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11 22:0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堂教学设计
设计要素 设 计 内 容
教学内容分析 1、 课标中的内容《燃烧和灭火》隶属课标中的第五部分《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2、教材中的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知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与解决日常生活中某些燃烧的现象及原因。
过程方法 1、通过控制变量的几组对比实验探讨燃烧的条件。 2、调查火灾事故,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内容的探究,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3、通过讨论交流火灾中逃生的知识,使学生懂得在火灾中保护自己。
学生特征 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得出。
教学重点 探究燃烧的条件、 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和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引入新课 【提问引课】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燃烧的事例? 【引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的历史,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看图片) 【提问】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那么物质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 引导学生得出第一个探究题目: 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实验探究讨论交流 活动1物质燃烧时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让学生思考并说出生活中的燃烧事例并观看老师提供的图片(看图片) 与教师共同讨论所提出问题,得到本节课的第一个探究题目。 让学生得出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的结论。
参与学生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 注意鼓励学生,针对问题给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 【提供药品】棉花、酒精、水、蜡烛、小木条、石子、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 下面请各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对刚才的猜想进行验证。思考设计方案 分组讨论 根据已有的经验大胆猜想与假设:燃烧的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 度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设计的实验方案 培养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及生活经验能主动地或在他人启发下对问题的答案作出猜想与假设的能力 分组探究,形成共识,殊途同归,使学生了解探究方法的多样性。
【引言】你们的方案都很好,通过对比实验全面充分证实自己的猜想。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我提供的药品通过实验完成自己设计的方案,把实验结论填写在下表中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探究意图【1】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棉花和小石头 【2】点燃两支蜡烛,其中的一支罩在玻璃杯下 【3】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蘸水棉花和干棉花
【提问】同学们围绕实验方案进行的实验能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 【小结】同学们围绕实验方案进行的实验,都能证明燃烧需要:(1)可燃性物质;(2)充足的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着火点是使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不同的物质一般具有不同的着火点。介绍通常情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书上P125的表7-1) 【提问】物质燃烧是否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还是只需其中的任意两个或一个条件?举例说明。 (板书)物质燃烧需同时具备(1)可燃性物质;(2)充足的氧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 进行探究实验,记录现象,填写探究报告 汇报、讨论并评价实验方案的合理性 看书了解着火点 通过表中实验条件的比较得出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学生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自己的结论形成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的过程。 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根据探究报告进行分析,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实验:〔看视频〕 【提问】(1)请你根据燃烧的条件预测该实验的现象是什么?谈谈你的推测理由? 【演示实验】 【引言】俗话说水火不相容,热水中的白磷 会燃烧吗?不信试试看。【演示:向水中通入氧气】 引导并组织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得出什么是燃烧,板书燃烧的定义及燃烧的条件 见投影 【设问】那么如何使正在燃烧的物质停止燃烧呢? 活动2探究灭火的原理 【实验】点燃一支蜡烛,使它熄灭。 【提供的用品】烧杯、水、剪刀、沙土等(可另选用品) 组织学生归纳使蜡烛熄灭的方法分析灭火的原理 【小结】灭火就是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因此灭火的原理通常可以从燃烧的三个条件对应加以考虑。 板书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 物质具有可燃性→ 从燃烧区撤走可燃物 可燃物有充足的氧气→ 把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或空气)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需注意的是:(1)物质的燃烧需要以上三个条件同时具备,而灭火只需破坏其中的任意一个条件即可。 【巩固练习】 灭火事例灭火方法灭火原理: 破坏哪种燃烧条件熄灭酒精灯油锅着火纸箱着火森林着火
(见投影) 【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遇到火灾如何逃生吗? 【知识拓展】展示“火场逃生方法”(见投影) 【课后小结与回顾】见投影 结束语:我们掌握了燃烧与灭火的知识就能让燃烧为我所用,使火灾远离我们。 【布置作业】 课后拓展与实践 1、请为伦敦奥运会设计点火仪式。
2、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或自救措施)。 预测现象分析理由 观察现象 观察现象并解释 小结: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思考 演示使蜡烛熄灭 讨论交流 得出原理 口答 观看资料并思考面对火灾时如何进行逃生。 反思 得失 练习 学生用已学的知识进行推测, 加深理解燃烧的条件 从实际生活经验入手,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通过简单的蜡烛熄灭的实验,进一步分析得出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及灭火的原理。 通过讨论并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措施,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突破难点。 培养学生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火灾的安全防范意识。
板 书 设 计  课题1燃烧和灭火 燃烧的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 物质具有可燃性 → 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把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所选材料,基本上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几支蜡烛,一块石头,一些沙土,一块抹布,都取自于我们身边看似不起眼、不经意的东西。通过在课堂上的演绎、变化,实现了由现实生活向科学世界的回归,让学生感到化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科学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遥不可及,只要我们积极思索,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会是小小科学家。 不足之处:学生探究时间不是很充裕,教师讲授过多。总体来说,学生的积极性还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所以,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还值得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