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 唱歌 侗家儿童多快乐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 唱歌 侗家儿童多快乐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11-12 10:14: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上册《侗家儿童多快乐》
教材分析:
《侗家儿童多快乐》是根据侗族民歌音调创作的儿童歌曲。该曲节奏感强,旋律欢快活泼,歌词简练,朗朗上口,并较多的运用了衬词,具有民族语言风格,生动的表现了侗家儿童在和谐社会中的幸福生活。
教学目标:
1、通过侗家儿通多快乐的学习和演唱,感受侗家儿歌的风格特点,准确的把握好歌曲的音准、节奏以及二声部合唱。体验侗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侗家儿童的生活情趣。
2、亲身体验《侗家儿童多快乐》的“罗也舞”表演,充分感受侗族人民边歌边舞的活动。
3、观赏侗族风光、服饰,在观赏事物和听赏侗族歌舞的同时,感受侗乡文化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与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侗家儿童多快乐》。
2、能够用和谐、自然的嗓音演唱歌曲的二声部,做到音色统一,声部和谐、均衡。
教学难点:
1、二声部节奏、旋律的和谐。
2、歌曲中休止符、反复记号、下滑线的学习和处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1=c 2/4
1 2 3 4 5 - 5 4 3 2 1 -
同 学 们 好! 高 老 师 您 好!
1 2 3 5 5 - 5 4 3 2 1 -
同 学 们 请 坐 ,老 师 辛 苦 了。
(要求:坐姿端正,情绪饱满热情,气息流畅)
二、组织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歌曲《那达慕之歌》。
(播放伴奏音乐,回顾演唱,师生共同评价)
三、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教学。
1、播放少数民族典型音乐片段,以及少数民族的风光、服饰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视频导入:播放侗族歌舞,引导学生听出歌曲的特点。(侗家大歌:歌曲里面有多个声部参与演唱,其中女生的声音比较亮,比较高。)
3、教师导出本课学习的新歌《侗家儿童多快乐》,板书课题。
四、新歌学唱。
(一)教师播放歌曲《侗家儿童多快乐》,学生聆听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以及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引导学生听出二声部)
(二)歌曲重点:二声部的学习与练习。
1、分声部节奏练习(多媒体展示节奏图)
2/4 x -▕ x - ▕ x - ▕ x -▕
2/4 xxx x▕ xxx x▕ xx xx▕ xx x▕
①、将全班同学分为两大组:a组为第一声部;b为第二声部。
②、分声部练习节奏,教师巡视指导。(单声部一定要稳)
③、二声部合拍节奏。(两个声部完全的稳定)
2、分声部旋律练习(跟琴模唱,练习视唱)
①出示多媒体二声部曲谱。
②分声部分别练习。
③二声部合唱,要求声部完全融合在一起。
3、教师播放歌曲,对照歌谱再次感受。(注意歌谱中的特殊记号)
①教师和学生共同发现、提出特殊符号。
②教师讲解特殊符号,以及特殊符号的作用和处理。(“休止符”“下滑音记号”“反复记号”)
③重点讲述“反复记号”在歌曲中表示歌曲的演唱顺序(①②③④①②③⑤)
4、按节奏读一读歌词,了解字里行间的意思,从文字方面感受歌曲表达的意思。
5、教师弹奏,学生套唱歌词。(注意情绪欢快、活泼)
6、播放伴奏音乐,教师指挥二声部合唱歌曲《侗家儿童多快乐》。(及时点评、指正)
五:拓展延伸,舞蹈编创。
1、教师表演“罗也舞”的基本动作,学生看一看,学一学。
2、分组自由编创,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分别展示,师生共同评价、修改。
六、结束本课:
师生在载歌载舞的活动中结束本课,深切感受侗家儿童快乐、幸福的生活情绪。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觉得还是很成功的。首先,我在创设情景到入方面,通过观看侗家大歌的视频,激发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歌导入时,我采取了让孩子们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然后抓住歌曲的情绪及演唱形式,参与到二声部合唱中去。第二,在二声部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二声部的节奏、旋律、歌词由易到难得解决,先让学生打击节奏,然后有了节奏的基础上练习旋律,很快孩子们就能跟着伴奏套唱歌词演唱。并能正确的分别表达情绪:一声部深情悠扬;二声部轻快跳跃。再次,在歌曲学唱中,我充分的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不同要求的听歌曲,从而在聆听中学会歌曲,并找出歌曲中的特殊符号,而且及时的讲解,让学生掌握这些新的音乐符号的运用和处理。最后,我利用创编和载歌载舞将本课推向了高潮,孩子们不但培养了自主创编的能力,更是在载歌载舞中收获了欢乐。当然,每节课都还是会有不足,比如我对这首歌曲的艺术处理方面,我觉得做得还不够精细,学生演唱的情绪表达的不够,没有唱出民族歌曲的特点,在因的强弱上我也没有作很好的引导。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力争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