了工人扩大民主权利的要求,包括选举权,取消财产资格限制,议会参与权等。
意义:请愿书以法案的形式正式公布,它的公布标志着“宪章运动”的开始。
(2)宪章派召开会议并提出致议会请愿书(1839)
1839年2月,宪章派递交了请愿书,125万人在请愿书上签名。请愿书中50千克。工人们用一个由彩旗装饰起来的担架把它抬进议会。但英国议会下院以235票对46票否决了请愿书。义愤填膺的工人罢工抗议,个别地区发动了起义,政府派出大批军警,禁止一切集会,并逮捕运动领导人。运动转入低潮。
2.第二阶段(1840-1842)
(1)成立“全国宪章协会”(1840)
1840年,在曼彻斯特成立了“全国宪章协会”,随后各地纷纷成立地方宪章协会。在宪章派发起全国范围的抗议和营救下,被逮捕的宪章派领袖相继获救,宪章运动重新活跃起来。
(2)向议会提交新请愿书(1842)
1842年5月,宪章派向议会递交了第二次请愿书。当时英国的总人口为1900万,在第二次请愿书上签名的就多达330多万人。宪章派赢得了全国一半成年男子的支持。请愿书铺开有6英里长,蔚为壮观。新请愿书重申了《人民宪章》的原有政治要求,还提出了限制工时、提高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等要求,并抨击了社会的贫富不均现象。
请愿书揭露英国贫富悬殊:“女王陛下每天收入和个人用款164英镑17先令10便士,而成千上万的工人家庭的收入则不到4便士。”
请愿书还提出了社会经济要求,用工人们的话说,是“刀子和叉子”的问题,即饭碗问题。
工人们认为:“贫困是没有代表权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假如工人有选举权,就会有一个比现在的一会更愿促进工人利益的立法机构……就会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更平等地分配他们创造的财富”,因此,“普选权的问题时饭碗的问题,是每日三餐粗茶淡饭的问题”。
宪章派是如何理解普选权与改善经济状况之间的关系的?
国会以287票反对49票同意再次否决了请愿书,工人在各地举行抗议总罢工,政府再次出动军警进行镇压,逮捕了领导人和积极分子,封闭了进步报社,实行恐怖统治,结束了“宪章运动”的第二次高潮。
但是,无论是从运动的组织领导,还是从请愿书的内容和参加人数,都可以看出运动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水平在不断提高。
3.第三阶段(1847-19世纪50年代末)
(1)原因:1847年经济危机的促进;法国1848年二月革命的影响。
(2)概况:复兴→衰落
1847年英国发生了经济危机,大批工人失业,实际工资降低,在这种环境下,限制运动有重新活跃起来。1848年春,法国二月革命的消息传来,英国的宪章派和工人群众更为振奋,组织了第三次请愿,宪章运动再度高涨起来。工人在“没有给面包,就要革命”的口号下举行集会示威,遭到军警的镇压;宪章派领袖也发生动摇,结果使运动中途夭折。5月,政府以“许多签名系伪造”为由再次否决了有190多万人签名的请愿书,并下令解散宪章派组织。
1848年时为游行失败后,宪章派内部发生分化。有些人认为工人阶级在当时的英国还不足以单独充当社会的推动力量,应该与资产阶级合作。也有人坚持工人阶级的组织应有自己的独立性,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力图把宪章运动复兴起来,但未能成功。从1848到1858年,宪章运动逐渐走向衰落。不过,从思想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比前几个阶段的发展水平更高,而且在世界工人运动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宪章运动中三次运动的情况归纳
第一次请愿 第二次请愿 第三次请愿
时间 1837年 1842年 1848年
请愿意书签字人数 125万人 300多万人 197万人
议会同意与否决情况 235票反对,46票同意否决 287票反对,49票同意否决 222票反对,77票同意否决
结果 失败 失败 失败
斗争方式 集会、请愿、罢工、起义、示威等
三次请愿运动中哪次规模和水平最高?为什么?
