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课件及教案(人教版历史选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7-2《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课件及教案(人教版历史选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9-19 22:06:18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P93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
争取民主的斗争
复习回顾
1、请列举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名称。
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2、说出英国宪章运动开始的标志。
3、说出《人民宪章》的主要内容。
4、完成练习,了解早期工人运动的特点。练习
5、说出无产阶级的民主思想与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有什么本质不同?思考早期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民主进程的关系。
课标要求
(2)说出第一国际推动各国工人参加民主运动、巴黎公社建设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尝试和第二国际争取工人民主权利的斗争史实,认识近代以来人类在民主化领域的进步,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不懈斗争的结果。
第2课:
第2课 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
一、第一国际推动各国工人的民主运动
1、背景
1)经济基础:
2)政治形势:
3)思想基础:
4)时代基础:
P98
(19世纪50年代——19世纪末)
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工人运动再度高涨
马、恩总结工人斗争经验深入理论研究 图示
工人要求加强合作
第2课 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
一、第一国际推动各国工人的民主运动
2、 成立:国际工人协会 1864
实质: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组织。
地位:第一个世界性的工人组织,成为各国工人阶级斗争的领导中心。
主要文件:《成立宣言》《共同章程》
(斗争的背景、根源,目标、方式)(行动指引)
P98
(19世纪50年代——19世纪末)
第2课 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
一、第一国际推动各国工人的民主运动
3、主要任务:支持、参加、组织、团结各国工人阶级斗争
4、成立意义:它的成立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新的阶段。
①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②斗争目标更加明确
③开始走向国际联合
P98
(19世纪50年代——19世纪末)
第2课 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
一、第一国际推动各国工人的民主运动
5、影响:
领导、支持和推动了世界工人运动发展
①在各国建立支部;②提高工人运动理论水平
联合各国的工人斗争
支持各国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领导19世纪六十年代英国争取议会改革运动
传播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P99
(19世纪50年代——19世纪末)
第一国际的解散
   1872年9月,第一国际在海牙第五次代表会议以后,国际总委员会迁往美国纽约。
欧洲各国资产阶级加紧迫害→活动非常困难,
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需在各国建立独立的工人政党→第一国际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总委员会在美国同欧洲各国的联系日益困难
以会员费为主要来源的国际经费逐渐减少
标志:1876年7月,第一国际在美国召开代表会议,通过了解散国际的决议。
第2课 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
二、巴黎公社建设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尝试
1、背景:
①普法战争激化法国国内阶级矛盾
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
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反动举措
2、建立:1871,3
世界史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3、建立民主制度的尝试 4方面
4、意义: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P100
(19世纪50年代——19世纪末)
第2课 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
三、第二国际争取工人民主权利的斗争
1、背景:
①19世纪70年代后,工人运动高涨
②科学社会主义的广泛传播
③欧美社会主义政党要求加强国际联合
2、成立:1889,7 巴黎 恩格斯
讨论国际劳工立法问题
通过每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决议
P100
(19世纪50年代——19世纪末)
第2课 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
三、第二国际争取工人民主权利的斗争
3、主要活动
指导欧美工人运动(规模、组织、形式)
倡导通过合法的议会斗争,为工人争取权利
4、意义:
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推动近代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P100
(19世纪50年代——19世纪末)
小结:
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的相同点:
(性质)都是国际性的工人组织。
(背景)都建立于工人运动从低潮走向高潮的阶段
(影响)都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小结:
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的不同点:
第一国际 第二国际
不同点 各国工人团体
组成 社会主义政党组成
各团体
在它领导下 非各国政党的上级组织
只起指明方向作用
团结各国的
工人斗争 为将来推翻资本主义组织教育工人阶级
第三国际
第三国际(共产国际)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陷于分裂。
