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4.16我的叔叔于勤习题
一、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画线字词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sǎn)步。
B. 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是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lǒu)的年老水手走去。
C.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zhòu)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勘。
D. 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shù)。
下列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句子中的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说明人物极度惊惶,以致说话不流畅)
B.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语言描写。这三种称呼指的是同一个人,这样写有点哕唆)
C. 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排比。突出了当初于勒在人们心中行为不端、品质恶劣的印象,强调了“我”的父母对挥霍家产的于勒的痛恨)
D. 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郑重其事”大词小用,体现了菲利普勉强维持其社交中的绅士形象的可笑、可怜、可鄙,富有讽刺意味)
下列各句的描写方法辨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1)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2)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
(3)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4)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
A. 语言 动作 语言 神态 B. 心理 神态 语言 肖像
C. 心理 动作 语言 神态 D. 心理 肖像 语言 神态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 )
A. 拮据(jié) 赚钱(zhuàn) 不 堪(kān) 诧异(chà)
B. 恐 怖(bù) 栈桥(zhàn) 牡 蛎(lì) 糟 蹋(tà)
C. 阔 绰(zhuō) 流 氓(mánɡ) 狼 狈(bèi) 煞白(shà)
D. 别 墅(shù) 撬开(qiào) 褴 褛(lǚ) 嘟 囔(nanɡ)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________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2)我发了财就会回勒阿弗尔的。我希望________,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3)对于叔叔回国这桩________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
(4)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母亲有点________,就问:“哪个于勒?”
A. 分文不值 为期不远 大快人心 迟疑不决
B. 一干二净 为期不远 十拿九稳 莫名其妙
C. 一干二净 指日可待 十拿九稳 捉摸不透
D. 分文不值 指日可待 大快人心 烦躁不安
下列表述, 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中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冷酷自私.惟利是图的形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B. 《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司马光是西汉时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C.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字敏轩,选入本册书目的是《范进中举》.
D. 《出师表》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表:古代向君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下列对课文内容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莫泊桑,他与契诃夫、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B.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围绕于勒的命运,从“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四个方面展开故事。
C. 《我的叔叔于勒》中,作者采用第一人称,运用对比、烘托等表现手法,真实地展现了金钱社会中冷酷的人际关系。
D. 《我的叔叔于勒》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文章批判了以他们为代表的唯利是图、自私虚伪的人。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节俭有助于一个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节俭也是一个人事业有成、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诸葛亮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离不开节俭
③当前,党中央向全国人民提出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主张
④过着节俭朴素的生活,与人无求,于己无愧,不为物欲所羁绊,就可以把人的整个身心投入到追求的事业中去
⑤反之,穷奢极欲、挥金如土的生活永远不会产生崇高的理想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A. ②③①④⑤ B. ①④⑤③② C. ③②④⑤① D. ①③②④⑤
二、填空题
文学常识填空。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的 (国籍)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有《 》《 》等。本文即选自其短篇小说集《 》。
三、现代文阅读
船长本已不耐烦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着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一个姓。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落到什么田地。”
我父亲脸色已经熬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母亲马上回答说:“应该把孩子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说:“出大乱子了!”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重新回来拖累我们的,现在反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人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靠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五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两法郎五十生丁。”
我把五法郎的银币递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他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1)文中加点的“他们”“咱们”“我们”分别指代哪些人?
他们:______
咱们:______
我们: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本文有两处景物描写,第一处轻快名明丽,第二处阴郁浓重,实际上是人们的两种心境的反映。
B.于勒的生活经历了三个阶段:生活荒唐,花了哥哥很多钱--国外发了财--穷困潦倒地回国。
C.小说的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因此“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
D.小说中的“我”,是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虽然他也渴望叔叔于勒发财回来,把自己一家从困境中拯救出来。但他发现叔叔是个穷水手后,默念“我的亲叔叔”,并自作主张地给了10个铜子的小费。
(3)在船长证实是于勒后,菲利普的神色是怎样的?这样的神色表明他怎样的心理状态?
