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作者,理解父爱的本质和母爱的本质,了解弗罗姆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掌握阅读论述类文章的方法,即理性分析的解读方法。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理解、探究和评价作者对父爱与母爱本质的思考以及对于理想人格的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作者简介 作品内容
《爱的艺术》这本书阐释了爱并不仅是一种感情,更是一个能力的问题,与人的成熟程度有关,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从而学到手的一门艺术。
弗罗姆,著名的美国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节选自他的《爱的艺术》一书。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对文章进行结构分析,品味关键语句,并进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父爱与母爱的本质及部分关键语句。
概括段大意的
常 用 方 法
A.摘句法:把能概括全段内容的句子摘下来,作为段落大意。这种方法,适用于有中心句的段落。
B. 取舍法:一段里有几层意思,往往有主有次,抓住主要的,舍去次要的,就可以得出段意。
C.借助法:就是借助段的结构特点进行归纳。如总分段,可借助总述部分;因果段,可借助结果部分;递进段,可借助后一层的意思。
小组讨论:
1、文章各段的主要内容
2、文章的结构层次
研读文本 理清层次
①婴儿时期是一个自恋阶段;
②生长发育阶段被人爱,且被人无条件地爱;
③八岁到十岁的儿童通过自己的努力唤醒爱,创造爱。
④幼儿爱的对象开始有所变化,他们与父亲的关系密切;
⑤母爱是无条件的;
⑥父爱与母爱性质上的根本区别;
⑦父爱是有条件的;
⑧父爱和母爱对孩子的不同影响。
⑨阐明一个人应当如何发展自己的良知。
⑩说明了什么是一个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概括各自然段的大意
(一)(1—3)讲述爱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和表现。
(二)(4—7)具体分析父爱与母爱的不同之处。
(三)(8—10)指出一个成熟的人最终会脱离对母亲的依赖和父亲的权威,他成为自己的父母。 。
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纵向分析了一个人爱的能力的发展。第二部分说了爱的对象的发展,横向比较了父母之爱的本质区别。
这两部分的关系是因果关系,前果后因。一个人爱的能力之所以会有发展,是因为父爱在孩子生命中逐渐有了重要的地位。
第三部分指出一个成熟的人最终会脱离对母亲的依赖和父亲的权威,他成为自己的父母,在心理上完全成熟。
总之,文章既有纵的分析,又有横的比较,纵横交织。既有现象的罗列,又有本质的分析。溯果求因,逐层深入,先分后总,层次分明。
把握重点 领会主旨
1.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有什么根本区别?各有什么积极面和消极面?
思考问题:
母爱的性质:
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父爱的性质:
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
两者的区别:
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母爱是无条件的。
父亲从孩子六岁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父爱是有条件的。父爱的原则是: “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 ”
母爱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取。
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就会失去父爱。
积极面: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
消极面:
父爱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把握重点 领会主旨
2.文章中是怎样分析“孩子的爱” 的?
婴儿——8岁以下——8-10岁——少年时期——成熟时期
↓ ↓ ↓ ↓ ↓
无爱
孩子逐渐长大,爱的能力
不断发展,到成熟时期,他综
合父爱和母爱从而拥有健康而
成熟的灵魂。
—— 有 爱
—— 被爱
—— 创造爱
——成熟的爱
3.文章第9自然段说“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 。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的?请用文中原话作答。
把握重点 领会主旨
母爱
父爱
自
然
世
界
无
条
件
的
思
想
世
界
有
条
件
的
独立、温和
自信、理智
成 熟
文章主旨
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布置作业:
以“懂得爱,学会爱”为话题,写一篇谈对“爱”的理解体会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