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 《 牧童短笛 》
学 科 音乐 年级 四年上 执 教人
课 题 《牧童短笛》 课 型 欣赏课
教学目标 能感受《牧童短笛》优美、欢快的情绪,并引起对林间早晨的联想。知道贺绿汀音乐的特点,并通过欣赏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爱家乡的热情。能较熟练地演唱并记忆《牧童短笛》第一部分的主题,并能分辨乐曲三部分的音乐结构。
教学重点 分辨乐曲三部分的结构,让学生感受乐曲个段落的不同速度、旋律和表达的不同的情绪。
教学难点 熟悉乐曲主题音乐,体验音乐第二部分。掌握降3的音高并演唱。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二、感受与鉴赏三、音乐拓展 播放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塞》1、学习乐曲主题旋律2.欣赏乐曲第二部分3.欣赏乐曲引子部分。4.欣赏乐曲尾声部分。5.完整欣赏全曲。 1、情景激趣2、语言导入1)播放主题音乐2)问:听完音乐有什么感受?3)播放音乐,画图谱4)播放音乐,提出问题:有几个乐句?5)播放音乐,提出问题:什么乐器演奏的?6)出示主题曲谱,指导学生演唱。7)弹出3和降3,引导学生准确演唱,了解苗族飞歌的特色音。8)随音乐用“啦”演唱1)初听。播放音乐。板书图谱。提出问题:分几部分?哪几部分相似?2)欣赏第3部分。播放音乐,提出问题:与第1主题相似,找不同之初,几个乐句?多加入了什么 3)播放第3部分。指导加入打击乐器。4)欣赏第4部分。提问:音乐有什么特点?(前低后高)5)播第4部分音乐。做拉琴动作。6)播放第5部分音乐。提问:乐曲速度有什么特点?7)完整欣赏第二部分音乐。1)播放音乐,提出问题:感受到了什么?什么情绪?什么速度?2)播放音乐,激情语言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播放音乐,提出问题:与哪段音乐相似?速度和力度有什么变化?播放音乐,引导学生用不同形式表现音乐。播放歌曲《歌唱美丽的家乡》。提出问题:听后什么感受?与哪首旋律有相似之处? 师生随音乐律动进教室。听音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打节奏。边听音乐边打节奏。听音乐感受图谱。再次复听,手画图谱边听音乐边动作模仿小提琴演奏动作。随琴视唱曲谱。试着分辨3和降3音,唱一唱用啦音演唱。 听音乐,观图谱,感受音乐。探讨回答问题。欣赏,找不同。探讨问题。加入打击乐器。3)用串铃和沙锤为乐曲伴奏。 4)欣赏音乐,回答问题。 5)欣赏音乐,模仿动作。6)欣赏音乐,回答问题。7)欣赏音乐,用不同方式表现各个部分。欣赏音乐,回答问题。欣赏音乐,动作表演感受音乐情景。欣赏音乐,回答问题。欣赏音乐,能用不同形式表现音乐。欣赏歌曲,感受苗族民歌的魅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解决教学难点。图谱法,更清晰直观提高学生视唱能力通过图谱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多面感受音乐,激发兴趣。加入打击乐器,加深欣赏层次与提高参与性。分步欣赏,更清晰分辨乐曲的结构多种形式表现音乐体会苗族飞歌的魅力
板书设计 《牧童短笛》第一部分: 引子 宁静 慢速第二部分: 主体 欢快 稍快第三部分: 尾声 抒情 渐慢
教后记 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