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7.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11 18:50:1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东汉建立的基本情况;了解“光武中兴”局面的出现及这一时期所采取的措施。
2.掌握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和黄巾起义的主要史实,分析总结东汉衰败的原因。
【重难点】
教学重点: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教学难点:东汉盛衰的原因。
【教学过程】
目录:
1.王莽篡位
2.东汉建立
3.光武中兴
4.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5.黄巾起义
一、导入新课
东汉初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但是东汉中期以后,却是朝政紊乱、败坏,社会动荡不安。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东汉王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当时的朝政出现了什么样的状况?东汉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
二、新课讲解
1.王莽篡位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王莽(公元前45—公元23年),字巨君,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之侄、王永之弟,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即新太祖,也称建兴皇帝或新帝。王莽初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其人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汉建新,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王莽统治的末期,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王莽共在位16年,卒年69岁,而新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很短命的朝代之一。
2.东汉建立
西汉宗室刘秀在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3.光武中兴
刘秀登上皇帝宝座后,面临的是一副残破到极点的烂摊子。与刘秀同时代的冯衍有一段话描写当时的状况说:“祸拏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 《后汉书·桓冯列传》
汉光武帝对于面临的困境,他又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巩固他的政权?
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口增长,因此刘秀统治时期,史称“光武中兴”。
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时期;东汉出现“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
小组讨论:古代盛世局面出现有哪些共同原因?
(1)统治者都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2)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
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时期;东汉出现“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
小组讨论:“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异同点?
(1)同:
①从背景上看:都是在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在新王朝建立前期出现的;都是在吸取前朝灭亡教训的背景下出现的 。
②从内容上看:统治阶级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减轻农民负担;都提倡节俭
③从结果上看:都呈现出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局面。
(2)异:
措施不同:光武帝刘秀整顿更治,严惩贪官污史,这是文景之治”所没有的。
小资料
什么是“外戚”呢 大家知道,西汉就灭亡于外戚王莽之手。所谓外戚亦称“外家”,是指帝王的母族、妻族。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宦官多是幼年入宫,社会关系简单,别无出路,但因其近于皇帝,故权势很大。
4.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开始时间
东汉中期以后。
2.原因
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
3.表现
(1)专权:太后主持朝政,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势力膨胀。
(2)专权: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
(3)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4.危害
(1)外戚与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示意图
5.黄巾起义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这段话出自《后汉书》,意思是说,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不免沦落天涯,曝尸路旁;而不正直的谄佞奸徒,趋炎附势,阿世盜名,反倒封侯拜相,极尽荣华。这段话非常形象地反映了东汉末年朝纲败坏,官场腐败的乱象。
1.背景
(1)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无法忍受这种黑暗统治了,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
(2)创立太平道的张角,经过10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信徒已有数十万人。
2.爆发
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
阅读课本第65页内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为什么说黄巾起义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②黄巾起义的时间、领导者是什么?
③本次起义为什么称为“黄巾起义”?
④黄巾起义的过程如何?结果怎样?
⑤黄巾起义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①张角创立太平道,以宗教的方式笼络人心,经过十多年的社会底层传教,信徒已有数十万人。
②黄巾起义的时间是184年,领导者是张角。
③因为起义者都头绑黄巾为记号,故称“黄巾起义”。
④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在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下,黄巾军受到重挫,损失惨重,起义首领张角因病去世,历时9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
⑤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并未推翻东汉统治)
你从东汉的兴亡中吸取到哪些历史经验和教训?
1、成由简、败由奢;
2、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要顺应民心;
3、要善于调整政策;
三、课堂小结
四、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
微课:东汉的兴衰(共25张PPT)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目录
01
02
03
王莽篡位
东汉建立
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04
黄巾起义
05
学习目标
掌握东汉建立的基本情况;了解“光武中兴”局面的出现及这一时期所采取的措施。
02
掌握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和黄巾起义的主要史实,分析总结东汉衰败的原因。
01
新课导入
东汉初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但是东汉中期以后,却是朝政紊乱、败坏,社会动荡不安。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东汉王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当时的朝政出现了什么样的状况?东汉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
王莽篡位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王莽(公元前45—公元23年),字巨君,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之侄、王永之弟,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即新太祖,也称建兴皇帝或新帝。王莽初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其人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汉建新,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王莽统治的末期,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王莽共在位16年,卒年69岁,而新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很短命的朝代之一。
小资料
东汉建立
背景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影响
①西汉后期朝政腐败;②王莽建新代汉及改制失败;③农民起义推翻王莽政权。
刘秀
公元25年
洛阳
结束了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
西汉宗室刘秀在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刘秀登上皇帝宝座后,面临的是一副残破到极点的烂摊子。与刘秀同时代的冯衍有一段话描写当时的状况说:“祸拏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 《后汉书·桓冯列传》
汉光武帝对于面临的困境,他又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巩固他的政权?
