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舞与游戏:救护车(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本课依据新课程标准精神,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使教学内容体现生活性、大众性、娱乐性和实效性。在教学中我选择了民族民间体育运动项目“跳竹竿”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将其引进体育课堂教学中,是充分考虑到此项运动的特点:舞者在敲动的竹竿中来回跳动穿梭,人、声、竿三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极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通过对它的学习与尝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的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力量、耐力等素质,特别是有利于提高动作的节奏感和协调性,能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体育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水平一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韵律操和舞蹈有了一定的基础,水平二舞蹈教学中要体现民族舞蹈的特点,不仅要形象的模仿,更要了解舞蹈的精神,通过对民族舞蹈的学习发展学生灵活性、协调性、模仿能力、记忆力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现力,能初步的表现民族舞蹈的风格和特点。
三、教材分析:
竹竿舞是来源于我国黎族、傣族等少数民族的民间体育活动,它利用竹竿有节奏地进行来回敲击,舞者在敲动的竹竿间轻快地来回穿梭舞蹈,极具趣味性和挑战性,而且简单易学,它开阔了学生视野,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中享受美、创造美。将民族民间“竹竿舞”引进体育课堂中,通过对它的学习与尝试,有利于加深对我们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的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身体的弹跳、灵敏、耐力、协调等素质,特别是有利于提高身体的灵敏感、协调性和动作的节奏感,发挥弹跳力。另外,“竹竿舞”跳法多样,竹竿的开合变化灵活,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能力;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能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能力、创新意识。此舞蹈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因此,将其作为教学的载体。游戏“救护车”让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
四、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能主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乐于学习对体育活动有浓厚的兴趣,并能在活动中对愿意表现和展示自我有很高的愿望和热情。竹竿舞的特点恰好符合了她们的身心特点,动和美的结合。通过竹竿舞教学让学生从中体会自编、自创、自演、自导的快乐。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竹竿舞的常识,基本跳竿和打竿的节奏。
2、技能目标:通过竹竿舞发展学生的灵活性、模仿能力和下肢的弹跳素质,增强动作的节奏感和学生的协调能力。
3、情感目标:在参与体验中,克服恐惧心理,培养勇敢精神,学会合作、与同伴友好相处,体会跳竹竿的乐趣。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跳竹竿与打竹竿的节奏。
难点:步伐与竹竿节奏协调配合。
七、教学流程:
水平:二 年级:四年级 学生人数:40人 授课教师:第1课时
教学 内容 1、竹竿舞。 2、游戏“救护车”
教学 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竹竿舞的基本常识和跳竿、打竿的基本节奏。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竹竿舞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开-合-开开-合”的节奏及跳法,发展学生的灵活性、协调性和模仿能力。 3、情感目标:在参与体验中,克服恐惧心理,培养勇敢精神,学会合作、与同伴友好相处,体会跳竹竿的乐趣。
重点 跳竹竿与打竹竿的节奏。 难点 步伐与竹竿节奏协调配合。
课的 结构 教学内容组织教法及要求 时间 次 数
教学内容 教师指导 学生 活动 组织与要求
