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巴南两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A B A C C B B A B C C
1【答案】C【解析】孔子重新诠释周礼,通过强调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来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这是为了使礼制与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相适应,故答案为C项;孔子主张“贵贱有序”“爱有差等”,并没有淡化礼制中的等级观念,排除A项;孔子重新诠释礼制来规范社会秩序,不是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排除B项;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墨子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排除D项
2【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自汉武帝开始,太学中博士弟子人数迅速增加,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设立太学,学习儒家经典,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西汉选官有察举制、征辟制、太学中选拔等多种方式,且表格信息不能反映入仕途径的选择,排除B项;根据表格信息,反映的是太学弟子人数的增加,不能反映官位垄断的情况,排除C项;根据表格信息,反映的是太学弟子人数的增加,不能反映学术思想竞争的情况,排除D项。
3【答案】B【解析】从“以正风俗”、“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可知,当时的理学家是反对婚姻论财的社会现象,主张维护以往的传统纲常礼教,故选B项;由“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可知,理学家们并没有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排除A项;宋代政府并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所以在民俗方面也反对婚姻论财,理学家的主张也是对这一现象的反对,所以理学家是维护政府的政策导向的,而不是背离,排除C项;宋代婚姻习俗变革表现为婚姻论财,而题干中理学家们是反对这一现象的,所以他们的主张并不是促成婚俗变革,排除D项。
4【答案】A【解析】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张都是反对君主专制,是在思想上走向近代化的先声,故A项正确;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张是对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没有脱离儒学的范畴,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故C项错误;明清儒学是对宋明理学的批判继承,但还没有形成新的思想理论体系,故D项错误。
5【答案】C【解析】宋代我国就已经有了滑冰运动“冰嬉”,延续了几个朝代经久不衰,到了清代已经成为民间普遍的文体娱乐活动。八旗官兵由满汉蒙三个民族构成,多个民族共同参与,体现了民族之间的民俗交流,C正确;
6【答案】C (略)
7【答案】B 【解析】根据“农民精力充沛地、废寝忘食地重整自己的耕地”“农民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恢复生产上”,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的粮食税,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的固定粮食税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与市场的恢复无关,排除C;斯大林时期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不符合列宁,排除D。
8【答案】B 【解析】根据《苏联经济建设情况》数据可知,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全力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小幅增长,而农业却呈现负增长,国家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二五计划期间,国家作了调整,轻工业、农业虽都增长,但是增长幅度仍低于重工业,说明经济结构不合理状况已经凸显,故选B项;根据表格中数据可发现,五年计划偏重于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经济未全面发展,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不同经济部门的发展状况,无法反映地方或企业的积极性如何,排除C项;根据所学,两个五年计划期间是实行斯大林模式而非新经济政策,排除D项。
9【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经济领导将依靠对高生产指标的物质刺激和精神刺激”“对劳动的物质刺激和精神刺激的正确结合,是争取共产主义的斗争中的伟大的创造力量”,可知苏联认可物质奖励,体现了对市场效率的认可,故选A项;斯大林模式下始终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则,排除B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企业的控制非常严格,材料只是体现了在某些时期的个别政策,排除C项;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体现在企业缺乏活力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在材料中无法明确体现,排除D项。
10【答案】B【解析】1967年,欧共体成立,启动了欧洲经济的多领域合作,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87年,英、法、意等12国签署了单一欧洲文件,表明欧洲一体化逐步由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过渡,为欧盟成立奠定基础,故B项正确;1993年欧盟的成立,推动欧洲政治一体化,但是没有真正实现政治一体化,故C项错误;欧元是在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中规定的,成员国需要满足一系列严格的标准,欧盟成立后,逐渐为欧元发行扫清障碍,故D项错误。
1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是不利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存在阻碍因素,故选C项;仅美国一国的做法不能说明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在全球盛行,排除A项;美国在今天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所以美国霸权跌落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贸易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各国政治冲突,但是材料信息并没有展示美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影响,排除D项。
1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扩大金砖的‘朋友圈’,把金砖合作打造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南南合作平台”,扩大朋友圈,建立更加广泛的伙伴关系,故选C项;加强南南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排除A项;“金砖+”是指金砖国家的对外发展,并非克服内部不利因素的制约,排除B项;中国不称霸,也无意领导国际经济和地缘政治,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3答案:(1)特点:重新解释儒家经典,使理学普及化、通俗化;注重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注重道德规范教育,推动理学的生活化;(6分)
