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短歌行》导学案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7.1《 短歌行》导学案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1 17:06:51

文档简介

2021-11-09 《短歌行》导学案 制作人 :
《短歌行》导学案 (教师版)
〖学习目标〗
1.品味诗中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的思想
2.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4、背诵该诗
〖重点难点〗 典故 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分析探究法
〖知识链接〗
1、关于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少机警,有权术,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年二十举孝廉,因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迁为济南相。后起兵伐董卓,复击灭袁术、袁绍。他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系列较为进步的措施,终于统一了北方。位至大将军、丞相,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曹操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其诗风格苍劲雄浑,有些诗反映了丧乱的时代现实, 抒发了统一中国的政治思想。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他统一天下的远大抱负和顽强的进取精神。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他的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风对后来的新乐府诗有很大启示。有《曹操集》。
2、相关背景
据《三国演义》介绍,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锁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意下抒发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不禁令人感慨,可惜不久之后,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于赤壁,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人们广为传唱!
3、关于长歌短歌
长歌、短歌是指曲调长短而言。行,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这大概是用于宴会的歌辞。
〖学习过程〗
整体感知、听录音示范朗诵反复诵读,初步感知本诗的感情基调。
分组讨论赏析全篇
(一)解构诗句 分节鉴赏
分解1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里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那么愁的是什么呢?格调(风骨)如何?
情调悲凉,慨叹人生短促和年华消逝;而与诗人求贤未得、功业未就有密切关系。全诗洋溢着高昂的情绪,蕴藏着及时努力的思想。
分解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设疑:这里引用的哪些诗句?表达了什么内容?运用的是什么手法?
明确: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曹操引用这首诗,使用典手法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
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竭诚待以“嘉宾”之礼的。
分解3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设问:这组诗句与前面诗段是怎样关系?
提示:这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字面意为“天上那明亮皎洁的月亮,什么时候才可以摘取呢?”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比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分解4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设疑:前四句的内容可作那些解读?
前四句是自然环境描写。相传这首诗写于曹操与孙权对战前夕,曹操在长江边宴请诸将,其实月近中天,使诗人豪兴大发。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贤士,不要三心二意,不要犹豫徬徨,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
设问:最后四句是怎样表达主旨的?
分析提示:最后四句画龙点睛,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
三、小结
《短歌行》的流露了作者渴望招贤纳士、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板书设计
〖当堂检测〗
1.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越陌度阡 陌:南北向的小路;阡:东西向的小路。
B.何时可掇 掇:拾取,采取。
C枉用相存 枉:枉驾。
D.绕树三匝 匝:周、圈。
2. 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B、契阔谈燕,心念旧恩。
C、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D.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3.“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苟鹤
(二)学完这首诗你从诗人身上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1)渴望招贤纳士,尊重知识分子。例如我们国家每年都颁布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并给予奖励
(2)增加生命力的厚度
(3)充实过好每一天
(4)关系民众疾苦
(5)有远大志向 例如习主席提出的伟大中国梦
〖拓展延伸〗
蒿里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 兴兵讨群雄。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力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阅读建议]
阅读这首诗,要注意体会在这首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提示]
《蒿里行》属《相和歌·相和曲》。古辞说人死后归于蒿里,本来是挽歌,曹操用此古题写时事,叙述东汉末年各路军阀起兵讨伐董卓,互相争权夺利,致使人民遭受严重灾难。
曹操诗歌继承并发扬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他始创的“以古题写时事” 作风对后世诗人有深远影响。本篇笔墨简洁而叙写真实,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
这首诗最后六句,真实地描绘了汉末丧乱的图景,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诗人身历汉末丧乱,感触极深,整首诗感情沉痛。
本诗语言简练质朴,笔力凝重,格调苍凉,体现了曹操诗歌的鲜明风格。如:“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二句,纯属白描,描写真切又有概括力,显示出作者概括生活现象和运用语言艺术的能力。
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
最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同心讨伐长安董卓。
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汇合以后,因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
势利二字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
