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5 搭石 课时 2课时
备课人 单位
导学案 一、读一读,认一认。汛期 间隔 唯独 谴责 懒惰 平衡 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脱鞋挽裤 理所当然 山洪暴发拼一拼,写一写。 xùn qī qiǎn zé lǎn duò píng héng xié tiáo rén yǐng chuò chuò 三、读课文,做一做。 1.我已经读了( )遍课文,我能把课文读得(选一选):正确 流利 有感情2.课文共( )个自然段,我能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四、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讲了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识多音字“间”,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学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回读。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回读。教学难点: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教 学 过 程 修 改 建 议
诗歌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非常优美的诗歌,让我们一起欣赏! 师配乐朗诵。“绿也无愁,红也无怨,无愁无怨的农家院,不是不知愁苦,是愁苦都能咽!甜的是一树雪梨,辣的是紫皮大蒜,苦的是一畦莴苣,一架葡萄酿着酸……人生滋味万千般,农家品尝个最全!”这是刘章所写的诗歌《绿也无愁》,作者通过他的诗歌为土地、为山民纵情歌唱。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板书课题:5 搭石 读课题)介绍作者刘章,著名诗人,一级作家,汉族,原名刘玺,字尔玉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B0%94%E7%8E%89"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88%98%E7%AB%A0 / _blank ),笔名东旭,别号雾灵山人、燕山痴子等。已出版《刘章诗选》、《刘章乡情诗》、《刘章散文选》、《北山恋》等诗文集27部。在1999年中国作协《诗刊》社举办的“新中国成立50年来,你最喜爱的50位诗人”评选中,读者投票郭小川 ( https: / / baike. / item / %E9%83%AD%E5%B0%8F%E5%B7%9D"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88%98%E7%AB%A0 / _blank )、刘章双双获此殊荣,承德人为之自豪,成为承德诗坛的骄傲。三、初读感知1.看课后第一题。出示:本文共600余字,我阅读时间约 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2.学生初读。要求:计时默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大意。3.检查初读情况。(1)确认阅读用时。请阅读速度快的学生分享经验。要求:注意力集中,遇到不懂的不要停下来,不回读。(2)交流阅读后,了解了哪些内容?4.认读生字。(1)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汛期 访友 拖鞋挽裤 间隔 懒惰 平稳 平衡 协调 人影绰绰 伏下身 谴责 (重点指导生字“汛、挽”为前鼻音音,“衡”为后鼻音;“绰”为翘舌音)(2)学习多音字:背(bēi bèi )①读句子,找发现。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bēi)老人过去,人民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②读一读:我穿上背心(bèi ),背(bēi )上箩筐,出发了。提示:(bèi )指身体的一部分;(bēi )指动作。(3)学习多音字: 处①读句子,找发现。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②读一读:两位同学晚自习在宿舍抽烟,被发现后,学校进行了严肃处(chù)理,不仅公开批评,还给了一个警告的处(chǔ)分。(4)学习多音字:间①注音。间( )隔 中间( )提示:间:“中间(如:彼此之间)”或“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如;人间)”时读“jiān”,表示“空隙(如:当间)”或“隔开,不连接(黑白相间)”时读“jiàn”。②读一读:我发现两面墙的中间(jiān),有一只黑白相间(jiàn)的小猫。(5)选字填空。汛 讯 迅( )速 ( )息 ( )期 提示:根据偏旁来确定字的使用范围。根据意思写词语。形容人影多,姿态美。( )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清清的水波在荡漾。 ( )配合得适当,很有秩序。(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1)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生纷纷提问。预设:什么是搭石?(搭石是什么样的?)搭石是做什么用的?(搭石的用途)在什么地方搭石?谁搭石?怎样搭石?师:有这么多问题,我看出来了,咱们班的同学都是些爱提问题的小问号,很聪明,很了不起,不知道这种聪明劲在解决问题方面是不是也这么突出?让我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到答案。【设计意图:不断强化快速阅读的概念,并理清课文内容。】(2)梳理课文思路课文围绕搭石写 、 、 、 四个方面的内容。(话搭石、摆搭石、走搭石、赞搭石)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四、分类积累,练习表达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并积累。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xié)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chuò)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2.练习运用:(1)理解“人影绰绰”一词 的意思,积累“ABCC”式的词语。(2)练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突出景物的特点。【设计意图:让学生画出有新鲜感的句子,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样的句子才有新鲜感,鼓励学生理解这些句子并学习运用,同时也重视了单元语文要素的达成。】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让我们对搭石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板 书 设 计
