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12 16:0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
专题1 秦的统一
考点梳理
秦统一的条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巩固统一的措施
导言:战国中后期,统一逐渐成为共识
(梁惠王)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孟子·梁惠王上》
   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
——《吕氏春秋》
战国中后期,统一有哪些条件?为何由秦完成统一?
统一的客观条件
长期战乱使人民渴望统一
(献公)二十一年,与晋战於石门,斩首六万。
(惠文王)七年,公子卬与魏战,虏其将龙贾,斩首八万。
(惠文王更元七年)秦使庶长疾与战修鱼,虏其将申差,败赵公子渴、韩太子奂,斩首八万二千。
(昭襄王)十四年,左更白起攻韩、魏於伊阙,斩首二十四万。
(昭襄王四十七年)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於长平,四十馀万尽杀之。
——《史记·秦本纪》
长期战乱使人民渴望统一
经济发展要求打破分裂阻碍
秦统一的历史条件
秦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秦王治理得当,重用人才
韩国派遣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嬴政采纳郑国建议后,发觉这是韩国的阴谋,于是下令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李斯上《谏逐客书》,改变了嬴政的主张,网罗了天下英才。其理由是:“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史记·李斯列传》
从人才角度分析,为什么只有秦能够统一六国?
商鞅变法使秦实现富国强兵
秦统一的进程(前231—前221)
过程:远交近攻,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
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战国策·范睢至秦》
结果:建立统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南征百越,控制西南夷;北击匈奴,修长城
1. B 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战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郡县,更汉、晋分裂,至隋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
A.周 B.秦 C.汉 D.唐
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
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始皇帝
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
——阳陵虎符铭文
2. B 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三公九卿: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诸卿
3. B 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地方郡县制,基层设乡、里(民政)和亭(治安)
秦朝政府的组织
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始皇帝
三公九卿: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诸卿
地方郡县制,基层设乡、里和亭
官僚制:中央和地方官员均由皇帝任命考核
秦朝政府的组织
4. B 《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
秦朝的政治体制被后世王朝长期沿用
5. B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车轨、文字、货币、法律和度量衡
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
“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
东成,里名。户人,户主。士五,身份称谓,指无爵或免爵者。女子,女性。大、小,课役身份的标志,登记于户籍,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夫、沙、泽若、伤,均为人名。
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建立我国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和交融
推动了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6. B 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7. B “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8. B 材料 古先民平(公平)其政者,莫遂(达到)于秦。秦皇负扆(帝位)以断天下,而子弟为庶人。所任将相,李斯、蒙恬,皆功臣良吏也。……末俗以秦皇方(比)汉孝武(汉武帝)……孝武一怒,则大臣莫保其性……自法家论之,秦皇为有守。非独刑罚依科也,用人亦然……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由是言之,秦皇之与孝武,则犹高山之与大湫也。……秦制本商鞅,其君亦世守法……非草茅、搢(缙)绅所能拟已。
——摘自《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初编》
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论秦皇“秦制”建设有哪些特点,并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专题2 秦的暴政与灭亡
考点梳理
秦的暴政 秦末农民起义 楚汉战争
统一天下的秦朝,为何存在不到15年就灭亡?
秦朝的暴政
大兴土木,求仙访药,外出巡游,法律严苛
  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复十二岁。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
既已,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二十九年,始皇东游。至阳武博浪沙中,为盗所惊。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
  三十一年,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陈胜、吴广起义,建立“张楚”政权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史记·陈涉世家》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史记·项羽本纪》
思考:分析为什么陈胜建立的政权号称“张楚”?
项羽、刘邦壮大,刘邦灭秦(前207)
刘邦、项羽楚汉战争,刘邦战胜项羽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史记·高祖本纪》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史记·项羽本纪》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
思考: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
秦的暴政使阶级矛盾激化,导致秦朝速亡
项羽暴戾,刘邦约法三章,善于用人,最终战胜项羽
结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英雄人物发挥关键作用
1. B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2. B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都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出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答案
专题1 秦的统一
1. B
2. C
3. A
4. A
5. D
6. C
7. C
8.特点:中央集权,不行分封制,不行世官制,平政守法。观点:肯定秦始皇功绩。
专题2 秦的暴政与灭亡
1. C
2.王夫之: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顾炎武: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作用: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