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8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8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4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1 21:3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第三单元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本单元共有四篇文章,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多种多样的文化风貌。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写了大卫·科波菲尔开始独立做工的状况,他和房东的交往,以及他和米考伯夫妇之间结下的深厚友谊。
《复活(节选)》写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暗示两人开始走向精神上的“复活”。
《老人与海(节选) 》通过描写老人智斗鲨鱼、勇斗鲨鱼并百折不挠的过程,塑造了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形象。
《百年孤独(节选)》通过描写马孔多人患上了失眠症,比喻拉丁美洲的人民由于无法摆脱封闭、孤独、与世隔绝的生活,正在逐步遗忘自己的历史。
1.联系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体察小说展现的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感受人类文化的丰富多彩。
2.从主题内容、叙事手法、语言风格等多方面入手把握作品独特的艺术成就。
3.总结本单元小说的艺术特点,提升鉴赏小说的能力,并尝试写小小说。
1.知人论世,了解文本。
学习本单元,要联系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感受小说展现的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感悟人类文化的丰富多彩。
2.分析文本,体会风格。
要了解小说多样化的风格样式,从主题、内容、叙事手法、语言风格等多方面入手把握作品独特的艺术成就。
3.理清情节,把握梗概。
本单元的小说分属于不同的国家和时代,都是长篇小说的节选,所以有必要把握小说的内容,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甚至小说中人物的发展变化,从而为准确地理解人物打下基础。
4.鉴赏文本,比较阅读。
同一主题之下,不同的文学体裁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即使同一文学体裁也有诸多差异。要善于总结每部小说的艺术特点,并将不同的作品进行比较,找出异同,提升小说比较鉴赏的能力。
5.随时摘录,交流分享。
在阅读小说时,需要把自己认为精彩的或者含义丰富的内容摘抄下来,认真体会理解;而且可以和同学进行交流分享,丰富自己的文学鉴赏经验,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8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1.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和主要人物特征,把握故事情节。
2.细读课文,探讨作品的写作手法,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一、走近作者
狄更斯(1812—1870),英国小说家。少年时因
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求学。16岁时在律师
事务所当缮写员。1837年在报社当记者。发表连载
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初获成功。后专门从事长篇连载小说的创作。狄更斯是高产作家,他凭借勤奋和天赋创作出一大批经典著作。其作品从人道主义出发,抨击资本主义社会,主张用改良手段变革社会。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双城记》等。
任务一 文本知识解读
二、探究背景
狄更斯的童年是不幸的。虽然父母健在,但由于家境窘迫,双亲对他的教育和前途颇为疏忽,所以狄更斯童年在家中孤寂的情况,并不亚于小说中的孤儿大卫。父亲负债入狱,他不得不在小小年纪就独立谋生,像大卫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里那样去当童工。随后也像大卫一样,在律师事务所做学徒,学习速记;当记者,采访议会辩论……小说中有的段落,几乎是作家从自传中移植而来。
三、拓展知识
根据下面的示例,搜集与本课有关的知识。
故事简介  
大卫自幼丧父,从小和母亲克莱拉、女仆佩格蒂相依为命。母亲改嫁后,大卫受到继父谋得斯通的虐待,被送到寄宿学校住读,受尽屈辱和摧残。母亲生病去世,大卫又被继父送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因不堪忍受虐待和羞
辱,他决计逃跑,去寻找住在多佛的贝特西姨婆。姨婆收养了
他,并把他送进了坎特伯雷学校。毕业后,大卫决定做一个代诉人,进入斯潘洛-乔金斯事务所当学徒。可姨婆突然破产,为了减轻姨婆的经济负担,大卫找了个秘书工作,又学习速记,给一家《晨报》报道国会的辩论,同时开始写作。最后大卫成为一名杰出的作家,并和爱格妮斯结婚,过上幸福的生活。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流行于19世纪欧洲等地区的一种文学流派。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尖锐化在文学艺术上的反映。它注重研究社会问题,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现象。这一文学流派,在艺术上多有创见,既是写实的,又具有倾向性。其中在典型环境中再现某一阶层人的典型性格的创作方法,使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你搜集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 基础知识积累
一、识记字音
烟熏( )     污垢( )     洗刷( )
天鹅绒( ) 呜咽( ) 胖墩墩( )
邋遢( )( ) 褴褛( )( ) 慰藉( )
孑然一身( ) 契据( ) ( )行货
行 ( )树行子
( )行进
自查工具书,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
·
·
·
·
·
·
·
·
·
·
·
·
xūn
gòu
shuā
róng

dūn

ta
lán

jiè
jié

háng
hàng
xíng
二、辨识字形
(duō duō) 怪事
(zhuō)笨
(chù)罢
(zhuó) 壮
(cuì) 憔
(cuì) 荟
(cuì) 精
(suì) 打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三、词语积累