5 搭石话搭石 摆搭石 走搭石 赞搭石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回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通过具体事例,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回读。 教学难点:通过具体事例,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教 学 过 程 修 改 建 议
一、课前导入复习字词,格言导入,确立学习交流话题。1.复习生字词,纠正读音。2.师谈话,推荐格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说说对格言的理解。3.确立学习话题“寻找一片美的风景”,(板书课题:搭石)【设计意图:运用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二、走进文本,初识搭石,激发寻美情感1.打开书本,去仔细地寻找一下,作者所说的那道风景究竟是什么?如果找到了你就把它用波浪线画下来。注意,读课文时字字读响亮,句句读通顺。2.交流反馈①作者所说的那道风景究竟是什么?②复习旧知“什么是搭石?”根据书中描写搭石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课件出示“搭石图”,加深理解。③你走过搭石吗?如果你在上面走会出现怎样的情景?3.聚焦中心句:对,这就是有趣的搭石,它——“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诵读。4.紧扣“风景”,谈话激疑:是的,小小的搭石,其实就是为方便小溪两岸人们的行走,而放在小溪中的几块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石头。(板书“小小搭石寻常景”)可是,读到这里,老师心中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生活中,能被称之为风景的,大多是非常有名的景物,如杭州西湖,黄山奇石。可这么几块平平常常的石头,怎么能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其原因究竟何在?让我们再度走进课文,去细细寻找,精心品味吧!三、品读文本,鉴赏搭石图,感受风景这边独好1.谈话,传递读文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静静地默读课文,找出写走搭石的句子,想象画面。2.反馈:通过读文,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精美的画面?①预设画面:上了年纪的人调整搭石,直到满意才离去。走搭石的人们不抢路,动作协调有序。两人面对面走搭石过河时,会互相谦让。(随机板书:细细摆放为他人)年轻人背年长的老人过搭石。……②点评:同学们真会读书。透过语言文字,能想象出这么多画面。就让我们来细细鉴赏这一块块搭石,感受这字里行间中所描述的最美的、最让我们感动的风景。3.精读课文,品词品句:(1)鉴赏画面一:“众人走搭石,协调有序声影美。” ①你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美在哪里,你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②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搭石上的美?从哪些地方看出来他们的动作非常协调有序?(理解:“紧走搭石慢过桥”“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重点体会乡亲们是怎么走的。③能通过朗读把这和谐的画面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吗?先自己试试。指名读,随机点评,板书:协调有序走搭石④配乐朗读,感受语言的诗意美。老师把它变成一首小诗,看多美,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啊!听着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这好像是一个清早,晨雾还没有散去,人们便早早地出工了,走在这搭石上,没有人说话,只有这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导读中心句: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也许这是一个黄昏,夕阳洒下了它最后一缕光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回来了,一路欢歌笑语,身体是疲惫的,脚步却是轻快的“踏踏”,在这一块块搭石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乡民们配合默契的身影,也看到了他们辛勤的劳作和对生活的热爱。(导读中心句:不禁让我们赞叹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2)鉴赏画面二:“两人走搭石,谦让敬老传递美”。①谈话导入:当然,走搭石时,也有“撞车”的时候,请你读读下面这一段,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体会对这个地方的感受和理解。)②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动之处,再读好它。(多媒体课件展示)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③品味:什么叫“理所当然”?“人们都把哪些事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④小结,指导朗读:是的,一块块普通的搭石,演绎着山里人特有的的淳朴、善良、谦让和敬老,也深深地敲击着我们的心灵!来,让我们把心中的这份感动,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吧。引读: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 );假如——( )。4.拓展,补充画面,提炼情感。假如——还有哪些假如呢?走搭石的时候,还会有哪些感动我们的画面吗?