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巴南两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
生物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D B A B D D B A D C C D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C C D C D B B B B D C
二、非选择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40分)
26.(1)脊髓 左后肢趾部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中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后肢屈肌(答案合理即可)
(2)不能(1分) 能(1分)
(3)突触的结构 静息时,神经细胞膜主要是对K+有通透性,K+外流导致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
27.下降(1分) 骨骼肌收缩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下丘脑 肾上腺(1分) 胰岛(1分) 甲状腺(1分)
28.(1)YyRr(1分) yyRr(1分)
(2)非同源 F1有四种表现型且比列约为3:3:1:1
(3)1/2 绿色圆粒:绿色皱粒=5:1
29.(1)下丘脑(1分) 垂体(1分) 甲注射TRH后,TSH浓度显著升高;乙注射TRH后,TSH浓度基本不变
(2)①TRH的初始浓度(1分) ②做相同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1分) ④若甲、乙两组小白鼠体内的TRH浓度均显著小于初始值 ⑤若甲组小白鼠体内的TRH浓度无明显变化,乙组小白鼠的TRH浓度显著小于初始值巴中市巴南两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
生 物 试 题
时间:80分钟 总分: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每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都形成4个成熟生殖细胞
B.人的神经细胞、初级精母细胞中分别有染色单体0、46条
C.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则其卵细胞中有5对染色体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2.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位于常染色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种性状
B.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不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C.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其相应的性状表现与一定的性别相关联
D.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则控制果蝇性状的所有基因平均分布在这8条染色体上
3.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对T2噬菌体衣壳蛋白合成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酶来自T2噬菌体 B.氨基酸原料和酶都来自细菌
C.氨基酸原料来自T2噬菌体,酶来自细菌 D.氨基酸原料和酶都来自T2噬菌体
4.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体细胞中含有11条染色体的生物一定是单倍体
B.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
C.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都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D.染色体结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5.2021年5月,世卫组织将最早在印度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B.1.617.2命名为“德尔塔”变体(RNA病毒)。相较于其他变体,德尔塔变体不仅与肺部细胞膜上的ACE2受体的亲和力提高了,其逃逸免疫系统的能力也提高了。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德尔塔变体的出现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B.德尔塔变体感染的体细胞被免疫系统清除,不属于细胞凋亡
C.若某物质能抑制ACE2受体的活性,则对治疗新冠肺炎可能有效
D.与ACE2受体合成、加工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6.甲、乙图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DNA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
C.甲、乙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
D.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
7.某种植物花的颜色有红色和黄色两种,其花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 (A/a 和 B/b)共同控制。只要存在显性基因就表现为红色,其余均为黄色。含 A 的花粉有 50%不能参与受精。让基因型为 AaBb 的某植株自交获得 F1,下列有关F1 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F1中红花植株可能的基因型有8种
B.F1中黄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1/12
C.F1红花植株中双杂合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3/11
D.可以通过测交来确定F1某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以及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数量
8.下图表示真核细胞的翻译过程,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中1、2、3依次表示 mRNA、多肽链、核糖体
B.相对于mRNA,核糖体的运动方向是从右向左
C.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可以提高翻译的效率
D.tRNA上的反密码子和mRNA上的密码子是互补配对的
9.将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的花粉粒或花瓣细胞同时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离体培养,正常情况下,花粉粒或花瓣细胞发育成的幼苗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
A.aaBB B.ab C.AB D.AaBb
10.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下列各项不能作为支持这一论点的证据的是( )
A.各种生物的细胞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 B.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C.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靠能量驱动的 D.生命活动的供能都与线粒体有关
1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具有随机性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的定向改变
C.基因频率变化是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引起的,不受环境的影响
D.某地红绿色盲患者男性中约占8%,女性中约占0.64%,则红绿色盲基因Xb的频率约为8%
12.人体稳态的维持是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处于稳态时,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稳定不变
B.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会使细胞外液的pH显著降低
C.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细胞外液中Na+和Cl-的浓度
D.突触前膜本质上属于细胞膜,分泌神经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13.人体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
A.膀胱内的尿液 B.小肠内的消化液
C.肺泡腔中的气体 D.脑细胞间隙的液体
14.去甲肾上腺素既是肾上腺分泌的激素,也是某些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这种神经递质可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也可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后膜和突触前膜的去甲肾上腺素受体相同
B.去甲肾上腺素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中作为信息分子发挥作用
C.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后膜大量的钠离子内流
D.去甲肾上腺素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属于反馈调节
15.有些地方的人们有食用草乌炖肉的习惯,但草乌中含有乌头碱,乌头碱可与神经元上的钠离子通道结合,使其持续开放,从而引起呼吸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A.食用草乌炖肉会影响身体健康
