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二单元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
时代镜像
6 大堰河——我的保姆
再别康桥
1.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表达方式,体会大堰河这一形象的意义。
2.赏析《再别康桥》的“三美”,体会诗歌的情感。
3.比较阅读,体会两首诗艺术风格的差异。
任务一 文本知识解读
一、走近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诗人。1928年考入杭州西湖国立艺术院绘画系。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1932年回国,因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而被捕入狱。1935年出狱。
艾青在诗歌园地辛勤耕耘六十年,为新诗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1985年,艾青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著有诗集《向太阳》《归来的歌》《北方》等。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诗人、散文家。曾留学欧美,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攻读政治、经济,获硕士学位。1921年开始写诗。1922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创立新月社,为“新月派”的主要人物。1931年因飞机
失事去世。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
二、探究背景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出生时母亲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他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他的养母就是大堰河。艾青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落,不准称自己父亲母亲为“爸爸妈妈”,只能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被冷漠、被歧视的空气中长大的”。相比之下,他的养母大堰河给了他温暖的母爱。这首
诗写于1933年1月。当时的诗人因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据诗人自述,写这首诗时是在一个早晨,他从看守所的窗口看到外面下雪,想到了他的保姆,一口气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再别康桥》
1928年,徐志摩重游英国。7月的一个傍晚,他一个人悄悄来到了久别的母校,漫步于寂静的校园,怀念逝去的美好岁月。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没有人认识他,满腔的热情和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无处寄托。前来寻梦的诗人,怅然若失。乘船归国途
中,诗人挥笔写下了《再别康桥》。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
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一卷十期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说,“康桥情结”贯串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三、拓展知识
七月派
1937年9月11日,由胡风主编的《七月》在上海创刊。杂志所载大多是反映抗日战争的诗歌与特写,并发表了许多革命根据地作家的作品,在抗战时期产生过重要影响。现代文学史上,一般把在《七月》上发表诗歌的重要作家称为“七月派”,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邹荻帆、绿原等。“七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历时甚长、富有探索精神而又具有沉重的悲剧命运的进步文学流派。
新月派
“新月派”是我国20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盛极一时、影响颇大的一个文学流派。1923年以聚餐会形式形成于北京。1927年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后创办《新月》月刊。1933年因《新月》停刊,该派逐渐解散。主要成员有胡适、闻一多、徐志摩、饶孟侃、孙大雨等。新月诗人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并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和韵
脚的和谐)、绘画美(辞藻的华丽)、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你搜集的内容:
任务二 基础知识积累
自查工具书,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一、识记字音
檐头( ) 火钵( ) 冰屑( )
叱骂( ) 团箕( ) 青荇( )
长篙( ) 漫溯( ) 笙箫( )( )
( )芳菲 ( )振臂高呼
( )菲薄 ( )胳臂
chì
·
·
·
·
·
·
·
·
·
·
yán
bō
jī
xìng
gāo
sù
shēng
xiāo
xiè
菲
fēi
fěi
臂
bei
bì
(tái)青
(chī)鞭
苔
笞
辗
(niǎn) 碎
(zhǎn) 转
—
—
—
—
碾
(yàn)围
(yà) 苗助长
(yǎn) 旗息鼓
(niǔ) 怩
(niǔ)枢
(niǔ) 打
—
—
—
—
—
—
忸
扭
揠
堰
纽
二、字形辨识
偃
(pàn)河
(xìn)挑
(bàn)羁
(lán)斑
(lán)波
(jiàn)劝
—
—
—
—
—
—
衅
绊
斓
澜
谏
畔
三、词语辨析
1.养育·养活
辨析 养育:抚养和教育。既有“养”的意思,又有“育”的意思,词义较广。
养活:①供给生活资料或生活费用;②饲养(动物);③方言中有“生育”的意思。词义较窄。
填空 孩子容易,但 孩子是需要奉献和耐心的, 这是父母的一项长期投资。
养活
养育
2.娇美·姣美
辨析 娇美:柔嫩、美丽可爱。形容女子、小孩、花朵等柔嫩、美丽可爱。
姣美:美丽,美好。形容相貌美丽。
填空 一位容貌 的女子,站在荷塘边。落霜之后,诗意的荷塘别有一番景象,接天的莲叶不见了, 的荷花不见了,有的只是一池枯荷残叶,尽显苍凉之美。
姣美
娇美
3.沉淀·积淀
辨析 沉淀:①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②从溶液中析出的难溶解的固体物质;③凝聚,积累。前两个义项多用于具体事物,后一个义项多用于抽象事物,如情感。
积淀:①积累沉淀;②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多形容抽象事物,如文化、知识、经验等。
填空 ①情感需要 ,才能写出好诗。
②悠久的历史,铸就了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 。
沉淀
积淀
一、结构脉络
二、内容主旨
《大堰河——我的保姆》
这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抒情诗。诗人以自己的幼年生活为背景,集中描述保姆大堰河悲苦劳碌的一生和对自己深挚的疼爱,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和对像大堰河一样的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再别康桥》
这首诗以离别康桥的情感起伏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诗人把自己对康桥时代的回忆和即将离别时的情绪都融进了对康桥美景的描绘之中,营造出一种清丽、柔和、细腻却又蕴含淡淡哀愁、失落的意境。
任务一 文本梳理细品鉴
(一)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表达方式,体会大堰河这一形象的意义。
