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测试卷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测试卷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13 16:4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某人坐在家门口看小说,看得正起劲时,突然发现一个人在庭院外走动,他马上摘除眼镜,认出了这个人是谁.那么,此人摘除的眼镜应是( )
A. 平面镜
B. 凹透镜
C. 凸透镜
D. 变色镜
2.一支蜡烛位于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后,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这支蜡烛可能距离透镜( )
A. 10cm
B. 15cm
C. 20cm
D. 25cm
3.2014年最为特别的天象之一——“超级月亮”出现于8月11日凌晨,它比正常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 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
C. 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 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镜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
4.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
B. 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实像
C. 所有望远镜的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5.小龙发现平时不戴眼镜的陈老师在阅览室看报时却要戴着眼镜才能看清,小龙对陈老师的眼睛及所戴眼镜的判断合理的是( )
A. 远视眼 凸透镜
B. 远视眼 凹透镜
C. 近视眼 凸透镜
D. 近视眼 凹透镜
6.如图所示,小聪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
B. 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C. 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D. 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7.在探究近视眼视力矫正问题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眼睛,烧瓶中的着色液体相当于玻璃体,烧瓶左侧紧靠瓶壁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右侧内壁相当于视网膜.图中的四幅图是一些同学描绘近视眼矫正的方法和光路,其中能达到近视眼矫正目的是( )
A.
B.
C.
D.
8.如图是杨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它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
A. 远视眼 凸透镜
B. 远视眼 凹透镜
C. 近视眼 凹透镜
D. 近视眼 凸透镜
9.在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照相机成像;⑤幻灯机成像中( )
A. 成实像的是①②③
B. 成虚像的是②③④
C. 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①②
D. 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③④⑤
10.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小明这组得到一组数据:物体距透镜35cm,在距物体42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你认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此像可能是虚像
B. 此像可能是正立的
C. 此次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
D. 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6cm
11.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实像能用光屏接收,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
B. 实像可以拍摄,虚像不能拍摄
C. 实像可以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用眼睛看到
D.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也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12.如图所示,向透明塑料袋内吹气后,将袋口扎紧,再在袋口下挂一重物,将它放入盛水的玻璃容器中,就成了一个“空气透镜”.当平行光束射到这个“空气透镜”上时,射出的激光束将成为( )
A. 会聚光束
B. 发散光束
C. 平行光束
D. 不能确定
13.如图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cm
B. 图乙的成像的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C. 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
D. 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
14.小明的爷爷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装片,正当他看清高倍镜下的物像时,小明也争着要看.但他看到的像却有点模糊.通过操作,小明得到了清晰的物像.他的操作方法是( )
A. 调节粗准焦螺旋
B. 调节细准焦螺旋
C. 调节反光镜
D. 调整装片位置
15.一个放大镜的焦距为10cm,张大爷用此放大镜来观察药品使用说明书上较小的文字时,应将此放大镜放在与药品使用说明书的距离( )
A. 小于10cm
B. 等于10cm
C. 大于10cm
D. 在10cm和20cm之间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 ______ 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叫做 ______ ,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 ______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 ______ (填“放大”或“缩小”)的 ______ (填“实像”或“虚像”),目镜的作用当于一个 ______ ,用来把这个像放大.由于像被拉近,靠近人眼, ______ 较大,所以使我们看到远处物体的像大而清晰.
17.如图所示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甲透镜是透镜,乙透镜是透镜.
18.远视眼只能看清 ______ 的物体,看不清 ______ 的物体.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 ______ ,折光能力太 ______ ,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 ______ ,因此来自近处一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利用凸透镜能使光 ______ 的特点,在眼睛前放一个凸透镜,就能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9.某物理学习小组,选择如图所示的四个透镜进行探究实验(其中A、B和C、D是两组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
(1)为了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小组同学应选择图中的哪两个凸透镜做实验?
答:____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器材确定后,接着小组同学让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经过两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处,如图甲、乙所示.比较两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凸透镜表面越凸,凸透镜的焦距越____________;
(2)如果选择A、B两个透镜,他们还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____________的关系”.
20.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人眼成像情况,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实验时,应使烛焰和 ______ 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2)图中物距u应满足 ______ .
(3)当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烛焰的像将落在光屏的 ______ 方.
(4)在第(3)小题的情况下,若用此实验模拟人眼的调节功能,重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 .
A.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换焦距更大的凸透镜 
D.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
(5)在第(3)小题的情况下,若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重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只眼镜是 ______ 透镜.
21.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水透镜,并利用水透镜探究“透镜成像”,如图所示.
(1)图甲中,从形状上可以判别此时的水透镜是 ______ (凹/凸)透镜.研究小组对水透镜中继续注入少许水,发现焦点左移,抽出少许水后,焦点右移;并测得了水透镜的多个焦距值.这一现象说明水透镜的凸出程度越大,水透镜的焦距越 ______ (大/小).
(2)如图乙,在光具座上固定好蜡烛和水透镜,此时物距为 ______ cm,移动光屏到如图的位置获得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 ______ (放大/缩小)的实像.
(3)保持蜡烛和水透镜的位置不变,利用甲图装置测量水透镜的焦距,并在乙图中进行透镜成像实验.获得多组数据如下:
A.表格中,第3次实验时水透镜的焦距是 ______ cm.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不变,像的大小跟 ______ 有关.
B.作出和的关系图像
C.根据上述数据和图像,写出v和f的关系是v= ______ .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就是近视眼,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远视正好相反,能看清远处的而看不清近处的物体,看书离得近戴上眼镜就能看清,突然发现一个人在庭院外走动,看不清,他马上摘除眼镜.表明这个人是远视眼,戴的是凸透镜.