1918年11月,由布尔什维克发起在彼得格勒召开欧美各国左派社会党人代表会议,作出筹建第三国际的决议。
1919年3月2~6日,在莫斯科召开第三国际第1次代表大会,有来自21个国家的35个政党和团体的52名代表参加。中国、朝鲜以及其他东方国家无产阶级的代表作为观察员列席大会。会议通过列宁的报告作为共产国际的政治纲领,还通过列宁起草的《共产国际宣言》等文件。第三国际宣告成立,总部设在莫斯科。第三国际是统一的世界共产党,各国共产党都作为它的支部,直接受它领导。它是高度集中的领导中心,统一领导各国革命运动,各国党必须执行它的决定。它有权决定各国党的路线、策略和各国党的领导人,可以否定或修改各国党的决定,开除和解散任何一个支部,向各国党派出常驻代表。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从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各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出发,考虑到原有组织形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经各国共产党一致同意,第三国际于1943年6月正式解散。
练习:基础题
宪章派的主要成员有
①无产阶级 ②资产阶级
③激进派议员 ④农民阶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练习:基础题
下列运动属于宪章运动的是
①1831年和1834年里昂工人起义
②1848年二月起义
③1839年英国工人罢工,个别地区起义
④1842年工人罢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练习:基础题
早期工人斗争的形式主要有
①武装起义 ②请愿 ③罢工 ④游行集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①自发斗争的阶段—— 
   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认识,还处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即只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各个现象的片面及其外部的联系,而未能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觉悟到把资本家当作一个阶级来反对。
斗争是分散的、自发的。
19世纪中期工人运动的发展
练习:材料题
材料一:记载19世纪初英国纺织中心兰开郡工人运动的《兰开夏事件》描述说:“同一天下午他们打进了一家在桑尔附近的大工厂……工人们捣毁了价值一万镑的成套机器……他们不只要捣毁这地方的机器,还准备去捣毁全英国的机器。”
材料一反映出当时英国工人斗争处于什么阶段?他们为什么采取这种斗争方式?
自发斗争阶段中的捣毁机器运动表明,这时的工人阶级还没认识到贫困的根源是资产阶级的剥削制度,错认为贫困的根源是机器。
②自觉斗争的阶段——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采取自觉的、有组织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认识,从此便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他们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认识到自己陷于贫困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要摆脱剥削和贫困,必须组织起来,在自己的革命政党的领导下,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用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无产阶级把斗争的锋芒指向整个资产阶级。
19世纪中期工人运动的发展
练习:材料题
材料二:1843年《全国请愿书》声称:“我们要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应当享受自由人的权利。我们要求普遍选举。为了避免富者利诱、有权有势者威胁等弊端,应当实行秘密投票;要我们要求国会每年改选……普遍选举必能也惟有它才能给国家带来真正的持久的和平,我们坚信它会带来繁荣。”
材料二反映出欧洲无产阶级斗争方式有什么新变化?
从自发斗争到自觉斗争,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提出了要求取得普选权的政治斗争目标。
英国宪章运动-三次请愿失败的原因
1. 政府政策调整→使工人具有通过合法斗争获取政治权利的可能;
2.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繁荣→工人生活有明显改善,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降低;
3.1848年欧洲革命被镇压→动摇斗争的信心
4.没有成熟的社会条件实现政治、经济变革
5.工人阶级欠成熟(缺乏组织性,没有统一的政党,没有先进的科学理论指导)
工业革命的深入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大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不仅没有缓解,而且矛盾更加剧烈。
阶级矛盾的激化:资本家把机器变成残酷剥削工人的工具,把工人推向贫困的深渊,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自1825年英国爆发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以后,经济危机开始了周期性的不断发生,它不仅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也给广大工人阶级带来更加深重的灾难。
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充分暴露出来。
工业革命-工厂童工
巴黎公社-民主制度的创新
实行人民普选制
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作风
反对个人专断,实行人民对权力机关及公职人员的监督权和罢免权
加强法制,防止公职人员任意欺压群众
卡尔·马克思
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近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弄潮儿。支持他理论的人被视为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最广为人知的哲学理论是他对于人类历史进程中阶级斗争的分析。他认为这几千年来,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矛盾与问题就在于不同阶级的利益掠夺与斗争。依据历史唯物论,马克思大胆地假设,资本主义终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德国社会主义理论家及作家,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领袖。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他为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在马克思逝世后,帮助马克思完成了未完成的《资本论》等著作,并且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2课 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