请你把心中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小小的搭石,演绎着人间的真情,我能试着写一写: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就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假如(碰上赶集的日子……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假如(遇到了下雪天……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假如(遇到孩子上学……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假如(……)5.小结,回扣中心句:(随机板书:谦让敬老见真情)是啊,正是这一幕幕熟悉而感人的画面,传递着乡民们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也让——(齐读:“这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四、阅读方法解密1.课文通过描绘摆搭石、走搭石等几个生活中的平凡场景,赞美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我们在阅读时学习用默读的方式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2.方法指导:默读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默读时不仅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还要做到既用眼又用脑,这样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便于思考,提高阅读效率。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是需要训练的。具体方法:(1)养成默读的习惯,有意识地计时训练,提高速度;(2)扩大视野读,提高整体认读的能力;(3)减少回读、准确扫视,提高读速;(4)学会跳读、预读、猜读,并每天用于课外广泛阅读练习;(5)边读边思考,画出关键词句提高默读效果。五、学习写作方法1.谈话:作者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摆搭石的时候精心摆放,走搭石时充满诗情画意,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背老人过溪理所当然。这些小事透露的是人情美和心灵美。我们要善于观察、留心生活,发现写作素材;描写事物的时候,或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或者用质朴的语言描述。2.想一想身边哪些人或事物虽然平凡,透过一些小事或小的细节却让你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美,练习写一写。示例: 解放军叔叔那一位解放军叔叔的所作所为,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那是一年寒假,妈妈带我去沈阳。那时沈阳漫天飞雪,路上雪积了厚厚的一层,车缓慢地行驶着。天气冷得要命,呼出的气,好像一下子都冻成了小冰珠,笼罩在脸周围,冻得脸好像失去了知觉。在寒冷的汽车里,我看到了这样一幕:一位解放军叔叔一直站在窗前,旁边的人都让他坐到座位上,可他就是守着自己的“岗位”。我很是不理解,这可是长途汽车啊,也许叔叔真的是站军姿站惯了吧!过了一段时间,那位叔叔下车了,就在他离开窗口的那一刹那,一股寒风顺着我的衣领,钻进了我的全身,冷得我一哆嗦。我顺着寒风吹来的方向望过去,心头一震,啊,原来那扇窗户有一个鸡蛋大的洞,透过这个洞,寒风夹着雪花飞进来。原来叔叔一直站在那两个多小时是为我们挡风啊!我不由得想再多看一眼远去的解放军叔叔:他的后背上已是一片白,叔叔离我越来越远,这片白也越来越小,但却越来越耀眼。我清楚地看到车里的其他人也和我一样,眼含泪花,目送着那位不知名的解放军叔叔。我的脑海里再一次浮现出叔叔的形象:高鼻梁,大眼睛,站在那儿像白杨一样,那么直,不软弱,也不动摇。【设计意图:在练笔的同时,进一步让学生学习作者抓住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的方法。】六、课堂小结1.教师谈话:是的,美文《搭石》让我们感受了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在我们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七、课后作业推荐阅读《给予是快乐的》和《平分生命》。
板 书 设 计
5 搭石小小搭石寻常景,细细摆放为他人。协调有序走搭石,谦让敬老见真情!
教 学 反 思
课堂达标训练题
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猛涨(zhǎng zhàng)俩(liǎng liǎ)人联结(jiē jié)间(jiān jiàn)隔人影绰绰(chuò zhuō)二、读拼音写词语。1.家乡的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xùn qī( ),shān hóng bào fā( ),溪水猛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2.水坑中的石头放pínɡ wěn( )了,我们才能过去。走的时候,身体要保持pínɡ hénɡ( )。三、照样子写词语。例:走搭石(填动词)______桂花 ______灯笼 ______桌子例:清波漾漾(ABCC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例:理所当然(含“然”字的词)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四、按要求改写句子。1.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一定都见过这样的情景。(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赞美搭石。“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借搭石颂扬了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B.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里,任人踩踏,就像一条小路,可有可无。C.一排排搭石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纽带。D.这句话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揭示了作者描写搭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