条件:印刷技术的提高(或答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私学的发展。(6分)
(2)主要内容:淡泊名利,提高修养;忠孝、节俭;耕读传家。(任意回答两点4分)
意义:有利于家庭和睦,社会稳定;发展农耕经济,传承传统文化;对发展工商业和社会转型有一定阻碍作用。(6分)(注意从家庭、国家、社会等角度分析其意义)
(3)期盼:尊老爱幼,与人为善,崇尚正义,社会有序,和谐发展。(任意回答两点3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4答案:示例一:(信息:利用甲骨文印证《史记》关于商代世系记录大部分可靠;利用青铜器铭文确定周灭商的确切时间)
观点:实物史料可以弥补文献史料的不足。(观点明确,2分)
论述:由于商周历史久远,相关历史资料有限,导致后世关于商周的文献记录比较模糊,而且一些文献记录也缺少印证。考古发现的一些文物大多是一手史料,可靠性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文献记录的不足。如通过对殷墟甲骨的研究,印证了《史记》关于商代世系的记录大多是可靠的。通过将西周早期青铜器利簋的铭文与相关文献记录结合研究,确定了周灭商的准确时间。
总之,实物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不仅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历史,而且还能够印证、充实、纠正文字史料。
(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10分)
示例二:(信息:商周时代,记录在甲骨、青铜器上的历史主要是表彰功业;《春秋》则要“善恶自现”;《资治通鉴》的目的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观点:我国古代,历史记录的政治色彩日益浓厚。(观点明确,2分)
论述:西周青铜器铭文主要是表彰主人的功业,政治色彩较弱;孔子修订《春秋》的目的是“克己复礼”,带有为政治服务的色彩;《资治通鉴》作为官修史书,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为统治提供经验教训,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总之,历史记录服务于现实政治的需要,是中国古代历史记录的重要特点。
(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10分)
示例三:(信息:商周时代,历史记录在龟甲兽骨、青铜器上,春秋时期记录在竹木简上,宋代普遍用纸)
观点:中国古代,历史记录材质的进步极大推动了史学发展。(观点明确,2分)
论述:龟甲兽骨、青铜器不利于文字刻画、书写,导致对历史的记录语焉不详春秋时期,竹木简牍作为书写记录材料,使书写状况稍有改观,历史记录的内容变得相对详细、丰富;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为书籍的传抄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促进了文化传播和社会的进步。
总而言之,历史记录书写材质的进步,使历史记录变得丰富、详细,推动了历史学的发展。(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10分)
评分标准:
解读
一等(12—9分) ①观点明确; ②能有机结合材料并充分利用史实,多角度论证观点; ③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二等(8—5分) ①观点较明确; ②能结合材料或利用相关史实论证; ③论述较充分,表达清晰。
三等(4—0分) ①观点不明确; ②未能利用材料或史实解释观点; ③论述欠充分,表达不清晰。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实物史料以及以不同史料为载体的历史纪录的发展变化,可以从实物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中国古代历史纪录书写材料的变化以及中国古代历史纪录的内容方面政治色彩日益浓厚等角度展开论述。实物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可以以图一甲骨文、图二利簋的记录为证;中国古代历史纪录的书写材料的变化,从图一商朝时期的甲骨文到图四宋朝的刻本,都可以为证;中国古代历史纪录内容方面政治色彩的日益浓厚,可以根据四幅图四种材料的历史纪录内容得出。
答案(1)目的:①避免重蹈经济危机的覆辙,促进本(美)国经济的发展;
②确立美国贸易主导权。(每点2分,共4分)
趋势:①从少数国家提倡到大多数国家接受;(3分)
②从原则理念发展到制度体系。(或者制度化或者法制化或者规范化或者体系化,任答一个点3分)
作用:①消除贸易壁垒,促进世界贸易发展,推动全球化;(3分)
②促进各国经济增长。(2分)
【详解】(1)据材料“重要目标是削减关税和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等”,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可得出目的是避免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贸易战的覆辙,促进本(美)国经济的发展;据所学知识,二战后美国利用经济的优势地位,确立美国贸易主导权,为其商品更畅通的进入世界市场。(2)第一小问“趋势”,据材料威尔逊建立战后世界和平的纲领中提出自由贸易原则理念,但没有被采纳,到《大西洋宪章》自由贸易原则“被26个国家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确认”,“23个国家参加的关贸总协定生效”,再到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可得出自由贸易原则从少数国家提倡到大多数国家接受;据材料威尔逊建立战后世界和平的纲领,可得出提出自由贸易原则理念,据材料关贸总协定建立,可得出世界贸易体系化、制度化,据材料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可得出世界贸易规范化、法制化。第二小问“作用”,据材料“重要目标是削减关税和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等”,可得出消除贸易壁垒,促进世界贸易发展,推动全球化,同时也促进各国经济增长。
第1页巴中市巴南两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
历 史 试 题
时间:5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据此可知,孔子( )
A.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 B.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
C.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 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
2.下列为西汉时期若干帝王在位时,太学中博士弟子人数变化统计表(注:据袁行霈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第二卷改编)表中人数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 )
帝王 汉武帝 汉昭帝 汉宣帝 汉元帝 汉成帝 汉哀、平帝
博士弟子 50人 100人 200人 1000人 3000人 7000人
A.儒学的社会地位在不断提升 B.进入官学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
C.官位被垄断的情形彻底改变 D.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结束
3.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栻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 )
A.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 B. 意图维护礼教纲常
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 D.促成婚姻习俗变革
4.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 )
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