课标要求:说出第一国际推动各国工人参加民主运动、巴黎公社建设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尝试和第二国际争取工人民主权利的斗争史实,认识近代以来人类在民主化领域的进步,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不懈斗争的结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第一国际、第二国际成立背景、性质、内容和影响。巴黎公社背景、内容、意义。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对比。结合史实分析第一国际的历史作用。探究巴黎公社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产生的重要影响。
过程与方法:史料解读、归纳概括、分析评价、历史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地看待民主制度产生的历史渊源;理解民主思想与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并给予积极、客观的评价;确立积极推动民主进步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第一国际、第二国际推动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巴黎公社建设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伟大创举。
教学难点:广大人民群众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推动了近代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国际歌》,展示歌词。
讲授新课:
一、第一国际
1.成立的历史条件
(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扩展,资经济发展。
19世纪50、6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相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扩展,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很大增长。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工业生产开始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也随之形成,这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已完全确立并开始形成为一个世界体系。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形成的条件下,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也日益带有国际性的特点。
(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2)政治形势: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激化矛盾,工人运动高涨,要求国际合作。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明显暴露,无产阶级的民主权利根本没有保障,工人运动再度高涨起来。1857年,经济危机爆发了。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它激化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使工人运动高涨起来。在斗争中,资产阶级往往采用从国外输入廉价劳动力的方法来破坏本国工人的斗争。工人们认识到只有加强各国工人的团结,才能阻止本国资本家对工人运动的破坏。加强国际工人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行动的愿望油然而生。因此,工人运动的高涨以及趋向联合的形势成为第一国际的客观条件。
(3)理论基础:马、恩总结各国工人斗争经验,进行深入理论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欧洲革命之后,一方面进行艰苦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深入工人群众、培养工人运动的骨干。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工作创造了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的主观条件。
2. 成立:国际工人协会,1864年 伦敦
结合材料与课本,归纳第一国际成立的主要目的有哪些?
《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摘录
第一条 本协会成立的目的,是要成为追求共同目标即追求工人阶级的保护、发展和彻底解放的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
第七条 工人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独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
目的:追求工人的经济与政治解放;加强工人阶级的国际合作;帮助各国工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
第一国际是如何推动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斗争的?
为什么说它的成立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新的阶段?
三个新:一是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二是斗争目标更加明确;三是开始走向国际联合。
3.主要贡献:P99
(1)在各国建立支部:出示地图。
(2)把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联合起来,支持和参加各国工人的罢工斗争以及一切进步运动。
材料:1866年英国伦敦成衣工人罢工,资本家从德国招募工人,第一国际呼吁德国工人拒绝前往,罢工胜利;1866年英国编筐工人罢工,资本家从荷兰和比利时招募工人进行破坏,第一国际劝说这些工人返回自己国家;1867年,法国巴黎铜器工人罢工,第一国际号召英国工人给予经济援助,英国许多组织提供贷款,使罢工胜利;1867年英国伦敦火车司机罢工,第一国际呼吁法国司机拒绝去应聘,罢工胜利。1868年日内瓦建筑工人举行大罢工,第一国际进行经济支持,罢工取得胜利。
