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5 人应当坚持正义(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5 人应当坚持正义(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1 21:3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5  人应当坚持正义
1.理解苏格拉底所坚守的“正义”理念的内涵和据此提出的观点。
2.探讨苏格拉底一步一步使格黎东的思路进入自己的逻辑轨道的方法,学习其“劝说”艺术。
3.结合苏格拉底的舍生取义原则,探索“正义”是否有永恒性、时代性和历史性。
任务一 文本知识解读
一、走近作者
柏拉图(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与他的老师
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哲”。
公元前387年在雅典创办学社,收徒讲学,建立起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以理性为基础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其中心是理念论。他在自然观、认识论方面提出了宇宙生成说和回忆说,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有大量著作传世的哲学家。《柏拉图对话集》是他的主要著作,其中记载了一部分苏格拉底的思想,大部分则是柏拉图本人的见解。
二、探究背景
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腐蚀青年”的罪名判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刑。判决执行前夕,苏格拉底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他越狱逃跑。苏格拉底不赞同逃跑,他针对格黎东的建议,抛出了“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守的“正义”理念,阐述了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努力。
三、拓展知识
理念论
“理念论”是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学说,其认为理念是独
立存在于事物与人心之外的实在,是事物的原型,事物不过是理念的不完善的“摹本”或“影子”。事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分有”了理念。理念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的,是唯一真实的存在。个别事物是变化无常的,相对的,不真实的。理念构成理念世界,只能为思维所认识。个别事物构成感官世界,对它的认识只能形成“意见”,意见是可真可伪的。理念世界是按照等级原则组织起来的,最高的理念是“善”的理念。对理念的认识是真正的知识,只有借助于“回忆”才能获得。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古希腊哲学家。经常在公共场所与人谈论各种问题,特别是伦理问题。弟子中有不少贵族青年。被雅典执政当局以“腐蚀青年”等罪名逮捕处死。在欧洲哲学史上最早提出唯心主义的目的论。提出“自知自己无知”“德性就是知识”等命题,认为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
你搜集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 基础知识积累
自查工具书,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一、字音识记
服膺( )    监禁( )    严谨( )
锻炼( ) 褒贬( ) 理睬( )
遭殃( ) 名誉( ) 反驳( )
· · ·
· · ·
· · ·

( ) 恫吓
( ) 吓唬

( ) 勉强
( ) 强大

( ) 说服
( ) 游说
jǐn
jìn
cǎi
yīng


liàn
bāo
yāng

xià
qiǎng
qiáng
shuō
shuì
二、字形辨识
( ) 遵从
( ) 尊重 ( ) 酒樽
( ) 蹲下
( ) 打消
( ) 销售( ) 硝石
( ) 削皮
( ) 枚举
( ) 牧童 ( ) 玫瑰 ( ) 坟茔
( ) 避免
( ) 开辟
( ) 玉璧
( ) 偏僻
zūn
zūn
zūn
dūn
xiāo
xiāo
xiāo
xiāo
méi

