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3.11岳阳楼记练习
一、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古今词义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A. 沙鸥翔集 B. 至若春和景明
C. 宠辱偕忘 D. 微斯人,吾谁与归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 记,古代一种文体,通过记人、事、物、景等来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思想观点。
C. 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后泛指文人。
D.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用来表示年份),“庆历四年”就是年号纪年法。
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南极潇湘 感极而悲者矣
B. 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
C.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多会于此
D. 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B.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C. 属予作文以记之 D. 蝉则千转不穷
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理解正确的一句是( )
A. 不认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可以高兴或悲伤。
B. 不认为环境好坏就高兴,不认为个人的得失就悲伤。
C.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高兴或悲伤。
D. 不因为环境的好坏而喜,也不因为个人的得失而悲。
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前人 之述备矣 B. 览物 之情
C. 予尝求古仁人 之心 D. 属予作文以记之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谪守(zhé) 衔远山(xián) 浩浩汤汤(tāng)
B. 潜形(qiǎn) 日星隐曜(yào) 樯倾楫摧(qiáng)
C. 皓月(hào) 淫雨霏霏(fēi) 岸芷汀兰(tīng)
D. 嗟夫(jiē) 宠辱偕忘(xié) 属予作文以记之(shǔ)
二、填空题
填空。
(1)《岳阳楼记》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岳阳楼与________、________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的楼址在今________省________市,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________的阅兵台。宋朝时重修该楼的是________。
(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既有成功,也有失败。在得失面前,我们应有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那样的心态,始终积极向上。
(3)《岳阳楼记》中“________”两句描写了鸟儿在湖面时飞时歇,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的景象。
(4)《岳阳楼记》中体现范仲淹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
名句默写。
(1)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2)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岳阳楼记》)
(3)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其五)》)
(4)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5) ,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7)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8) ?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9)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10)杜牧在《赤壁》中用典故从反面设想,含蓄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的句子
是: , 。(杜牧《赤壁》)
(11)从嫦娥奔月到“神十”顺利升空,中国人民从未停止过飞天的梦想。作为青少年的
我们更应当怀着“ , ”
(李白《行路难(其一)》的志向,奋发有为,报效祖国。
四、文言文阅读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至若春和景明 景:___________
2)把酒临风 把: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倒装句,起突出强调作用,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微斯人,吾与谁归”。
B.选文语言充分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记叙多用散句,长短错落,质朴平实;写景多用偶句,两两相对,珠联璧合。
C.选文中间两段,所写的景象特点截然不同,却都写了游人的“览物之情”,而这“览物之情”与“古仁人”的理念也并无不同。
D.作者在尾段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言壮语,点明了全篇主旨。
(4)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大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字词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守:__________
(2)越明年 越:__________
(3)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状:__________
(4)衔远山,吞长江 衔:__________
(5)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晖:__________
(6)前人之述备矣 备:__________
(7)连月不开 开:__________
(8)山岳潜形 形:__________
(9)薄暮冥冥 薄:__________
(10)郁郁青青 郁郁:__________
(11)渔歌互答 答:__________
(12)宠辱偕忘 偕:__________
(1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集:古义,停息/今义,泛指聚集。B.景:古义,日光/今义,景致,风景。C.偕:古今词义均为“一起”。D.微:古义,如果没有/今义,细小。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文学常识的能力。A项,范仲淹非“唐宋八大家”之一。
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
【解答】
句意: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再乐。因为表示时间的两个名词“先”“后”应有一个短暂停顿,“天下之忧”“天下之乐”是两个固定短语,与后面的“而忧”“而乐”在语气节奏上也应有停顿。停顿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故选C。
4.【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的文言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解答】
A.至、到达/到极点,故不同不合题意;
B.一片/全,故不同不合题意;
C.介词,在/介词,在,故相同符合题意;
D.观看/景象,故不同不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对通假字的理解能力。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解答此题,头脑中要有常用通假字用法的知识储备。解答此题,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通假字的积累。准确把握句子中的通假字及其本字,理解通假字的意思。
【解答】
A.有通假字。“具”同“俱”;
B.没有通假字;
C.有通假字,“属”同“嘱”;
D.有通假字,“转”同“啭”。
故选B。
6.【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能力。此类辨析翻译句子正误题,先要根据文中语境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字词比较,找出错误点,反选排除,得出答案。
【解答】
用反选排除法判断答案,AB两项把“以”译错,“以”不是“认为”而是“因为”。此句两分句是互文显义,不能分开翻译,所以D错。
故选C。
7.【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用法的掌握能力。文言虚词的用法灵活多变,必须在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
【解答】
A、B、C项均为结构助词,的。故不合题意。
D.代词,代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故D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A项,汤shāng。B项,潜qián。D项,属zhǔ。
9.【答案】(1)《范仲淹全集》 宋 范仲淹 滕王阁 黄鹤楼 湖南 岳阳 鲁肃 滕子京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记住重要文学常识、相关典故及名句。注意书写正确。
10.【答案】(1)长河落日圆(2)后天下之乐而乐(3)悠然见南山(4)草色遥看近却无(5)但愿人长久(6)无可奈何花落去(7)何当共剪西窗烛(8)乡书何处达(9)春蚕到死丝方尽(10)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默写名句的能力。平时多一些积累,丰富学生的诗文积累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对识记的诗文作适当的诠释,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完成理解性默写题,更重要的是以增强记忆和逐渐融入学生的知识、情感结构中,成为一种文化沉淀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对古诗词的积累不应停留在机械的识记上,应更多地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结合对生活、人生的思考使学生有所顿悟。这样的古诗词教学才具有美感,才具有价值。这里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本题注意“剪”“济”的书写。
11.【答案】(1)1)日光 2)持、执
(2)1)处在高高的朝堂上,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替君主担忧。
2)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3)C
(4)【示例】天下兴亡,人人有责,不能说与我们无关。作为普通人,我们不应该过分关注小我,而应该关爱他人、奉献社会、关心国家。
【解析】(2)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重点词语:“先”的意思是“在……之前”,“后”的意思是“在……之后”。
(3)本题考查理解与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迁客骚人“感极而悲者矣”和“其喜洋洋者矣”的“览物之情”与“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理念不同。
(4)本题考查结合文章谈自己的观点、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需细读文章内容,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内涵,然后明确指出“与我们普通人无关”这种看法的片面性,再结合自己的理解,可围绕这种精神对于“中国梦”的实现的现实意义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注意语言的简洁性和流畅性。
12.【答案】(1)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 (2)到 (3)胜景,美景 (4)连接 (5)日光
(6)详尽 (7)天气放晴 (8)形体 (9)迫近,接近 (10)形容草木茂盛
(11)应和 (12)一起 (13)探求
【解析】略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