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第一单元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诗的国度
4 望海潮
扬州慢
1.反复朗读,赏析两首词所写景物的特点。
2.比较阅读,分析两首词的不同写法。
3.反复诵读,体会两首词的声韵之美。
任务一 文本知识解读
一、走近作者
1.柳永
柳永(约987—约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
崇安(今属福建)人,北宋词人。官至屯田员外郎,
世称柳七、柳屯田。他继承并发展了民间词和文
人词的优良传统,为宋词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对词
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有《乐章集》。
2.姜夔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工诗词,精音律,善书法,对词的造诣尤深。有诗词、诗论、乐书、字书、杂录等多种著作。姜夔的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的词作描写漂泊的羁旅生活,表达了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抒发了苦闷的心情。代表作品有《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等。
二、探究背景
《望海潮》
根据罗大经《鹤林玉露》所载,柳永到杭州后,得知老朋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便去拜会孙何。无奈孙何门禁甚严,柳永是一介布衣,无法见到。于是柳永写了这首词,请了当地一位著名的歌伎,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望海潮》。后来,这位歌伎在孙何的宴会上反复地唱这首词,孙何被吸引,就问这首词的作者是谁,歌伎说是你的老朋友柳三变所作(那时柳永还没有改名)。孙何便亲自前往与柳永见面。
《扬州慢》
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当时作者二十余岁。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南侵,江淮军败,举世震骇。根据此前小序所说,淳熙三年,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
三、拓展知识
词 牌
词牌是填词用的曲调名。最初的词,都要配合音乐来歌唱。有的按词制调,有的依调填词,曲调的名称即词牌,一般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后来主要是依调填词,曲调名和词的内容不一定有联系,而且大多数词都已不再配乐歌唱,所以各个调名只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定式。有些词牌,正名之外另标异名,也有同名异调、一名数体的。
慢 词
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是宋代词人最常用的曲调样式。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最短的慢词是《卜算子慢》,八十九字;最长的慢词是《莺啼序》,二百四十字。
你搜集的内容:
望海潮
四、课文梳理
[原文呈现]
[品读鉴赏]
[1]“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的;“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的。“形胜”“繁华”二词是点睛之笔,概括了全篇。以下从“都会”“形胜”“繁华”这三个方面进行铺叙。
[2]这三句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介绍。“风帘翠幕”把“人家”具体化;“参差”写出楼阁与房屋远近、高低错落的景象,“十万”言人口之多。这大大小小的楼阁、张帘挂幕的人家错落分布在“烟柳画桥”之中,勾勒出整个城市的风貌。
[3]这三句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介绍。“怒涛”写江潮来势之猛;“霜雪”不仅写出了怒涛如雪的白色,也写出了江潮带来的寒气;“天堑无涯”写出了江面的宽阔,也暗示出江潮的气势。
[4]这三句是如何展现杭州的繁华富庶的
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品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人人披丝着锦。“竞豪奢”,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一个“竞”字,写出了杭州富民比豪华、斗阔气的情景。
[5]“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外湖之分;“叠”写山,远近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写山中桂子;“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写出了西湖的美景。
[6]“弄晴”“泛夜”,互文见义,说明无论白天夜晚,到处都荡漾着优美的笛声和采菱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总结前两句,说明这是杭州百姓在游湖,是黎民之乐。
[7]“千骑拥高牙”,写出了孙何外出时随从很多,体现出官员的威势。“乘醉听箫鼓”写宴酣之乐,“吟赏烟霞”写欣赏自然美景。以“烟霞”二字来表现景物之美,体现了山川灵秀的一面。
[8]最后直接称赞孙何的执政能力并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作为投赠之作,有粉饰太平的味道,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宋初年繁荣奢靡的社会现实。
扬州慢
[原文呈现]
[品读鉴赏]
[1]“今”,指眼前的扬州;“昔”,指昔日诗人笔下的扬州。今昔对比,凸显扬州如今的荒凉景象。
[2]“初程”点明初到,“解鞍”写出词人面对享有如此盛名的扬州,想要一游为快的急切心情。
[3]以当年的繁华来反衬今日的荒凉、落寞、萧条。
[4]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反映出对战争的厌恶及战争带来的深重苦难。
