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4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4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1 21:4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一单元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4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2020中国抗疫记
1.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中国抗疫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细读课文,探究重要语段的意义和作用。
3.品读课文,把握通讯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对中国人民高尚品格的歌颂。
任务一 文本知识解读
一、相关知识
  
“钟华论”是由新华社领导直接指挥、集中全社评论骨干力量打造的重要政论栏目,于2019年创办。“钟华论”聚焦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重磅评论,实现文字、视频、图片、金句海报的全媒体呈现,彰显新华社评论的权威性、传播力
和影响力。主要作品有《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百年风华:读懂你的样子——献给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凡水有源,方能奔涌》等。
二、探究背景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被查明为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
2020年1月23日凌晨,武汉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第一号通告,上午10时起全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营运,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除夕前夕,武汉“封城”!2020年4月8日0时,京港澳高速武汉西收费站,在民警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后,第一辆小客车驶出武汉西高速路口,武汉正式解除离汉通道管控。76天的坚守,英雄的武汉正式重启。
三、拓展知识
根据下面的示例,搜集与本课有关的知识。
历史大考 铸就抗疫精神
2020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的座谈会上强调,要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总书记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并首次对其内涵做了阐述。
生命至上: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表彰大会上,他强调:“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从“人命关天”的仁爱传统,到“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生命至上,一以贯之。
举国同心:中国战“疫”是一场人民战争。全国各族人民都以不同方式积极参与了这场疫情防控斗争,绘就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举国同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
舍生忘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抗疫勇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在表彰大会上,总书记说,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
尊重科学:面对前所未知的新型传染性疾病,中国在抗疫斗争中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遵循科学规律。总书记多次强调,既要有责任担当之勇,又要有科学防控之智。“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
命运与共:在表彰大会上,总书记说,新冠肺炎疫情以一种特殊形式告诫世人,人类是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才是人间正道。疫情期间,中国倡导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展现了“天下一家”的道义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同困难做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伟大抗疫精神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精神的谱系。它和伟大抗战精神一样,都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致敬英雄
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共和国勋章”和“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
钟南山(获授共和国勋章):我国呼吸疾病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敢医敢言、勇于担当,提出的防控策略和防治措施挽救了无数生命,在非典型肺炎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出巨大贡献。
张伯礼(获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指导中医药全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主持研究制定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成为中国方案的亮点,为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张定宇(获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扎根医疗一线的杰出代表,作为渐冻症患者,疫情期间仍义无反顾、冲锋在前、救死扶伤,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作出重大贡献。
陈薇(获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长期从事生物危害防控研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闻令即动,在基础研究、疫苗、防护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
你搜集的内容:
任务二 基础知识积累
自查工具书,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一、识记字音
肆虐( )   铆足( )   脊梁( )
溯源( ) 通衢( ) 磨砺( )
淬炼( ) 挑衅( ) 罹难( )



