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节节过关
第4章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一、单选题
1.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画出的潜望镜的示意图,使用这样的潜望镜看到的物体AB的像是( )
A.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B..缩小的倒立的实像 C..等大的倒立的实像 D.等大的倒立的虚像
2. 提词器是由一个高亮度显示器和一块与其成45°角的专用镀膜玻璃组成,镀膜玻璃将显示器上的文稿内容反射到演讲者前方。如图,当演讲者前方呈现“爱我中华”四个字时,他直接看显示器会看到( )
A. B. C. D.
3. 决定平面镜的像大小的因素是( )
A.物体距平面镜的远近 B.物体与平面镜的夹角
C.镜面的大小 D.物体的大小
4. 要使放在平面镜前的铅笔与它在平面镜里的像互相垂直,那么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应是( )
A.90° B.60° C.45° D.30°
5. 如图所示,一块平面镜摔碎成大小不同的两块镜片后重新组合在一起,关于两块镜片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块镜片都成完整的像,像的大小相同 B.两块镜片都成完整的像,像的大小不同
C.两块镜片都成不完整的像,像的大小相同 D.两块镜片都成不完整的像,像的大小不同
6. 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处,以的水平速度沿垂直于镜面的方向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经过2 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30 cm
C.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
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
7. 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装置图,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会变大
B.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移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A的像
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无论怎样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蜡烛B始终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
8. 某人手持边长为5cm的正方形平面镜测量身后一棵树的高度。测量时保持镜面与地面垂直,镜子与眼睛的距离为0.5m。在某位置时,他在镜中恰好能够看到整棵树的像;然后他向前走了10.0m,发现用这个镜子长度的就能看到整棵树的像,这棵树的高度约为( )
A.4.0m B.4.5m C.5.0m D.5.5m
9.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镜M,桌面上的小球按图示方向滚动,要使小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沿竖直方向下落,则镜面与桌面间的夹角a应为( )
A.30° B.45° C.60° D.90°
10.如图,小华站在平面玻璃制的地铁安全门外候车,小华与安全门的距离为1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安全门后的墙壁上明亮的灯箱使小华能更清晰的观察到她的像
B.若小华向安全门走近0.5m,则她与像的距离为1m
C.小华远离安全门,则她在安全门中成的像变小
D.若安全门向两侧打开,则小华在安全门中成的像位置发生改变
二、填空题
11.如图为水位测量仪的原理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1)完成A点发出的光经过水面反射照射到B点的光路图;(_______)
(2)A点在水中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___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3)A点与水面相距2.8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 m;
(4)若光斑B向右移动,说明水位___________。
12.某同学在理发店理发时,从理发店的镜子中看见后面墙上的挂钟的指针显示如图所示,则当时的正确时间应是______。
A.10点40分 B.11点40分 C.1点20分 D.12点20分
13.教学楼走廊里挂着一块平面镜,某同学走近镜子时,他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同学间可以通过镜子互相看对方,表明了反射时光路是________。上课时,有时有的同学看黑板会感觉“晃眼”,这是因为黑板这时发生了_________反射。
14.一只燕子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燕子距水面6m时,它的“倒影”距水面______m,它在湖面的“倒影”是______(填“实”或“虚”)像,这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
15.小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这样做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______。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的前面,将_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与A的像重合,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其像会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16.小芳同学站在穿衣镜前l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_____m.当她远离穿衣镜时,像的大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小明身高1.8m,当他站在平面镜前2m处时,他在镜中的像距平面镜为______ m,镜中像的高度为______ m;当他在湖边树荫下乘凉时,发现树下有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______现象而形成的.
18.如图所示是一位小朋友在照镜子(平面镜)。
(1)小朋友看不到被镜子遮住的物品,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______传播。
(2)小朋友通过镜面所成的像在______。(填“镜面前”“镜面上”或“镜面后”)
19.李梅同学身高165 c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______,她向平面镜靠近的过程中,她的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是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20.身高1.7m的小侨同学准备在家中安装一面穿衣镜,他眼睛到头顶的距离为10cm,站在穿衣镜前若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则这面穿衣镜上下两端的最小长度为______m,该穿衣镜安装的最低点与地面的距离为______m。
三、实验题
21.学习了光学知识后,晓雯对有关实验进行了思考和创新:
(1)在如图所示的“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晓雯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成探究活动,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这是为了能确定像的 ______ ;
(2)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移去B处的蜡烛,取一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出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______ 像;
(3)晓雯将玻璃板移动,在玻璃板位置放一凸透镜,B处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蜡烛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______ cm.
22.如图甲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该小组同学应该选取两根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做实验;
(2)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像与物体大小____;
(3)如图乙是该小组的实验记录,通过详解它们发现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
(4)该小组实验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实验不能用平面镜进行,是因为平面镜_______,不能确定像的位置。
四、作图题
23.如下图所示为一点光源A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线,请你画出其对应的反射光线,并作出点光源的像A’.
24.如图所示,A'B'是物体AB经平面镜所成的像,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
25.如图所示,Sˊ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MN中的像,SA为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在S和Sˊ之间画出平面镜MN,并完成光线SA的光路.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4章 第3节平面镜成像(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D C A D B A B B
二、填空题
11.见详解所示 虚 5.6 下降
12.C
13.不变 可逆的 镜面
14.6 虚 反射
15.位置 不点燃 远离 不变
16.2 不变
17.2 1.8 直线传播
18.直线 镜面后
19.7:20 不变 虚像
20.0.85 0.8
三、实验题
21.位置 虚 10
22.相同 相等 相等 垂直 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 不透光
四、作图题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