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重难点突破】浙教版7年级上册科学 第11讲 岩石、地震、泥石流
一、组成地壳的岩石
1.我们外出时,常见到很多旅游景点有标志性的雕像,这些雕像主要是由何种岩石制作而成的( )
A. 玄武岩 B. 大理岩 C. 砂岩 D. 石灰岩
2.以下各组岩石按成因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①花岗岩、砂岩 ②砾岩、页岩 ③砂岩、石灰岩 ④大理岩、板岩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3.(2020七上·杭州月考)地球上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关于图中数字代表的内容,正确的是( )
A. ①是沉积岩,大理岩属于数字①代表的岩石 B. ②是岩浆岩,玄武岩属于数字②代表的岩石
C. ①是岩浆岩,花岗岩属于数字①代表的岩石 D. ②是沉积岩,石灰岩属于数字②代表的岩石
4.关于能记录地球历史的岩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岩浆岩 B. 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
C. 含有生物化石 D. 按组成物质颗粒大小可分为砾岩、砂岩、页岩等
5.(2020七上·台州期末)台州的神仙居景区是典型的流纹岩地貌。流纹岩(如图) 富含石英矿物,是火山爆发时的酸性喷出岩石,其化学成分与花岗岩相同。流纹岩属于下列哪一类岩石?( )
A. 岩浆岩 B. 沉积岩 C. 变质岩 D. 石灰岩
6.(2020七上·普陀期中)研究人员在野外高山上发现一块有海洋动物化石的岩石,该岩石的类型是________,说明很久以前这里曾经是海洋,这是________的有力证据。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类动物现还生存于印度洋——西太平洋珊瑚礁水域,身体柔软, 有贝壳,则该海洋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哪一类?________。
7.图中图2表示巨蟒出山风景,它是江西三清山标志性景观,海拔1200余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图1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在图1中,甲代表________,乙代表________,丁代表________。
(2)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属于( )图一中的哪种岩石。(选填“甲”“乙”“丙”或“丁”)________
(3)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 ( )
①岩浆侵入 ②地壳运动 ③外力作用 ④火山喷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读图,并回答问题。
(1)岩石A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按照岩石的形成原因分类,它应该属于________岩,其形成原因________
(2)观察岩石A还可以发现,它还具有明显的________或________结构。
(3)岩石B常有片状结构,若按照岩石的形成原因分类,它应该属于________岩,其形成原因________。
9.我国在东海大陆架正式开发的春晓油气田,蕴藏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钻探表明该海域的地质构造垂直剖面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含油气构造的油页岩从成因上来说属于________,最底层的辉石含有气孔构造,属于________类岩石中的________。
(2)该地石灰岩中含有珊瑚化石,说明该处岩石形成时该地为________环境,它属于________类岩石。
10.读如图所示的“岩浆岩形成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处常见的岩石是:
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就形成条件和分布位置来看,①和②有什么区别?________。
(3)作为重要建筑和装饰材料的花岗石和大理石在成因上分别属于________岩和________岩。
二、火山和地震
11.(2021·下城模拟)地壳是在不断的变动的,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泥石流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
B. 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处
C. 高山岩层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是地壳变动的证据之一
D. 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更老,是地壳变动的证据之一
12.有关地质灾害的防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②植树造林可以减少泥石流或滑坡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③目前,人类可以通过监测准确预报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震强度;④目前,人类对地质灾害的防御对策可使人类避免地质灾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3.下列现象不是由地壳变动引起的是( )。
A. 日本群岛经常发生地震 B.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C. 受暴雨袭击,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洪灾 D. 菲律宾马尼拉东南405千米处一座火山喷发
14.(2018·湖州)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8年5月21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发生3.5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
(1)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云南省位于板块的________,容易发生地震。
(2)如图为地球内部3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处位于________(填地层结构名称)。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东京东北部海域。