(1)组织更严密:成立全国宪章协会和地方协会
(2)人数更多:300多万(占英国成年男子1/2)
(3)要求更彻底:提出工人独立要求;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三、宪章运动的评价和影响
1. 是英国、欧洲历史上工人阶级第一次独立争取普选权利的全国性政治运动。
2. 是欧洲早期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对英国和欧洲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民主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英国 20世纪初,基本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完善选举制度,完善代议制度。
(2)对欧洲各国工人(法、德)运动产生积极影响。
为以后的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它的高度组织性和觉悟性此后被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第一国际所继承。
对英国的影响
(1)运动提出的政治纲领多次重现在后来高涨的工人运动之中;
(2)英国选举改革运动的兴起。各地争取选举改革的运动进一步高涨,1867年改革
法案通过,调整了选区,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
(3)20世纪初,基本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完善选举制度,完善代议制度。
补充:在19世纪后半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的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了半数,这是英国政治民主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0世纪之前,妇女在政治上处于无权的地位:19世纪下半叶,中产阶级妇女组成政治团体,要求取得选举权,并于1897年成立了“全国妇女选举权协会联合会”。
成年女子的选举权,是经过艰苦的斗争才取得的。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20世纪,女子逐步获得普选权:1928年法律规定21岁以上的女子和男子享有平等的选举资格。1969年选民的年龄限制为18岁,年满18周岁的英国公民,不分男女,都有权参加下院的选举。
材料:英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来缓和社会矛盾。1834年颁布《济贫法修正案》。1842年颁布《矿井法》,1844年颁布《工厂法》,1847年颁布《十小时工作日法案》,1848年颁布《公共卫生法》。
宪章运动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到50年代结束。成功与否?
从表面上看,宪章运动经过20多年轰轰烈烈的斗争,却一无成果,运动因此是失败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放在历史长河中看,英国政府惮于工人运动的力量,为缓和社会矛盾,陆续实行了一些让步政策。《人民宪章》六条要求中有五条后来逐一实现,而第六条,即每年举行一次议会选举,其实是不现实的。因此也永远不可能实现。可以说,宪章运动的原则已经胜利了,尽管宪章运动自身并没有达到目的。
欧洲早期无产阶级民主思想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有什么本质的不同?早期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民主进程的关系?
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追求的仍然是少数人的民主。而无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是要争取最广大人民群众最广泛的民主权利,建立多数人的政治统治。
早期无产阶级因为在政治上提不出独立的纲领和目的,所以就只好跟着工业资产阶级走,成为争取民主权利斗争中的主要力量,在推进资产阶级民主进程中起了巨大作用。
宪章运动中三次请愿失败的原因?
英国政府采取破坏措施。
2. 英国政府进行政策调整,使工人具有通过合法斗争获取政治权利的可能。
3. 40年代中期以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进入繁荣阶段,工人生活有了明显改善。
4. 1848年欧洲革命被镇压后整个欧洲革命走向低潮。
5. 宪章派领导者的动摇。
课堂总结:
本模块主题: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以英国为例,概括英国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思想:洛克三权分立
实践:议会与王权的斗争(《权利请愿书》、《大抗议书》、议会与王军的战斗、处死国王、光荣革命)
2,英国代议制政治的逐步完善:
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政体、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的一系列法案
18世纪初,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3,民主权利范围的扩大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 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 20世纪初
掌握政权大地主和金融资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参政----基本实现公民的普选权
材料阅读:
(文件)包括六点政治要求:第一,凡年满21岁,身体健康而未被处过徒刑的男子均有选举权。第二,全国应划分为居民人数相等的300个选区,每个选区选出人数相等的议员。第三,取消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及其他任何限制。第四,国会一年改选一次。第五,实行秘密投票。第六,每个议员都领取薪金,数目为500镑。
(1)材料五出自于哪个文件?参加起草的是什么人?
《人民宪章》 工人阶级的领导人和议会中的激进议员。
(2)归纳材料五,它主要反映了无产阶级的什么政治要求?该文件有何意义?
政治要求:获得普选权
意义:宪章运动由此开始。
检测
1,推动英国议会改革的经济原因是
A.工人运动 B.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潮流 C.人民大众的要求 D.工业革命
2,英国宪章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A.1832年议会改革 B.1836年伦敦工人协会成立
C.1837年起草的《人民宪章》 D.1839年百万人请愿签字
3,19世纪五六十年代,多次向议会提出改革方案,其内容受宪章运动的影响,此人是
A.罗素 B.马克思 C.莎士比亚 D.黑格尔
4,英国宪章运动产生发展时,也爆发无产阶级为争取民主权利而进行的和平或武装斗争的有哪些国家?
