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
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的基本性质。
3.能用分子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
生活现象。
【过程与方法】
1.能在教师指导、小组合作下完成
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学习通过观察生活、实验探究获
取信息,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
方法对所获取信息进行加工,体验
探究活动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
和求知欲,使学生在实验探究
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
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逐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
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一、分子的概念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
一种微粒。
用肉眼和普通显微镜都不能观察到分子,必须用比较先进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可见分子是一种非常小的粒子。如果拿水分子跟乒乓球相比,就好象拿乒乓球跟地球相比一样。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 10-26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 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一百个,日夜不停,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
知识视窗
苯分子图像
分子是真实客观存在的
结论:分子很小(质量、体积都很小)
知识背景:
酚酞是一种指示剂,遇到氨水变红色
烧 杯 A
现象
解释
溶液逐渐变红
氨分子运动,进入 A 烧杯中,生成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结论:
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
B
湿衣服为什么能晾干?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哲 理 故 事
一名徒弟跟随师傅学习多年,自以为学会了师傅
的所有本领,他提出要下山。师傅说:“行,你最后替师
傅我办一件事。”徒弟很高兴的答应了师傅的要求,师傅
给了他一个桶,说:“你到山上用石头把它装满了。”徒弟
很快就用石头把桶装满了,提到师傅的面前,师傅问他:
“桶装满了吗?”“满了师傅。”师傅顺手抓起一把沙子撒了
进去,沙子进入没有漏出来,师傅问:“桶装满了吗?”徒
弟提起桶出去,他把沙子装了进去,一会儿回来,师傅又
问:“真的满了吗?”“满了”师傅又把一瓢水撒了进去,一
滴水都没有漏出来,这时,徒弟意识到师傅的用意了,惭
愧地低下了头。
将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
思考问题:
1.形成的混合液体积是200ml吗?
2.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
混合后<200ml
200ml
100ml
结论:分子之间有间隔
不同状态物质的分子之间间隔一样吗?
思考:哪一支针筒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
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结论:
固体分子
间的间隔
气体分子
间的间隔
液体分子
间的间隔
>
>
在通常情况下:
例如:热胀冷缩现象
思考:
夏天自行车的轮胎气能否充得很满,为什么?
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氧气能支持燃烧
O2分子
CO2分子
结论: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注意: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二、分子的基本性质
分子的体积小、质量小
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在不断运动
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不同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1.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微粒之间有间隔的是( )
A.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B.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变小
C.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海绵能吸水
2.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
3.下列情况能够导致分子间间隔缩小
的是( )
A.晾晒湿衣服
B.装有酒精的容器敞口放置
C.向车胎内充气
D.打开白酒瓶,立即闻到酒精的气味
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
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B.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
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D.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
5.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实验表明:无
论是固体碘还是碘蒸气均能使淀粉变
蓝色,这一现象说明( )
A.同种分子质量相等
B.同种分子体积相等
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同种分子运动速度相同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
分子本身不变
物质三态变化: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
分子发生改变
氨气NH3
氯化氢HCl
氯化铵NH4Cl
混合物
根据图形给物质分类(混合物、纯净物)
纯净物
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
结论:
小结:
一、分子的概念
二、分子的性质:
三、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混合物和纯净物
1.分子很小,质量很轻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不同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动手做一做:
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大约20ml水,在水中加入一块糖块,然后迅速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溶解后,请你猜想液面和水平线哪一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