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件(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11 21:5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七七事变
1、背景:
卢沟晓月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桥在北京广安门外西南,横跨永定河上,古时乾隆皇帝曾在秋日路过卢沟桥。
卢沟桥
国民党29军
平 汉 铁 路
日本控制区
日军重兵占据
日本控制的伪蒙军
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日本侵占了东三省,紧接着又向华北地区推进。到1936年,日军已经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北平城。战争一触即发。
二十九军士兵奋起抵抗
日军炮轰宛平城
日军进攻卢沟桥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1937年7月7日晚,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接着,日军调集大批军队,入侵中国。保卫北平的战斗异常激烈,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
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
第132师师长赵登禹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以死
报国。”
“抗日救国乃军人天 职,养兵千日,报国一时,只有不怕牺牲,才能为国争光!”
1937年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人物扫描:
赵登禹(1898-1937)
赵登禹,山东菏泽人,时任第二十九军中将师长。曾经在长城抗战中率领大刀队奇袭日军,闻名中外。七七事变发生后,率部参加北平保卫战,在南苑指挥部队奋勇抗击日军。他冲入敌阵,挥舞大刀砍杀日军。后壮烈牺牲,年仅39岁。抗战胜利后,为了纪念他,人们将北平市北沟沿大街改名为赵登禹路。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蒋介石 “最后关头”演说
1.背景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总指挥:朱 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参谋长:叶剑英
115师师长:林 彪
120师师长:贺 龙
129师师长:刘伯承
国民革命军
第八路军战斗序列
军 长:叶 挺
副军长:项 英
参谋长:张云逸
国民革命军陆军
新编第四军序列
朱德(1886-1976)
彭德怀
叶剑英
叶挺
项英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为军长。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关于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讲话,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2、统一战线的建立:
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
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
材料研读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试分析上述材料的意义。
宣告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从此开始全民族抗战,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点燃了全国军民的抗战热情:各路军阀抛开此前的恩恩怨怨,一致枪口对外;北平、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各界人士纷纷动员起来,为前线官兵捐钱捐物;各地青年踊跃参军;海外千万华侨喊出“逃避义捐,非我族类,捐而不利,不算爱国”,更有大批华侨子弟回国参军,奔赴抗战第一线。
1937年8月,日军一名军官带兵强行闯过上海虹桥机场警戒线,被中国守兵击毙。日本以此为借口,在上海挑起事端。13日,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
三、淞沪会战
日本海军中尉大山勇夫
在全民抗日浪潮推动下,国民政府第二天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告“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日军先后调集约30万兵力,在飞机、坦克、火炮的掩护下,轮番向上海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先后出动70余万兵力,一次次打退日军的进攻。
国军98师第583团3营500与日军决一死战
姚子青(1908-1937)
宝山保卫战,日军动用陆、海、空力量,付出惨重的代价方才占领。姚子青和第3营官兵血战宝山、与城偕亡。 连凶暴的日本人也被中国勇士的精神折服,日军进城后将死者尸体收殓掩埋,并列队鸣枪致敬。
上海的最后一块中国地:四行仓库保卫战
为掩护数十万大军西撤,谢晋元带领“八百壮士”孤军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弹丸之地,抗击日军数万人,激战四昼夜。
谢晋元(1905-1941)
8月14日,中国空军首次参战,击落3架日机,初战告捷。
结果
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日军占领上海复旦大学
上海沦陷后
淞沪会战持续了3个月,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材料研读
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但一般所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
淞沪会战示意图
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读上述材料,用史实说明中国军民是如何进行抗战的。这对抗战初期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后,日本街头出现了战争狂热。
1937年12月13日,南京遭屠城后的南门前尸横遍野,血迹斑斑。
1937.12.13的东京和南京
日军司令官松井石根进入南京
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少杀淫掠,无恶不作。日军占领南京,对南京居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
日军列队进入南京
四、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中国首都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南京大屠杀
战火中的南京
日军活埋南京和平居民
日军把南京青年当作刀靶练习刺杀
日军军官教士兵如何砍杀中国俘虏
刀锋已过,头已被砍断
南京的和平居民,有的被当作练习射击的靶子,有的被当作练习刺杀的对象,有的被活埋。
据战后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查证,屠杀手无存铁的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达30万人以上。
相关史事
1937年12月18日,日军将囚于南京幕府山的男女老幼5.7万多人,全部用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用机枪密集扫射。在血泊中尚能呻吟挣扎者,均被刺刀杀戮。日军将全部尸体焚化。
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题,报道如下消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进行砍杀百人的比赛,向井杀了106人,野田杀了105人,但不知谁先杀到100人,两人胜负难分,重新再赌谁先杀满150名中国人。
日军“杀人比赛”的新闻报道
一位历史学家曾经估算,如果所有南京大屠杀的罹难者手牵手站在一起,这一队伍可以从南京绵延到杭州,总距离长达200英里左右。他们身上的血液总重量可达1200吨,他们的尸体则可以装满2500节火车车厢。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
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有人说:“日本侵华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做人要向前看。”对此,你又是如何看的呢
(1)日本侵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特别是南京大屠杀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野蛮的侵略行径。日本右翼势力掩盖其野蛮侵略的历史是不能得逞的。
(2)我们当代中学生要牢记历史,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树立忧患意识,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3)我们要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我们要高度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坚决防止日本法西斯势力复活,决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一、七七事变
1、背景:
2、经过: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1、背景:
2、统一战线的建立:
三、淞沪会战
1、淞沪会战:
2、过程:
3、意义:
四、南京大屠杀
本课小结
课堂练习:
1、“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的诗句描述了中国守军与侵华日军激战的情形。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
C.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D
2、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此报道所描述战役的意义在于( )
A.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D.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C
3、在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是(   )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