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竹竿舞》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旨在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传统民族健身活动的兴趣,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民间体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实践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对竹排舞的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创新、合作探究、加强交往,培养集体荣誉感及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材分析
1、竹竿舞是来源于我国黎族、傣族等少数民族的民间体育活动,它利用竹竿有节奏地进行来回敲击,舞者在敲动的竹排间轻快地来回穿梭舞蹈,极具趣味性和挑战性,而且简单易学,它开阔了学生视野,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中享受美、创造美。
2、将此项运动引进体育课堂中,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竹竿舞跳法多样,竹排的开合变化灵活,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能力,特别有利于提高身体的灵敏感、协调性和动作的节奏感,并能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因此,将其作为本次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三、学情分析:
1、就竹竿舞教材来说,要求一定的音乐节奏感和协调性,且符合水平二学习内容,四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对新鲜事物有着兴趣浓厚,并能积极参与主动练习,竹竿舞的特点恰好符合了她们的身心特点,动和美的结合。
2、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对音乐的节奏掌握不准,步伐跳跃的不协调,对教师讲解动作的不理解等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
四、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同伴间相互配合是跳好“竹竿舞”的关键因素
技能目标:初步掌握跳“竹竿舞”的打竹竿和跳竹竿的动作,掌握动作节奏
情感目标:在参与体验中,克服恐惧心理,培养勇敢精神,学会合作、与同伴友好相处,体会跳竹排的乐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竹竿舞“跳”与“打”的节奏
教学难点:节奏的变化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主要采用的教法是讲解示范法和游戏法,学生主要的学法是体验法和自主学练法。本课设计紧扣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教学形式下,由简到难,在难度递进中反复体验、巩固提高。力争让教学方法、手段、形式、组织的设计最大程度的服务于学生对于运动技能的掌握,在运动技能的学练中,让学生学会合作、懂得分享。
七、教学过程
本课设计在开始部分,首先通过多种形式的踏步走来训练学生的精神面貌;接着带领学生进行趣味慢跑来激发运动热情,进入运动状态;之后用当前流行的海草舞做一段俏皮的韵律操让课堂气氛再次活跃。
在基本部分,遵循着“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由浅入深的展开教学,共分三个阶段:1、学会听节奏练习;2、腿部动作的学习 ;3、拓展练习。
在第一阶段,先让学生听会鼓声知道重低音,明确手的开合动作;其次让学生听节奏进行敲竹竿的练习,本环节让学生知道竹竿舞的不同节奏,使学生能够学会听准不同的节奏。
在第二阶段,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先由教师进行优美的展示,让学生知道通过竹竿的步伐,接着让学生在静止的竹竿中进行练习初步熟悉步伐;然后由教师敲鼓打节奏,学生跟着节奏在动竿中进行练习再次熟悉步伐和节奏;接着学生跟着音乐进行巩固练习。本阶段第二部分先由教师示范引出一个点步,引导学生改变节奏;然后学生自己尝试练习;先听老师敲鼓打节奏练习再听音乐进行练习。最后在这个开合开合开开合合的节奏下进行强化练习并且展示。
在第三阶段,设计了五个不同节奏的密码纸,抽签决定每组的节奏,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每组轮换进行相互讨论并教学;最后进行抽签展示不同的节奏,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在游戏部分设计了合作性的游戏“齐心协力”。游戏设计意图一是收拾器材,二是锻炼同学们的合作能力,整个游戏充满乐趣,场面热闹。