B.钠离子通道打开可以使细胞外的Na+内流
C.钠离子通道持续开放会使神经元持续处于静息状态
D.阻遏钠离子通道开放的药物可以缓解乌头碱中毒症状
16.光线进入小鼠眼球刺激视网膜后,产生的信号通过下图所示过程传至高级中枢,产生视觉。有关上述信号产生及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产生视觉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B.光刺激感受器,感受器会产生电信号
C.图中视觉产生的过程包括了完整的反射弧
D.信号传递过程有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之间的转换
17.人体在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因口渴而大量饮水。关于此间发生的内环境变化及调节过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出汗时体温增高、冷觉感受器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
B.出汗后体温下降、热觉感受器兴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
C.饮水后血浆渗透压下降、渗透压感受器抑制、抗利尿激素增加
D.口渴时血浆渗透压增高、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
18.对于高热不退的病人,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措施来降低体温。下列措施不恰当的是( )
A.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B.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C.加盖棉被,增加派含量 D.适当撤减衣物
19.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于机体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两个独立的调节系统
B.人体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神经系统没有参与调节
C.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产热大于散热,使体温得以稳定
D.与炎热环境相比,寒冷环境中人体产热更多,使体温得以稳定
20.海蜗牛在接触几次电击后,能学会利用长时间蜷缩的方式保护自己;没有经过电击刺激的海蜗牛则没有类似防御行为。研究者提取前者腹部神经元的RNA注射到后者颈部,发现原本没有受过电击的海蜗牛也“学会”了防御,而对照组则没有此现象。以下叙述不符合该实验的是( )
A.有助于我们对动物记忆形成机制的研究 B.本实验对照组的海蜗牛不需要注射RNA
C.不能说明RNA直接决定了动物记忆的形成 D.说明特定的RNA可以使海蜗牛“获得”记忆
21.机体内各种激素彼此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参与调节同一生理功能。下列对激素间相互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都对血糖的稳定起作用,二者为协同关系
B.胰岛素可降低血糖,肾上腺素可使血糖升高,二者作用相抗衡
C.雌激素和雄激素都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二者为协同关系
D.生长激素可促进生长,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发育,二者作用相抗衡
22. 2021年7月,在河南抗洪救灾中,全市消防,部队官兵与市民一起投入到城市道路清淤中,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下列有关消防官兵在救灾过程中机体的稳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救灾过程中消防官兵细胞代谢主要在内环境内完成
B.救灾过程中由于出汗大量失钠,对渗透压的影响细胞外液大于细胞内液
C.救灾过程中,消防官兵机体内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后,血浆pH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D.长时间的体力劳动,血糖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
23.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错误的是( )
A.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
B.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地位平等
C.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而以神经调节为主
24.科学家研究发现,节食减肥的中学生出现了明显的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计算力下降。过度节食还能诱发骨质疏松、贫血、低血钾、内分泌失调、情绪低落等多种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情绪低落可能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进而使免疫细胞功能下降
B.钾是人体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大量元素,血钾过低会影响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C.过度节食可能使磷脂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对膜面积较大的神经细胞的增殖和更新影响较大
D.Na+、Cl-等离子摄入量减少可使内环境渗透压降低,引起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增加,尿量减少
25.下图表示某雄性哺乳动物雄激素(睾酮)产生的调节过程,a~e表示有关生理活动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各激素只作用于有相关受体的细胞 B.a、b、c过程体现了睾酮分泌的分级调节
C.睾酮由睾丸产生,与下丘脑和垂体无关 D.d和e过程体现了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6.(10分)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轻轻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
中,反射弧组成是 。
(2)用针破坏脊髓后,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该后肢 (1分)发生收缩;如果刺激的是传出神经,该后肢 (1分)发生收缩。(填“能”或“不能”)
(3)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
所决定的。在刺激左后肢趾部前,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 。
27. (10分)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这说明体内血糖浓度 ,(1分)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所以通过 方式加速热量的产生,全身颤抖。另一方面通过 方式,减少热量散失,所以面色苍白。参与上述调节的组织和器官,在神经系统中有大脑皮层、 和垂体,内分泌腺有 、(1分) (1分)和 (1分)等。
28.(10分)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有人用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圆粒豌豆进行杂交,实验结果(F1)为898黄色圆粒∶902绿色圆粒∶297黄色皱粒∶303绿色皱粒,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两亲本的基因型为:黄色圆粒 ,(1分)绿色圆粒 。(1分)
(2)根据F1推测Y、y和R、r两对等位基因位于 (填“同源”或“非同源”)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
(3) 在F1中,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个体中纯合子比例为 。让F1中所有绿色圆粒植株自然生长结实(假设结实率、成活率等均相同),理论上其F2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
29. (10分)垂体和下丘脑发生病变都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现有甲、乙两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通过给两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分别测定每个人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来鉴别病变的部位是垂体还是下丘脑。测定结果如下表
组别 TSH浓度(Mu/L)
注射前 注射后
健康人 9 30
甲 2 29
乙 1 2
(1)由上述结果可以推测甲、乙发生病变的部位分别是 (1分)、 (1分)
判断依据是 。
(2)给小白鼠注射TSH,会使下丘脑的TRH分泌减少。基于对甲状腺激素分泌分级调节的认识,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观点1认为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观点2认为TR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来验证,请完善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小白鼠均分为甲、乙两组,测量两组小白鼠 ;(1分)
②甲组切除甲状腺后注射一定量TSH,乙组 ,(1分)然后注射等量TSH;
③将两组小鼠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饲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小白鼠体内的TRH浓度。
实验现象及结论:
④ ,则观点1成立。
⑤ ,则观点2成立。
生物试题第 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