1.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找出文中有关大堰河的叙述和描写,体会其所抒发的情感。
有关大堰河的叙述和描写 所抒发的情感
第4节: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①写“我”在大堰河家里的情景,表现了大堰河的劳累和对“我”的疼爱。
②第5节: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写出了大堰河对“我”的不舍,体现了大堰河对“我”的爱。
第7节: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 ③写大堰河含着笑辛勤地劳动,赞美大堰河的勤劳朴实。
第9节: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④这几个朴素的生活细节,形象地表现了大堰河对“我”的淳朴的情感和深挚的爱。
2.根据上面的分析,总结大堰河的形象特点,并思考作者为何塑造这一形象。
答案:①大堰河是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她出身卑微,给人当童养媳,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她勤劳善良、纯朴乐观,她那含着笑不停操劳的动人形象,将永远定格在读者的心中。
②作者塑造大堰河这个形象不仅仅是为了表达对大堰河个人的讴歌和赞美,还寄托了对大地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作者在诗中写道:“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
般的大堰河。”这三句诗使“大堰河”这个人物形象成了一类人的代表。作者把大堰河看作“人类社会的保姆”,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人类世界,创造了供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享乐的物质财富,用宽厚、善良的心给人以温暖;正是这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挤干了乳汁,流尽了血汗,养活了别人,自己却一无所有,过着悲惨的生活。作者把诗“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就使诗的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广的社会意义。
(二)赏析《再别康桥》的“三美”,体会诗歌的情感。
1.闻一多对新诗提出“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试分析《再别康桥》的绘画美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案:“绘画美”指在语言运用上注意了辞藻的色彩感,多选用色彩明丽的词语,如夕阳映照的“金柳”,波光里荡漾的“艳影”,水底软泥上的“青荇”,潭中倒映的“彩虹”,以及“云彩”“夕阳”“青草”“星辉斑斓”等,创造了一系列鲜
明生动的意境。全诗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感和画面感。同时,诗人通过
一系列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静态的画面变成动态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给人以立体的感觉。
2.搜集资料,分析 《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和建筑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①《再别康桥》韵律自然和谐,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每两行押一韵,每节换新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另外,该诗开头和结尾采用重叠、复沓的手法,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加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旋律美。此外,“轻轻”“悄悄”等叠词的反复运用,也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感。
②“建筑美”是指诗歌的文字排列呈现出的美感,具体指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本诗的建筑美主要表现在局部的参差变化与整体的对称匀整的结合。 《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的字数基本上是六、七字(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成有规律的参差错落的序列,保持了诗形的均衡、对称和多样统一,但又避免了诗形过于方整而产生的那种板滞、单调的缺点,而给人以清新的感受;同时,首尾回环呼应,给人以美感。
(三) 体会两首诗艺术风格的差异,感知七月派和新月派的风格特点。
1.《大堰河——我的保姆》有什么艺术特点
答案:艾青的诗在形式上具有自由的特点,即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取得协调,在参差与变化里取得一致,在繁杂的细节中提炼出单纯的意象。《大堰河——我的保姆》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或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但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变化中的统一、参差中的和谐。全诗不押韵,中间几行大多采用排比句式,且多长句,以尽情抒发与描摹。
2.《再别康桥》的艺术风格是怎样的
答案:《再别康桥》继承了古典诗歌的传统,注重形象思维,主张将真实的情感,通过塑造内涵丰富、独特、体现诗人内在感受的艺术形象和创设诗的意境来抒发,以期达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就要求诗的内容和形式达到完美的统一。本诗注重“三美”,讲究韵律和节奏,具有完美的技巧形式,内容与诗歌形式交相辉映、相辅相成,使诗歌巧夺天工、光彩夺目。
3.艾青属于七月派,徐志摩属于新月派,搜集资料,谈谈这两个诗派的诗歌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①七月派诗人在诗体上提倡自由体诗,认为“这种诗体最能表现最新最先进最深挚的人民(尤其是青年)的欲求和感情”,而他们的感情抒发,往往是喷发式的,诗人感情的起伏自然形成韵律和节奏,自由奔放成为七月派诗歌最显著的特征。七月派诗人在直抒胸怀的同时也注重意象的营造,大多采用描述性的意象而不是象征性的意象,刻意追求意象的明晰,既有鲜明可观的感性形式,又有丰
富完整的情感蕴含。七月派的诗歌形式普遍倾向散文化,自由体和散文化的结合使他们的诗歌创作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
②新月派诗人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新月派诗人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新月派诗歌在节奏上追求韵节,在诗句的关联中需要最密切的接合,就是意义上也必须遵守合律的进展。
任务二 重点难点全突破
请你仿照《再别康桥》写一首告别母校的诗歌。
答案: 告别母校
轻轻的我离开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书写,
告别真诚美好的老师同学。
那校园的繁花茂树,
是夏天的精灵;
老师手中的魔棒,
指点我命运的征程。
加减乘除,
算不尽您做出的奉献:
您用知识甘露,
浇开我们理想的花朵!
诗词歌赋,
颂不完对您的崇敬:
您用心灵清泉,
润育我们懵懂的心田。
追梦 助雏燕凌空飞翔,
向蓝天的更高更远处;
数年后建功立业,
来报答魂牵梦绕的母校。
回忆就是这样,
像漫山遍野在微风中轻舞的丁香;
花儿也为我留恋,
我怎能把您遗忘!
轻轻的我离开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书写,
告别真诚美好的老师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