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9 复活(节选)(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9 复活(节选)(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1 21:3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三单元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9 复活(节选)
1.速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梳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2.细读课文,品味作品塑造人物的手法,体味细节之美。
一、走近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
出身于贵族家庭,1844年进入喀山大学学习,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做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后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托尔斯泰是俄
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的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任务一 文本知识解读
二、探究背景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小说写于1889至1899年,素材是法官为他提供的真人真事:有个上流社会的年轻人,在充当法庭陪审员时,认出一个被控犯盗窃罪的妓女就是他亲戚家的养女。他曾诱奸这个姑娘,使她怀了孕。收养她的女主人知道这事后,把她赶出家门。姑娘生下孩子后把他送给育婴堂,她从此逐渐堕落,最后落入下等妓院,当了妓女。
这个年轻的陪审员认出她就是被他糟蹋过的姑娘,来找法院检察官柯尼,告诉他自己想同这个妓女结婚以赎罪。柯尼非
常同情这个年轻人,但劝他不要走这一步。年轻人很固执,不肯放弃自己的主意。没想到婚礼前不久,那妓女竟得伤寒症死了。
这故事像一颗种子落入托尔斯泰肥沃的心田里,经过若干年的酝酿,开始萌芽、长大,终于成为一株参天大树。这就是《复活》产生的渊源。
三、拓展知识
根据下面的示例,搜集与本课有关的知识。
故事简介  
玛丝洛娃原是一个农奴的女儿,她天真、善良,真诚地爱上了聂赫留朵夫,但这种感情不久就被贵族少爷糟蹋了。从此,她陷入种种悲惨遭遇,最后沦为妓女,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她再也不相信什么善了,于是开始自暴自弃,自我麻醉。一次,她被诬告谋财害命,进了监狱,即将去服苦役。
聂赫留朵夫在出席法庭陪审时,发现被诬告杀人的玛丝洛娃正是他年轻时引诱、抛弃的姑娘,于是良心觉醒,开始悔罪。他极力为玛丝洛娃奔走申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上诉失败后,又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玛丝洛娃,使她重新爱上了他。但为了不损害聂赫留朵夫的名誉和地位,玛丝洛娃没有和他结婚,而是接受了革命者西蒙松的求婚。最终两位主人公双双实现精神和道德的“复活”。
你搜集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 基础知识积累
一、识记字音
栅栏( )   惊讶( )    啰唆( )
哽住( ) 竭力( ) 饶恕( )
步履( ) 斜睨( ) 窘态( )
( )涨红 ( )模糊
涨 模
( )涨价 ( )模样
自查工具书,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
·
·
·
·
·
·
·
·
zhà

suo
gěng
jié
shù


jiǒng
zhàng
zhǎng


二、辨识字形
(sào)害
(zào) 动
(zào)名 一时
(shú) 罪
(dú)亵
(dú)牛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三、词语积累
1.温顺·温柔
辨析 温顺:温和顺从。
温柔:温和柔顺(多形容女性)。
填空 ①在这个世界上她只舍不得一个人,她凄凉的一生的 的伴侣——她最后的几眼似乎暗示女儿将来的苦命。
②后生静静地朝他微笑着,表情 敦厚,心平气和。
温柔
温顺
2.阻止·阻挠
辨析 阻止:使不能前进;使停止活动。强调被阻止的结果。
阻挠:阻止或暗中破坏使不能发展或成功。强调阻挠的过程。
填空 ①昨晚迷惑过聂赫留朵夫的魔鬼,此刻又在他心里说话,又竭力 他思考该怎样行动。
②改革任何旧制度,总不免受到抱残守缺的人的 。
阻止
阻挠
3.饱经风霜·栉风沐雨
辨析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栉风沐雨: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
填空 这位 的老人, 四十载,最终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栉风沐雨
饱经风霜
4.衣冠楚楚:
5.嫣然一笑:
6.衣衫褴褛:
7.一刀两断:
形容穿戴整齐、漂亮。
形容女子笑得很美。
形容衣服破烂。
比喻坚决断绝关系。
一、结构脉络
二、内容主旨
本文主要讲了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并向她忏悔当年的罪恶,祈求她宽恕的故事。作者借此表达“复活”的主题,告诫人们要勇于承担自己所犯的错误,这样才能获得心灵的救赎,才能真正地复活。
  (一)速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梳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1.速读课文,概括一下本文的主要情节。
任务一 文本梳理细品鉴
答案:本文主要写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向她忏悔当年的罪恶,祈求宽恕,并希望向她提供帮助的故事。
2.细读全文,概括玛丝洛娃见到聂赫留朵夫后的心理变化。
答案:刚开始时不知道是谁,感到惊讶,认出是聂赫留朵夫后非常痛苦,对他的认罪给予鄙视。在牢房外见到聂赫留朵夫时,为当年他的无情抛弃感到愤怒,对他的再次忏悔感到嫌恶,但想到他的身份时还是决定利用他为自己脱罪,当他再次认错的时候表现出鄙夷不屑。
(二)细读课文,品味作品塑造人物的手法,体味细节之美。
1.本文是怎样塑造聂赫留朵夫这一人物形象的 请举例说明。
答案:(1)语言描写,如从“我想见见您……我……”“我来是……”可以看出他见到玛丝洛娃时欲言又止的心情,反映了他对过去所作所为的忏悔。
(2)动作描写,如从“眼泪就夺眶而出”“哽住”“抓住铁栅栏”可以看出他诚心认罪。
(3)心理描写,如听到玛丝洛娃要钱后的大段心理描写,展现了他内心纠结的过程,更能展现其忏悔的决心。
2.简练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恰当的内心独白,把聂赫留朵夫坦白罪行的内心挣扎过程刻画得淋漓尽致,而独到的细节描写,更使人物窘态毕露。阅读节选部分的内容,梳理聂赫留朵夫的“精神的我”的成长之路。
答案:(1)见到玛丝洛娃后,聂赫留朵夫是犹豫和退缩的。他选择用“您”来称呼玛丝洛娃,而且声音也不比平时高。
(2)当聂赫留朵夫想到“我在做我该做的事,我在认罪”时,他变得很激动,“眼泪就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免得哭出声来”。他“精神的我”在觉醒。
(3)当聂赫留朵夫说“我来是要请求你饶恕”时,他先是感到害臊并往四下里张望了一下,但立刻想到“觉得羞耻,那倒是件好事”。
(4)当问玛丝洛娃为他生下的那个孩子时,聂赫留朵夫“感到脸红了”,他为自己犯下的罪孽深感不安。
(5)当玛丝洛娃突然向他要钱时,他“窘态毕露”,特别是当她的眼睛盯着他“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他的内心刹那间发生了动摇”。但最后,聂赫留朵夫觉醒,“精神的我”战胜了“魔鬼”,对玛丝洛娃的感情发生了变化,不再嫌恶她,不只是怜悯、同情她的处境,他要在精神上唤醒她。
任务二 重点难点全突破
  托尔斯泰的心理描写被评价为“心灵辩证法”,即注重描写人物心理错综复杂的矛盾,发掘促使人物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通过对人物表情、动作、音调等的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状态。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有这样的时刻,内心极其复杂矛盾,心理变化迅速而多样。比如在备战一场比赛时,比如要去见一个想见又久未见的人时,比如在等待自己的录取通知结果时……请你发挥想象,运用“心灵辩证法”刻画一个处在某一特定情境中的人,重点描写他(她)心理变化的状态。
要求:明确特定情境,突出心理变化过程;300字以上。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