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5.早在宋代,我国就已经有了滑冰运动。滑冰运动又称“冰嬉”。这项“冰嬉”运动延续了几个朝代经久不衰,到了清代已经成为民间普遍的文体娱乐活动。右图再现了每年冬至节清宫例行的八旗官兵滑冰活动的场景。这一作品( )
A.显示宫廷画的神韵意趣 B.体现了文人画的艺术技巧
C.体现民族间的民俗交融 D.反映清朝宫廷的奢靡生活
6.“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表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已有“纸”的名称和解释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
B 明代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
C 清代经学家阮元在《畴人传》中指出:“良以天道渊微,非人力所能窥测,故但言其所当然,而不复强求其所以然。”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重经验轻实验
D 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学知识 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科学
7.列宁曾经指出:“正是现在,农民精力充沛地、废寝忘食地重整自己的耕地,修复自己的农具、房舍、各种设施等等。农民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恢复生产上,即使有的农民家庭还挣扎在饥饿的边缘,也保留了用于来年春播的种子粮,为将来扩大土地播种面积而积极准备农具。”这反映了( )
A.余粮收集制适应了战时的特殊环境 B.新经济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C.市场的恢复给苏俄经济带来新气象 D.农业集体化配合了工业化的进行
8.下表《苏联经济建设情况》表明,当时的苏联( )
A.五年计划促进了经济全面发展 B.经济结构不合理状况已经凸显
C.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受到压制 D.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
9.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通过的《苏共纲领》指出:“在共产主义建设过程中,经济领导将依靠对高生产指标的物质刺激和精神刺激。对劳动的物质刺激和精神刺激的正确结合,是争取共产主义的斗争中的伟大的创造力量。”据此可知,该纲领( )
A.认可了市场经济的某些原则 B.摒弃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
C.强调了企业的独立自主地位 D.阐明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10.1987年,英、法、意等12国签署了单一欧洲文件,一致同意制定共同的生产标准,消除资本流动的障碍,寻求统一的税率,相互承认别国颁发的专业和商业执照,遵守共同的劳动权利宪章。各国将共同创建一个“没有国界的欧洲”。该文件的签署( )
A.启动了欧洲经济的多领域合作 B.为欧盟成立奠定基础
C.表明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实现 D.为欧元发行扫清障碍
11.据统计,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作为曾经全球化的主要发起者和推动者,美国却开始反向而行,对其他国家共采取贸易保护措施 600多项。据此可知( )
A.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在全球盛行 B.美国霸权的跌落已经成为事实
C.经济全球化进程存在阻碍因素 D.贸易保护加剧了各国政治冲突
12.2017年“两会”期间,外交部长王毅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谈到了“金砖+”的概念,“通过金砖国家同其他发展中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组织进行对话……扩大金砖的‘朋友圈’,把金砖合作打造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南南合作平台”。据此可知金砖合作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B.克服内部不利因素的制约
C.建立更广泛的伙伴关系 D.领导国际经济和地缘政治
二、非选择题(13题25分,14题12分,15题15分,共52分)
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熹在著《四书集注》时,采择理学家中与已意相合的论说,加入自己比较通俗浅近的注释,使理学借四书而得以传播。朱熹极为重视少年的教育,著《小学集注》,收集《礼记》、《曲礼》、《列女传》等古藉中有关三纲五常的说教。教育青少年遵照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又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等,供儿童学习。从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字,直到杂细事宜,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蔡美彪主编《中国通史》(第七册)
材料二 中国古代家训节选
三国 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唐 刘禹锡《名子说》 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
明 周怡《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清 张英《恒产琐言》 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读两字
材料三 下面图片是当今我国市场上售卖的“仁”字小饰品和街头的“仁”字广告牌。
依据材料一,归纳朱熹推广理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理学传播的有利条件。(12分)
依据材料二,概括古代家训的主要内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意义。(10分)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仁”还寄托着现代国人怎样的期盼?(3分)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的历史文化瑰宝(摘编)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古代史知识,从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息,据此明确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谨)(12分)
15.(15分)材料 20世纪自由贸易的发展演变
时间 事件
1918年 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建立战后世界和平的纲领,其中包括取消一切贸易壁垒、国际贸易计划均等。
1941年 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宣布所有国家都应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贸易。后该原则被26个国家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确认。
1946~1948年 美国向联合国提议,成立一个以自由贸易为原则的国际贸易组织。23个国家参加的关贸总协定生效,重要目标是削减关税和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等。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其宗旨和原则与关贸总协定基本一致。
——据金卫星《从“门户开放”到世界贸易组织》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国提议创建国际贸易组织的目的。(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由贸易在20世纪的发展趋势和作用。(11分)
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