(3)关注各国的民主运动,积极支持各国无产阶级正确民主权利的斗争。
P96+P99,19世纪60年代英国议会改革运动。
历史作用:P100
第一国际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创立了伟大的功勋。
(1)首先,它用无产阶级团结的思想教育了各国无产阶级,使国际主义深入人心。
(2)其次,它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各国的工人阶级斗争,使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取得了很大成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传播。
在千百万工人心目中,第一国际是一种神话般的力量,工人们对他寄予热切的希望。各国政府却将它视为一股神秘的、咄咄逼人的巨大势力,急于将它斩草除根。第一国际在当时的影响可见一斑。
国际就在各国政府的眼皮底下,完全秘密地发展成为和各国政府并存的第二国家权力、第二政府,它形成了一个危险的令人担心的竞争敌手。
——奥地利检察官
(3)最后,它领导工人阶级同各国资产阶级进行坚决斗争,推动了欧洲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加速了欧洲民主化的进程。
补充资料:第一国际的解散
1872年9月,第一国际在海牙第五次代表会议以后,国际总委员会迁往美国纽约.当时,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加紧了对第一国际的迫害,第一国际继续活动已非常困难,同时,国际工人运动已经发展到了需要在各国建立独立的工人政党的时候,第一国际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此外,总委员会在美国同欧洲各国的联系日益困难,以会员费为主要来源的国际经费逐渐减少。1876年7月,第一国际在美国召开代表会议,通过了解散国际的决议。
在欧洲工人运动日益高涨的时候,法国发生了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
二、巴黎公社 1871年3月18日—5月28日
1.成立背景:普法战争战败,巴黎人民起义
1870,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普鲁士大军围困了巴黎。法兰西第二帝国崩溃,巴黎人民进行了9月4日革命,成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组成了由梯也尔为首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巴黎的工人们组成国民自卫军,保卫自己的家园。法国新政府与普鲁士媾和。但巴黎工人拒绝投降,拒绝放下手中的武器。1871年3月18日,政府命令军队偷袭暴力的蒙马特尔和梭蒙高地,企图夺取国民自卫军的大炮。人们敲响警钟,群众包围了政府军。一些士兵起义,击毙了两个军官,暴力革命开始。法国政府首脑梯也尔出逃到凡尔赛,并撤走了国家和首都的全部行政机关。巴黎一时成了权力的真空地带。在这种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巴黎人民决定实行普选。3月26日选出了公社委员会(最高权力机关)。两天后,巴黎公社正式宣告成立。
2.建设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尝试 P100--101
(1)实行人民普选制
(2)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作风
严格实行国家公职人员的民主选举制度。规定了国家公职人员的最高工资额。一切国家公职人员,不论从事什么工作 ,不论职位高低,年薪一律不得超过六千法郎,即一个熟练工人的工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热情赞扬公社的这两项措施,认为这“彻底清除了国家等级制”,是“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正确办法。
(3)反对个人专断
(4)实行人民对权力机关及公职人员的监督权和罢免权
(5)加强法制
3.巴黎公社的失败
巴黎公社从诞生之日起,就处于国内外敌人的包围之中。巴黎的东部和东北部驻扎着普鲁士军队,西部和西南部被凡尔赛政府军队封锁着。梯也尔政府为了镇压巴黎公社,一方面同俾斯麦谈判,召回了被俘法军;另一方面,花重金通过部分留在巴黎的旧官吏、旧军官策划阴谋,开门迎敌。从4月2日起,凡尔赛军队开始进攻巴黎。
在凡尔赛的强大军事攻势面前,公社战士为捍卫自己的政权浴血奋战,表现出了大无畏的品格和巨大的牺牲精神。但他们终究敌不过优势兵力的凡尔赛军队。5月28日,巴黎最后一个街垒陷落,巴黎公社被法国资产阶级扼杀在血泊之中。
失败原因: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论是从世界范围,还是从法国本身来看,都不具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社会条件,革命的时代还没有到来。这是造成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
3.公社性质: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
为什么说巴黎公社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的政权?
(1)巴黎公社发生的时代,法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的政治统治和经济统治,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工人阶级是公社革命的主要动力。
(2)巴黎公社得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同情与支持,第一国际对它产生了重要思想影响。
(3)巴黎公社诞生后,立即着手打碎资产阶级的军事、官僚国家机器,创建无产阶级自己新型的民主国家政权。
(4)巴黎公社实施的许多政策措施,完全代表了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公社在人民内部实行广泛的民主,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公社对阶级敌人和敌视公社的分子实行专政,反映出公社政权与一切剥削阶级政权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这些都表现了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性质。
补充资料:
政治:巴黎公社在摧毁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的新型国家政权。
在社会经济方面,公社连续颁布几十道法令,进行社会改造工作。公社颁布处理逃亡业主的法令,接管逃亡资本家遗弃的工厂和企业,依靠工人协作社来组织和管理生产;关闭帝国警察局开设的雇佣劳动介绍所,设立劳动就业登记处;没收逃亡房主和征用富人的住宅,解决工人和贫穷市民的住房问题;禁止面包房工人的夜班制和无理罚款及克扣工人工资;规定当铺把不满二法朗的典当物无偿退还原主等等。
在文化教育方面,公社改革了旧的教育制度,实行非宗教的、免费的义务教育,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热爱真理和正义的人才。公社颁布宗教与国家分离的法令,取消宗教教育。通过这些措施,使教育和科学摆脱了宗教和国家权力的束缚。