(4)“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文章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果然,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
……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1)全家人出发时是怎样的心情?后来又是怎样的反应?(用选文中的话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母亲原先是怎样称呼于勒的?后来又是怎样称呼的?从称呼的变化上,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有两处景物描写,分别说说这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于勒接到十个铜子的小费,就“赶紧”表示感谢,这个细节意在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认为“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一段有画蛇添足之嫌,你是否赞同?请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A.散sàn。B.是→事,褛lǚ。C.勘→堪。
2.【答案】B
【解析】这句话是心理描写,不哕唆。从人物关系看,“我的叔叔”也就是“父亲的弟弟”,意思没有什么不同,但这是作者有意安排的语意上的重复;从排列的顺序上分析,作者是很具匠心的,最后写“我的亲叔叔”,其中一个“亲”字,反映了“我”对贫困的于勒叔叔的深切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饱含讽刺意味。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人物描写方法的能力。(1)由“心里”可判断是心理描写。(2)由“老”“脏”“满脸皱纹”可判断是肖像描写。(3)由“谢我”可判断是语言描写。(4)由“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可判断是神态描写。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能力。教师必须在平时多强调,并注意收集学生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同时注意一些形似字、多音字、变声字的读音。这类题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的语感,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ABD选项注音正确;C项注音不正确,应为:“绰”应读“chuò”。故选C。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分辨,做出判断。“分文不值”形容毫无价值。“一干二净”形容十分彻底,一点儿也不剩。比较这两个词语,可知“一干二净”符合语境。所以排除选项AD;“为期不远”指快到规定或算定的日子。“指日可待”指(事情、希望等)不久就可以实现。这两个词语意思相近,不能确定哪个选项正确;“莫名其妙”形容人的语言、行为使人无法理解。“捉摸不透”意思是难以捉摸、难以猜测、难以预料。比较这两个词语,可知“莫名其妙”符合语境。所以排除选项C
。故选B。
6.【答案】D
【解析】D中“《出师表》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是错误的。《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对于文学常识,我们在平常的学习过程当中,要注意积累和辨别。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A项,莫泊桑是法国著名小说家,而不是“英国”。
8.【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此题可首先读各语句,获得整体感知,然后依据逻辑顺序排列。
【解答】
通读语段后,可大体按照“由古到今”的思路辨析,语段中提到“节俭”这一中心词,①以古人为例,对上文的观点进行佐证,是第一句;④此句是对上一句进一步的阐释,是第二句;⑤此句中的“反之”显然是针对上面观点来说的,是反面论证,是第三句;③②讲到“当前”,结合“更”字可排列二者顺序。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①④⑤③②。
故选B。
9.【答案】法国 《项链》《羊脂球》 《羊脂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学生要在平时勤于背诵,可把课本上的文学常识整理归类,以便于记忆。《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的法国(国籍)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本文即选自其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10.【答案】两个女儿和女婿.;菲利普夫妇;菲利普夫妇及孩子们;C
【解析】(1)本题考查对指示代词的理解,我们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第一处:他回到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因为我在身边,所以他们应该指两个女儿和女婿.第二处: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母亲马上回答说:“应该把孩子领开.”可以看出来句中的咱们指菲利普夫妇.第三处: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可以看出是全家人一起回家,所以我们指菲利普夫妇及孩子们.
(2)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C项中“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的说法有误,判断小说的主人公主要看人物在小说情节、结构、矛盾冲突中是否占中心地位,是否通过他来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而不是以作墨的多少判断.根据小说表现的主题,看出应该主人公应该是菲利普夫妇.
(3)本题考查理解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结合上下文内容进行分析.当船长回答后,文中描写到“我父亲脸色已经熬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这一句是对人物的神态描写,结合他说话时的哑着嗓子,和后面的神色张皇,可以看出菲利普惊恐而绝望的心理活动.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以结合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文章最后说“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看出菲利普夫妇不想再见到亲弟弟于勒,恐怕被于勒拖累,反映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和冷酷,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答案:
(1)他们:两个女儿和女婿.
咱们:菲利普夫妇.
我们:菲利普夫妇及孩子们.
(2)C
(3)脸色煞白,两眼呆直,神色张皇.这样的神色表明他惊恐而绝望的心理.
(4)反映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和冷酷,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语段是课文《我的叔叔于勒》中的片段,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先写父亲见到穷困的于勒难以相信,去找船长打听消息;然后写确认那就是于勒后父母内心的惶恐,以及后来我们回来时对于勒的躲避.通过这个与“亲情”相关的故事,再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引发我们对人性的深入思考.
代词的指代对象: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这”代指的一般是上文,“那”是代指下文内容.
11.【答案】(1)出发时“感到快活而骄傲”,后来则“大家都不再说话”了。
(2)原先称于勒为“好心的于勒”“一个有办法的人”;后来则称他为“这个人”“这个流氓”。从称呼的变化上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嫌贫爱富、自私冷酷的人。
(3)前一处景物描写衬托出全家人快活而骄傲的心情,后一处景物描写则衬托出全家人沮丧、忧愁的心情。
(4)表明于勒很少得到这种温暖,进一步表明于勒确实很穷。
(5)不赞同,这一段写出了大家的表现,揭示了菲利普夫妇怕女婿知道真相的复杂心理,表意丰富,耐人寻味,有利于刻画菲利普夫妇的形象,突出文章中心。同时,在结构上起到总结上文的作用。
【解析】(1)本题考查把握小说情节的能力。从文段中表示态度的语句可知,出发时“我们”全家“感到快活而骄傲”,而见到于勒后的反应是“大家都不再说话”了。
(2)本题考查概括小说内容和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从文中找到前后不同的“称呼”,再思考“称呼”变化的原因,最后分析人物的心理与情感,以此概括人物的形象。
(3)本题考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能力。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有交代故事的环境、铺垫情节、表达人物的情感、烘托人物的形象等。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表达人物的情感。第一处景物描写是选文中的“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衬托了全家人出游时愉悦的心情。第二处景物描写是“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衬托了一家人见到于勒后沮丧、忧愁的心情。
(4)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于勒这个人物本身的处境来分析。
(5)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注意语段的内容对塑造人物形象以及表现主题的作用。结构上,结合段落的位置来分析。分析本段作用要从上一段父亲为何对母亲使眼色入手。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