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 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 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 导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11 22:1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3.3元素》导学案 元素
【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
2.知道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教学要点】 学习重点:元素的概念。
学习难点:元素概念的形成。
考 点:元素的定义
【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讲授、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对比、讨论及多媒体辅助等方法展开教学。
【知识链接】 生活中的元素【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中新物质来说,关键是个“新”字.并且,这里的“新”是相对的,而不是指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物质才算是新物质,只要是相对于变化前的物质是新的(即和变化前的物质不是同种物质),就认为是有新物质生成.
2.运用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来判定化学变化时,可以参考着化学变化常伴随的一些现象;例如,发光、放热或吸热、变色、放出气体、出现沉淀等.但是,也不要被这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了;因为有时虽然有这些现象出现了,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的发光、放热,就不是化学变化而是物理变化.因此,在判断某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抓住变化前后的物质的本质进行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同一种物质.只有当它们不是同一种物质时,该变化才是化学变化.【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中新物质来说,关键是个“新”字.并且,这里的“新”是相对的,而不是指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物质才算是新物质,只要是相对于变化前的物质是新的(即和变化前的物质不是同种物质),就认为是有新物质生成.
2.运用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来判定化学变化时,可以参考着化学变化常伴随的一些现象;例如,发光、放热或吸热、变色、放出气体、出现沉淀等.但是,也不要被这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了;因为有时虽然有这些现象出现了,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的发光、放热,就不是化学变化而是物理变化.因此,在判断某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抓住变化前后的物质的本质进行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同一种物质.只有当它们不是同一种物质时,该变化才是化学变化.【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中新物质来说,关键是个“新”字.并且,这里的“新”是相对的,而不是指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物质才算是新物质,只要是相对于变化前的物质是新的(即和变化前的物质不是同种物质),就认为是有新物质生成.
2.运用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来判定化学变化时,可以参考着化学变化常伴随的一些现象;例如,发光、放热或吸热、变色、放出气体、出现沉淀等.但是,也不要被这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了;因为有时虽然有这些现象出现了,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的发光、放热,就不是化学变化而是物理变化.因此,在判断某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抓住变化前后的物质的本质进行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同一种物质.只有当它们不是同一种物质时,该变化才是化学变化.
凡是被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结着 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 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均可被视为“中国元素”,如 中国固有元素: 比如中国的领土,中国的人种等;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中国的现代文化元素:比如北京的奥运精神,中国的航天精神等。
众多时尚流行元素都融入到各类服饰单品中,像个性印花、复古波点、俏皮动物纹、灵动流苏等元素都很常见,2018年流行元素有哪些?怎么搭配才能穿得更时尚呢?……
【课前热身】
1. 原子的定义:原子是 中的最小粒子。
2.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填“=”“<”或“>”);
3.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 的种类不变, 的种类会改变。
4.过氧化氢溶液是 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它含有 和 两种物质。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展示图片: “双氧水”,问:水分子和过氧化氢分子中的氢、氧原子是不是一样的?
导入问题一:什么是元素?由“生活中的元素”引出“化学中的元素”
任务1:元素的概念
一、自主学习:课前预习阅读课本59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1.元素的定义: 。
2.氧气,二氧化碳他们的 和 不同,但他们都含有 。
3. 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元素种类有 多种。
二、小组合作学习:
观察表格并讨论填写:
一类原子的总称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一类原子的总称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氧原子A 8 8 碳原子A 6 6
氧原子B 8 9 碳原子B 6 7
氧原子C 8 10 碳原子C 6 8
讨论1.每组A、B、C的三个原子中什么数是一样的,什么数是不一样的?
2.我们把 都叫做氧原子,把这些质子数为8的氧原子总称为 ;以此类推我们可以把质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总称为___ ___,把质子数都是1的氢原子总称为_______,
小结:(朗读并背诵)元素的定义:
资料:
钠原子 钠离子 氖原子
讨论:1.在原子中有如下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钠原子与钠离子属于同种元素吗?
氖原子与钠离子属于同种元素吗?
2.元素的种类由谁来决定的? ,那么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问题二:物质有什么成分?
原子(或者分子)
物质
元素
说一说:请从微观、宏观两个角度说一说过氧化氢溶液有那些成分?
例如:微观:水由 构成。
宏观:水由 元素和 元素组成
小结:1.物质由 组成。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 素 原 子
区 分 只讲 ,不讲 。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既讲 ,又讲 。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 描述物质的 观 成。 描述物质或 的 观 成。
任务2:化学变化中的元素观
一、自主学习:课前预习,阅读课本59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 ,元素的种类 。
二、小组合作学习:
问题三: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这个反应中,过氧化氢与水中的氢、氧元素是不是一样的?
讨论:以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这个反应为例分析思考,反应物与生成物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微观上: 改变, 不变。 宏观上: 改变, 不变;
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
思考讨论:是真的吗?
据报道:有人发明了汽油和柴油试剂.将这种试剂滴在一桶水中,桶中的水变成了汽油或柴油,能供机车使用.试从元素守恒分析该报道是否真实.(知识链接:汽油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分析:
结论:这条新闻是 的。
【当堂检测】
1.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核外电子数 B.中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质子数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 A.硅  B.氧  C.铁  D.铝
3.在一定条件下分解高锰酸钾、氯酸钾、双氧水三种物质,都可以制得氧气。说明这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 ) A.氧分子 B.氧气 C.氧元素 D.氧化物
4. 电子数相同,质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它们可能是( )
A.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B.两种不同元素的离子 C.两种不同的分子 D.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5.(2015年新疆)4.生活中的“加碘盐”、“含氟牙膏”、“加铁酱油”,其中的“碘”、“氟”、“铁”指的是
A.原子 B.离子 C.元素 D.分子
6.自主阅读课本60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1)地壳中含量居于前四位的元素名称和 、 、 、 。
(2)生物细胞中(人体中)元素含量前四位的元素名称 、 、 、 。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课堂小结】
1. 说一说右图所示-过氧化氢溶液中有哪些成分?
2.结合课本60页图3-18说出物质及其组成,领悟元素与原子有何异同及联系
【课堂延伸】 元素的分类
自主阅读课本62页资料卡片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1.元素分为三类: 、 、 。
2.小结怎样根据元素名称中的编旁判断元素的状态和种类?
【教学反思】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