袁绍的堂弟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
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
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
注释
⑴关东:函谷关(今河南灵宝西南)以东。义士:指起兵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
⑵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
⑶初期:本来期望。盟津:即孟津(今河南孟县南)。相传周武王伐纣时曾在此大会八百诸侯,此处借指本来期望关东诸将也能像武王伐纣会合的八百诸侯那样同心协力。
⑷乃心:其心,指上文“义士”之心。咸阳:秦时的都城,此借指长安,当时献帝被挟持到长安。
⑸力不齐:指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各有打算,力量不集中。齐:一致。
⑹踌躇:犹豫不前。雁行(háng):飞雁的行列,形容诸军列阵后观望不前的样子。此句倒装,正常语序当为“雁行而踌躇”。
⑺嗣:后来。还:同“旋”,不久。自相戕(qiāng):自相残杀。当时盟军中的袁绍、公孙瓒等发生了内部的攻杀。
⑻淮南句:指袁绍的异母弟袁术于公元197年(建安二年)在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自立为帝。
⑼刻玺句:指公元191年(初平二年)袁绍谋废献帝,想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并刻制印玺。玺,印,秦以后专指皇帝用的印章。
⑽铠甲句:由于长年战争,战士们不脱战服,铠甲上都生了虱子。铠甲,古代的护身战服。铠,就是甲。虮,虱卵。
⑾万姓:百姓。以:因此。
⑿生民:百姓。遗:剩下。
PAGE
12021-11-09 《短歌行》导学案 制作人 :
《短歌行》导学案 (学生版)
〖学习目标〗
1.品味诗中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的思想
2.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4、背诵该诗
〖重点难点〗 典故 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分析探究法
〖知识链接〗
1、关于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少机警,有权术,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年二十举孝廉,因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迁为济南相。后起兵伐董卓,复击灭袁术、袁绍。他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系列较为进步的措施,终于统一了北方。位至大将军、丞相,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曹操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其诗风格苍劲雄浑,有些诗反映了丧乱的时代现实, 抒发了统一中国的政治思想。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他统一天下的远大抱负和顽强的进取精神。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他的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风对后来的新乐府诗有很大启示。有《曹操集》。
2、相关背景
据《三国演义》介绍,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锁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意下抒发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不禁令人感慨,可惜不久之后,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于赤壁,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人们广为传唱!
3、关于长歌短歌
长歌、短歌是指曲调长短而言。行,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这大概是用于宴会的歌辞。
〖学习过程〗
整体感知、听录音示范朗诵反复诵读,初步感知本诗的感情基调。
分组讨论赏析全篇
分解1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思考:在里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那么愁的是什么呢?格调(风骨)如何?
分解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思考:这里引用的哪些诗句?表达了什么内容?运用的是什么手法?
分解3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思考:这组诗句与前面诗段是怎样关系?
分解4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思考:前四句的内容可作那些解读?最后四句是怎样表达主旨的?
三、小结
《短歌行》的流露了作者渴望招贤纳士、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板书设计
〖当堂检测〗
(一)完成下面的选择题
1.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越陌度阡 陌:南北向的小路;阡:东西向的小路。
B.何时可掇 掇:拾取,采取。
C枉用相存 枉:枉驾。
D.绕树三匝 匝:周、圈。
2. 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B、契阔谈燕,心念旧恩。
C、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D.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3.“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苟鹤
(二)学完这首诗你从诗人身上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拓展延伸〗
蒿里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 兴兵讨群雄。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力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阅读建议]
阅读这首诗,要注意体会在这首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提示]
古辞说人死后归于蒿里,本来是挽歌,曹操用此古题写时事,叙述东汉末年各路军阀起兵讨伐董卓,互相争权夺利,致使人民遭受严重灾难。
这首诗最后六句,真实地描绘了汉末丧乱的图景,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诗人身历汉末丧乱,感触极深,整首诗感情沉痛。
注释
⑴关东:函谷关(今河南灵宝西南)以东。义士:指起兵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
⑵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
⑶初期:本来期望。盟津:即孟津(今河南孟县南)。相传周武王伐纣时曾在此大会八百诸侯,此处借指本来期望关东诸将也能像武王伐纣会合的八百诸侯那样同心协力。
⑷乃心:其心,指上文“义士”之心。咸阳:秦时的都城,此借指长安,当时献帝被挟持到长安。
⑸力不齐:指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各有打算,力量不集中。齐:一致。
⑹踌躇:犹豫不前。雁行(háng):飞雁的行列,形容诸军列阵后观望不前的样子。此句倒装,正常语序当为“雁行而踌躇”。
⑺嗣:后来。还:同“旋”,不久。自相戕(qiāng):自相残杀。当时盟军中的袁绍、公孙瓒等发生了内部的攻杀。
⑻淮南句:指袁绍的异母弟袁术于公元197年(建安二年)在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自立为帝。
⑼刻玺句:指公元191年(初平二年)袁绍谋废献帝,想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并刻制印玺。玺,印,秦以后专指皇帝用的印章。
⑽铠甲句:由于长年战争,战士们不脱战服,铠甲上都生了虱子。铠甲,古代的护身战服。铠,就是甲。虮,虱卵。
⑾万姓:百姓。以:因此。
⑿生民:百姓。遗:剩下。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