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物理5.2密度习题
一、单选题
小红根据如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密度常温常压下,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物质 密度 物质 密度
水 冰
酒精 铝
水银 铜
固体的密度都大于液体的密度
体积相同的实心铝块和实心冰块,铝块质量是冰块的倍
把酒精倒掉,剩下酒精的密度不变
质量相等实心铝块和实心铜块,铝块的体积一定小于铜块的体积
A. 只有和 B. 只有和 C. 只有和 D. 只有和
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及液体的体积,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量杯质量为 B. 的该液体质量为
C. 该液体密度为 D. 该液体密度为
在物理图象中不但纵坐标和横坐标分别代表一定的物理意义,直线的倾斜角度和围成的阴影部分面积也具有特定的物理意义。对于图中的两个图象所包含的信息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图中直线的斜率越大表示物质的密度越小
B. 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该物质的密度大小
C. 图中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D. 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物体在对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物质的密度随体积增大而增大
B. 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
C. 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
D. 体积为的乙物质,质量为
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
A. 千克 B. 米秒
C. 米 D. 千克米
一个瓶子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已知,则瓶子的质量是
A. B. C. D.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图象,、、、为图象上的四个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B.
C.
D.
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
B. 铜的密度是,表示质量是的铜其体积为
C. 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
D. 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不改变
不同材料组成的、、三个实心物体,它们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者的密度关系
B. 的密度是的两倍
C. 若将的质量减半,它的密度变为
D. 若将的体积增大到,它的密度不变
由铅、铜、铝三种不同材料组成的质量相等的实心球,已知,则体积最小的是
A. 铅球 B. 铜球 C. 铝球 D. 都一样
二、填空题
甲乙两实心球的质量之比,甲、乙两球的体积之比是,则甲、乙两球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____。
盒装液体牛奶为,已知该牛奶的密度是,则牛奶的质量为______,若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是______;若宇航员将整盒牛奶带到月球上,则这盒牛奶的质量是______。
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体积之比为,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若将甲截去一半,乙截去三分之一后,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
一块质量为千克的铝的体积为米,该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千克米,他表示的物理意义为______,若把铝切去,其密度为______千克米。
三、实验探究题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物理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大小不同的干松木做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蜡块 干松木
体积 质量 体积 质量
请把干松木和蜡块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在坐标系中画出来。
通过对图象的分析,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______,______。
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铝块、水来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甲同学用天平、量筒、铝块和水进行实验,所记录的数据在草稿纸上如图所示。乙同学用天平、量筒、烧杯和某种液体进行实验,先在烧杯中加入部分液体后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再用量筒测出这部分液体的体积,重复三次,实验数据如表二所示。
表一铝块 表二某液体
实验
序号 质量
克 体积
厘米 实验
序号 质量
克 体积
厘米
______
______
______
表三某液体
实验
序号 质量克 体积厘米
______
______
______
请根据甲同学的数据记录将表一数据填写完整。
甲同学分析表一中的数据,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
乙同学根据表二中的数据与与,发现无法得出像甲同学那样的结论,乙同学反思了自己的实验过程和数据记录找到了原因,原因是:______。
请你根据表二的实验数据,把表三相应的液体质量填写完整。
1.【答案】
【解析】解:由密度表知,冰、铝、铜的密度都小于水银。故错误;
铝的密度是冰密度的倍,体积相同的实心铝和冰,由公式知,铝的质量是冰的倍。故正确;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故克酒精倒掉,质量减小一半,密度不变。故正确;
铜的密度大于铝,由公式知,质量相等实心铝块和实心铜块,铜的体积较小。故错误。
所以,说法正确的是。
故选:。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大小用比较;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体积大小用分析。
此题考查了密度的特点和变形公式的应用,在比较物体质量或体积大小时,一般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
2.【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读取图象获取信息,进一步进行分析和计算,是本题的一大特点,形式较为新颖,即考查了密度的相关计算,同时更考查了对图象的认识,值得我们重视。
设量杯的质量为,液体的密度为,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当液体体积为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列方程组求出液体密度和量杯质量;
当液体的体积,利用求液体质量。
【解答】
设量杯的质量为,液体的密度为,
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
根据可得,
则有:-----,
当液体体积为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
可得:-----,
可得液体的密度:,故CD错误;
A.将代入得:,故A错误;
B.的该液体质量:
,故B正确。
故选B。
3.【答案】
【解析】解:、图中纵坐标表示物体的质量,横坐标表示物体的体积,则图象的斜率表示物质的密度,斜率越大,表示物质的密度越大,故A错误;
B、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是物体的质量与物体体积乘积的一半,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因此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不表示该物质的密度大小,故B错误;
C、图是图象,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物体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即,表示物体在对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故D正确。
故选:。
分析各图象,找出图象斜率与面积的表示的意义,然后逐一分析各选项,判断各选项说法的正误,作出选择。
此题考查学生根据图象探究物理规律,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以及对密度特性的理解,分析图象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分析图象,得出相同质量的甲和乙两种物质的体积大小关系;
由图象可知得出,当甲物质的质量为时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出甲的密度;当乙物质的质量为时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出乙的密度,进而求出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再利用求乙物质的质量。
【解答】
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A错;
B.由图象可知,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如质量都为,乙物质的体积较小,故B错;
C.由图象可知,当甲物质的质量时,,,;
当乙物质的质量时,,,
所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故C错;
D.体积为的乙物质的质量:,故D正确。
5.【答案】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物理量及其对应单位的识记,属于基础题,容易解答。
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明确每个单位对应的物理量,就能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
A.千克是质量的单位,故 A不符合题意;
B.米秒是速度的基本单位,故B不符合题意;
C.米是长度的基本单位,故C不符合题意;
D.千克米是密度的单位,符合题意.