4.历史意义:发展丰富;宝贵经验和教训
巴黎公社是19世纪初期以来的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高峰和总结,同时它也使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及其国家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它发展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三、第二国际
1.背景:①19C70年代后,工人运动高涨
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广泛传播
③欧美政党的建立,要求加强国际联合
2.成立:1889年7月14日 法国巴黎
3.主要贡献:
(1)讨论劳工立法问题
(2)通过每年庆祝五一劳动节决议
(3)倡导合法的议会斗争,争取工人权利
(4)推动工人阶级为改善经济和劳动生活状况斗争
4.历史作用:
(1)第二国际争取工人民主权利的斗争,使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逐渐实施社会福利制度,增加了劳工立法,使工人境遇得到改善。
(2)在第二国际的号召下,各国党大多数能利用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度,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合法斗争,推动了近代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比较项 第一国际 第二国际
不同点 各国工人团体组成 社会主义政党组成
各团体在它领导下 不是各国党的上级组织,只起指明方向作用。
少数欧洲国家 范围为北美和欧洲
相同点 都是国际性工人组织。马或恩都参与领导。都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
  第二国际是第一国际的继续与发展。
  因为,两个国际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具体指导下、在工人运动深入发展的基础上成立的,成立的主要目的在于团结各国工人进行有效地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压迫的斗争。召开代表大会是两个国际的主要活动方式。第一国际的许多中坚力量后来成为第二国际的基本骨干。
但是,由于成立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程度及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两个国际再组织形式上表现与明显不同。
第一国际得到马克思的实际领导,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灵魂。第一国际有自己的目的、任务、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及组织机构(总委员会),规定各支部或联合会选派的代表参加的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代表大会每年召开一次,大会休会期间,设在伦敦的总委员会负责对各地组织与支部活动进行指导。
第二国际从成立到1900年第五次代表大会,没有成立任何组织机构,只规定了定期召开代表大会的制度。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交流和研究运动情况,制定政策和提出口号,帮助指导各国的运动。1900年以后虽然建立了国际的常设机构社会党国际局,但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国际来到中心,只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很显然,第二国际组织上比较松散,没有自己的明确纲领、正式章程、统一的纪律,其决议对各国党没有约束力。
原因:第二国际成立时,各国的工人阶级已拥有自己的正当和比较成熟的理论,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完全可以根据本国国情,独立自主地开展各项工作。
补充资料:第二国际与中国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国际与中国发生了联系和交往。1889-1890年中国上海的,《万国公报》及1896年梁启超主编的《时务报》均报道过第二国际的活动情况及欧美工人运动的新闻,还翻译了许多关于社会主义的著作。孙中山先生还同英、法、俄、日等国的工人党有过交往,这些交往对孙中山产生了积极影响。他从第二国际文献及活动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用社会主义理论充实、完善了他的民主主义思想,并为中国革命争取到了第二国际的宝贵支持。在另一方面,第二国际对中国革命十分关注,国际局及各国党多次发表宣言或决议,谴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声援中国人民的斗争。
课堂小结:
19世纪上半期: 欧洲三大工运 共产主义者同盟 1848年革命 (法、英、德) 1847 伦敦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857年经济危机 第一国际 1871年巴黎公社 1863年波兰起义 (工时、工资、组织)无产阶级专政
19世纪八九十年代: 1886年美国芝加哥罢工 第二国际 各国建立工人政党 (劳工立法、合法斗争、议席
   19世纪七十年代之后工人运动有何新特点?
(1)组织性:建立政党,规模更大,有组织,斗争增强。
(2)斗争手段:走向合法的政治斗争为主
(3)斗争方向:争取经济目标与政治权利
补充资料:第三国际(共产国际)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陷于分裂。
 1918年11月,由布尔什维克发起在彼得格勒召开欧美各国左派社会党人代表会议,作出筹建第三国际的决议。1919年3月2~6日,在莫斯科召开第三国际第1次代表大会,有来自21个国家的35个政党和团体的52名代表参加。中国、朝鲜以及其他东方国家无产阶级的代表作为观察员列席大会。会议通过列宁的报告作为共产国际的政治纲领,还通过列宁起草的《共产国际宣言》等文件。第三国际宣告成立,总部设在莫斯科。第三国际是统一的世界共产党,各国共产党都作为它的支部,直接受它领导。它是高度集中的领导中心,统一领导各国革命运动,各国党必须执行它的决定。它有权决定各国党的路线、策略和各国党的领导人,可以否定或修改各国党的决定,开除和解散任何一个支部,向各国党派出常驻代表。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从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各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出发,考虑到原有组织形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经各国共产党一致同意,第三国际于1943年6月正式解散。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