在结束部分,通过放松操,全班同学在舒缓的音乐中放松心情,最后各抒己见,交流感受。
本课设计了多种游戏地教学,满足学生的身心需求,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提高了课堂效率,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竹竿舞的美妙,感受到体育的快乐。
八、课前准备
场地:篮球场 器材:大鼓 、竹竿10根、小竿20根、音响1台、电脑一台。
九、预计课的效果
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参与各种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感情融洽。90%以上的学生能够掌握竹竿舞的节奏方法,85%以上的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节奏变化。预计课的平均心率120-125次/分,练习密度 52%左右,强度指数1.5左右。
实践课
学习 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同伴间相互配合是跳好“竹竿舞”的关键因素。 2、初步学会“竹竿舞”的打竹排和跳竹竿的动作,掌握动作节奏。
3、在参与体验中,克服恐惧心理,培养勇敢精神,学会合作、与同伴友好相处,体会跳竹竿的乐趣。
学习 内容 韵律:竹竿舞 游戏:齐心协力 重点 难点 竹竿舞“跳”与“打”的节奏 节奏的变化
课的 部分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要求 运动负荷
次数 时间 强度
准 备 部 分 7’~8’ 一、课堂常规 二、队列队形 三、热身运动 四、韵侓操 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 2、宣布课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安排见习生 3、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多种队形练习 4、教师带学生听音乐进行趣味慢跑 5、组织听音乐进行韵律操 学生四列横队站立 2、学生认真听讲,站姿规范 3、跟听从老师口令练习,动作标准、到位 4、听音乐进行慢跑活动 5、跟着老师一起练习,注意跟好节奏。 组织: 要求:精神饱满、思想集中、准备上课 组织: 要求:动作准确、踏步有力 组织: 1 1 1 1’30” 1’30” 2” 小 中 中
基 本 部 分 27’~28’ 听节奏练习 听鼓声击掌配合练习 (二)听鼓声敲竹竿练习 二、腿部动作的教学 (一)固定节奏练习 (练习通过竹竿的步伐) (二)变化节奏练习 (加上点步变化节奏) 三、拓展部分 教会学生听鼓声的重低音,提示学生重低音手部的动作 指导学生听着鼓声做出手上的开合动作 改变节奏提示学生准确做出开合动作 4、教师引导学生听鼓声进行敲竿练习(没竿的拍击地板) 1、教师展示并讲解示范腿部动作要领 喊口令静竿练习 听鼓静竿练习 听音乐静竿练习 要求:动作连贯、协调 组织学生配合鼓声上竿练习 教师示范,加一个点步改变节奏 4、组织在固定节奏下上竿练习(音乐) 1、教师利用彩纸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组织学生进行轮流、交换自主学习 3、请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1、会听鼓声的重低音并明确手部动作动作 学生积极参与练习并准确的听出节奏
3、学生能够准确的听出变化的节奏 4、学生听着节奏准确的用竹竿敲出节奏 1、认真观看教师示范,积极练习腿部动作 2、配合鼓声过竿练习 3、学生认真观看 4、积极参与练习 尝试自主学习 认真、积极自主学习 积极配合老师展示学习成果 组织: 组织: 组织: 循环练习 循环练习 循环练习 循环练习 3’ 2’30” 2’30”左右 2’ 4’ 30” 中下 中 中 中上 中上 中下
四、游戏: 齐心协力 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和规则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赛 3、教师总结讲评,给予鼓励 1、学生认真听讲,明白游戏方法和规则 2、按要求有序进行游戏比赛 3、认真听老师评出优胜小组 组织: 2-3 2’ 中上
结 束 部 分 4’ 一、放松操 二、总结点评 三、师生再见 四、收还器材 1、教师带领学生一同放松练习,拉伸肌肉 2、师生共同小结本课的学习情况 3、师生再见,宣布下课 4、安排学生收拾器材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放松练习,动作舒展、放松 2、学生交流学习与心得体会 3、师生再见,下课 4、收拾器材,带队回班 组织: 散点 要求: 精神饱满、安静有序 1 1’30” 小
预 计 效 果 场地器材 篮球馆、竹竿10根、pv彩管20根、音响1个、电脑一台
技 能 技 术 通过学习,使90%左右的学生基本学会两种不同节奏的跳法,并能掌握打与跳节奏。 练习密度 授课记录 班级
52% 左右 情况
平均心率
120-125次/分钟
强度指数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