1.遗弃·抛弃
辨析 遗弃:对自己应该赡养或抚养的亲属抛开不管。
抛弃:扔掉不要。
填空 ①她收养了两个被 的孤儿。
②我们要 旧时代遗留下来的一切坏风气、坏习惯。
遗弃
抛弃
2.度过·渡过
辨析 度过:让时间在工作、生活、娱乐、休息中消失;生活了一段时间。强调时间性。
渡过:由水面过到对岸;通过或由此到彼。强调空间性。
填空 ①人们的接济帮他 了难关。
②就在这里,我 了无拘无束的童年时光。
渡过
度过
3.全心全意·一心一意
辨析 全心全意:用全部的精力。强调的是“尽全力”“投入全部的精力和感情”,多含“忠诚”的意思。
一心一意:心思、意念专一。强调的是“专注于某事”“心意专一”。其语意范围比“全心全意”广。
填空 虽然家人 对待她,希望她能留下,但是她还是 想出国留学。
一心一意
全心全意
4.局促不安:
5.简而言之:
6.自食其果:
拘谨不自然,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简括地说,长话短说。
指做了坏事,结果害了自己;自作自受。
一、结构脉络
二、内容主旨
本文描写了大卫到货行打工和住在米考伯家的情况。以孩子的视角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赞美了人性中善良、乐观、坚强的一面,同时也展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破产者的悲哀,深入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精神童话,展现了人间的苦难。
  (一)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和主要人物特征,把握故事情节。
1.默读全文,按照时间顺序,概括大卫遇到的人和经历的事情。
任务一 文本梳理细品鉴
答案:(1)十岁时,成为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的童工。受雇于昆宁先生,结识了米克·沃克。
(2)接着在米考伯家租住,结识了米考伯先生一家。
(3)米考伯因还不起债务被捕时,大卫去探监,结识了穷困潦倒的霍普金斯船长一家。
(4)米考伯太太带着家人搬到监狱与丈夫住在一起后,大卫搬到了离监狱很近的新住所。
(5)米考伯一家在朋友帮助下渡过难关后,大卫经常去看望他们。
2.联系小说的背景及其他情节,分析大卫遇到的人和事对他的成长产生的影响。
答案:大卫出生前,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去世后,继父谋得斯通霸占了科波菲尔家的财产,把大卫送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在课文节选的这部分情节里,大卫见识了什么是苦难,以及人们面对苦难的坚韧和乐观,懂得了应该怎样看待自己的遭遇,培养了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3.大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案:(1)大卫自立能力很强,每周六七先令的工资,他精打细算,靠这点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
(2)大卫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大卫很同情米考伯一家,由于各自的处境,他和米考伯夫妇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在他们家生活艰难的时候,主动给以帮助。米考伯入狱后,大卫经常去狱中探望他。
(3)大卫自尊独立,他从没有白吃白喝过米考伯夫妇的东西。
(4)大卫乐观、阳光,想象力丰富,对未来充满期待。
(二)细读课文,探讨作品的写作手法,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1.本文是如何塑造米考伯这一形象的
答案:(1)外貌描写,从第六段大卫初见米考伯时对他的外貌描写,看出他的落魄。
(2)语言、动作描写,通过他和大卫的谈话以及相关动作,看出他的善良、乐观、仁慈。
(3)侧面描写,通过大卫的眼睛,描写出米考伯的窘况,侧面反映了其性格特点。
2.“债多不愁、乐知天命”的米考伯夫妇已成了文学中的典型形象,他们的性格被称作“米考伯主义”。他们爱慕虚荣,但也“能屈能伸”,试举例分析其表现。
答案:(1)米考伯:当债主追上门时,他“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作出抹脖子的动作来”,可是“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
(2)米考伯太太:“当我跟爸爸妈妈一起过日子时我真的不懂,我现在用的‘困难’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她不懂持家,用典当餐具的钱大吃大喝,“她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
3.细读课文,分析作者对当时的社会持怎样的态度。本文的叙述视角有何独特之处
答案:一是赞美,赞美了当时人们的善良、宽厚、仁爱等美德。二是批判,通过米考伯一家的经历,深入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精神童话,把人间的苦难展示给读者。
用孩子的视角进行叙述。以儿童的眼光去观察和打量陌生的成人生活空间,从而呈现出一个非常别致的世界,展现出一种不易被成人所体察的原生态的生活情境和生存世界的面貌。
任务二 重点难点全突破
  狄更斯善于用艺术夸张来突出人物的某些特征。例如在描写米考伯夫妇时,作者捕捉到他们特有的外部特征,如习惯动作、姿势、用语等,经过夸张增强、漫画式折射,反映出其性格特点。
请你运用这种写法,来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从他(她)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来凸显其性格特征。要求:不少于300字。
答案:略
理水(节选)
鲁 迅
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
(2019·全国Ⅰ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 ——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地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 ”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地问。
“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查的怎么样 ”
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松皮水草,出产不少;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
“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
“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第三位大员说,“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