开 始 部 分 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 2、报告人数 3、师生问好 4、宣布本课教学内容及要求。 5、队列练习: 三面转法 1、集合整队、检查人数、师生问好。 2、宣布本课内容,提出课堂要求。 3、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教师强调注意安全 1、集合迅速、遵守纪律。 2、认真倾听 3、听从老师指挥。 四列横队:▼ —教师 XXXXX-男生 XXXXX ○○○○○-女生 ○○○○○ 要求: ①精神饱满 ②认真练习 ③动作整齐 ④口号响亮 4分钟 1次
准 备 部 分 热身活动: 1、教师带领学生成一路纵队慢跑,跑动过程中模仿老师的动作。 ①“开-合”击掌练习 ②后踢腿跑 ③“1-2-哒哒哒”节奏的后踢腿跑 2、“开-合-开开-合”的节奏练习 3、下肢节奏练习: “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 4、两人一组面对面,一人手脚同时打“开-合-开开-合”的节奏,一人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的动作。 然后交换练习。 1、教师下达口令带领学生慢跑,跑动过程中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2、教师讲解并示范动作,组织学生练习。 3、教师组织学生练习,巡回指导。 1、学生听从教师指挥进行练习。 2、学生体操队形集体练习。 3、学生按老师要求两人一组自由练习。 队形: ↓××× ×××××××××××× ▼ 组织:学生跟随教师跑成一路纵队。 要求:注意听讲,模仿老师动作。 队形二:体操队形 X X X X X-男生 X X X X X ○ ○ ○ ○ ○-女生 ○ ○ ○ ○ ○ ▼ —教师 组织: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做动作。 要求: ①听从指挥 ②认真模仿 ③认真练习 队形: 学生 ▼ —教师 6分钟 1 2 3 2
基 本 部 分 基 本 部 分 学习跳竹竿舞: 1、学习打竹竿:开-合-开开-合。 2、跳静止竿:节奏(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 3、学习跳动态竿:(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 4、分层次练习:动作熟练的学生尝试连续过4组竿,动作还不是特别熟练的学生继续2组竿的练习。 5、创编动作:每个小组根据音乐创编一些上肢和身体的动作。 6、展示学习成果 游戏:“救护车”方法:学生分为四大组,每组10人,5名学生为一小队,第1、3、5名同学抬竿为“救护车”,第2、4名学生在竿上做支撑动作为“伤员”。每一 小队先练习一遍,在比赛一次。 先到达终点的“救护车”为胜。 1、教师示范并讲解打杆动作。 2教师观察指导学生练习。 1、教师示范并讲解跳静止竿动作 2、教师组织学生练习 3、教师观察、指导学生练习 4、教师和学生一起练习 1、教师示范并讲解跳动态竿动作。 2、教师组织学生练习 3、教师观察学生练习 4、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动作,带领学生练习 1、教师设置2个不同场地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练习 3、教师帮助节奏不熟的学生练习熟练后晋级到4组竹竿的场地。 4、学生创编动作,加上上肢和身体的动作 5、学生展示 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并组织示范 2、教师组织学生练习和比赛。 1、学生认真听讲,仔细观察。 2、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1、学生认真听讲,仔细观察 2、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3、学生在教师带领下练习 1、学生认真听讲,仔细观察 2、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3、男、女同学分别进行展示 1、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熟练程度,选择不同场地练习。 2、不太熟练的学生,练习熟练之后可以晋级。 1、学生认真听讲仔细观察 2、练习时学生仔细体会 3、比赛时另一小队学生为进行比赛的小队加油 队形: ▼ 组织:学生成四路纵队,横排四名同学一组一组练习,最后大家一起练习。 打竿练习时每两排八名同学为一组练习打竿,然后换下一组。 要求:打竿时要注意节奏握竹竿的侧面以免打到手。 跳竿练习时打完一组竿后换下一组打竿 要求:认真模仿、练习,互相提示动作要点,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注意安全,跟随节奏跳动,防止把脚夹伤) 队形: ▼ 组织:熟练的学生尝试跳4组竿;不太熟练的学生跳2组竿。 要求:根据自己熟练情况选择场地。 队形: 终点 起点 学生 组织:每一小队在完成比赛后把竹竿交给下一小队进行比赛 要求:听从指挥,积极愉快的完成游戏。 28分钟 28分钟 2 4 4 3 2
结束部分 放松活动: 拉伸练习 2、师生小结 3、组织学生回收器材 4、下课 教师语言组织,并领做 学生模仿老师一起做拉伸动作 学生帮助教师回收器材。 队形:▼-教师 学生 ▼ 组织:每队后一名同学为前一名同学放松,然后反过来放松。 要求:气氛愉悦,心情舒畅跟随教师放松。 3分钟 1次
场地器材 场地一块 长竹竿12根 练习 密度 45%-60%
生 理 曲 线 图 心率(次)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时间(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