[5]“空城”二字,极写扬州惨遭破坏的现状,饱含着词人对金兵袭扰的控诉,对南宋偏安的不满,也显示出对国运多艰的哀伤。
[6]运用联想的手法,设想杜牧重游扬州可能产生的感触。“须惊”和“难赋”逐层说明扬州已被破坏到令人难言的程度,抒发词人的悲、愁之感。
[7]着力描写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凄清景象,以“荡”字来表现水波荡漾、冷月无声的境界,极具神韵。又借“桥边红药”,曲折地表现战争后扬州人民凄苦的生活情况。
1.胜
(1)东南形胜 ( )
(2)百战百胜 ( )
(3)沛公不胜杯杓(《鸿门宴》) ( )
(4)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 )
·
·
·
形容词,优越
动词,胜利
任务二 基础知识积累
自查工具书,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望海潮》
一、一词多义
动词,承受
·
形容词,美好
2.图
(1)异日图将好景 ( )
(2)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 ( )
·
·
动词,描绘
动词,考虑
二、词类活用
嬉嬉钓叟莲娃 ( )
·
名词用作动词,采莲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译
1.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
译文:
2.嬉嬉钓叟莲娃。( )
译文:
状语后置句
羌笛在晴空下吹奏,采菱的歌声在夜空中飘荡。
主谓倒装句
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很快乐。
1.过
(1)予过维扬 ( )
(2)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鸿门宴》) ( )
(3)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与妻书》)
( )
(4)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
·
·
·
动词,经过
动词,超过
《扬州慢》
一词多义
动词,度过,过活
·
动词,犯错误
(5)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鸿门宴》)
( )
(6)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 )
2.望
(1)荠麦弥望 ( )
(2)日夜望将军至(《鸿门宴》) ( )
(3)适冬之望日前后(《与妻书》)
( )
·
·
·
动词,罪,加罪
动词,拜访
名词,视野
·
动词,盼望
·
名词,望日,天文学上指月亮圆的那一天
3.渐
(1)暮色渐起 ( )
(2)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荀子·劝学》)
( )
(3)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尚书·禹贡》)
( )
(4)积威约之渐也(《报任安书》)
( )
4.厌
(1)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 )
(2)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 ( )
·
·
·
副词,读jiàn,逐渐,渐渐地
动词,读jiān,浸,浸泡
动词,读jiān,慢慢流入
·
·
·
名词,读jiàn,逐渐发展、演变的结果
动词,厌恶,讨厌
动词,满足
一、结构脉络
《望海潮》
这首词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了杭州繁荣、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对杭州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扬州慢》
词人描绘了自己路过扬州见到的一片劫后的萧条景象,并以眼前的荒凉对比往日的繁华,寄托了自己的哀思,揭露了侵略者的暴行,表达了词人对国破家亡的悲怆之情。
二、内容主旨
任务一 文本梳理细品鉴
(一)赏析两首词所写景物的特点。
1.《望海潮》中哪些词句最能概括体现出杭州的特征
答案:“形胜”“繁华”。从词的构思上看,“形胜”和“繁华”是词眼。“形胜”是自然环境的美;“繁华”是经济的繁荣发达。“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表现的都是杭州优美的自然景观。“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参差十万人家”表现的是杭州经济的繁荣。
2.《望海潮》一词描写了哪些景物 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答案:描写的景物有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怒涛、桂花、荷花、烟霞。从以下几个方面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1)地理位置:杭州是东南重镇。
(2)历史传统:自古以来,杭州是繁华都市。
(3)自然景观:有著名的钱塘江、秀丽的西湖。
(4)市井面貌: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
(5)百姓生活:人们安居乐业,处处笙歌,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
3.《扬州慢》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词人看到的扬州城的特点 表现在哪里 有什么作用
答案:“空城”——破败荒凉。
“空城” 之“空” 表现在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二十四桥、无声冷月、桥边红药等。词人“解鞍少驻初程”,站在扬州城边,看到了青青的荠麦、废旧的城池、高大的树木、孤独的二十四桥、无声的冷月、寂寞的芍药,听到了寒气中传来的凄清的号角声。一个“空城”,营造出了凄清的氛围,总结上片,领起下片,实为全词词眼。
4.《扬州慢》下片中,词人想象杜牧若重来扬州,面对凄清荒凉的景象,会有何感受 以此对“杜郎俊赏……难赋深情”几句进行赏析。
答案:“惊”。因“空”而“惊 ”,反照现实扬州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杜牧曾经写过无数赞美扬州的诗文,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他会“重到须惊”“难赋深情”。而姜夔则是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扬州的破败,触目惊心,内心沉痛。词人另辟蹊径,不说自己,偏说别人,杜牧尚且如此,我何以堪