光武中兴
刘秀连续下达了六道释放奴婢的命令,使得自西汉末年以来农民沦为奴婢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解决了战乱之后土地荒芜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释放奴婢
光武帝下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这样极大的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注意整顿吏治,躬行节俭,奖励廉洁,选拔贤能以为地方官吏;并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
监督官吏惩处贪腐
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恢复西汉前期三十税一的赋制。
省减刑罚,还多次宣布释放刑徒,即“见徒免为庶民”。
减轻负担减轻刑法
允许内迁缓解矛盾
东汉政府把羌人内迁,把南匈奴内迁,把乌桓内迁,把鲜卑内迁,“鲜卑大都护偏何遣使奉献,愿得归化”
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光武中兴
光武中兴
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口增长,因此刘秀统治时期,史称“光武中兴”。
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时期;东汉出现“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
小组讨论:古代盛世局面出现有哪些共同原因?
(1)统治者都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2)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
光武中兴
(1)同:
①从背景上看:都是在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在新王朝建立前期出现的;都是在吸取前朝灭亡教训的背景下出现的 。
②从内容上看:统治阶级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减轻农民负担;都提倡节俭
③从结果上看:都呈现出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局面。
(2)异:
措施不同:光武帝刘秀整顿更治,严惩贪官污史,这是文景之治”所没有的。
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时期;东汉出现“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
小组讨论:“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异同点?
光武中兴
什么是“外戚”呢 大家知道,西汉就灭亡于外戚王莽之手。所谓外戚亦称“外家”,是指帝王的母族、妻族。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宦官多是幼年入宫,社会关系简单,别无出路,但因其近于皇帝,故权势很大。
小资料
1.开始时间
东汉中期以后。
2.原因
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
3.表现
(1)专权:太后主持朝政,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势力膨胀。
(2)专权: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
(3)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专权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4.危害
(1)外戚与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专权
专权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示意图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这段话出自《后汉书》,意思是说,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不免沦落天涯,曝尸路旁;而不正直的谄佞奸徒,趋炎附势,阿世盜名,反倒封侯拜相,极尽荣华。这段话非常形象地反映了东汉末年朝纲败坏,官场腐败的乱象。
黄巾起义
1.背景
(1)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无法忍受这种黑暗统治了,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
(2)创立太平道的张角,经过10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信徒已有数十万人。
2.爆发
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
黄巾起义
东汉末年张角,组织领导黄巾起义
阅读课本第65页内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为什么说黄巾起义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②黄巾起义的时间、领导者是什么?
③本次起义为什么称为“黄巾起义”?
④黄巾起义的过程如何?结果怎样?
⑤黄巾起义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黄巾起义
①张角创立太平道,以宗教的方式笼络人心,经过十多年的社会底层传教,信徒已有数十万人。
②黄巾起义的时间是184年,领导者是张角。
③因为起义者都头绑黄巾为记号,故称“黄巾起义”。
④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在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下,黄巾军受到重挫,损失惨重,起义首领张角因病去世,历时9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
⑤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并未推翻东汉统治)
黄巾起义
你从东汉的兴亡中吸取到哪些历史经验和教训?
1、成由简、败由奢;
2、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要顺应民心;
3、要善于调整政策;
思考
东汉的兴衰
兴—
光武中兴
乱—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走向衰亡。
建立:
措施:
结果:
公元25年 ,刘秀,洛阳
(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3)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光武中兴
衰—黄巾起义
三要素:
影响:
184年,张角,失败
给东汉统治带来了沉重打击,使其一蹶不振
课堂小结
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