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比和比例
比例
第二课时
1、经历自主探索比例基本性质以及应用性质解比例的过程。
2、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会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3、在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目标
例如:240:160=144:96
内项
外项
把上面比例中的两个外项、两个内项分别相乘,你发现了什么?
在比例中,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40:160=144:96
内项
外项
240×96=23040
160×144=23040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它们的积相等。
通过预习,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解比例吗?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另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
(1)9:2=6:
(2) : =
解:
9 =2×6
解:
练一练
1.解比例。
2.上午10时整,在空地上直立了6根不同长度的竹竿。测得这些竹竿的高度和影子的长度如下表:
2:1
2:1
2:1
2:1
2:1
2:1
(1)写出竹竿高度与影子长度的比,并填在上表中。
2.上午10时整,在空地上直立了6根不同长度的竹竿。测得这些竹竿的高度和影子的长度如下表:
2:1
2:1
2:1
2:1
2:1
2:1
(2)根据上面的结果写出三个比例。
1:0.5=2:1
6:3=2:1
3:1.5=2:1
2.上午10时整,在空地上直立了6根不同长度的竹竿。测得这些竹竿的高度和影子的长度如下表:
2:1
2:1
2:1
2:1
2:1
2:1
(3)算一算,如果竹竿的高度是3.5米,影子的长是多少米?
3.5÷2=1.75(米)
3.妈妈买了两块花布。
(1)分别写出买两块花布的钱数和布的米数的比,看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3.妈妈买了两块花布。
(2)如果买5米上面左边的花布,需要多少元钱?
3.妈妈买了两块花布。
(3)如果买7米上面右边的花布,需要多少元钱?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