(二)分析两首词的不同写法。
1.《望海潮》有哪些写作特色
答案:①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
②具有豪放风格。本词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词中数字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③巧用点染。诗歌中的“点”,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所谓“染”,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染烘托所点明的情感。本词中“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是“点”;对自然风光之美、都市繁华之美、民生安乐之美的描绘是“染”。
2.《扬州慢》中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有哪些
答案:①虚实结合。词人写今日的扬州是根据所见所闻来实写,写昔日的扬州只能根据前人诗句、有关传闻来虚写。“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二十四桥”“冷月无声”,都是以明笔实写眼前状况的方式来表达词人的思想,使读者随着词人的足迹,似也进入那样一座景色凄清的荒城。而词中的用典之处,如“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则是用暗笔虚写当年的景象,使读者神驰,似又回到那样一个风光旖旎的“名都”。这样,虚实交错,明暗相间,形成了今与昔的对照。
②对比反衬。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是该词的突出特点。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尽荠麦青青”。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月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乐景,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的萧条。
3.反复诵读品味《望海潮》和《扬州慢》两首词,比较二者在意象选择和意境营造上的不同。
答案:①《望海潮》意象上专取美丽富庶之景物;《扬州慢》则是兼采昔日繁华与今日萧条,既有自然景物也有历史典故。②《望海潮》描绘了杭州的富足昌盛,营造出国泰民安的盛世气象;《扬州慢》则描绘了扬州的残破荒凉,营造出感伤哀婉的情境。③《望海潮》在铺叙写法中运用渲染、烘托等手法营造意境;《扬州慢》则综合采取今昔对比、用典和反衬手法营造意境。
(三) 体会两首词的声韵之美。
1.《望海潮》词牌与词的内容结合得恰到好处,请你分析。
答案:《望海潮》词牌与词的内容以及地域性特点密切结合。上片写形胜之地和钱塘江潮的壮观,用“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语言营造气势,词句短小,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而下片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时,文字优美,词句变长,节奏平和舒缓,出现了“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样千古传诵的佳句,继之又用“羌管弄晴”等句不断地加以点染,美丽的西湖就更加使人心旷神怡了。
2.《扬州慢》的音韵和用语有什么特点
答案:《扬州慢》长短句相杂,基本上一字一音,比较接近口语,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风格特点——质朴,用质朴的语言表达最真实的感情。此词在表现姜夔清雅空灵的词风上非常突出。运用“清”“寒”“空”“波心”“冷月”等词极力表现语言上的清雅空灵。同时,用“犹厌言兵”表现兵燹之后的残破,用杜牧名句表现扬州昔日的繁华,用“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无声”表现清幽伤感的气氛,用“桥边红药”表现“寂寞开无主”的荒凉,这些造境都是用来表现意
境上的清雅空灵的。词人的笔法清雅空灵,却意味深长。用低婉的声调,写清刚峭拔之势,抒冷僻幽独之情,写出了战争带给扬州城的万劫不复的灾难。
任务二 重点难点全突破
史载,柳永作新乐府,为时人传诵;仁宗洞晓音律,早年亦颇好其词。但柳永好作俗词,仁宗即位后留意儒雅,对此颇为不满。及进士放榜时,仁宗想到柳永的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遂故意画去柳永之名。宋人严有翼亦记载此事,说有人向仁宗推荐柳永,仁宗回复“且去填词”,并说自此后柳永不得志,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请你以“得与失”为话题,写一个片段,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示例:得失的选择,是一种价值观,更是一种人生观。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雄鹰选择搏击长空,骏马选择驰骋千里,它们选择追梦的同时也放弃了舒适安逸的生活,这便是得与失的选择。世间万物如此,在得与失之间徘徊的我们,又应该怎样选择呢
春秋时期宋国的子罕,在面对别人送来的玉石时拒不接受,以不贪为宝,毅然放弃了别人眼中的物质之宝,守住了自己清正廉洁的精神之宝。晋朝的陶渊明面对着黑暗的官场,无奈、彷徨,但为了守住那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高地,他选择了放弃物质享受,却最终收获得一份淡然。那点点菊花点缀的朦胧南山,又何尝不是一种获得
前辈先贤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教给我们该怎样取舍,该如何面对得失。得与失,常常是对立的,在得到的同时,我们也会失去。若要平坦,就要跨过坎坷;若要愉悦,就要告别悲伤;若要自由,就要打破束缚;若要充实,就要舍弃空虚;若想做个无私奉献的人,就得抛开对功名利禄的贪念。
舍人之难舍,方能得人之难得。唯秉持正直之言语,端正之品行,平和之胸怀,安定之心态,方能拥有一方广阔浩渺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