A.法国、荷兰 B.法国、德国 C.德国、意大利 D.德国、荷兰
5,英国基本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完善了选举制度是在:
A.1832年 B.19世纪末 C.20世纪初 D.20世纪中期
PAGE
5(共27张PPT)
P93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
争取民主的斗争
工人阶级
小资产阶级
农民等
和平斗争
武装斗争
单元导言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背景、目标、史实
课标要求
(1)简述宪章运动要求普选权斗争的基本史实,认识欧洲早期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对欧洲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2)说出第一国际推动各国工人参加民主运动、巴黎公社建设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尝试和第二国际争取工人民主权利的斗争史实,认识近代以来人类在民主化领域的进步,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不懈斗争的结果。
(3)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争取民主斗争的史实,认识其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意义。
第1课 英国宪章运动
一、背景
1、革命后,十分有限的民主权利
2、工业革命的影响
资本主义的发展
1832年议会改革(目的、结果?)资料
工人队伍的壮大
3、英国工人阶级思想觉悟的提高 →争取普选权的斗争概念
P94
(1837年——19世纪50年代末)
第1课 英国宪章运动
二、过程
第一阶段(1836-1839)经过
第二阶段(1840-1842)经过
第三阶段(1847-19世纪50年代末)经过
P94
(1837年——19世纪50年代末)
第1课 英国宪章运动
三、影响
1、对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民主产生影响
表现:20C初基本实现普选权(代议制完善)表现
2、对欧洲各国工人运动产生积极影响
表现:表格
法国工人的民主改革要求
(1875基本完成代议制民主创建)
德国纺织工人起义 1844年
P94
(1837年——19世纪50年代末)
英国宪章运动-三次请愿失败的原因
1. 政府政策调整→使工人具有通过合法斗争获取政治权利的可能;
2.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繁荣→工人生活有明显改善,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降低;
3.1848年欧洲革命被镇压→动摇斗争的信心
4.没有成熟的社会条件实现政治、经济变革
5.工人阶级欠成熟(缺乏组织性,没有统一的政党,没有先进的科学理论指导)
小结:
欧洲早期无产阶级在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中,日益走向成熟,在取得一些实际民主权利的同时,推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进程。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英国宪章运动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练习:基础题
宪章派的主要成员有
①无产阶级 ②资产阶级
③激进派议员 ④农民阶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练习:基础题
下列运动属于宪章运动的是
①1831年和1834年里昂工人起义
②1848年六月起义
③1839年英国工人罢工,个别地区起义
④1842年工人罢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练习:基础题
早期工人斗争的形式主要有
①武装起义 ②请愿 ③罢工 ④游行集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练习:材料题
材料一:记载19世纪初英国纺织中心兰开郡工人运动的《兰开夏事件》描述说:“同一天下午他们打进了一家在桑尔附近的大工厂……工人们捣毁了价值一万镑的成套机器……他们不只要捣毁这地方的机器,还准备去捣毁全英国的机器。”
材料一反映出当时英国工人斗争处于什么阶段?他们为什么采取这种斗争方式?
自发斗争阶段中的捣毁机器运动表明,这时的工人阶级还没认识到贫困的根源是资产阶级的剥削制度,错认为贫困的根源是机器。
从自发斗争到自觉斗争,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提出了要求取得普选权的政治斗争目标。
练习:材料题
材料二:1843年《全国请愿书》声称:“我们要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应当享受自由人的权利。我们要求普遍选举。为了避免富者利诱、有权有势者威胁等弊端,应当实行秘密投票;要我们要求国会每年改选……普遍选举必能也惟有它才能给国家带来真正的持久的和平,我们坚信它会带来繁荣。”
材料二反映出欧洲无产阶级斗争方式有什么新变化?
从自发斗争到自觉斗争,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提出了要求取得普选权的政治斗争目标。
宪章运动的结果
在19世纪后半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的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了半数,这是英国政治民主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成年女子选举权的争取
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1928年法律规定21岁以上的女子和男子享有平等的选举资格。
1969年选民的年龄限制为18岁,年满18周岁的英国公民,不分男女,都有权参加下院的选举。
1、第一阶段(1836-1839)
①兴起
1836 “伦敦工人协会”的成立(目的?)