2.【答案】D
【解析】光屏上能得到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说明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故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
3.【答案】D
【解析】A、望远镜的物镜是使得无限远处的物体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而显微镜的物镜是为了使得载物片上的物体成一个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
B、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故B错误;
C、望远镜的物镜的目的是使得无限远处的物体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望远镜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镜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故D正确.
4.【答案】A
【解析】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观察物体时,观察者感觉远处的物体被拉近了;对于伽利略望远镜是以凹透镜作物镜的,而对于开普勒望远镜,其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故B、C错误.
显微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把标本放在物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这样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那么这个放大的实像正好成在目镜焦点以内,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正确.
5.【答案】A
【解析】由题意“平时不戴眼镜的陈老师在阅览室看报时却要戴着眼镜才能看清”,这说明陈老师能够看清远处的物体,但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说明陈老师是远视眼.陈老师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6.【答案】C
【解析】A、由图知,蜡烛放在2倍焦距之外,所以此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而幻灯机是根据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原理制成.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B、要使光屏上的烛焰的像变小,蜡烛应远离凸透镜.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C、由于成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就应该越向上移动,故本选项说法正确.
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毛玻璃板.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7.【答案】C
【解析】近视眼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像重新成在视网膜上,需要利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将像后移, 从而重新将像成在视网膜上,看清楚物体.
8.【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物体经过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了视网膜的后方,所示是远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矫正.
9.【答案】D
【解析】①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②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成像,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③放大镜成像是光的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④照相机成像是光的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⑤幻灯机成像是光的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是放大倒产的实像;
综上所述,成实像的有①④⑤,成虚像的是②③,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②,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③④⑤,则ABC错误,D正确.
10.【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物距为35cm时,物体距离光屏42cm,则像距为42cm-35cm=7cm,说明像距小于物距,即满足u>2f、2f>v>f,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7cm>f>3.5cm,故只有D的说法正确.
11.【答案】A
【解析】A.是否能用光屏承接是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承接不到,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B. 实像可以拍照,虚像也可以拍照,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C.实像能呈现在屏上,也能用眼睛观察,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D.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故D错误.
12.【答案】B
【解析】以空气为标准,可以把它分解为左右两个中间薄,边缘厚“水凹透镜”.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经过空气透镜时会被发散.因此对照过去的平行光有发散作用.
13.【答案】D
【解析】A、根据甲图可以知道f=40cm-30cm=10cm,故A错误;
B、根据乙图u>2f,此时光屏上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应该是照相机,故B错误;
C、虽然挡住了透镜上半部分,但光仍能通过下半部分会聚成完整的像,只是透过的光减少了,所成的像校原来暗一些,故C错误;
D、戴上近视眼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像向后移,光屏向右移动正确.故D正确.
14.【答案】B
【解析】调节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是升降镜筒,调节物体与物镜的距离,以便观察清楚物像,粗准焦螺旋的升降范围大,属于粗略调节,细准焦螺旋的升降范围小,属于精确调节,而小明的爷爷已经调好了,只是不同的人眼睛略有差别,这时要精细调节,所以调细准焦螺旋.
15.【答案】A
【解析】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满足u<f,因为f=10cm,所以放大镜与药品说明书的距离应小于10cm.
16.【答案】凸透镜;目镜;物镜;缩小;实像;放大镜;视角.
【解析】普通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相于当照相机,其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望远镜的目镜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由于像被拉近,靠近人眼,视角较大,所以使我们看到远处物体的像大而清晰.
17.【答案】凸; 凹
【解析】从图知,通过甲透镜的光线比入射光线向主光轴靠拢,所以甲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甲是凸透镜;通过乙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加远离主光轴,所以乙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乙是凹透镜.
18.【答案】远处;近处;薄;弱;短;会聚.
【解析】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而远视眼是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
对远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进行矫正.
19.【答案】AC;小;材料
【解析】(1)由图可知,根据实验要求,同样材质的只有A和C,且它们的厚度不同,
便于实验的探究;
(2)由图可知,乙图的焦距小,而乙凸透镜的厚度比较厚,会聚作用强,且凸面比较凸;
(3)A、B两种材料的透镜厚度相同,但材质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
可以通过此作实验“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材料的关系”.
20.【答案】(1)光屏;(2)u>2f;(3)前;(4)C;(5)凹.
【解析】(1)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在图中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蜡烛应放在大于2倍焦距的位置,故u>2f;
(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当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烛焰的像将落在光屏的前方;
(4)像成在光屏的前方说明焦距较小,为了能得到清晰的像应换用焦距更大的凸透镜,故选C.
(5)已知在第(3)小题的情况下,烛焰的像将落在光屏的前方;当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重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这只眼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这只眼镜是凹透镜.
21.【答案】(1)凸;大;(2)20.0;放大;
(3)A.10;焦距;B.见下图;
C.
【解析】(1)由图甲知,该水透镜中间厚,边缘薄,为凸透镜;
注入少许水,发现焦点左移,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变小,可知焦距变小;抽出少许水后,焦点右移,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变大,可知焦距变大;这一现象说明水透镜的凸出程度越大,水透镜的焦距越小.
(2)由图乙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0cm,则物距为20.0cm;
由图可知,像距大于物距,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A.由第三组数据可知,=10m-1,则f=0.1m=10cm;
由数据知,物距不变,凸透镜的焦距改变,像距改变,说明像的大小改变,可知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不变,像的大小与焦距有关;
B.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并连线,如图所示:
C.由图像可知,与成正比例关系,设=k+b,
分别将3、5组数据代入得:


联立①②解得:k=1,b=-5
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