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3-4弹簧测力计 执教时间
主备课人 教学准备 橡皮筋、尺子、钩码、回形针、硬纸板、弹簧测力计、用于测量重力的小物体等
学习内容分析与学教方式选择 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弹簧测力计》位于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单元的第4课,本节课的前3课主要研究了小车动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也着重了解了重力、反冲力、弹力等类型的力。本节课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是认识弹簧测力计,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计量单位、刻度标识及如何读数,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第二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一方面引导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先估测、后测量实际的物体,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研讨部分引导学生思考得更为深刻,进一步认识弹力概念的内涵和实例。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重要工具,它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都比较简单。学生已经知道力有大小,本课安排用弹簧测力计去测量力的大小是符合他们对力的认识规律的,将为后续力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教方式选择:核心素养引领的探究式学习。
学习目标(含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作的,弹簧的伸长特征与橡皮筋相似。 3.力的单位是牛顿。 科学探究目标: 1.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基本结构。 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力的兴趣。 2.树立细致、有步骤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不同测量工具可以解决不同的现实问题。 2.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物体的重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用橡皮筋设计制作测力工具。
师生“一课一得” 用橡皮筋设计制作测力工具,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环节与目标 学习任务与要点 学导活动与过程
聚焦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任务:聚焦测力工具 学习要点:橡皮筋下挂不同数量钩码、伸长长度是不同的,挂的钩码越多,伸长越长 回顾上一课,橡皮筋下挂不同数量钩码、伸长长度是不同的,挂的钩码越多,伸长越长。 我们能不能用这性质制作一个可以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呢?
设计制作,经历工具生产 学习任务:用橡皮筋、硬纸板、回形针等制作测力计 学习要点:1、皮筋“受力大,伸长长”;2、动手设计与制作皮筋测力工具。 [材料准备:橡皮筋、硬纸板、回形针、50g钩码、笔、直尺等] 1、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多给材料,小组合作设计、制作皮筋测力工具。 2、小组交流,制作时的想法,遇到的困难等。 (如果班级整体程度一般,可提供问题锦囊) 注意:1、起始位置怎么画的(0刻度);2、皮筋的极限承受几个钩码(测力范围);3、挂1个钩码伸长的量;4、每增加1个钩码,皮筋伸长的长度一样吗?
自主探索,认识使用工具 学习任务:认识弹簧测力计构造、使用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学习要点:1、弹簧测力计构造(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向“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平视。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 我们自己制作测力计准确度还不够,还不太好描述力的大小,接下来我们来认识测力工具——弹簧测力计。 环节一:认识弹簧测力计 [材料准备:弹簧测力计] 1.播放微视频,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顺便把力的单位介绍掉)、使用方法等内容 2.发放弹簧测力计,小组观察、交流视频中提供的信息。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向“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平视。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 (板书:使用注意:调零、平视、量程) 环节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材料准备:弹簧测力计、学生身边物体、学生活动手册] 1.体验:用手慢慢拉动挂钩,分别使指针指向1N、2N、5N等,感受不同大小的力。 2.有些物体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比如笔、橡皮、书本等,但是有些物体超过了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范围(量程),比如书包、椅子等,就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重力了。所以,测量前要先估计一下物体的重力大小。 3.学生小组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笔、橡皮、书包、剪刀等物体的重力大小并记录。 4.学生汇报交流使用弹簧测力计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测量的结果。
交流研讨,达成问题共识 学习任务: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2、举例生活中的弹力 学习要点:1、弹簧被拉伸产生了弹力,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力越大,伸长越长。2.能说出生活中有弹力的地方。 1.弹簧测力计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弹簧测力计能测量力的大小? 达成共识:学生说出由于弹簧被拉伸产生了弹力,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力越大伸长越长。 2.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弹力?这些弹力是怎么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