材料二:日本图。
(1)本次地震震中位于日本东面的________ 洋中。
(2)地震发生时,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应急措施进行自我保护?________ 。
16.在我国四川的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是自2001年昆仑山大地震(8.1级)后的第二大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 这次地震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地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属于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
(1)北京时间是________区的区时。
(2)这次地震的发生是________两大板块的撞击、挤压导致的断层地震 。
(3)左图是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和六大板块示意图。通过观察,简要说出全球地震主要分布地区________。
(4)老师正在讲台上讲课,同学们正在老师指导下边学习边实验,若此时发生地震,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靠教室墙站着不动 B.来不及外逃时,迅速躲到面积小的房间里
C.来不及外逃时,躲到桌子底下 D.快速有序的离开教室,跑到空旷操场去
三、泥石流
17.近年来,部分山区频发泥石流灾害,其根本原因是( )
A. 过度开发森林资源 B. 森林中野生动物过多 C. 动植物标本的采集 D. 珍稀动物的滥捕滥杀
18.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
①地形陡峭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9.(2020七上·南浔期末)下列关于泥石流发生时的防御措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
B. 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
C. 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D. 发生泥石流时,要勇于到室内救出被困人员,并抢救一些易于携带的物资
20.当遇到下列情况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
A. 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赶紧顺着河谷的上游或下游跑
B. 遇到地震时,若在高楼内,俯身躲在坚固的家具下或狭小空间内
C. 在山区荒野,遇到地震时,要往山坡上方跑并注意滚石
D. 当附近有大量因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要注意紧闭窗户,少在户外活动
21.图为松散泥土堆置的一个山谷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坡面上洒较大的水流,将会在A处________。
(2)与此现象相类似的地质灾害是________。
(3)在坡面覆盖草皮或苔藓,再洒较大的水流,此时A处沉积的泥沙比没有覆盖植被时________。
22.2015年11月13日晚上22时50分左右,莲都区雅溪镇里东村发生山体滑坡自然灾害,27户房屋被埋,21户房屋进水,37人遇难,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1)山体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关于山体滑坡产生的地理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山体岩土的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
B.地下水活动对滑面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突出
C.坡度较大,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D.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
(2)山体滑坡过程中如遇降水等自然现象容易形成泥石流。下图中关于泥石流发生时的A,B,C,D四条逃生路径,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根据泥石流的形成条件,请写出一种可以减少泥石流发生和危害的方法: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组成地壳的岩石
1.【答案】 B 2.【答案】 C 3.【答案】 B 4.【答案】 A 5.【答案】 A
6.【答案】 沉积岩;地壳变动;软体动物
7.【答案】 (1)甲为沉积岩;乙为岩浆岩;丁为岩浆(2)乙(3)A
8.【答案】 (1)岩浆;地下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的(2)气孔;柱状
(3)变质;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来岩石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新岩石
9.【答案】 (1)沉积岩;岩浆岩;玄武岩(2)海洋;沉积岩
10.【答案】 (1)玄武岩;花岗岩(2)从形成条件上来看,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逐渐冷却形成的;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急速冷却形成的。从分布位置来看,侵入岩一般分布在地下,喷出岩分布在地表(3)岩浆;变质
二、火山和地震
11.【答案】 A 12.【答案】 A 13.【答案】 C
14.【答案】 (1)交界处(或“边缘”)(2)地壳
15.【答案】 (1)太平(2)立即跑到室外空旷处躲避;寻找空间狭小或有管道通过的地方,如卫生间或墙角等躲藏;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下;注意保护头部等(此题为开放型题目,回答合理即可)
16.【答案】 (1)东八(2)印度板块向亚欧板块(3)环太平洋一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4)A
三、泥石流
17.【答案】 A
18.【答案】 (1)C(2)D
19.【答案】 D
20.【答案】 A
21.【答案】 (1)堆积泥沙(2)泥石流(3)少
22.【答案】 (1)D(2)C(3)植树造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