1837 《人民宪章》的公布(标志)内容
②斗争形式:
集会、游行、请愿
③低潮:下院否决宪章派的请愿书(1839)
名称 法国
里昂工人起义 英国
宪章运动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时间 1831年、
1834年 1836-
1848年 1844年
纲领或
口号 不能劳动而生,毋宁战斗而死 “人民宪章”和争取普选权 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和旧的政治统治
意义:①标志着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坚实的阶级基础。②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证明工人阶级的斗争要取得胜利,需要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
1848年欧洲革命
1848~1849年,主要发生在法国、德意志、奥地利、意大利、匈牙利等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民族革命。
法国:2月革命、6月起义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支援我们来实现修正法案吧,我们一旦有了选举权,就会利用我们的权力来协助你们取得你们的权利。”
思考:19世纪30年代英国议会改革运动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人民宪章》的六点要求:
(1)凡年满21岁、身体健康而未被处过徒刑的男子,都有选举权。
(2)无记名秘密投票。
(3)议会议员不应有财产资格或其他任何限制。
(4)议员应领取薪金。
(5)按照各地区选民的人数平均分配选举区。
(6)议会每年改选一次。
思考:《人民宪章》体现了工人的什么要求?它的公布有什么意义?
意义:标志“宪章运动”的开始。
(实质)是在资产阶级民主旗帜下为争取工人阶级政治权利的斗争。(斗争矛头指向资产阶级的政权和法律,争取工人的政治权利,具有强烈的政治性质。)
要求:体现了工人扩大民主权利的要求(选举权,取消财产资格限制,议会参与权等)
2、第二阶段(1840-1842)
① 重新活跃:“全国宪章协会”成立
组织:全国→地方
② 斗争形式:
抗议、请愿(内容)
③再次失败:请愿书再遭否决
④意义:成为独立的工人阶级政治运动
① 复兴原因:
经济危机——工人失业
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的影响
②斗争形式:
集会、示威、请愿
③结果:被捕、分裂
3、第三阶段(1847-19世纪50年代末)
普选权
是选举权的延伸,就是对一个成年人来说,无论他的性别、年龄、种族、信仰、社会状况,都有参政选举的权利。 19世纪中期,英国有以男性普选权为主要诉求的宪章运动,提倡无论男性的种族、阶级都有参政选举的权利。19世纪的民主运动自由主义者和社会民主主义者,尤其在北欧,使用了口号“均等共有选举权”。普选权运动包括社会、经济和政治运动,目标在于把选举权扩展到所有种族。但对于女性普选权或投票权、选举权等等则要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才被重视。
宪章运动对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民主产生重大影响:
表现:
政治纲领多次重现(工人运动)
资产阶级自由党提出议会改革法案
选举改革运动的兴起
1869年改革法案的通过(选区、财产资格)
陆续颁布的一些法律
20世纪初,基本实现公民普选权,完善选举制,英国代议制政治逐步完善。资料
1842年宪章派提交请愿书
请愿书上写道:“尊敬的贵院就它现在的组成来说,既不是由人民选出来的,也不是由人民作主的。它只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而对多数人的贫困、苦难和愿望置之不理。”
请愿书还指出,在英国“统治者穷奢极欲,被统治者受苦挨饿”。例如,维多利亚女皇每天的收入是164镑17先令60便士,她的丈夫亚尔伯特亲王的回收入是104镑20先令,而千百万工人每天每人的收入只有两三个便士。
请愿人员认为,在人民没有获得政权之前,消灭某一种垄断并不能使劳动者从贫困的状况中解脱出来,而在人民获得政权以后,所有的垄断和所有的压迫形式都应该停止。请愿人员所说的“垄断”,指的是当时对选举权和纸币的垄断,对机器和土地的垄断,对报刊和宗教特权的垄断……。
英国两党制 历任首相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资产阶级政党,并最先确立和实行两党制的国家。
1832年选举改革以后,扩大了普选权。为争夺选民,获取议会多数,两党竞相发展自己在议会外的组织。随着议会和两党制的确立及发展,两党在19世纪中叶都成为有严密的中央和地方组织的全国性政党。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被垄断资本主义代替后,保守党逐步由土地贵族的党变为垄断资产阶级的党。与此同时,自由党逐步衰落,该党主张的自由贸易政策使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大批工业资本家转向保守党。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人队伍的不断壮大,工党崛起。从1924年开始,工党取代自由党,与保守党轮流执政。到80年代末,英国除保守党和工党两大政党外,还有社会自由民主党、社会民主党、英国共产党、合作党、威尔士民族党、苏格兰民族党、民族阵线以及英国革命共产主义同盟等。
戴维·卡梅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