mǎo

cuì
xìn

·
·
·
·
·
·
·
·
·

( )殉职
( )徇私
( )询问
( )磐石
( )温馨
( )钟罄
( )驰援
( )松弛
( )池塘

( )劲头
( )强劲
jìn
jìng

( )薄弱
( )薄荷
( )薄饼


二、辨识字形
pán
xīn
qìng
chí
chí
chí
xùn
xùn
xún
báo
三、词语积累
1.蔓延·漫延
辨析 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漫延:水向周围扩展;曼延,即连绵不断。
填空 ①病毒 很快,但更快的是数以万计逆行出征的医务人员,是紧急驰援的物资运输车队,是源源不断的爱和支持。
②沙漠一直 到遥远的天边。
蔓延
漫延
2.遏制·遏止
辨析 遏制:制止;控制。着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或不使随便活动。对象常是自己的某种情绪(喜怒哀乐等)、敌人或某种力量。
遏止:阻止。着重于“止”,使停止,不再进行。对象常是来势凶猛而突然的重大事件或现象,如战争、暴动、潮流等。
填空 ①中国用自己的英勇行为,为全世界 疫情扩散争取了一个半月的时间。
②历史潮流不可 ,势必激浊而扬清。
遏制
遏止
3.休戚相关·息息相关
辨析 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常用于人与人之间、人与集体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
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适用的对象比较广泛,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
填空 ①新诗史上的一些经典作品与某种诗体的出现与成
熟 。
②建设法治中国,人人都是受益者、参与者和践行者,因此,“法治中国”并不仅限于庙堂之论,而是与每个公民 。
息息相关
休戚相关
4.高瞻远瞩: 。。
5.披荆斩棘: 。
6.谆谆告诫: 。
7.如履薄冰: 。
、 。、
8.蔚然成风: 。、
形容眼光远大
比喻扫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
恳切、耐心地教导、规劝
如同走在薄冰上一般,形容非常谨慎、小心翼翼的样子
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
一、结构脉络
二、内容主旨
文章全面、客观、立体地报道了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一事件,揭示了中国抗疫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既表现出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又彰显了科学抗疫的理性思考;既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热情礼赞,又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和博大胸怀;既有对新时代中国人民高尚品格的歌颂,又有对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变革的深入思考。
任务一 文本梳理细品鉴
(一)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中国抗疫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1.本文全面、客观、立体地记录了2020中国抗疫的过程,请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答案:序言部分总写中国抗疫取得决定性胜利。第一部分写党中央在领导抗疫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第二部分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取得抗疫胜利的根本保障。第三部分写
中国精神在抗疫中起到的作用。第四部分写医务工作者在抗疫中的奉献与牺牲。第五部分写科学防治在抗疫中起到的作用。第六部分写抗疫给我们带来的警示和反思。第七部分写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了“天下一家”的道义担当。第八部分写抗疫成功必将激励我们奋勇前行。
2.中国为什么能经受住这场艰苦卓绝的大考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党和政府正确领导,面对疫情沉着应对、果断决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
(3)中国人民具有自强不息、百折不挠,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顾全大局、甘于奉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命运与共、天下一家的精神品格。
(4)广大医务工作者甘于奉献、不畏牺牲。
(5)相信科学、依靠科学、使用科学,其中中医功不可没。
(6)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援助。
答案:(1)“一切力量”指的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战“疫”力量,“攻击点”指的是湖北武汉。(2)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科学部署下,我们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集中全国战“疫”物资、医疗力量驰援武汉。最终,武汉抗疫取得胜利。
(二)细读课文,探究重要语段的意义和作用。
1.恩格斯说:“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请结合文章第二部分谈谈你的理解。
2.文章最后一部分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答案:(1)结构上,照应前文,使文章首尾呼应,思路完整。(2)内容上,强调了抗疫胜利的重大意义,回顾中华民族历史上遭受的苦难,深化了文章主题,同时引发人们对抗疫胜利意义的深入思考。
任务二 重点难点全突破
1.本文运用综合叙述的方式,既概述了抗疫中大量的人和事,又发掘了其中的意义与价值,使文章兼具宏阔和深刻之美。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宏阔”主要体现在文章写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的抗疫过程中大量的人和事。比如第一部分,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抗疫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武汉“解封”、北京和湖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至二级响应、全国两会开幕等。再如第二部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全国人民对
武汉的支援,包括医疗人员、建设人员、救援物资等。 (2)“深刻”主要体现在文章发掘了这些人和事背后的意义和价值。比如第一部分,各地各方力量迅速集结共同抗疫,表现出的是党中央强大高效的组织和动员能力。再如第三部分,从各方人士在抗疫中的表现,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
2.本文运用富有诗意、饱含深情的语句,使文章充实、厚重,具有荡气回肠、打动人心的力量,请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1)浩浩长江水,巍巍黄鹤楼。
答案:运用对偶和叠词,点出事情发生的地点,引出相关内容。叠词的运用使文章充满了豪迈的气势,奠定了感情基调。
(2)寒冬再漫长,也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
答案:运用拟人、借喻的修辞手法,“寒冬”喻指新冠病毒带来的灾难,将“阻挡”这个动作赋予了“寒冬”人的情态;“春天的脚步”既是拟人,又喻指“抗疫胜利的到来”。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中国人民不惧困难、众志成城,必将战胜疫情的决心和期望。
(3)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灾难”比作“镜子”,生动形象地指出这场灾难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永恒不灭的民族魂,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众志成城、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
(4)一个有声的中国,一个流动的中国,一个重焕生机的中国,令人感慨,也引发深思。
答案: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点明抗疫胜利后中国的生机勃勃,引发人们的思考。
3.本文引用了大量的名言、诗句和格言式的句子,请找出其中两处,分析其作用。
答案:示例:(1)“科学的不朽的荣誉,在于它通过对人类心灵的作用,克服了人们在自己面前和在自然界面前的不安全感。”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强调了科学的作用,告诉我们只有相信科学、依靠科学、使用科学,才能取得抗疫的胜利。
(2)“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强调疫情不仅凸显我们工作的优势和长处,
也折射出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抗疫胜利后,我们要及时进行反思与改变,不仅要把各项工作抓细抓实,而且要深化改革。只有把灾难当成“磨刀石”,把教训当作“铺路石”,才能筑就社会发展进步的坚实阶梯。
4.“疫情就是战区,隔离不隔爱,封城不孤城;守家就是守阵地,健康自己就是最大地关爱别人。”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必定能跨越一切艰难险阻。请以“同心抗疫”为话题,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