“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放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地说道:“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 ”
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
“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地愤激着。
“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地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禹一声也不响。
“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帝的恼怒,洪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的母舅的干儿子。
禹一声也不响。
“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带些轻薄地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照着家法,挽回家声。大人大约未必知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罢……”
“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就抢着说道。“别的种种,所谓‘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
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说我在求名,图利。说就是了。我要
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
(有删改)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
解析:首先明确题干要求,“如何具体塑造”其实就是要求回答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其次明确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一般手法,如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正侧面结合等。然后,找到文中最能体现“禹”及其随员的形象特点的句子,确定具体艺术手法,并考虑众大员的描写对禹及其随员形象塑造的作用。景相融,呈现出一派宁静和谐的景象。
答案:①形象描写。将禹及其随员描写为“乞丐似的大汉”,写出艰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
②言行描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旦说话,则刚直有力。
③对比手法。始终在同众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及其随员,从而凸显其“中国的脊梁”形象。
分析小说塑造人物的常见手法
从近几年高考全国卷看,小说是考查的重点,而人物形象是高频考点,主要考查概括人物特征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有时结合环境、情节、标题和主旨进行探究,题目设置比较灵活。
塑造人物的常见手法有:
1.正面描写
正面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①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风度和服饰等。成功的肖像描写能使人物形神兼备。小说人物肖像描写可以有相对静止的整体显示,如同电影中的人物特写镜头一样,从正面刻画人物肖像,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也可以是对某一局部的重点刻画,如鲁迅在《祝福》里对祥林嫂的眼神描写。
②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包括对话和独白。个性化的对话,可以显示人物的不同性格。鲁迅笔下人物的语言,都极有性格特征,如孔乙己的迂腐斯文,杨二嫂的尖刻利己,阿Q的精神胜利,无不绘形绘色,跃然纸上。富有特征的内心独白,也是透视人物内心隐秘、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守财奴》中葛朗台的一句独白:“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直接揭示了人物对金钱赤裸裸的占有欲。
③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指作家对人物富有性格特征的动作所作的生动、具体的描绘和刻画。人的行为动作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外在显现,是人物性格的具体展露。如《林黛玉进贾府》中“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就表现了林黛玉的小心谨慎。
④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它可以使人物“深刻化”,在人物描写中具有重要
的意义。如《骆驼祥子》:他把车拉出去,心中完全是块空白,不再想什么,只为肚子才出来受罪,肚子饱了就去睡,还用想什么呢 还用希望什么呢 看着一条瘦得出了梭的狗在白薯挑子旁边等着吃点皮和须子,他明白了他自己就跟这条狗一样,一天的动作只为捡些白薯皮和须子吃,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
⑤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能
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细节描写主要有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对“读书”问题的两次不同的回答可表现出小心谨慎。
2.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主要手法为渲染、烘托、衬托等。
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借助次要人物陪衬烘托。
②借助物象陪衬烘托。
③借助环境陪衬烘托。
首先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再分步解答:
第一步,明确指出使用了哪种手法。
第二步,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运用这种手法从哪个角度表现了人物的哪种特点。
第三步,指出使用这种手法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解题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