méi
fén




三、词语辨析
1.一贯·一向
辨析 一贯:(思想、作风等)一向如此,从未改变的。侧重于表示行为前后的一致性。
一向:过去的某一段时期;表示从过去到现在,表示从上次见面到现在。侧重于表示时间上的状态。
填空 ①勤俭节约和反对浪费是党_____的优良传统,什么时候都不能改变!②_____谨慎的他最近频频犯错。
一贯
一向
2.声称·声明
辨析 声称:公开地用语言或文字表示。
声明: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声明的文告。
填空 被问及对这次报道的看法,相关部门发表______,_____他们已经侦察到有人未被授权而尝试进入网页,但目前没有拿到证据。
3.试图·妄图
辨析 试图:考虑;计划。
妄图:狂妄地谋划。
填空 我们______用不那么激烈的语言提醒他们,不要____破坏民族团结,这种行为是不会得逞的。
声明
声称
试图
妄图
四、成语积累
1.无可非议·无可厚非
无可非议 无可厚非
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可用来形容人、事、思想、行动、品质等。 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
辨析:
2.诚惶诚恐:
3.毕恭毕敬:
“无可非议”,前提是做得好,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无可厚非”,前提是做得不好,但有可取之处,不能过
分指摘。
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
形容十分恭敬。
一、结构脉络
二、内容主旨
课文通过记录苏格拉底被判死刑后,在狱中与格黎东就自己应不应该越狱这一问题所展开的对话,阐明人应当坚持正义,无论处在顺境还是逆境中,都应如此。坚持正义,要听从真理,而不能偏听偏信。人可以因坚持正义而失去生命,却不能因为贪恋生命而损害正义。
任务一 文本梳理细品鉴
  (一)理解苏格拉底所坚守的“正义”理念的内涵和据此提出的观点。
1.本文的对话中蕴含着深刻的为人处世原则,向读者传达了
颠扑不破的正确观念。苏格拉底反复提及的“道理”即属此类。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的“道理”的特征。
2.苏格拉底说:“那一个部分,不管叫什么,是我们的那个与道义和不义有关的部分,我们认为它比身体差吗 ”如何理解句中的“那一个部分”
答案:其正当性无可非议,不因人的不同境遇与不同人情而改变;即使在灾难中也受到重视与尊重;容易被一般人放弃,但对有修养的人有约束力。
答案:①“那一个部分”指的是人内心坚守的信念和准则;
②如果人只是从众,而不坚守正义、美、好,就会使自己的人格
受到损害;③“那一个部分”会因为坚守道义而更强大,能够支撑人有意义的生命,比肉体更加重要。
(二)探讨苏格拉底一步一步使格黎东的思路进入自己的逻辑轨道的方法,学习其“劝说”艺术。
1.古语有云:“话不投机半句多。”可见,避免在对话中产生对抗,去除话不投机之感的重要性。苏格拉底无疑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范例。请你依据本文内容,找出苏格拉底的劝说原则和采用这种原则的原因。
答案:原则:当遇到别人提出不同的意见时,不要去讨论彼此有所分歧的问题,而是强调彼此一致的观点,当双方在一个小的观点上达成一致后,也就有可能改变对方原先的主张。
原因:劝说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争论,在彼此都想要说服对方的时候,从意见相同的地方切入更容易达到交流的目的。
2.朋友格黎东劝苏格拉底越狱的理由之一是“在不知情的外人看来,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他的朋友未尽心尽力解救他”。对此,苏格拉底是如何层层铺垫,步步设问,并最终将格黎东带到了自己的逻辑轨道的
答案:苏格拉底在针对格黎东这个理由进行驳斥时,主要讨论了人应该听从众人的意见还是应该听从真理本身。
苏格拉底一开头就阐明了自己的处世原则——“听从道理”。接着通过层层铺垫和设问,使得格黎东一步步地走进他的“圈套”,最终同意他所坚持的“听从道理”的观点。第一步,引导格黎东同意“有些意见我们应该注意,也有些意见我们应该不考虑”;第二步,引导格黎东明确什么是好的意见,什么是坏的意见;最后,引导格黎东同意“与道义和不义有关的部分”对人来说十分重要,从而得出结论——不能听从众人的说法,只能听从道理本身。
(三)结合苏格拉底的舍生取义原则,探索“正义”是否有永恒性、时代性和历史性。
1.苏格拉底在明知“实际上都是众人的考虑。他们可以轻易地置人于死地”的情况下仍然选择坚守内心的“正义”,所以苏格拉底事件通常被描画为“舍生取义”的典范。请结合本文探究苏格拉底这种选择的意义。
答案:从全文我们可以看到,苏格拉底认为活得正当、正义远比活着更为重要。苏格拉底对正义的坚守,是他“慷慨赴死”的重要原因,也说明他既是一个讲求个人德行的贤哲,又是一个极具社会责任感的公民。苏格拉底选择赴死的深远意义是,告
诉人们必须遵守法律,即使它不是“正义”的。只有在每个人都服从法律的基础上,人民才有法治的保障,国家才能复兴强盛。苏格拉底用渊博的学识以及他的死亡,唤起了人们对法律和知识的尊重,而苏格拉底本人也因此在学识和人格上成为几千年来追逐真知的人们心中的楷模和标杆。
2.中国与古希腊地区虽相隔万里,但造就的文明却惊人地相似。其中苏格拉底与孟子的正义观念直到今天也有着巨大的价值。请你以“正义”为主题,从“永恒性”“时代性”“历史性”中选取一个作为立意方向,阐述其价值。
答案:示例:“正义”具有时代价值。①人遵守正义,履行道德规范,完成社会责任,能够促进社会群体和谐相处,促进社会进步; ②人修养自身的道德并坚守正义,能够通向人生的最高境界;③身负道德正义的人们是历史进步、时代前行的坚强推动者。
任务二 重点难点全突破
  苏格拉底主张人要坚持正义,请你以“正义感”为话题,写一个演讲片段,谈谈自己的认识。
答案:示例:所谓正义感,就是一种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操,它是与英雄、勇士融为一体,瞬间爆发出来的无比巨大的正能量!它能化险为夷,拯救危亡;它能制止邪恶,打击犯罪;它能主持公道,弘扬正气;它能维护和平,开创未来。
正义感从何而来 它来自骨子里的基因与传承,它来自后天的教育与培养,它来自公民的责任与担当,它来自瞬间爆发的勇敢与力量。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需要群体的正义感,需要真正的勇士冲锋陷阵!我们呼唤正义感,呼唤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拥有正义感的真正的勇士!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危急关头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这些力量将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洪流,推动这个伟大时代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