故选D。
6.【答案】
【解析】解:因同一个瓶子装满水和装满酒精时,水和酒精的体积相等,均等于瓶子的容积,
所以,由可得,瓶子的容积,
即,
解得:。
故选:。
同一个瓶子装满水和装满酒精时,水和酒精的体积相等,均等于瓶子的容积,据此根据得出等式即可求出瓶子的质量。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知道同一个瓶子装满不同液体时液体的体积相等是关键,计算过程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7.【答案】
【解析】解:由图象可知,图象的横坐标表示体积,纵坐标表示质量,
A、两点表示物质的质量相同,点物质体积小于点物质的体积,根据可知,。
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状态相同其密度相同,
所以,,
则,故ACD错、B正确。
故选:。
首先明确图象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然后利用相同质量比较体积的方法,得出、两点的密度关系。然后根据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其密度一般相同,得出其它各点的密度关系。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利用好图象和控制变量法同样的质量比较体积是本题的关键。
8.【答案】
【解析】解:
A、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的铁和水,密度不同,质量相同,故A错误;
B、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铜的密度是,表示体积是的铜,其质量为,故B错误;
C、由可知,物体质量的大小与密度和体积都有关,只知道密度关系不能判断质量大小,故C错误;
D、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质量和体积均变为原来的一半,物质种类不变,密度不变,故D正确。
故选:。
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的公式为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量,它反映了这种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质量、体积的变化一般不会引起密度的变化。
本题考查了密度的性质,属于基础题,掌握质量、体积与密度之间的关系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9.【答案】
【解析】解:由图象可知,横轴是质量,纵轴是体积。
、由图象可知,当时,,,,则、、的密度分别为:
,
,
,
所以三者的密度关系,
物质的密度是物质密度的,故AB错;
、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质量、体积大小无关,所以将的质量减半,的密度不变,还是;
将的体积增大到,它的密度不变,还是,故C错误、D正确。
故选:。
由图象可知,当时,、、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的密度,并比较得出三者的大小关系;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质量、体积大小无关。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以及对密度特性的理解,分析图象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
10.【答案】
【解析】解:已知铅、铜、铝三个实心球的质量相等,且,
根据可知,铅的密度最大,体积最小。
故选:。
已知三实心球的质量关系和密度关系,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它们之间的体积关系。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简单应用,是一道基础题目。
11.【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计算时要细心,防止因颠倒而出错。
知道两物体的质量之比和体积之比,利用密度公式求解。
【解答】
因为,::,::,
所以::。
故答案为::。
12.【答案】
【解析】解:牛奶的体积 ,
由可得牛奶的质量:
;
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将不变,仍为;
若宇航员将整盒牛奶带到月球上,位置改变、质量不变,这盒牛奶的质量还是。
故答案为:;;。
知道牛奶的体积、密度,根据可求出牛奶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质量、体积无关;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其大小与形状、状态、温度、位置无关。
本题考查了对密度特性、质量属性的理解、密度公式的运用,计算过程注意单位换算: ,。
13.【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密度之比的计算和密度的特性,是一道较为简单的应用题。
知道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比,根据求出两物体的密度之比;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物体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解答】
由可得,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
;
因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所以,把甲乙两物体都截去一部分后,两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不变,仍为:。
故答案为::;:。
14.【答案】 每立方米铝的质量为千克
【解析】解:金属块的密度,
铝的密度是,它的物理意义是每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若把铝切去,其密度不变,还是。
故答案为:;每立方米铝的质量为千克;。
已知铝的质量和体积,由可求得其密度;
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以及对密度及其特性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5.【答案】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解析】图像横轴为体积,纵轴为质量,根据表中数据描点连线如下图:
根据图像可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但蜡块和干松木的比值不相同,其中蜡块的比值比干松木大。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故答案为:见试题解析;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根据表中数据,利用描点法,分别作出蜡块和干松木的坐标点进行连线即可;
根据图像分析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观察有无变化;
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图象得出结论的能力,是一道基础题目。
16.【答案】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水的质量测量有误,总质量没有减去烧杯的质量
【解析】解:根据甲同学在草稿纸上的记录,可知他做次实验的金属块的质量分别是:、、,由水的体积和下面对应的、、可知其体积分别为:、、见下表:
实验序号 金属质量 金属体积
分别分析每一次试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对比乙同学表二中的数据、、可知水的质量测量明显有误,因为他是“先在烧杯中加水后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再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所以很有可能是总质量没有减去烧杯的质量,因而导致实验结论不正确;
表二中,、两次变化的质量为,变化的体积为,所以每某液体的质量为,所以表三中应该这样填:
表三某液体
实验
序号 质量克 体积厘米
故答案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水的质量测量有误,总质量没有减去烧杯的质量;;;。
根据甲同学在草稿纸上的记录、可直接填写次验中质量的数值,体积分别为,、、。
分析甲同学分析表一中的数据、、可知,质量成倍增加,体积也成倍增加,说明质量与体积是成正比的。
对比乙同学表二中的数据、、可知水的质量测量明显有误,可从他测量的方法“先在烧杯中加水后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再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查找原因;
表二中,判断出、两次变化的质量和变化的体积,找出规律即可解答。
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能力,这类题型是常见题型,也是常考的题型。涉及到了控制变量法研究思想,结论的成立是建立在条件的基础上的,所以分析时一定要先找条件,即相同的量,然后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